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2013年12号文件

《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2013年12号文件
《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2013年12号文件

关于印发《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直各教育单位:现将《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你们遵照执行,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

恩施州教育局恩施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5月28日

恩施州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5月28日印发

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及管理,提高全州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令第7号)、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办法》(鄂教师[2012]1号)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关于〈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办法〉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针对我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情况,本着“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切合实际”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继续教育登记对象及学时规定第一条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对象为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

第二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且达到国家规定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管理制度,实行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周期内须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180学时。

(二)新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完成120学时继续教育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得少于60学时;在完成试用期培训任务后,继续参加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并完成规定的学时。

(三)班主任教师一个周期内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每年6学时)的专题培训。

(四)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累计不少于30学时,校长及教务主任、政教主任等校级干部在职提高培训一个周期内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五)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每年学习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年满55岁的男教师和年满50岁的女教师须参加培训登记,但对学时任务不作要求。

第二章继续教育登记范围

第四条中小学教师每年度集中培训学时、校本研修学时各占50%,当年完成的继续教育学时要及时登记。

(一)集中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活动包括: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

2.纳入当年培训计划的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3.国家、省、州教育科研部门(教育学会)及各县市教研室举办的教学研讨、课程教材研修、教育科研、教育评价等集中培训;

4.各级电教装备部门组织的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实验教学技能等教师集中培训;

5.中小学教师参加提高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层次的培训考试合格者。

(二)校本研修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包括:

1.教师自修活动(含读书笔记、教学反思、自主研究等)、校际研修活动、网络研修活动等;

2.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内外教学观摩、教研组研究活动、常规听课及教学基本功训练;

3.校级竞赛课、示范课、教研课,经验交流等;

4.县市及以上教育科研部门(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的研究活动;

5.教育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论文、经验总结等交流、发表、获奖,教育专著、教材教参编写出版)。

第三章继续教育管理

第五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与管理工作在州教育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下,由恩施州中

小学教师研修中心(以下简称“州教师研修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采取“分级培训、分级管理”的办法。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其它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一)州教育局负责全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要求;制订全州继续教育规划;规范管理全州继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审定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继续教育考核、评估工作;指导县市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评估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等。

(二)各县市教育局负责本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国家、省、州有关继续教育规定和确定的培训任务;制订本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建设县市教师培训基地;审定本县市举办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教学计划;指导、评估本县市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办学质量,确保培训经费落实到位。

(三)州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培训者、班主任、中小学校长、全州高中教师、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以及国家、省要求开展的各种培训及管理工作。

(四)县市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承担班主任、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相关培训任务及相应管理工作。

(五)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校本研修”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七条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授课管理。采取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授课水平和培训效果。不断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条各级培训机构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学籍和考核档案(包括电子数据),教师培训过程要有真实记载;培训结业时,根据考核情况,按参训学员15%的比例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名单通报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

第九条继续教育必须以专业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其课时安排应达到每期培训总课时量的90%以上。

第十条中小学教师不参加学校和继续教育培训或无故缺席已安排的培训,三年内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一条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凡当年有15%以上的教师未能完

成规定学时的学校,当年不得参加县级及以上各项先进单位(集体)评选,校长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第十二条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时是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优表模的必备条件之一。年度内继续教育累计不足72学时者,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能参评优秀教师等各级各类评比;凡晋升中小学教师高一级职务的,必须达到相应职称所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

第十三条新任教师参加试用期培训,经考核合格累计取得120学时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新任教师试用期培训合格证书》,作为试用期满后转正定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初任的重要依据。未达到合格者不能转正定级,不能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初任。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取得的学时不累计计入五年周期内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范畴。

第四章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第十四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必须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 ,每年度学时登记结束后,学校将每位教师完成的学时公示一周,接受监督,无异议后报相应学时认定部门认定验印。

第十五条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实行学时制,每天按6学时计算,不足一天的按每小时计一学时。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凭培训的相关文件,按实际学时登记。每次培训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本次培训登记,过时不补。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学时登记应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须有学校年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及学校校本研修考评情况记载。其学时应依据实施方案登记,否则不予登记校本研修学时。

