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毒、亚急毒名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编辑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

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

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观察急性中毒表现,经皮肤吸收能力以及对皮肤、粘膜和眼有无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试物质的急性毒性资料,确定毒作用方式、中毒反应,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

2概述及染毒方法编辑
一、概念和试验目的
(一) 急性毒性概念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二) 实验目的
1.求出受试化合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
参数),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3.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
及其动力学变化。

也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方法
(一) 实验动物选择
在卫生毒理学领域中,体内试验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最终是为了阐明受试外来化合物对人的急性危害性质和危害强度。

所以选择实验动物时,要求在其接触化合物之后的毒性反应,应当与人接触该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基本一致,虽然利用任何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向人外推都必须十分慎重,但这一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仍非常重要。

1.物种选择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

目前实际应用中以大鼠和小鼠为主,尤以
大鼠使用很多。

需指出大鼠并非对外来化合物都最敏丅感。

家兔常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皮肤毒性,包括对粘膜的刺激。

猫、狗也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但因价贵不易于大量使用。

猪为杂食动物,对一些化合物的生物效应表现与人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皮肤结构与人较近似。

但因体大、价贵,不便大量使用。

归纳起来,在进行化合物急性毒性研究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是:尽量选择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且价格较低的动物。

为了有利于预测化合物对人的危害,要求选择两
种以上的实验动物,最好一种为啮齿类,一种为非啮齿类,分别求出其急性毒性参数。

一般研究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需雌雄两性动物同时分别进行,每个剂量组两性动物数相等。

急性毒性使用小鼠体重以18~25g、大鼠180~240g、豚鼠200~250g、家兔2~2.5kg、猫1.5~2.0kg左右为宜。

(二) 实验动物喂养环境
实验动物喂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2±3℃,家兔可控制在20±3℃,相对湿度30%~73%,无对流风。

每笼动物数以不干扰动物个体活动及不影响试验观察为度,必要时需单笼饲养。

饲养室采用人工昼夜为好,早6点至晚6点进行12小时光照,其余12小时黑暗,一般食用常规试验室饲料,自由饮水。

(三) 实验动物染毒方法
1.经口(胃肠道)接触目的是研究外来化合物能否经胃肠道吸收及求出经口接触的致死剂量(LD50)等。

由于外来化合物可以污染饮水及食物,因此,此种染毒方式在卫生毒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 灌胃是将液态受试化合物或固态、气态化合物溶于某种溶剂中,配制成一定浓度,装入注射器等定量容器,经过导管注入胃内。

在每一试验系列中,同物种实验动物灌胃体积最好一致,即以单位体重计算所给予的毫升数应一致,即ml/kg或ml/g计。

这是因为成年实验动物的胃容量与体重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按单位体重计算灌胃液的体积,受试化合物的吸收速度相对较为稳定。

小鼠一次灌胃体积在0.2~1.0ml/只或0.1~0.5ml/10g体重较合适,大鼠一次灌胃体积不超过5ml/只(通常用0.5~1.0ml/100g体重),家兔不超过10ml/2kg体重,狗不超过50ml/10kg体重。

亚急性毒作用 - 正文
环境污染物在人或动物生命的十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内,每日或反复多次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又称亚慢性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的亚急性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亚急性动物毒性试验来确定的。

试验的目的是在急性毒性试验(见急性毒作用)的基础上,确定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并对受试物的最大无作用量和中毒阈剂量作出初步估计,同时了解受试物有无蓄积作用和作用的靶器官。

进入机体各器官的环境污染物在靶器官中的蓄积量将首先达到引起损害的剂量或浓度。

亚急性毒性试验可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提供依据。

亚急性毒性试验的试验期限,如用啮齿类动物一般为3个月,狗为1年。

但对某受试物若只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而不再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则持续时间应稍长。

啮齿类动物可延长到 6个月。

若在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后还要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则可适当缩短。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和观察的指标,都与慢性毒性试验相类似。

亚急性毒性试验所用剂量较大(一般为半数致死量的1/10至1/80),动物年龄较轻,故病理变化比较迅速和明显。

这些特点使亚急性毒性试验成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C.S.韦尔等人曾测定33种化合物(包括杀虫剂、添加剂和稳定剂等)对大鼠和狗的毒作用,观察它们对血液、病理解剖和生化等方面作用的36项指
标,求得无作用剂量,发现大部分物质的3个月的试验结果与2年的试验结果相近。

有的学者依据82份毒性试验资料,对122种化合物和566个剂量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外,在3个月毒性试验中未呈现毒性的化合物,在2年毒性试验中呈现毒性的只有10%以下。

因此,根据3个月毒性试验的结果来推断2年毒性作用,有90%以上的可靠性。

1 單一劑量毒性
試驗
急性毒性試驗-以單一劑量,投予受試動物,觀察
急性中毒出現之症狀,持續觀察二週。

2 重覆劑量毒性
試驗
依據急性毒性試驗結果及臨床使用之劑量,重覆
投予受試動物,觀察受試動物之臨床症狀,並藉
由血液學、組織學、病理切片及鏡檢等數據,評
估經由反覆投藥後可能產生之不良反應。

∙亞急毒性試驗-為期14~28天
∙亞慢毒性試驗-為期1個月~3個月
∙慢性毒性試驗-為期1~2年長期試驗
∙致癌試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