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_布鲁贝克_高等教育哲学_读后感_杨黎明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_布鲁贝克_高等教育哲学_读后感_杨黎明
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M ODERN EDU CAT ION SCIENCE2008年第1期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5高等教育哲学6读后感杨黎明[摘要]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在这些解读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分歧,即此书是否为一部系统的高等教育哲学著作。
笔者对截然对立的两派观点进行了简单评析,以对哲学的一般认识的视角,从追问、本质和引导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是一部典型的西方式的教育哲学著作。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本质引导[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1)0014)03[作者简介]杨黎明,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4)由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先生等翻译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在中国已经再版印刷多次了。
从1987年第一版至今,该书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众多学者对其作了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搜索可以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学界对5高等教育哲学6的解读多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对此书的反思。
这些读后感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分歧: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是否是一部系统的高等教育哲学著作?王承绪先生在译者前言中指出:/这(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作者注)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0。
/作者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旁征博引各家学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
0¹有研究者指出:/总体上说,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始终固守着从哲学高度对高等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探讨的阵地,而这种哲学高度的理性探讨,对于我们正确看待高等教育问题、进行高等教育实践,可谓意义重大。
0º还有的研究者认为:/他(布鲁贝克)放弃了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倒是对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原理,如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功能、目的、方法、制度等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入。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一
著作 。布鲁 贝克 的 《 高等 教育 哲学 》英 文版 的书名
为 《 n tep i s p yo ih re u ain ,研 究 o h hl o h fhg e d ct 》 o o
部 系统 的高等 教育哲 学 著作 ?王 承绪先 生 在译 者 “ ( 鲁 贝 克 的 《 等 教 育 哲 这 布 高
育哲 学体 系 。①有 研 究 者 指 出 : “ 体 上 说 ,布 鲁 ” 总
育哲 学 》 ,还 是翻译 成 《 于高 等教育 的哲 学 》 关 ,我
们都 可 以看 出 ,布鲁 贝克在 写此 书 的时候是 要写 一 部 “ 学 式” 的著 作 ,最起 码从其 写作 动机 来看 是 哲
如此 。此外 ,有些研 究者 认 为 , 目前教 育哲 学 的合
维普资讯
高 教 研 究
Hale Waihona Puke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ODERN EDU CATI ON CI S ENCE
20 0 8年 第 1期
布 鲁 贝 克 的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布 鲁 贝克 《 高等教 育 哲 学 》读后 感
杨 黎 明
[ 摘 要 ]布 鲁 贝克 的 《 高等 教 育哲 学 》 一 书在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学 界 产 生 了广 泛 的 影 响 , 众 多 学 者 从 多
谈高校师德建设——由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所想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身边的同学进行 调查, 让同学们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次调查活动目的在于:增 加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机会,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别人的评 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认识到对同一件事情别人也有不同的视 角。 通过发动学生对 自己或身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可以 增加他们对心理学的认识, 提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更好 地认识 自己、 了解身边的同学, 同时也增加了对课程的兴趣,
2.讨论 分析法
生学会作肯定的拒绝。 (2)训练学生学会作肯定的请求。 学生 以两人或多人为一组,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情境或指导者提 供的情境, 相互对应练习, 清楚地向别人要求自己所需要的或 是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3)通过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感觉,同时也让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
一举多得 。 参考文献 :
[1」 吕澜.略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地建构【 J7.杭州电 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0.4.
5。 心理测试 法
讨论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辩论式讨论 等。在学生展开讨论、 辩论时, 教师往往不参与, 而是静观其 变, 最后作出总结。
3.行为训练法
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心理小测试, 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 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同时对同学的测评结果给予解析, 引导 他们正确地看待心理测试,并根据自己的测试结果指导自己 的生活。 在课堂中做认识 自己的心理测试, 如, 让学生写‘ `20个 我是谁”很多同学反映这是他们首次认真地面对 自己, , 做深 刻的自我剖析。 如对测试结果加以解析引导, 会让同学们更深 刻地了解认识了自己, 取得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状况 。 4.启发式教 学
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同学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人的
读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几点思考
教 育 亦 是 如 此 在 我 国 . 张楚 廷 教 授 写 的 《 高等 教 育 哲 学 》 论 其 述 的主 线 是 人 . 为 高 深 学 问 是 高 等 教 育 的 外 部 特 . 人 ” 认 “ 才 关 键 所 在 . 该把 人 的发 展 作 为 高 等教 育 哲 学 的研 究 基 点 因 应 为 教 育 作 为 培 养 人 的活 动 . 既 是 人 的一 种 生 命 存 存 的方 式 . 它 又 服 务 于 人 的生 命 存 在 . .教育 的 根 本 实 质 是 保 持 和 促 进 人 的 生 命 存 在 .生 命 存 在 既 是 教 育 的 出 发 点 也 是 教 育 的 最 终 归 宿 [ 高 等 教 育 作 为 培 养 人 的 活 动 . 样 是 以 人 的 发 展 为核 心 6 1 同
◇高教论述◇
科 技 居向导
2l 年第 0 期 01 2
读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的几点思考
康 敏 昌 ( 湖南师 范大 学教 育科 学学 院 湖南 长沙 4 08 ) 1 0 1
【 摘 要 】 布 鲁 贝 克 的 《 读 高等 教 育哲 学》 笔 者 产 生 了几 点 疑 惑 , 者 针 对 布 氏 高等 教 育 的 二 元 哲 学论 , 辑 起 点 , 术 自 使 笔 逻 学 治和 学术 自由的 限度 . 高等 教 育 的 开放 对 象等 问题 . 结合 我 国现 今 大 学教 育 的 现 状进 行反 思 并做 简要 论 述 。 【 关键 词 】 鲁 贝 克 ; 布 高等 教 育 ; 学 观 哲
3 学 术 自治 和 学 术 自 由 是 否 需 要 限 度 .