(一)州教师研修中心负责全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州级集中培训学时认定,并对各县市教师培训学时登记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查与学时审核。

(二)各县市教师培训机构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并对本县市各学校学时登记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查与学时审核。

(三)中小学校负责本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包括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及远程网络培训学时登记,受理校外培训登记。

第十七条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制度实行层层负责制。

(一)学校要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管理制度,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登记工作。

(二)学时登记程序:教师向所在学校相关科室提交年度内参加各种培训项目的相关原始证明材料——学校审核汇总详细填写《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学时汇总花名册》(附件1)——经学校领导审定签字后(一式三份)上报——小学、初中送县市教师培训机构审核并加盖本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专用章”确认后予以存档;州直教育单位和高中学校送州级教师培训机构审核并加盖专用印章确认后予以存档。

(三)对当年晋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由学校将本人《登记证书》、《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学时汇总花名册》等相关资料报送各县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审核,盖“合格”印章方能有效;对当年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其它需要学时证明的教师,由县市派专人将《登记证书》、《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学时汇总花名册》等相关资料报送州教师研修中心进行审核,盖“合格”印章方能有效。

(四)培训周期结束,完成周期学时任务的教师,由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其《登记证书》上加盖“周期学时完成”专用章,由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管理(培训)机构验印。

第十八条小学教师参加本科学历提高教育、中学教师参加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可作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

教师参加合格学历进修、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等教师任职资格性质的培训不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实施前,按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的登记办法登记学时;本办法实施后,按《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计算表》(附件2)执行。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修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1.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学时汇总花名册

2.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计算表

附件1:

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学时汇总花名册学校(盖章):登记员:校长审核签字:

12

附件2:

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计算表

13

14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和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殖和原良种场建设,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二期规划,及时处置重大疫情。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落实"菜篮子"

2013招标师考试模拟测试题 (3)

2013年招标采购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案例分析题 问题1:(13分) 第一题招标网络计划分析 [背景]某大学新建教学实验楼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招标人编制的招标程序如下(时间均按日历天考虑): 其中:[1]签订招标代理协议;[2]技术资料图纸交付;[3]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编制;[4]资格预审文件编制;[5]资格预审公告发布;[6]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接收并完成资格审查;[7] 招标文件编制;[8]现场踏勘及投标预备会;[9]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10]开标评标;[11]发出中标通知书;[12]签订施工合同;[13]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编制;[14]投标文件编制。 [问题] (1)根据上述网络计划,指出其编制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各用了多少日历天? (2)根据上述网络计划找出关键路径,并计算招标所需日历天数。 (3)招标人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将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时间缩短至15天,此时关键路径有何变化?招标需要多少日历天? 问题2:(13分) 第二题合同条款设置分析 [背景]某工程建设项目由 A、B、c 三个可独立施工的单位工程构成。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招标人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分别确定了3个单位工程的中标人并签订了合同:3个单位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1.A 工程是在施工图设计没有完成前开展的招标。由于设计工作尚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实施的工程虽性质明确,但工程量还难以确定,故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以减少双方的风险。合同条款约定: (1)承包人按发包人代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发包人不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的责任。 (2)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主要管网线资料,但仅供承包人参考使 用。 (3)承包人不能将工程转包,但允许分包,也允许分包人将分包的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2.B 工程签约合同价为9000万元,总工期30个月,工程分两期进行验收,第一期为18个月,第二期为12个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下列情况: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一览(2004-2012)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一览 2004年-2012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同时将推进水价改革,稳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制度。 力争未来10年水利年均投入较2010年高出一倍,并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农村需求,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措施。 2009年《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新土改,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系列措施。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出财政支农投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2006 年10 月17日 8:3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管理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坚持自主创新,发挥高校学科、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密切产学研合作,加速提升辽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促进辽宁高等学校多出科学技术优秀成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辽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和科技团队的成长,用优秀科技成果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加快辽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第三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管理坚持的原则是:科学、公正、高效;突出重点,兼顾学科;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两级管理,各负其责;提高质量和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第四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管理遵循的宗旨是: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创新基础;强调自主创新,鼓励学科交叉;重点面向辽宁省及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研究;重点面向高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使辽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真正成为辽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高科技产业化的生力军。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的管理。 管理职责 第六条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以下简称省教育厅科技处)负责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的组织和管

