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稿)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稿)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稿)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4.1.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

4.1.2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人员应该创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样的精度要求即可。但是,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来

精密测定桥梁长度外,还要用来放样桥墩的位置,保证其上部结构的正确连接,因此其精度要求就比较高。

所以,放样工作应该建筑物施工的具体情况(精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分别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以降低施工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从而便于测量工作的进行。

施工控制网建立好以后,就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轴线放样。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意味着利用施工控制网一次就能将所有的建筑物轴线都放样出来,而是依据施工进度和施工需要,依次进行。因为过早放样某些点位,一是由于进度所限,不利于桩位的保护,二是施工过程中,设计有可能修改,过早放样的某些点位必须重新放样。

综上所述,施工放样的程序可以做如下选择:一、根据施工控制网放样建筑物轴线,再根据建筑物轴线进行细部放样;二、根据施工控制网直接放样建筑物轴线和细部。如何选择,视设计、施工等实际情况而定。

需要强调的是,放样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与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在精度和速度方面满足施工需要。测量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胆大心细,满足进度,保证质量。

4.2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4.2.1 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其目的是为测图服务,控制点的选择是根据地形条件和测图比例尺综合考虑的。由于建筑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地形图,测图控制网不可能考虑到待设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又由于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取决于工程建设的性质,因此测图控制网无论从点位的精度方面还是从点位的密度方面,都难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为此,为了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该根据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施工区的地形条件来考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区和跨越江河的地区,一般可以考虑建立三角网或GPS网。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例如改建、扩建的居民区及工业场地,可以考虑布设导线网。对于建筑物比较密集且布置比较规则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区,也可以将施工控制网布设成规则的矩形格网,即建筑方格网。

相对于测图控制网而言,施工控制网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控制的围小,控制点的密度大,精度要求较高

相对于测图区域而言,施工区域相对较小。对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地,许多施工

区域面积小于1km2。但在如此小的场地上,各种建筑物的分布错综复杂,没有较为密集的控制点,就无法胜任施工期间的放样工作。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放样,其偏差都有一定的限差。如工业厂房主轴线的定位精度为2cm,相对于地形测绘而言,这样的精度要相当高的。因此,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比较高。

2施工控制网使用频繁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点往往直接用于放样。对于复杂建(构)筑物,在不同的高度层上,往往具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附属工程,随着施工层面和浇筑面的升高,往往对每一层都要进行放样工作。由此可见,控制点的使用是相当频繁的。从施工初期到工程竣工,有些控制点甚至用到几十次。这样一来,对于控制点的稳定性、长期保存的可能性、使用时的方便性就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工地上常见的轴线控制桩、观测墩、混凝土桩等就是基于这一要求建立的。

3放样工作容易受施工干扰

在现代建筑工地上,经常采用交叉作业的方法,这样会使得不同建筑物的施工高度有时相差悬殊,会妨碍到控制点之间的相互通视。另外,施工机械遍布场地,人员往来频繁,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等,都会成为阻碍视线的严重障碍。因此,施工控制点的位置分布要恰当,密度也应该较大,便于工作时能有所选择。

根据上述特点,施工控制网应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设计的一部分。布网时,应该充分考虑施工的程序、方法及施工场地的布置情况等。控制网布置好以后,还要注意桩位的保护。如标注在施工设计的总平面图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等。

4.2.2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转换

在设计总平面图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常常用施工坐标系统的坐标来表示。所谓施工坐标系,就是以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作为坐标轴建立起来的局部坐标系统。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往往以主要车间或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坐标轴来建立施工坐标系,大桥用桥轴线,曲线隧道用其一条切线。当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如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城市坐标系)发生联系时,应该进行坐标换算,以使坐标系统统一。如图4-1:

设xoy为测量坐标系,AO′B为施工坐标系,施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o′,y o′),O′A轴的坐标方位角为α,则P点在两个坐标系的换算关系为:

x p=x o′+A p cosα-B p sinα

(4-1)

y p=y o′+A p sinα+B p cosα以及

A p=(y-y o′)sinα+(x-x o′)cosα

(4-2)

B p=(y-y o′)cosα-(x-x o′)sinα

上式中的参数x o′,y o′,α由设计文件给出。

y

图4-1 测量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

4.2.3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施工控制网与测图控制网在投影面的选择上是不一样的。因为施工放样需要的是控制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所以施工控制网的基线长度不需要投影到平均海水面上。例如,工业建设场地上是将施工控制网投影到厂区的平均高程面上,桥梁控制网要求化算到桥墩顶面上,也有的工程要求将基线投影到精度要求最高的平面上,等等。

