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助推精准扶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助推精准扶贫

本文为吉首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研究项目作者以湘西州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结构为例,深入分析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党员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知识欠缺、基层组织工作不力等多种现实问题及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落实工作职责,逐村限期解决;二是严格实行监督管理制度;三是大力发展农业,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农民;四是增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教育。

标签:农村基层党组织;年轻化;精准扶贫;对策

一、农村党组织结构问题

近年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明显提高,村班子成员职业日益多样化,因为多元化的职业所以能够较好的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但是从年龄结构上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湘西州党员共有132707名党员,其中,35岁以下党员26417名,占19.9%;36到60岁党员64595名,占48.7%,60岁及以上以上的党员41695名,占31.4%。

從上述数据可见湘西州党员老龄化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这一现象在农村基层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年轻党员的数量过少、中年党员的比例偏低而老年比例过高。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党员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党员的绝对主力,从而导致在农村有些地方被比喻为“老年俱乐部”。这样就使得各个年龄阶段的党员的积极性受到损害,同时也让实现党在农村事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方针受到阻碍。

1、党员队伍庞大但素质不高

近年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到去年2014年我国党员已经达到8000余万人,但是在不断壮大的队伍中也掺杂着党员意识涣散、党性不强的情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趋向多元化发展,农民青年的政治热情淡化,群众的参政意识不强,认为做党员事事要先出头,除了交党费还要接受党纪律的制约,为他人做好事,缺乏服务奉献的精神。加上在很大一部分农村青年中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只要经济上去了,能过上好日子就满足了,使得从心理上就不愿入党。同时自信心不够,竞争意识、率先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入党后无法达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还是平凡些好。不仅如此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在小章乡乡长口中更是听到了惊人的一个现象,在小章乡的一个村中担任村支书的竟然是一个80岁的老党员,并且这位“ 老革命”硬是担任了7年的村支书。当我们对此现象提出疑问的同时,乡长解释到,他们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非常多,留在家中的本来就少。再加之这位村支书把发展党员当作了对自己“ 位置”的威胁,所以他便长期不发展党员以便达到保护自己“ 位置” 的目的。无独有偶,在凤凰县的三拱桥乡我们也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村的村支书将他们的村子当作了自己的“山头”,把发展党员当作给自己发展巩固“山头”基石的手段,只培养自己的亲属以及亲信为党员。这样的“近亲繁殖”又进一步使得党员素质和党性的降低,改善

地方党员素质和党性问题迫在眉睫。

2、农村党员年轻化与精准扶贫贯彻落实之间的关系

农村党员年轻化这一问题的产生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农村没有自己的产业光靠传统农业化生产时远远满足不了当代年轻人对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得大量的年轻劳力流出。而这些劳力中也包含着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这些优秀青年也是共产党员的好苗子,可是就这样流出外地也使得本来就老龄化严重的农村雪上加霜。这也成为精准扶贫政策难以贯彻落实的难题之一。所以改革老农村建立新时代的“产业化”农村是势在必行的。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地不断推进,跟以前比较农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自给自足”做自己产业的局面已经改变。从原有的单一水稻变成现在多元化的经济作物格局,全州目前有泸溪的椪柑、玻璃辣椒、古丈的毛尖等农产品已经做成了湘西的名片产业。但湘西地区大部分农村的产业还是很少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农民响应组织号召集体种植推荐的经济作物,可是每家每户都是自己种植自己的那几亩田,而不会去与其他农户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这就使得有的农民对这农作物有经验会种植就产量高,而部分不会种植没有相关经验技术产量就比较低。这样良莠不齐的农村田地生产其实是对土地的一种浪费,让本可以高生产的土地处于一种中等甚至更低的一种生产水平当中。

二、当地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成因

当地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由于基层党组织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使得当地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呈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农村党组织对新形式下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重视不够。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在农村的形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而高居不下的老党员比例给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例如,在党的日常工作中,由于老党员较多,使得农村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比较困难。

2、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够,使得党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高。近年来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带头作用越来越薄弱,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恰恰是和农民紧密相连的。基层党组织的带头领导效果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而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主要负责人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为高中初中文化,有的是小学甚至文盲。这样的文化素质水平远远达不到现代社会对党员负责人的要求,有的村民提到村领导没有新时代的眼光,一些村民向他们提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部分新时代农村发展思路,而文化素质低下的村领导抱着固本守元的心态不予支持,久而久之就使得村民们不愿意听从村领导的话,就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降低。

3、新党员发展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党员的发展权利集中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几个人手里,甚至是一个人的手里。部分地区村支部书记一个人就可以决定新党员的发展,普通党员和群众

对发展新党员要么毫不知情,要么就是起不到监督作用。这就使得年轻优秀青年因为不是书记和领导班子的亲信而得不到入党的资格,从而渐渐对入党失去了信心。4、随着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党组织很难对这一部分人群进行持续的跟踪考察,要想将其发展成党员也是非常困难的。长年在外务工使得这部分人对党的需求不是那么急切,缺少入党的动机和兴趣。同时社会取向的多元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导致部分农村青年信仰淡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让本来朴素的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滋生了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认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金钱,用金钱去衡量所有的事物,使得入党被看成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要缴纳党费的无意义行为。

三、实现农村党员年轻化对策思考

农村党员的老龄化不是一天形成的。近年来,湘西州始终把加大发展农村优秀青年为党员做努力,特别是引导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积极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做一些积极的探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

一是落实工作职责,逐村限期解决。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发展党员的第一责任人,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务必紧紧抓住关键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规划,建立长期稳定对农村先进优秀青年发展成党员的工作机制。还需要对整个湘西州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的行政村进行彻底的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应认真研究吃透村情,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的措施,争取短时间内取得比较客观的成效,从而使得全州各个乡镇中无35岁以下青年党员的行政村都能有2-3名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

二是严格实行监督管理制度,对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人员素质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一方面打开门,把农村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另一方面,确定不合格党员的标准,简化程序处置不合格党员,坚持把那些不符合党员标准、不愿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请出去”,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农民。让农民有技术有能力创造一个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的新农村。农村是以农业为主,为了挽留流失在外的农村青年,农村没有自己的产业是不行的。而农村要发展自己的产业就需要一大批农业人才。可以效仿之前所创立的师范学院免费制度,让学农学科也免费,从而引导高中生投身到农学,投身农业、农村、农业产业中,让这些新时代农民带动我国农村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让土地的产量一步步地刷新纪录,让农民真正的可以靠自己的土地富起來而不是走进城镇务工。这样不仅留住了大量劳动力,也留住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这也使得党员的发展有种许许多多的年轻苗子。而这些苗子既有知识又有能力,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体现农村党员所需要的担当。

四是增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教育,可以通过集中教育、脱产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