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印发年度申报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的通知,公布拟立项目的类别、规模和资助强度。 2.制订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规章制度。 3.组织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经费资助。 4.编制年度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计划。 5.与辽宁省财政厅一同管理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经费。 6.指导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 第七条各高等学校科研处负责本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订和完善本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 2.组织本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的申报和项目配套经费的落实,协助省教育厅科技处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等工作。 3.做好本校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的成果宣传、推广和应用,及时将有价值的成果报送辽宁省教育厅及其它相关部门。 第三章项目设置 第八条辽宁省教育厅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按照科技项目分类的不同标准和经费来源设置:一般项目、创新团队项目、优秀人才项目、重点实验室项目和自筹项目。 第九条科技项目类别是申报者选项的依据之一,各类项目设置的特点是: 1.一般项目是指主要以科技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具有一般资助强度的科学研究项目。 2.重点实验室项目、创新团队项目、优秀人才项目是专项项目。

2013招标师考试模拟测试题 (2)

2013年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问题1:主要基于哪种项目属性考虑,可将某公司在同一时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在多个城市开展的建设销售门店的行为看作是不同的项目( )。 (1分) A.特定目标的唯一性 B.临时的一次性 C.不断完善的渐进性 D.资源需求的多样性 问题2:按照项目生命周期一般采用的四阶段划分方式,细节/详细设计应属于( )阶段工作内容。 (1分) A.项目开始 B.项目计划 C.项目规划与决策 D.项目执行和控制 问题3:接受发起人和业主的授权,对项目的成功负有主要责任,并在项目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扮演着管理:主角的是( )。 (1分) A.项目经理 B.承包商 C.行业组织 D.政府机构 问题4:项目发起人制定的总目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制定的各自的子目标形成了( ) 的关系。(1分) A.相互补充 B.主从目标 C.先后目标 D.相互冲突 问题5:从资源投人到成果实现,协调各方及资源以执行计划属于项目过程动态管理方法中的( )。 (1分)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处理与改进 问题6:项目许可证、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 )的重要成果。 (1分) A.综合计划的制订 B.综合计划的实施控制 C.范围定义 D.范围确认 问题7:在项目时间管理中,确定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过程是( )。 (1分) A.工作时间估计 B.工作排序 C.工程进度计划

D.工程进度控制 问题8:项目质量管理的工作过程不包括( )。 (1分) A.编制质量计划 B.质量报告 C.质量保证 D.质量控制 问题9:“对人员心理和行为等的管理,就是要通过评价、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用。”这属于项目( )管理的内容。 (1分) A.综合 B.人力资源 C.采购 D.风险 问题10:下列项目管理组织方式中,具有关系单一、决策迅速特点的是( )。 (1分) A.项目式组织 B.职能式组织 C.矩阵式组织 D.组合式组织 问题11:具有“整个机构内体系复杂,多头负责,较难在专业间协调”等缺点的组织方式是( )组织。 (1分) A.职能式 B.弱矩阵式 C.强矩阵式 D.项目式 问题12:项目经理对职能部门发出支持工作的请求,职能部门向项目部提供指导性意见,项目经理对这些意见无权不予采纳或不经协调就作出重大调整改变的项目管理组织方式是( )。 (1分) A.职能式组织 B.强矩阵组织 C.项目式组织 D.弱矩阵组织 问题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是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存在并延续的基础,所以( )对项目的介入必须是全过程的。 (1分) A.项目发起人 B.投资人 C.业主 D.承包商 问题14:在国内较典型的运用就是目前广泛施行的政府工程代建制的管理模式是( )。 (1分) A.传统管理模式 B.建造管理模式 C.管理承包模式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1982—2011)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 (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文件指出,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特点: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这就把农村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 3、意义:联产承包制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2013年招标师考试《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课程讲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7

