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生成
课堂是师生共同形成的场域,这个场域一旦形成,教师便天然担负起引领的责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引导者,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殿堂,与学生一起演绎“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是每一名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智慧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能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日本著名教育实践家斋藤希波认为:教学智慧是在教育教学展开过程中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决断和组织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智慧一般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流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如学生的发言、学生间的评价、学生的闪光点、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内容等,以此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灵活改变教学进程和教学手段,以维持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结合自身的教学以及听课之后的思考,笔者以为,生成语文教师教学智慧至少包括四方面的能力:
一、准确的判断力
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教师想把自己课前仔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
千山万水。拿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是自我的事,而阅读教学却是自我和他者发生关系的事。他者一旦介入,你便天然担负起引领的责任。你如何带领学生(他们或者自以为全都看到了,或者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们有的已经会走,有的还不会。他们有的感性,有的理性。)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让人人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有所创。这是一个难题!在解决这一难题中,要求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学情、环境等影响教学活动的相关因素的判断。这种判断越准确,越有可能让教学活动的根基牢靠,也就越有可能成功掌控课堂。从这个意义来讲,课堂教学进行之前,需要对相关教学要素进行判断。从具有判断的意识到尽可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是教师在这一阶段生成教学智慧的必经途径。
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位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真实阅读,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关键词,按照“美貌→美誉→美德→美丽”(结合标题“跨越百年”)的思路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认识到居里夫人用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理性的美丽,从而把握住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哲学意义和人生意义。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具有居里夫人同样的美貌和才能时,你会选择哪条路走完人生?”有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要走居里夫人那样的路!但从回答声中却听不到丝毫的感动。课
后,这位教师也感觉到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自己的真实阅读与学生的阅读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什么东西,教师总是“浮”在课堂上,而学生似乎很客气地在旁观。居里夫人理性的美丽和永恒的价值,并没有像教师所预想的那样“传染”给学生。学生下课后的表情,也并没有像教师呕心沥血备课时思考的那样,让居里夫人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真实的影响。
可以说,这位教师的课堂设计流程是合情合理的,对文本的理解也都是很透彻的;在课堂上能表现出自己对文本的内容挖掘得很深。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真正跟着教师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很少,相当多的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思维游离状态。究其因,笔者以为:上课前教师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但没有在课前以“非我”的角色去进行阅读,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判断学生的实际能力与设定的目标之间有多大差距。有了相应思考与判断之后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搭建台阶让学生思维走向更高层次。否则,就像这节课一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深度都显得很肤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和在自主活动中都表现不出为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的迹象。
二、沉稳的应对力
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一些“意外”,是由教学的复
杂性决定的。巧妙处理这些“意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无法预约的精彩”;相反,被“意外”牵绊,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进展和效果。当然,这种情况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这是教师形成教学智慧必须接受的挑战。尽管老师都希望教学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情况进行,但这不免有些理想化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预设之外的“意外”,也是教学本身包含的东西。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应对“意外”时的那份沉稳,正是这份沉稳,才使得教学更有成效。
一位教师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此时,这位教师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人点头表示赞同。怎么办?这位学生的发言明显背离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只见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语气缓缓的,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老师没有贸然予以否定,通过及时的调适,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随之被打开……课堂上教师沉着的应对,顺水推舟之后,不仅顺
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高超的驾驭力
如果说准确的判断是前提,沉稳的应对是依托,那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就是保障。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大的动态系统;而就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每一堂课又是一个小的动态系统。既然是个系统,那么就应该有相对完整性。课堂教学,需要一种持续不断的驾驭力,任何环节上的差错或者失当都可能成为课堂系统的“瑕疵”。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仅指常态下按部就班式的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还包括非常态“遭遇意外”后巧妙处理,并继而从新的教学着眼点起步重新驾驭课堂的能力。能不能做到常态下教学有的放矢,能不能确保“非常态”下教学的有序进行,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必要途径。
曾听一位老师上伊索寓言《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一课,初读课文之后,老师便提出一个问题:课文第一句写道,“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征?在片刻沉默之间,全班学生无不流露出困惑的神情,有的则把头埋得很低。见状,教师不慌不忙的去引导与启发。教师引导到:“我们把课文中这句话改变一下,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