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九章文学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个十年”文学
开始的标志:《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与《新月》月刊这两种对立倾向刊物的出版及宣言的公
布
特征:
1、“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
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
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
本线索
一、国民党文艺运动
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建立稳定又危急四伏的时
期
南京《文艺月刊》,上海《民国日报》与《觉悟》
副刊
提倡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1930年左联的成立引起恐慌,发动了“民族主义文
艺运动”
未形成中心理论及代表创作,在思想文艺领域未形
成独立又影响的力量。
二、30年代现代文学基本历史线索
无产阶级文学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民主主
义(部分倾向左联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自由主
义文学(倾向国民党却不党治文学)各自发展演变,构成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第二节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一、革命文学论争
(一)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
1928年,由革命作家和归国青年共同倡导,接受左
倾路线(苏日左倾机械论,苏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文艺组织生活论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文学能
推动政治的持续革命,提出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
级的实践和意欲”,全盘否定五四文学传统。
鲁迅写作的“阿Q时代早已死去”,鲁迅是“封建
余孽”、“二重革命人物”
(二)鲁迅、茅盾
赞成文学革命的倡导
反对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工具论,组织生活论
认为文艺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揭示与认识生活,坚持
现实主义精神
二、左联
基本情况:1930年3月2日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
郭沫若、郁达夫、冯雪峰、钱杏邨、鲁迅、柔石、
茅盾、田汉
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
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的倾向”,并表
明要“援助并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机关刊物:
《萌芽月刊》、《拓荒者》、《前哨》(第2期起
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
左联贡献
①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其理论的翻
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建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批评方法并观照
文学的一切,自觉的加强了与世界文学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②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鲁迅坚持将外来文化与继承民族传统相统一的观点,即拿来主义
对欧化倾向及某些左倾向的纠偏,缩短文学与群众
的距离
③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
推行富于革命意味的新现实主义,有图解政治的倾向,公式化、概念化
创造社放弃浪漫主义
胡秋原、苏汶提出“文艺自由论”和“第三种文学”,受到批判
④后期引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作为新的
创作方法
影响至当代
要求从现实革命出发,真实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
并和思想教育人民结合。
吸收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无法摆
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第三节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一、两大文艺思潮对立
30年代形成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克服左倾构成文
学的主潮)与自由主义(对主流派起补充作用)两
大文艺思想对立,论争集中在外部关系上,文艺与
阶级政治革命,生活时代人民的关系,问题讨论浮
光掠影。
二、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
自由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
主张:
①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②思考社会人生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③严肃性:严肃地自我内省、严肃地表现、严肃地
思考社会人生
1、朱光潜
强调文学洗刷人心再造民族灵魂的作用。
强调文艺
的超功利性与独立性,超脱现实的原则,与现实批
判和社会功利性的文学主潮相对立。
2、新月派
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根本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
在的理论基础
①以人性的普遍和共通性存在论来反对阶级论无产
阶级文学;
②“天才论”认为一切的文明都是天才创造
典型的表现了新月派文艺思想的保守倾向和贵族色彩。
革命文学公式概念化,是变形了的浪漫主义。
3、自由主义作家“性灵文学”
林语堂依托《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
个刊物形成“性灵文学”流派
理论
①强调对内面灵魂的封闭性的自我审视与表现,排
斥自我之外的探索与表现;
②强调人的性灵,文艺摆脱社会“约束”,回到
“自然”
这种理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幻灭感,对现实的逃避责
任的推卸。
4、京派
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非专业化作家
代表:朱光潜、沈从文
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永久的文学
价值
朱光潜
鼓吹“静穆美”
“和平静穆”的美是“诗的极境”,美的“最高境界” ,是人生哲理的“最高理想”。
沈从文
指责文学创作“差不多”现象,忘了艺术媚悦流俗
沈从文将文学的时代性与艺术的永久性对立起来,“幸灾乐祸似的一口咬住了新文艺发展一步
时所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幼稚病”
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批评活动
基本特点:印象主观(客观)的欣赏与宽容(盛气)的态度。
1、李健吾
批评集《咀华集》,注重对作品的整体审美体验,
对批评对象有深切的理解,娓娓道来
2、沈从文
批评集《沫沫集》,批评注重文学“趣味”的纯正
和道德感,否定新海派“商品意义”和“低级趣味”,肤浅的“革命的罗曼蒂克”也属于“新海派”。
准确地把握作家艺术个性,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断定独特贡献与历史地位。
第四节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两大因素影响文学创作
①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
个人价值的思考向社会性质发展趋向的探求转变,
从20年代人生观问题到30年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讨
论的转变
②作家结构变化
第一代来自封建旧营垒士大夫阶级的逆子,新一代
来自广泛社会阶层。
丰富的人生经验带来社会全方
位的观察思考描写的视野角度。
一、时代特征
左派、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对峙和互渗。
三大文学派别创造不同的文学景观,又展现出
时代文学的特征。
(一)题材空前规模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
1、初期:个人走向社会历程的作品
茅盾《蚀》、《虹》,叶圣陶的《倪焕之》。
2、半殖民地化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
城乡资本主义化中各个阶层的历史命运及心里道德
情感变迁的题材与主题
作家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都市生活飘摇中的民族
资本家家族、巴金热情忧郁的青年世界,老舍北京
小市民破产中的市民社会,沈从文古朴田园式的艺
术世界
九一八之后殖民地化产生新的题材主题
作家创作的个性与生活的丰富性,构成30年代深广历史内容的史诗。
(二)文学形式的变化
1、叙事的时代
最有成就:叙事中长篇小说,多幕戏剧
2、散文:
社会批评的杂文和叙事体的报告文学成就最大,抒
情散文小品次之。
曹禺、夏衍通过时代性戏剧冲突的社会主题的散文
体戏剧是最好成就,诗体戏剧次之
3、诗歌着重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从抒情到叙事,从短到长的倾向
4、长篇小说是时代代表和标志,诗体散文体小说发展,小说的戏剧化冲突集中
(三)艺术表现的新特点
1、注重时代环境与个人性格的关系
①个人性格的描写重视
②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从时代、环境、社会关系的影响上把握描写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描写“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
京派:表现人性普遍性的主题以及对文化变迁与转
型的思考
海派:环境(都市)与人的对立而导致人的异化主题、
2、心理刻画艺术
①茅盾、丁玲、吴组缃的心理小说
②京、海派:心理分析及潜意识的开掘
③戏剧语言丰富的心理内涵得到开掘
④讽刺艺术形成尖锐社会政治讽刺与温厚的世态嘲
讽两派:张天翼、老舍
3、出现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个人风格又有现代品格的代表作品
鲁迅《二心集》,《伪自由书》,茅盾《子夜》,
曹禺《日出》
二、时代审美特征
壮阔的厚实的力的美
广阔的历史内容,对民族灵魂开觉得历史深度,从
沸腾的历史潮流中所吸取的战斗激情与壮阔厚实的
力的美,是现代文学日趋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