职业培训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812348371.html,) 2013年招标师考试《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课程讲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7 专题六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和环境管理 2.6.1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1.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确立和实现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活动。质量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 (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 (3)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内涵是,有关工程建设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求包括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 1)明确需要是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合同等规定的要求; 2)隐含需要是指法律或法规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某些要求。 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因素 序号因素类别因素内容 1 人的质量意识和能 力 人是包括与工程有关的单位、组织及个人,比如: 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 2 决策过程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功能质量经济性分析及关联考虑 3 勘察活动工程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条件勘察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 4 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规划设计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功能组织和平面布局、竖向设计、总体运输及交通组织的合理性,建筑构造与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可靠性及可施工性 5 材料和设备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工程用品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符合设计规定标准 6 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方法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7 施工环境自然环境,劳动作业环境,管理环境 2.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目标和管理要求(变动) 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业主建设意图通过项目策划和目标决策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基本目的。质量管理包括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 三个国家质量标准体系《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3.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质量控制 (1)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勘察、设计单位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得以实现的责任主体。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内容比较繁杂,其要求包括: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社会社会教育来源:精品学习网新闻站2015-02-02 13:42 新华社1日受权发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对此各方十分期待。 A突出强调“可持续”传递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信号 困局与挑战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农业发展如何可持续,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文件破题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走到尽头。今天公布的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

“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 B力争“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富裕农民出实招 困局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 文件破题文件明确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我国惠农资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党国英说。 C强调“美丽家园”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困局与挑战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结题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结题 一、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向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同行专家对本校报送的结题项目进行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专家组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本校专家不得超过2人。 二、结题材料包括: (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格式见高校科技网下载中心) (2)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已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结论与成果、参考文献等内容。 (3)研究成果的附件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申请或授权专利、科研奖励证书、专著等。稿件录用通知、书稿以及未标注成果不能作为结题依据。附件材料为复印件的需请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加盖管理部门公章。 (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情况一览表》

三、优秀青年项目结题时,除上述结题材料需报送我厅科技处,同时报送研究成果简介一份(含电子版)。 四、从2014年开始,需要通过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网上提交结题材料,并通过系统打印1份纸质材料上报,项目结题时间仍为每年的6月和12月,结题时需注意:项目负责人没有署名的成果不能上报结题;没有按规定进行标注的成果不能纳入结题成果范围,认定为结题成果。请课题申报人在课题成功立项后注意按时按要求结题。 五、优秀青年项目的中期检查由省教育厅科技处组织进行。项目负责人需填写《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连同《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期检查情况一览表》报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学校报送中期检查材料的时间为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一般项目的中期检查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办法并负责执行。

最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精品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9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招标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模拟题