布 鲁 贝 克 肯 定 了 学 术 自治 的传 统 他 认 为 “ 去 了 自治 . 失 高 等 教 育 就 失 去 了精 华 . 者 的 活 动 只 需 服从 真 理 . 不 受 任 学 而 何 外 界 的 压 力 ” 但 他 又认 为 学 术 自治 与 学 术 自南 有 一 定 的 限 度 因 为 他 认 为 “ 管 赞 成 学 术 自治 的论 据 看 起 来 是 合 乎 逻 尽
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
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最近,我阅读了哈佛大学教授布鲁贝克(Derek Bok)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这本书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它也讨论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如何使教育更有用,以及教育为何如此重要。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布鲁贝克认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个人的解决问题能力,指导他们建立一种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和思想。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无常。
学生们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和探究,去发现以及创造令人惊叹的事物。
然而,在很多学校,把重点集中在成绩上,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这一点也清楚地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而不仅仅是以成绩为导向。
此外,我也认为教育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寻求共同目标的平台,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社会规则,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让他们明白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当大家都有共同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就会更容易形成友谊和联系,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另外,书中还指出,高等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支撑。
在当代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它能够提高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能为国家创造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它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思维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也应该是一个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研究综述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研究综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研究综述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哲学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从而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就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的几个关键主题进行综述,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布鲁贝克在书中强调了高等教育的目标。
他认为,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思维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与我国高等教育中追求知识产出和学科竞争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布鲁贝克的观点提醒我们,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布鲁贝克关注教师的角色和能力。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关怀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发展他们的人格。
这与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师过多注重研究而忽视教学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布鲁贝克的观点告诉我们,高等教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他们在学生人生中的导航和引路作用。
第三,布鲁贝克论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他指出,高等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高等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也需要关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这一观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高等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最后,布鲁贝克还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他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特长。
高等教育不能只追求统一的标准和结果,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这一观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发扬学科多样性和人才多样性,培养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是以美国哲学家约翰·布鲁贝克(John Dewey)为代表的一种教育理论,也是一种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学生应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布鲁贝克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他提出了“经验-实践-反思”循环模式,即通过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反思,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中,学生的体验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他认为学生应该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还强调合作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从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就。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还提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领导能力。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实践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反思。
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参与实践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高等教育哲学的探讨
引言
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的《高等教育哲学》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是一部深入探讨高等教育领域的经典 著作。该书自以来,一直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者所传颂。在本次演示 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以及阅读该书所带给我们 的启示和感悟。
