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法规概述部分的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交通运输法概述
1交通运输概述
1.1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衔接生产、流通、分
配和消费,以及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联系交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业是指由各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专门从事运输业务的各类型企业的总称。
现代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
国内旅客运输主要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航空客运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水路客运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国内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运、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有很小的比重。
国际货物运输主要是国际贸易物资运输,通常又被称为国际贸易运输,即对外贸易运输,简称外贸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①水上运输。又可分为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②陆上运输。又可分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政运输;⑤集装箱运输;⑥国际多式联运;⑦管道运输等。
1.2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在我国被列入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
运输业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是人的位移,并以运输的旅客人数(客运量)和人公里数(旅客周转量)为计量单位;对货物运输来说,是物的位移,并以运输的货物吨数(货运量)和货物吨公里数(货物周转量)为计量单位。
交通运输业按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生产过程和产品属性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有比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有:
⑴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运输活动是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就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而言,运输生产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的生产过程。
⑵运输生产过程不会改变劳动对象的理化属性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置。对旅客来说,其产品直接被人们所消费;对货物运输来说,它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货物身上。
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客、货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因此,运输产品既不能储备,也不能调拨,只能在运输能力上保有后备,以满足运输量的波动和特殊的运输需要。
⑷人和物的运输过程往往要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旅客旅行的起讫点、货物的始发地和终到地遍及全国,因此,必须有一个干支相连、互相衔接的交通运输网与之相适应。同时,
运输业的生产场所不是点,而是一个面或一条线,即生产场所分布在有运输联系的广阔的空间里。
⑸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而工农业生产部门工艺不同,其产品有很大差异,这是运输生产的又一特征。
1.3交通运输业的地位与作用
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运输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运输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人们生活、政治和国防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⑴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⑵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
⑶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缩短流通时间,就可减少社会产品和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数量。缩短流通时间的重要手段就是发展运输业。
⑷运输业具有军民两用性质,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在战争中,它是联系前方和后方、机动部队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物资的保证。
1.4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运输业的管理体制是分别设立铁道部、交通部、和民航总局。
⑴铁道部主管全国的铁路工作。①对国家铁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运输管理体制,对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帮助。②国家铁路运输企业行使法律、行政法规授予的行政管理职能。③铁路沿线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助铁路运输企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车站、列车秩序良好,铁路设施完好和铁路建设顺利进行。
⑵交通部主管全国的公路和水运工作。
①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管理、监督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公路管理机构依照《公路法》的有关规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②交通部主管全国的水运工作。
⑶民航总局主管全国的民航工作.
⑷建设部下属的城乡规划司和城市建设司分管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城市公共客运.
⑸管道运输归属石化行业,由国务院石化主管部门管理全国管道运输工作。
1.5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1.5.1交通运输发展的总趋势
⑴专门化趋势
一是运输工具专门化,二是运输方式专门化。早期表现为由客货混载到客货分载,即旅客运输工具和货物运输工具的专门化,出现专门运输货物的货轮、货机、货车和专门运输旅客的客轮、客机、客车。近期表现为专用载货工具的发展,出现专门运输某一类货物的运输工具,如集装箱船、集装箱拖车、集装箱平车、液化气船、散装水泥车、罐车、散货船等。
由混运到分运是以运输方式为主体的运输对象专门化。较为典型的是海运,几乎在世界范围内放弃了客运,而专门从事客运。铁路的发展也已到了客货越来越不兼容的年代,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后,铁路客运与铁路货运的兼容性越来越差。一般的趋势是国土辽阔的大陆性国家以货运为己任,正在放弃客运,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国土较小或多岛屿的国家的铁路则以客运为己任,逐渐放弃货运,如英国、日本等国。
⑵大型化趋势。
大型化的具体表现为重载化,铁路重载化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
此外,大型化在管道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中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
⑶高速化趋势
目前,正在发展的高速铁路有三种类型。一是传统高速铁路,运营的最高时速在325-372km,最大商业时速在270-275km;二是传统型普通铁路。即摇摆式高速铁路,商业速度为时速200-250km;三是磁悬浮铁路,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此外,世界各国都在发展高速公路网络,航空运输向超音速、双音速飞机方向发展,水运向水翼船、汽垫船和飞翔船(时速可达160km)方向发展。
⑷环保化趋势
一是环境污染较轻的运输方式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环保型交通工具赢得了人们的青睐,除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外,电动汽车、双燃料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
⑸智能化趋势
当前,运输工具的驾驶更多地转向依靠仪表、信号和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如在铁路运输中,一些国家开始应用于列车运行管理、列车运行调度、列车运行控制为一体的先进列车控制技术。
在水路运输系统中,应用船舶智能化、岸上支持系统智能化、水上运输系统整体智能化等技术。
公路运输系统中,主要应用出行和运输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的智能化技术。
航空运输中主要发展和应用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技术。
1.5.2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