有些复杂工程往往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公路、铁路、工业设施的综合体,各个项目对放样的精度要求不同;另外,各项目之间轴线的几何联系,相对于其部各轴线间的几何联系,在精度上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布置施工控制网时,采用分级布设是比较合理的。即首先布置整个施工区域的首级控制网,其作用是放样各个建(构)筑物的轴线,然后建立加密的二级控制网,其作用是控制各建(构)筑物部的几何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二级控制网的精度有时要高于首级控制网,例如大坝坝体的建设与其部发电机组的安装在精度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施工控制网的一个特点。

4.2.4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在测图期间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在点位的密度和分布方面往往难以满足放样的要求,因此也需要建立专门的高程控制网。

在施工期间,要求在建筑物附近的不同高度上都必须布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密度应该保证进行高程放样是只设一个测站就能将高程传递到建筑物上。因此,高程控制网通常也采用分级布设,即首先布设遍布施工区域的基本高程控制网,然后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布设加密网。加密点一般为临时水准点,可以因地制宜,置于凸出的岩石上或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上,但标记要醒目,便于保存和寻找。

需要指出的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可以分开单独布设,也可以把平面控制点联测到高程控制网上,作为一个整体来布设,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情况应该视地形起伏和测量的难易程度而定。

4.3 施工控制网精度的确定方法

与工程建设勘测阶段不同,在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精度主要体现在相邻点位的相对位置上。对于各种不同的建筑物,或对于同筑物中不同的部分,这些精度要求并不一致,而且往往相差非常悬殊。施工控制网精度的确定,应该从保证各种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来考虑。

正确制订工程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如果订得过宽,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反之,若订得过严,则给放样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从而增加了放样工作量,延长了放样的时间,也就无法满足现代化高速度施工的需要。

建筑物放样时的精度要求,是根据建筑物竣工时对于设计心尺寸的容许偏差(即建筑限差)来确定的。建筑物竣工时的实际误差是由施工误差(包括构件制造误差、施工安装误差等)和测量放样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根据验收限差正确地制定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除了测量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

由于各种建筑物,或同筑物中各不同的建筑部分,对放样精度的要不同的。因此,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根据哪一个精度要求来考虑控制网的精度。在选择时,应该考虑到施工现场条件与施工程序和方法,分析这些建筑物是否必须直接从控制点进行放样。对于某些建筑元素,虽然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很高,但在放样时,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几何联系直接进行,因而在考虑控制网的精度时,可以不考虑它们。例如水利工程中闸门主轴线来放样,所以在考虑控制网的精度时,就可以不考虑这一精度要求。

在确定了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以后,就可用它作为起算数据来推算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此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放样工作的条件来考虑控制网误差与细部放样误差的比例关系,以便合理地确定施工挖掘网的精度。

对于桥梁和水利枢纽地区,放样点一般离控制点较远,放样不甚方便,因而放样误差较

大。同时考虑到放样工作要及时配合施工,经常在有施工干扰的情况下高速度进行,不大可能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来提高精度。而在建立施工控制网时,则有足够的时间和各种有利条件来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因此在设计施工控制网时,应使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放样点位的误差,相对于施工放样的误差来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便今后的放样工作分行有利条件。根据这个原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分析如下:

设M 为放样后所得点位的总误差;

1m 为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误差;

2m 为放样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M=±2221

222211m m m m m +±=+ (4-3)

显然21m m <,故12

1

212m m m M += (4-4) 若使上式中,1.0222

21=m m ,亦即控制点误差的影响仅占总误差的10%,即得: 22212.0m m =

将上式与(4-4)式联合解算,可求得

M m 4.01≈ (4-5)

由以上推导可得,当控制点所引起的误差为总误差的0.4倍时,则它使放样点位的总误差仅增加10%,这一影响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施工控制网通常分两级布设,第二级网的加密方式又多种多样(插点、插网、交会定点等),另外在放样过程中,随着放样方法、放样图形的不同,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影响,也随之改变。因此,在确定了所需放样点位的总误差后,应用(4-5)式来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时,仍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对于工业场地来说,由于施工控制网的点位较密,放样距离较近,操作比较容易,因此放样误差也就比较小。在这种情况就没有必要采用“使控制点误差对放样点位不发生显著影

响”的原则,而是给控制网误差与细部放样误差以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4.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4.1 施工控制网概述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施工控制网。在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由于各种建筑物的设计位置尚未确定,无法考虑周全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另外,在建筑物施工之前,一般先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工作,这样,原场地的测图控制点可能遭到破坏,因此,在建筑施工时,一般需要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道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等大部分是沿着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布置的,因此,对于建筑物比较密集且布置比较规则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区,施工平面控制网通常布设成规则的矩形格网,即建筑方格网,如图4-2中的实线格网。在面积不大又不十分复杂的建筑场地上,通常采用平行于道路或建筑物主要轴线的方式布置一条或几条基线,作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称为建筑基线。下面分别简单介绍。