五、建议与展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知识的价 值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此,建议教育机构应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合 理性和科学性,以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 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 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二、知识的价值
1、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知识是人类对世界及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根据不同的标准,知识可以被划分为 不同的类型,如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等。理论知识是指 那些关于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实践知识则是指那些关于如何做某事的 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可以明确表达和传递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 难以言传和转化的知识。
参考内容三
一、引言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哲学的关系,并介绍美国学者约 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布鲁贝克在 《高等教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 了独特的高等教育哲学理论,对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最新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思考-精品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思考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改革。
通识教育作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教育观逐渐被引入中国,以克服我国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同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界享有盛誉。
该书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
但是该书也存在些许不足,如将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
我国的高等教育哲学既要受其启发,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以更好地解决国内高等教育实际问题。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问题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1898-1988)的《高等教育哲学》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以两派相互对立的高等教育哲学长期的冲突和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为主线统览各家之言,深刻分析了高等教育最为关键且又彼此相互关联的若干基本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丰满的分析高等教育的框架。
一、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解析20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艰难时期”、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季”。
布鲁贝克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结合自己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高等教育哲学》对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高等教育的主要流派及其重要著作进行了概括评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方高等教育,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逻辑基点——高深学问、高等教育的精华——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高等教育的民主化——高等教育为谁服务、高等教育如何实施——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治学的道德以及高等教育移动到社会的中心——作为教会的大学等许多问题作了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觉醒,国内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质疑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
譬如无视人的存在。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教育的第一意义存在是人,人是第一位的。
高等教育学读后感
读《高等教育哲学》有感2013412949 教育二班王忠丽最近读了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它是作者对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深入研究的科学成果,是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推荐的著名学术专著。
原书1978年出版,1982年修订再版,1987年由王承绪等人译成中文版,之后一直被学者视为高等教育教育学的经典。
王承绪先生在译者前言中就给予本书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著作,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
高等教育的研究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高等教育哲学》这部著作也是时间的产物,当然也与布鲁贝克的学习和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自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大学自身及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于同一时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作用不断提高的趋势是相互吻合的。
1924年,26岁的布鲁贝克刚取得硕士学位,就在达特茅斯学院讲授高等教育。
1928-1958年间,布鲁贝克任耶鲁大学教育史和教育哲学教授,多次讲授高等教育课程。
1958年,他出版了与卢迪合作的《转变中的高等教育》,这是一部美国高等教育的三百年史,是美国各大学高等教育史的基本教材。
1959-1969年,布鲁贝克在密执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讲授《高等教育思想述评》,并主持高等教育博士后研究班。
另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促成了这部经典的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过高等教育都有很大的发展,高等教育上的很多问题需要从哲学上进行理论的探讨,做出正确的回答。
过去有关教育哲学的著作,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同事,一般教育哲学著作往往从各派中推演出教育原理,因此,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因此迫切需要一本高等教育专门的哲学。
并且作者目睹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艰难时期”和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
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战后美国为保证退伍军人的权力,大力推行《退伍军人权利法案》。
《高等教育哲学》读书报告
、
《 高等 教 育 哲 学 》 是 布 鲁 贝 克 对 整 个 高 等 教育 领 域 全 面 深
