对 比 试 验 报 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垫江县绿柏小学校
小学生阅读习惯对阅读兴趣的影响
对比试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进入了一个知识不断更新、高科技不断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挑战,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具有更新知识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学习,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成为畸形状况。一方面,小学生出于兴趣、好奇和求知欲,“饥不择食”地到处找书看;另一方面,家长、教师唯恐分散学生精力,非但不予以组织指导,还多方阻挠,导致学生阅读量少、书源不畅、环境不良、方法不当、效果不佳,更谈不上良好的阅读习惯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量的摄取,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以保障,读书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儿童抓起,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
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这一目标很难落实。为改变这种现状,许多专家、学者、教师经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初步形成共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此,充分发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兴趣、愿望,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新人,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任务,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于以上背景和理性认识,2010年10月,我们参加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总课题的引领下,申报并实施子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及方法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可行性的实践研究。
二、我校小学生阅读现状
(1)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比较单一,将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读漫画、画报等休
闲性书籍,不愿读经典名著。
(2)部分学生阅读习惯不够理想:读书只顾看热闹,缺乏独立见解和深入思考。
(3)部分学生读书量太少:有的家长过于注重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特长班学习,孩子课余阅读时间较少。
由此,我们做《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及方法的研究》的对比实验报告。
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调查结果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测实验的效果。行动研究法:实验的过程,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进行动态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在行动中进行研究。个案研究法:注重个案研究分析,从个案研究中发现有价值的典型经验和成果,为实验结论积累重要的生动的素材。研究中,注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最后形成此“实验报告”。
三、措施的保障
(1)、建立网络:学校建立“行政领导,专职负责,教师实施”的读书管理网络,使阅读活动有组织地进行。(2)、完善网点:学校有一馆一室——图书馆、阅览室;班级有一角——图书角;个人有一柜——图书柜。网点完善,为学生校内外阅读提供丰富的书源,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3)、落实时间:阅读课、图书馆、阅览室开放日,是学生读书时间,教师不得占用;学生一周有三次阅读,教师通过《课外阅读卡》作检查。(4)、教师示范:学校全体教师,每学期都有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而且要写读书笔记,为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形成了师生共读的全校性阅读的良好风气。(5)、借助书籍:学校为一至六年级征订了《学语文之友》系列丛书,充分发挥家庭的辅导作用。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保证了阅读活动的良好开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实践与结论
(一)、主动阅读,边读边思,读写结合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外在表现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呢?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借助问卷调查、对学生个体进行个案的观察、跟踪、记录和分析,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通过读书节的活动以及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等,发现“主动阅读,边读边思,读写结合”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共同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在阅读的态度上是主动的,会主动借书、买书、读书,读书的时候,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而且注重做好阅读笔记的工作,要不就是在书上圈划批注,要不就是进行摘抄,写读后感等。换言之,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时候,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引导和效果的观测。
如个案一:白瑶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时,她给学生强行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但效果很不理想,她也深感疲惫。经过反思,她认为问题主要是没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态度,学生的读与思,读与写都是一种机械的应付的做法,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良好习惯的表现。于是,她开始利用故事交流,好书推荐等做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态度,取消阅读的硬性任务。她每月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心得交流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会进行交流,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收获自信,增进兴趣。同时,对主动上交并写得较好的读书笔记在班上进行
展示交流,表扬这些同学的阅读主动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培养,白老师发现,停止硬性要求写读书笔记后,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减反增,就是课间也有一些同学手不释卷,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最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阅读,边读边思,读写结合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态度端正,优选方法,读有所获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内在品质
学生的阅读行为,既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关联到内在的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实验中,课题组借助访谈、问卷调查、追踪记录、个按研究等方法对几百名阅读习惯养成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端正的阅读态度、优选的阅读方法以及读后有收获,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的内在品质。端正的阅读态度,指的是对阅读有高尚的志趣,阅读过程中主动接受美好情感的熏陶,接受道德品质方面的激励和启迪,对读物的价值倾向能做出比较恰当的判断等。优选的阅读方法,指的是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读书体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能较好地将这些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时候,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在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收获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引导。
如个案二:我(李乐坤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训练,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了。小成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小成根本没心在阅读,而是东张西望,想方设法和周围的同学闲聊,甚至捣乱。通过和他的交谈,我得知他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又缺乏阅读方法。结合小成和班上的整体情况,我尝试通过以下手段调节同学们的情绪,鼓励他们选择多样、新颖的读书形式去阅读。1、课内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看书;2、课内学生按与同学间的亲密程度分组看书;3、课外,学生可以上网阅读;4、课外发动学生去图书馆阅读。
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小成同学在阅读方面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为了使他继续保持阅读兴趣,我做了许多工作。开始,我让他选自己喜欢的杂志、书籍。他挑的多半是图画多、文字少的书。当他有了阅读积极性后,我适时地向他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他有书可读。有时给他介绍科学类的小常识,扩大他的知识面,有时介绍同课文有关的资料,增进他对课文的理解。阅读了书籍后,我让他作摘记,写心得体会,或让他背诵精彩片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阅读课上他能认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积极参与课内讨论,回答或提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思维活跃、语言流畅。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让班中每一个同学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方法,以便于其他学生有所借鉴。我发现小成居然也能说出他的方法,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对他来说,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