B A O F G

C D

E

H

图4-2 建筑方格网

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一般采用独立的建筑坐标系,即施工坐标系。当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发生联系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坐标转换。坐标转换见公式4-1、4-2。

4.4.2 建筑方格网

1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1) 建筑方格网的布置和主轴线的选择

建筑方格网的布置是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设情况,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如图4-3所示,布置时应先选定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M-O-N和C-O-D,然后再布置其它方格网顶点。方格网的形式可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当场区面积较大时,常分两级。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然后再加密方格网。

当场区面积不大时,尽量布置成全面方格网。

C

M N

O

D

图4-3 建筑方格网主轴线

布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厂区的中部,并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线轴线平行。

(B)方格网的折角应严格成90°,水平角测角中误差一般为±5″。

(C)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100~300m,边长测量的相对精度为1/20000~1/30000;矩形方格网的边长视建筑物的大小和分布而定,为了便于使用,边长尽可能为50m或它的整倍数。方格网有的边应保证通视且便于测距和测角,点位标石应能长期保存。

(D)方格网顶点应该埋设在土之坚实、不受施工影响且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确定主点的施工坐标

如图4-4所示,MN、CD为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它是建筑方格网扩展的基础。当场区很大时,主轴线很长,一般只测设其中的一段,如图中的AOB段,该段上A、O、B点是主轴线的定位点,称主点。主点的施工坐标一般由设计单位给出,也可在总平面图上用图解法求得一点的施工坐标后,再按主轴线的长度推算其它主点的施工坐标。

C O A M B N

D

图4-4 建筑方格网主点

(3)求算主点的测量坐标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建筑的总体位置必须与城市或国家坐标一致,因此,主要轴线的定位需要测量控制点来测设,使其符合直线、直角、等距等几何条件。当施工坐标系与城市坐标或国家坐标不一致时,在施工方格网测设之前,应把主点的施工坐标换算为测量坐标,以便求算测设数据。见公式4-1、4-2。

2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O'β3

β2

B

O A β1

图4-5 建筑方格网主点测设 图4-6 建筑方格网主点纠正 图4-5中的1、2、3点是测量控制点,A 、O 、B 为主轴线的主点。首先将A 、O 、B 三点的施工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再根据它们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1D 、2D 、3D 和1β、2β、3β,然后按极坐标法分别测设出A 、O 、B 三个主点的概略位置,如图所示,以A ′、O ′、B ′表示,并用混凝土桩把主点固定下来。混凝土桩顶部常设置一块10cm ×10cm 铁板,供调整点位使用。由于主点测设误差的影响,致使三个主点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也不等于设计值。因此需在O ′点上安置2″经纬仪,2~3测回精确测量∠A ′O ′B ′的角

值β,并且用鉴定过的测距仪器测量O ′A ′和O ′B ′的距离a 和b 。β与180°之差超过±5″或a ,b 的长度与设计值相差超过±5mm ,都应该进行点位的调整,各主点应沿AOB 的垂线方向移动同一改正值δ,使三主点成一直线。δ值可按式4-6计算。图4-6中,u 和r 角均很小,故

而 ρδρδδβ)(2)22(180ab

b a b a r u +=+=+=-ο )180(1)(20βρ

δ-+=b a ab (4-6) 移动A ′、O ′、B ′三点之后再测量∠A ′O ′B ′,如果测得的结果与180°之差仍超限,应再进行调整,直到误差在允许围之为止。然后计算Δa 、Δb ,移动至正确位置,得到经过检验调整后的一条主轴线。

A 、O 、

B 三个主点测设好后,如图4-7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O 点,瞄准A 点,分别向左、向右转90°,测设出另一主轴线COD ,同样用混凝土桩在地上定出其概略位置

C ′和

D ′,再精确测出∠AOC ′和∠AOD ′,分别算出它们与90°之差1ε和2ε。并计算出改正值1l 和2l

ρε'

'''=L l (4-7) 式中L ——OC ′或OD ′间的距离。

C 、

D 两点定出后,还应实测改正后的∠COD ,它与180°之差应在限差围。然后精密丈量出OA 、OB 、OC 、OD 的距离,在铁板上刻出其点位。

O D C

L2

L1

l2l1A ε1

ε2B

图4-7 相互垂直主轴线纠正示意图

3 建筑方格网的详细测设

主轴线测设好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上安置经纬仪,均以O 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测设出90°,如图4-8所示,用角度交会法测设出方格网的四个顶点E ,F ,G 和H 。再用测设相应的距离进行校核,并作适当调整。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B