人研究的科学成果 . 原书1 9 7 8 年初版 , 1 9 8 7 年 由 王 承 绪 等 人 译 成 中文 版 . 之后一直被学者视为高等教育学的经典。 王 承 绪 先 生 在 译 者 前 言 中就 给 予 本 书 极 高 的 评 价 , 他说 : 这 是 西 方 第 一 本 以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为 书 名 的 专 著 ,是 作 者 从 事 高 等 教 育 工 作 五 十 余 年 的 经 验 总 结 ,也 是 作 者 对 许 多 高 等 教育 问题 进 行 哲 学思考的结晶_ 1 ] 。 这部著作 的成书背景 首先是 由于高等 教育本身 的需要 , 二 战后高等教育快速 发展 , 很 多 问题 需 要 在 哲 学 上 进 行 理 论 的探讨 , 做 出正 确 的 回答 。但 是 过 去 有 关 教 育 哲 学 的著 作 , 主 要 是 关 于 初 等 教 育 和 中 等 教 育 的 ,对 高 等 教 育 的研 究 甚 少 。 另 外 ,关 于 教 育 哲 学 基 本 是 由其 他 哲 学 中 推 演 出教 育 哲 学 , 没 有 专 门的 教 育 哲 学 著 作 ,这 些 都 不 能 满 足 快 速 发 展 的 高 等 教 育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需 要 ,因 此 迫 切 需 要 一 本 高 等 教 育 专 门 的哲 学 。 另外 , 当时 的社 会 背 景 也 促 成 这 部 经 典 的 完 成 。 作 者 目睹 了 二 十 世 纪 六 十年 代 和 七 十 年 代 美 国高 等 教 育 的 “ 艰难时期 ” 和学术界大为不满的“ 冬天”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是 有 原 因 的 , 首 先 是 战 后 美 国为 保 障 退 伍 军 人 的权 利 , 大力推行 《 退 伍 军 人 权 利法案》 。退 伍 军 人 以前 所 未 有 , 无 法 预 料 的规 模 涌 人 高 校 f 3 _ 。 大 量 学 生 涌 入 学 校 给 高 等 教 育 带 来 很 大 压力 。 另 一 个 原 因是 1 9 5 7 年前苏联 卫星成功发 射 , 给 美 国 朝 野 造 成 极 大 的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惊 和 恐慌 , 美 国政 府 把 原 因归 结 为 教 育 并 下 决 心 大 力 投 资 教 育 , 颁 布《 国 防教 育 法 案 》 , 政府大量拨款资助贫困学生 。 从 而 美 国高 等 教 育 进 入 了 黄 金 时 代 …。但 黄 金 时 代 过 后 . 美 国高 等 教 育 紧
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
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约翰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作为20世纪上半叶高等教育哲学的关键著作之一,对于当时的高等教育建设和学术发展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布鲁贝克更深入地探讨了高等教育在实现社会考古论、普通性及温故学习价值等方面的核心问题。
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布鲁贝克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以独特性为出发点,以此来支撑它在社会考古论、普通性及温故学习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并且建立在认知能力的独特性之上。
他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以独特性为特征的建设体系,而这种独特性是每一个个体知识结构和社会环境都有关联的。
这种独特性反映了高等教育在提升社会能力和利用个体智慧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阐明了高等教育的普通性原理。
他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建立在综合性高效性可变性的基础上,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这种普通性也是高等教育的精神和核心内容。
布鲁贝克还指出,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模式方面也应该有所变革,以实现“教育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新宗旨。
还有,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布鲁贝克更是深入探讨了温故学习价值的问题。
他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把这种学习价值纳入到课程设置中,以促进社会融合能力的提升。
他还认为,温故学习能够指导教育者融入社会环境、发挥智慧与能力的最佳状态,以及实现高等教育的完整性。
因此,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我认为,它是20世纪上半叶高等教育哲学的关键著作,尤其是它深入探讨的高等教育在实现社会考古论、普通性及温故学习价值等方面的核心问题,都对于当时的高等教育建设和学术发展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令当时的高等教育有了明显的提升和发展。
回顾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普通化的观念,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而是被“教育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新宗旨所取代。
在此必须感谢布鲁贝克对20世纪上半叶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他对于高等教育作出的影响令当时的高等教育有了明显的提升和发展。
关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反思
关于布鲁贝克《⾼等教育哲学》的反思2019-10-04摘要:布鲁贝克的《⾼等教育哲学》是进⾏⾼等教育研究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料。
本⽂在解析、探究《⾼等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作者是否提供了⼀个完整的⾼等教育哲学体系、⾼深学问作为⾼等教育的基点是否准确、认识论教育哲学与政治论教育哲学能否协调在⼀起以及学术⾃由与学术⾃治到底有没有限度等问题进⾏了反思并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等教育;哲学观;布鲁贝克约翰·S·布鲁贝克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对⾼等教育的著述颇丰,如《转变中的⾼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An American History)《⾼等教育政策的基础》(Bases for Policy in Higher Education)、《⾼等教育哲学》(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等。
其中,《⾼等教育哲学》(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以严谨的结构及深刻的思想,成为⾼等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这本著作以⾼深学问为⾼等教育的逻辑基点,⽴⾜于美国⾼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关于⾼等教育的⼋个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从哲学的层⾯进⾏了阐释与说明。
然⽽,在我们深刻领悟布鲁贝克⾼等教育哲学思想精华的同时,还应该时刻⽤辩证与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学问作为⾼等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是否准确、本书是否构建了⼀个完整的⾼等教育哲学体系等问题还需要进⼀步的研究与探讨。
⼀、布鲁贝克《⾼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等教育的起点是⾼深学问在《⾼等教育哲学》这本著作中,布鲁贝克认为“关键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寻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是寻求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
”[1]⽽⾼等教育的共同基点,他认为便是“⾼深学问”。
在这⾥,布鲁贝克⾸先对“⾼深学问”中的“⾼深”进⾏了界定。
⼀⽅⾯,他认为 “⾼深”是与中⼩学教育所传递的内容相对⽽⾔的。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乔叟·布鲁贝克(Joseph Bloombek)于1872年出版了自己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这本书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范畴,也被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哲学的圣经”。