2013年招标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模拟题4 更多2013招标师考试冲模拟题及答案请访问: 1某地一个总投资额为8000万元人民币的粮库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0000m2,招标人采用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项目招标。其中的资格条件为: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注册资本金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 (2)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设计商物粮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3)近5年完成过仓储规模不少于本次粮库建设规模3项以上的设计业绩。 (4)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运行2年以上。 招标公告编制完成后,招标人为了充分吸纳潜在投标人,分别在当地的有形建筑市场、该省日报、《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在当地的有形建筑市场和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上发布的招标公告为全文,同时为了减少招标公告的发布费用,招标人对在该省日报和《中国经济导报》上发布的招标公告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减,但注明了招标全文见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并规定在购买招标文件的同时,潜在投标人须提交10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后才能够购买,以保证潜在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后参与项目投标,防止招标失败。 问题 1.我国指定的招标公告发布的媒介有哪些? 2.分析案例,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过程中存在哪些不正确行为? 3.根据案例内容,拓展分析,假如招标公告发出2日后,已经有4个潜在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此时招标人感觉公布的资格条件中“注册资本金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的要求太高,可能影响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于是决定将注册资本金调整为1000万元人民币,但怎样实施存在3种意见,其中: A.招标公告已经发出了3日,同时已有4个潜在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为了减少招标时间,可以直接在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中对上述两项资格条件进行调整,并在开标前15日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这样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进行。 B.不用告知投标人,仅需在评标过程中灵活掌握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实现,又不至于引起投标人对调整资格条件的各种猜疑,有利于投标人竞争。 c.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在公告和招标文件中同时调整资格条件,并通知已经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更换新的招标文件,开标时间相应顺延。 这当中,意见A和意见B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进行,而意见C则需要顺延开标时间。如果你是招标人,应采纳上述三种意见中哪一种?为什么? 解析:1.我国指定的招标公告发布的媒介有:《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建设报》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2.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不正确的行为: (1)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交10万元人民币的投标保证金后才能购买招标文件。(2)在不同发布媒介上发布的招标公告内容不一致。 3.应该选择意见C。依据《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人在招标公告发布后修改其中的实质性条件的,需要重新发布招标公告,重新确定投标截止时fB-]和开标时间。 2H市地方政府规划在城市新开区投资建设一座现代化公共建筑——“凤凰新城”,该建筑集办公、住宿、餐饮、娱乐、健身、休闲、购物、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为发改投字[2007]×××号。该工程的建筑规模为:建筑面积156844m2,占地面积8688m2,建筑檐口高度98.86m,地下3层,地上27层。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工程设计招标,要求设计方案能够充分体现H市的特点,并能够与周边环境很好地融合,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招标内容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部分,以及建设过程中配合发包人解决设计遗留问题等事项。 问题

200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一览

辽宁中公教育:https://www.360docs.net/doc/e812348371.html,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s://www.360docs.net/doc/e812348371.html,/?wt.mc_id=bk6403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直至2015年,中央在新世纪已出台了十二个关注 “三农” 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主题如下: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3年招标师考试案例分析题知识点总结:计算题2

2013年招标师考试案例分析题知识点总结:计算题2 2013年招标师考试将在10月19、20日举行,广大考生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职业培训教育网为大家提供了招标师考试案例分析题的辅导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1、计算调整额: 1)技术偏差调整: 投标人A:(98%-97.5%)÷0.1%×40,000=200,000(美元) 投标人C:(98%-97.7%)÷0.1%×40,000=120,000(美元) 2)交货期偏差调整: 投标人B:(9,500,000-50,000)×1.4×2×0.5%=132,300(美元) 3)付款偏差调整: 投标人A:500,000×1%×1=5,000(美元) 4)各投标人的进口环节税为: 投标人A:10,020,000×25%=2,505,000(美元) 投标人B:13,230,000×25%=3,307,500(美元) 投标人C:10,485,000×25%=2,621,250(美元) 2、评标价格汇总比较如下:(见下页) 评标价格汇总表 序号项目投标人 A B C 1 投标 报价开标报价$10,000,000€9,500,000$10,500,000 2算术修正值$20,000-€50,0000 3算术修正值后价格=(1)+(2)$10,020,000€9,450,000$10,500,000 4投标声明(折扣或升、降价)00-$15,000 5投标总价=(3)+(4)$10,200,000€9,450,000$10,485,000 6汇率(投标货物/美元)1 1.41 7投标总价(折合美元)10,200,00013,230,00010,485,000 8 价格 调整供货范围偏差(美元)010,0000 9技术偏差(美元)200,0000120,000 10交货期偏差调整(美元)0132,3000 11付款方式偏差调整(美元)5,00000 12调整总和(美元)=(8)+(9) +(10)+(11) 205,000142,300120,000 13国内运保费(美元)30,00028,50029,000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 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加强“北粮南运”、新疆棉花外运协调,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 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汇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汇总 【练习题】【答案解析】 京佳教育公共教研室郭老师 一、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2、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3、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4、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二、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五大议题 1、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3、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4、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5、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四、如何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 7、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五、如何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1、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

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此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乡镇企业?。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文件的中心内容:一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逐步把价格放开;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标志着我国农村从此进入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历年来中央1号文件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近年来的一号文件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 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