读此书后,我对布鲁贝克的教育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被他提出的高等教育管理方法所深深吸引。
首先,布鲁贝克强调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并将其视为教育的全面归因。
他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意识和素养,培养精神发展和责任感。
此外,他还强调了教育“去及贱责”,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鼓励学生向德行和伦理角度考虑问题。
另外,布鲁贝克也提出了一个独特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型。
他提出的“三角结构”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个角色,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双向管理,使高等教育管理具有有效性。
最后,布鲁贝克还强调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他认为,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学
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以更快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总之,乔叟·布鲁贝克提出的高等教育哲学不仅被认为是教育的圣经,而且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布鲁贝克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审视和总结高等教育,提出了高等教育的结构、管理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等一系列深远又重要的观点。
所以,自学《高等教育哲学》,对我来说,也是大有裨益。
读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
的思维习惯 , 以经 验 为 主 的 办 事 方式 , 高 教 管 理 使
该 书对 中 国高 等 教 育 具 有 借 鉴 意 义 。 当前 我 国 者 拒 斥 教 育 理 论 规 律 , 恋 个 人 感 性 认 识 , 成 了 迷 造 的 高 等教 育 作 为世 界 高 等 教 育 的有 机 构 成 , 着 世 管 理实 践 活 动 的 盲 目性 对 高 教 管 理 者 而 言 , 做 有 要 界 高 等 教 育 诸 多共 性 , 国 高 等 教 育 快 速 发 展 面 对 到 从 哲 学 高 度 把 握 高 教 问 题 必 须重 视 两 个 方 面 。 中 一 的 问题 与 《 等 教 育 哲 学 》 高 中研 讨 的 问题 相 类 似 。 除 是 重 视 通 过 将 个 人 见 懈 与 公 众 理 论 比 较 对 比 中 , 建 此之外 , 们还应看到《 等教育哲学 》 我 高 自身 所 体 现 构 自己 的 相 对 系 统 理 论 体 系 以 科 学 指 导 管 理 实 践 。
维普资讯
海军院校教 育
● 陈仕 平
读 布 鲁 贝 克《 约 翰 ・布 鲁 贝 克 所 著 的 《 等教 育 哲 出 来的 哲 学方 法论 对 中 国 高 等 教育 的启 示 。 读 全 高 通 学 》 西 方 第 一部 以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为 书 名 的 专 著 , 书 , 鲁 贝 克 始 终 从 哲 学 的 高 度 对 高 等 教 育 问 题 进 是 布 该 书是 作 者 对 许 多 高 教 问 题 进 行 哲 学 思 考 的 结 晶 。 行 探讨 , 高 等 教 育 放 在 总 体 哲 学 思 想 背 景 下 加 以 将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以来 , 界 范 围 内 的 高 等 教育 有 了 研 讨 , 我 们 看 到 的 是 哲 学 视 野 中的 高 等 教 育 。 充 世 让 很 大发 展 。伴 随着 这 个 快 速 发 展 过 程 , 等教 育 领 分 运 用 哲 学 思 维 方 式 是 作 者 研 究 方 法 的最 鲜 鹏 特 高 域 出现 了一 系 列 亟 待 懈 决 的 重 大 问 题 , 这些 问题 将 点 。 用 哲 学 思 维 方 式 进 行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实 质 上 是 运 高 等 教育 置 于 两 难 境 地 , 困扰 着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 从 世界 观 和方 法论 的 高 度 , 观 地 看 待 把 握 高 等 教 客 这 些 问题 包 括 : 高 等 教育 推行 大众 化 战 略快 速扩 育 问题, 在 把握 高等教育 实践的一般要 求, 为人 们管 张 之 时 , 何 实 现 在增 大学 生进 人 大学 的机 会 的 同 理 和 研 究 高 等 教 育 提 供 具 有普 遍 意 义 的方 法 论 指 如 时 , 不导致 高等教育质量 的滑坡 ; 新技术革命 导 。 而 在 浪 潮 的推 动 和 国家 对 高 等 教 育 I 重 视 的 情 况 下 , t益 对 高 等教 育 管理 者 而 言 当 用 哲 学 思 维 方 式 应 高 等 教 育 以何 逻 辑 基 点 而 存 在 , 以发 展人 的理 智 来 思考 高 等教 育 问题 。对 于 高 等教 育 管 理 者 而 言 , 是 为 基 点还 是 以 国家 、 会 利 益 为 基 点 } 高 校 与 政 他 们 并 不 一 定 需 要 一 定 都 要 对 高 等 教 育 问 题 进 行 社 在 府 的关 系 上 , 如何 处 理 好 它 们 的 关 系 , 使 高 等 院 那 种形成 文字 的理论总结 , 既 但应具备对高等教育问 校 享 有 充 分 的 办 学 自主 权 , 又要 最 大 限 度地 消 除学 题 进行 理 论 研 讨 的观 念 。 看 到 高 等 教 育 有 其 自身 应 术 自治 的 某 些 负 效 应 ; 高 校 内学 术 自由 有其 存 在 的 规 律 , 高 等 院 校 中研 讨 教 育 科 学 、 求 教 育 规 在 在 探 的 合 理 性 , 学术 自由 的 限 度 又 何 在 ; 一 个 科 技 律 不 应 是 师 范 院校 的 任 务 或 是 高 等 院 校 高 教 研 究 但 在 高 度 分 化 和综 合 的 时 代 , 才培 养 类 型 上 应如 何 处 人 员的 专 利 , 等 教 育 管 理 者 也 是 高 教 理 论 研 究 的 人 高 理 好 专 才 和通 才 的 关 系 ; 者作 为 高深 学 问 的 看护 重 要群 体 。 外 , 学 此 当前 高 等 教 育 管理 者 专 业 化趋 势 , 人, 如何 在 一 个 功 利 主 义 盛 行 的 时 代里 实 现学 术道 也 需要 高 等教 育 管理 者探 求 高 教理 论 、 得 教 育 规 懂 德 的 自治 ; 学 在 履行 其传 统 的传 播 高 深 学 问 的 职 律 。 以哲 学 高 度 看待 高 等 教 育 , 利 于 激 发 高 等 教 大 有 能 之 时 , 如 何 完 成 当 社 会 的 良心 , 就公 众 心 育 管理 者 探求 理 论 的 兴趣 , 指 导 高 教 管 理 者 获 取 又 承 造 并 灵 ” 职 能 … … 正 是 对 于这 些 问 题 的 系 统 回 答 , 的 成 高 教 规律 、 论 , 理 以确 保 高 教 管 理 活 动 的科 学性 。 当 就 了一 部 高 等 教 育 的典 范 性 著 作 — — 《 等 教 育哲 前 , 些 高 教 管 理 者 在管 理 活 动 中形 成 的 就 事 论 事 高 一
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反思
摘要: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提出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基础未将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人置于显耀地位,已经引起了众多质疑。
同时,一些新哲学基础论涌现,给现实中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多元化一、对二元论的质疑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换言之,就是高等教育的存在有什么用?高等教育凭借什么获得其合法地位?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在20 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1]坚持认识论的人把“闲逸的好奇”当作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强调高等教育是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心想成为“鸿儒”的有识之士;主张大学应以追求客观真理为己任,排除感情色彩和价值影响,达到价值自由。
而坚持政治论的人则认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有别于初级和中级教育,其目标应定位在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认为大学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必然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而应努力谋求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很显然,在布鲁贝克所著《高等教育哲学》的二元论基础中,是没有将人置于显耀的地位的。
虽然他也承认:“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都是以满足各自所需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程度的需要获得各自的合法地位的。
??????文艺复兴后的大学又把其合法性建立在人文主义的抱负之上??????”,而且,大学继承了所有这些传统。
二、新哲学基础论的涌现叩问“两点论”(一)人本论的高等教育哲学1.高等教育哲学的人类学基础:从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这个基本职能可以看出,人是高等教育中的关键因素。
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出发,揭示高等教育哲学的人类学基础:由于人有缺陷且并未被定型,因此人具备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由于人有缺陷,但为生存需要适应文化了的生存环境,因此人必须接受教育。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研究综述
256现代交际.2016年9月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研究综述沈辉(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自1987年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引入到中国后,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一直不断。
该书从哲学角 度论述了高深学问、学术自治、学术自由、教育职能、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等8个方面的内容。
文章试图从 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内容的解读、启示及对这本著作中所展现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思考与展望等方 面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以求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综述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17-0256-01约翰•S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分析了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从而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通过在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CNKI)中,以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搜索到97篇文章,发现学者们对《高等教育哲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阅读、分析和整理,以求更加深人地认识和学习《高等教育哲学》。
一、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内容的解 读从整体上看,主要集中于对《高等教育哲学》这部著作是不是用完整的哲学体系进行了讨论。
有学者认为这部著作并不是一部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式的著作。
[1]彭慧敏则指出,作者从高等教育的合法存在的逻辑基点——高深学问出发,提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
[2]同时,也有对这部著作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的研究。
比如对高深学问的认识中,就高深学问是不是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展开争论与研究。
关于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认为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是必要的但要掌握限度。
关于大学课程适切性,在对布鲁贝克课程观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现状提出建议。
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认识上,认为二者同等重要并不是尖锐对立的。
浅谈高等教育哲学基础——《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浅谈高等教育哲学基础——《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2007-06-10《高等教育哲学》为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S·布鲁贝克所著,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总结,是对高等教育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
该书被誉为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
这本著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方高等教育,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作了分析。
该书对于我们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哲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学习高等教育哲学理论有着重要价值。
布鲁贝克以哲学为视角,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看到了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独创性,为我国今天全面构建现代和谐现代高等教育体制提供可资启发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来源高等教育哲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数十年,美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一艰难时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是令学术界“大不为满”的“冬天”。
美国教育界对高等教育哲学的发展持着冷漠的态度。
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的大学生大多数为谋专业而求学,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被公认是那些专业的准备性学科,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不需要建立一种论证它们的哲学。
“到了19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阿姆斯·伊顿在润斯利尔多科技术学院、托马斯·杰弗逊在他那所‘革命的’弗吉尼亚大学以开设包括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向旧传统提出挑战。
”(P4-5)高等教育是以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为基点,还是以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为目的;大学是沉醉于摆脱外界的束缚探索高深学问的象牙塔,还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服务站”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辩论。
这些辩论带有局限性的观点常常无法检验一般的设想或预测,人们需要的是一种普遍性的解决方法,它要求用共同背景中的各种方法探讨解决所有的问题,即触及高等教育本质的价值观念地冲突明确地要求对此类问题作哲学性的解决,高等教育哲学由此而生。
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推荐五篇)
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推荐五篇)第一篇: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1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从事高等教育50多年的经验总结,是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我觉得就像是一篇写得十分出色的综述,他总结了美国众多学者对高等教育的哲学问题的思索,其中也有互相矛盾对立的观点,直接还原了当时美国社会上关于这些问题热火朝天地讨论。
布鲁贝克写这本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后,进入了“艰难时期”,是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由此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和“象牙塔的衰落”,美国的高等教育内外部陷入了危机之中,经费紧缺,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度下降,社会上充斥着一个问题“高等教育为何而存在?”这些都需要从本质上根源上探讨高等教育的存在价值的哲学依据。
这本书也应运而生。
坦白的说,读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到高等教育有这么多哲学的问题需要回答,在开头的导言里,作者罗列了他认为自己将在本书里论述的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其中的几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高深的学问在何时是可靠的?”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当高深的学问来自学术自治的学术团体时它是可靠的。
但是,这就引出新的问题,谁来监督或者评价这些高深的学问。
首先,这些高深的学问是“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这就排除了社会上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可能性,但是作为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复杂性的专家和学者,一方面是作为高深学问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自己为自己的成果作出评价,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谁能胜任了,政府和宗教如果完全控制这些学问,那对真理的探求来说是致命伤,学生作为高深学问的接受者是不能作为指导和评价的一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M ODERN EDU CAT ION SCIENCE2008年第1期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5高等教育哲学6读后感杨黎明[摘要]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在这些解读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分歧,即此书是否为一部系统的高等教育哲学著作。
笔者对截然对立的两派观点进行了简单评析,以对哲学的一般认识的视角,从追问、本质和引导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是一部典型的西方式的教育哲学著作。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本质引导[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1)0014)03[作者简介]杨黎明,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4)由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先生等翻译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在中国已经再版印刷多次了。
从1987年第一版至今,该书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众多学者对其作了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搜索可以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学界对5高等教育哲学6的解读多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对此书的反思。
这些读后感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分歧: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是否是一部系统的高等教育哲学著作?王承绪先生在译者前言中指出:/这(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作者注)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0。
/作者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旁征博引各家学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
0¹有研究者指出:/总体上说,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始终固守着从哲学高度对高等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探讨的阵地,而这种哲学高度的理性探讨,对于我们正确看待高等教育问题、进行高等教育实践,可谓意义重大。
0º还有的研究者认为:/他(布鲁贝克)放弃了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倒是对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原理,如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功能、目的、方法、制度等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入。
但并不能由此判断该书不是教育哲学。
0»但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0式的著作。
¼并从作为教育学科的教育哲学与作为教育思想的教育哲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5高等教育哲学6作为教育哲学的存在都不是一个真命题。
在这个论断的基础上,研究者还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界为什么会认为它是一部教育哲学著作。
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英文版的书名为5on the philoso phy of hig her education6,研究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便于翻译,在标题上直接采用了-高等教育哲学.这一概念。
但是这种翻译没有凸显原书标题介词-on.的内涵,因而给读者造成一种误导,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高等教育哲学0。
½在笔者看来,不论是翻译成5高等教育哲学6,还是翻译成5关于高等教育的哲学6,我们都可以看出,布鲁贝克在写此书的时候是要写一部/哲学式0的著作,最起码从其写作动机来看是如此。
此外,有些研究者认为,目前教育哲学的合法性还没有一个定论,高等教育哲学体系框架的建立也就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寻。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理由很牵强。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歧,与人们对哲学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人认为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不是/教育哲学0,若现在有人以一种体系或学科式的标准来看待它,则属于典型的中国教育学学者的/学科情结0。
而之前我国很多学者之所以认为5高等教育哲学6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高等教育哲学著作,则多是简单地凭书名而望文生义,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
笔者认为,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是一部典型的西方式的教育哲学著作。
说其是西方式的,是因为从全书的框架及思维习惯上看,是不符合中国式的学科标准的。
此外,笔者认为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是一部教育哲学著作,也并不是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是布鲁贝克在论述中达到了一种/哲学高度0。
哲学和教育一样,都是一门学科,谈不上谁比谁更有高度。
有人认为,教育学脱胎于哲学,因此哲学是教育学更上一级的/母学科0。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母0或/父0就比/子0更有高度。
另一方面,不管是/哲学高度0还是/哲学意义0,都属于模糊语言,很难具有说服力。
因此,笔者试图从对哲学的理解上来分析为什么说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是一部教育哲学著作。
学科体系也同样存在着中外差异和多样化的问题。
笔者之所以认为5高等教育哲学6是一部典型的/西方式0的教育哲学著作,而不说是典型的教育哲学著作,是因为我们没有必要仿效布鲁贝克来构建我国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学科建设同样存在一个适应国情的问题。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人用西方哲学的标准来分析中国的文化,认为中国自古就没有哲学,曾在哲学界引起很大的争论。
同样,如果我们以中国教育哲学的标准来看待5高等教育哲学6的话,那么它也就不是教育哲学了。
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是灵魂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问。
¾哲学最大的意义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其作用或目的则在于指导或引导实践。
从我们对哲学的这一认识来看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就可以清楚地知到布鲁贝克为什么以/哲学0来命名此书。
一、追问在5高等教育哲学6的开篇,布鲁贝克在论述/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0时,就指出/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0。
l v布鲁贝克所总结出的这两种高等教育哲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影响非常大,引用率非常高,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但布鲁贝克为什么认为只有这两种高等教育哲学呢?这两种哲学观的划分标准又是什么呢?他在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
这也是笔者多次阅读此书的最大困惑。
有的学者认为,布鲁贝克的划分是以他在书中的标题/高深学问0为标准的,认为这两种高等教育哲学都是建立在对高深学问的追求上,只是在具体取向上有所不同,认识论所强调的是/价值自由0,而政治论则彰显人们在追求高深学问时的/价值判断0。
¿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析实际上也只是说明了布鲁贝克早已在书中就明确指出的这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内容,而并没有指出这两种哲学观的划分标准。
而弄清楚布鲁贝克为什么对高等教育哲学作这样的划分,才是理解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和关键。
实际上,认识论与政治论这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是布鲁贝克对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进行反思和追问的结果。
任何哲学都源于反思和追问,只是布鲁贝克并不是简单地在逻辑上进行反思,而是对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进行追问。
布鲁贝克在书中引用了美国律师、实用主义哲学家霍姆斯的话: /经验而不是逻辑才是法律的生命。
0在引用这段话之后,布鲁贝克紧接着指出,/像以后的部分还会讲到的那样,这种观点对高等教育像对法律一样千真万确0。
l w在论述学术自治的时候,布鲁贝克又指出,/我们必须记住,有时是经验而不是逻辑制约着学术传统0。
l x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布鲁贝克认为,是经验(历史实际)而不是逻辑才是高等教育的生命,这种观点贯穿于5高等教育哲学6全书。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布鲁贝克会得出高等教育有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哲学观。
布鲁贝克在书中仔细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在历史中存在着截然分明的两条高等教育发展路线,也就是他所认为的认识论与政治论。
布鲁贝克的这种划分并不是他人为地对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的分类,而是在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进行反思和追问中得出的结论,并在现实中找到了各自存在的事实。
布鲁贝克的这种划分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其原因也正在于这一点。
即这并非他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真实的高等教育历史与现实。
二、本质在关于布鲁贝克5高等教育哲学6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布鲁贝克在书中揭示的高等教育哲学的本质就是/高深学问0。
有研究者认为:/该书自始至终地坚持着一条哲学线索,以为-关键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寻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而是寻求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这个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便是-高深学问.。
它贯穿全文,将高等教育各方面的问题串在一起,前后连贯,逐层推进,展现了作者清晰的逻辑思维。
0À更有学者从高深学问的视角对5高等教育哲学6全书逐章进行了分析,指出/两种哲学论)))高深学问的生存之本0、/学术自治)))高深学问的组织保障0、/学术自由)))高深学问的内在要求0、/高等教育为谁服务)))高深学问的传播对象0、/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深学问的必然选择0是全书的主脉络。
Á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布鲁贝克在书中的确认为高深学问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并从这一本质出发阐明了自己对高等教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观点。
布鲁贝克在导言中便提出了自己对高深学问的认识以及高深学问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 /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
在某种意义上,所谓-高深.只是程度不同。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这种程度在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以致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
0 l y布鲁贝克在这里阐明了高深学问就是大学的根本特点和存在的依据。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发现布鲁贝克在论述中往往将/大学0与/高等教育0等同使用,而且书中/大学0的使用率甚至要高于/高等教育0,这与我们今天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
在西方近千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曾长期是高等教育的唯一形式,因此在西方高等教育学者的论述中,常常将大学与高等教育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
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者就对/大学0和/高等教育0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经把它们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这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现在/高等教育0已经成为一个比/大学0要宽泛得多的概念,因此如果按照我国学者目前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那么布鲁贝克的5高等教育哲学6实际上是一部/大学哲学0。
也就是说,布鲁贝克所揭示的/高深学问0实际上是大学的核心和本质,而非我国现在意义上的/高等教育0的本质。
认识到这一点在我国目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可能使那些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必都挤到/高深学问0这根独木桥上来。
三、引导一种哲学理论不但要解释现实,而且要引导现实。
布鲁贝克在5高等教育哲学6的最后一章论述了/作为教会的大学0,以此作为全书的落脚点。
笔者认为,这便是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所要追求的对现实大学的引导。
这一章的英文名叫/un-i versity as chur ch0,按照涂又光先生的解释,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两者的关系用as来连接,其意思就是说这两者是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