A

C

E F

G H

图4-8 建筑方格网的详细测设

4.4.3 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置也是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的地形和原有控制点的状况而选定的。 建筑基线应靠近主要建筑物,并与其轴线平行,以便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通常可布置如图4-9所示的几种形式。(a)为三点直线形,(b)为三点直角形,(c)为三点直角形,(d)为五点十字形。

(a)(b)(c)

(d)

图4-9 建筑基线的布置形式

为了便于检查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基线点数不应少于三个。 1

2

A O B

图4-10 建筑基线的测设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的测量控制点,在图上选定建筑物基线的位置,求算测设数据,并在地面上测设出来。如图4-10所示,根据测量控制点1、2,用极坐标法分别测设出A 、O 、B 三个点。然后把经纬仪安置在O 点,观测∠AOB 是否等于0

90,其不符合值不应超过±24"。丈量OA 、OB 两段距离,分别与设计距离相比较,其不符值不应大于1/10000,否则,应该进行必要的点位调整。

4.4.4 高程控制

在建筑场地上,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点。而测绘地形图时敷设的水准点往往是不够的,因此,还需增设一些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点也可兼作高程控制点。只要在方格网点桩面上中心点旁边设置一个突出的半球状标志即可。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而对连续生产的车间或下水管道,则需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

此外,为了测设方便和减少误差,在一般厂房的部或附近应专门设置±0.000水准点。但需注意设计中各建、构筑物的±0.000的高程不一定相等,应严格加以区别。

4.4.5 厂房控制网的建立

工业场地上施工测量的容,按其进行工作的程序来说,它包括建立施工控制网,放样各工序的施工中心线与高程,阶段性的竣工测量(包括阶段性的验收与测出竣工中心线和必要的高程点,作为下一阶段施工放样的依据),各项工程的竣工测量(测出其关键部位的实际坐标和高程,有关的尺寸,垂直度以及水平度等,以鉴定它们是否符合设计或规的要求),编绘竣工总平面,以及对于某些指定的工程进行变形观测等。按其服务的对象来说,它包括土方工程的施工测量,基础工程的施工测量,结构安装测量,机械设备的安装测量,以及管线工程和铁路修筑中的放样与测量等。由此看来,工业场地上的施工测量,工程相当多,任务相当大,所以需要专业测量队伍来进行这项工作。

工业场地上的施工控制网,一般分两级布设。首先是布满整个场地的控制网,通常称为厂区控制网,其平均边长约为200m。为了进行厂房(或主要生产设备)的细部放样,按照我国实践的经验,还要根据由厂区控制网所定出的厂房主轴线,建立厂房控制网,因为它一般都是矩形,所以也叫矩形控制网。关于它的建立方法,不再赘述。

厂区控制网的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放样厂房轴线以及各生产车间之间的连系设备,例如皮带运输机、管道和铁路等。厂房轴线放样的误差,会影响到它们的间隔,由于这种间隔较大,所以这方面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而联系设备则布满整个工业场地,并且各处同时施工,如果放样的误差较大,则将影响连接,而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所以我们可根据建筑限关的要求,保证联系设备的连接质量。

厂区控制网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和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地势平坦、建筑物密集且布置规则的,可以采用建筑方格网;地势平坦,但建筑物布置不规则的,可以采用导线网;地势起伏较大的,可以采用三角网。

由于厂区控制网控制点的分布较稀,用以放样建筑物的细部位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每一个车间厂房还需要建立厂房控制网。由于一般的厂房都是矩形的(有的有些不规则的凸出或凹入,但基本形状是如此),因而厂房控制网都是布设成矩形的,所以也称为矩形控制网。它是厂房施工的基本控制,厂房骨架及其部主要设备的关系尺寸,都是根据它放样到实地上去。

厂房控制网常用的建立方法,有下列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先根据厂区控制网定出它的一条边作为基线,例如图4-11中的1S—2S,再在基线的两端测设直角,设置矩形的两条矩边,并沿着各边丈量距离,埋设距离指标桩。

这种布设形式比较简单,测设方便。但由于其余三边系由基线推出,误差集中在最后一条边1N —2N 上,因此这条边上的精度就比较差,这是它的缺点。此种形式的矩形控制网只适用于一般的中小型厂房。

第二种方法是参考建筑方格网的测设(4.4.2),先根据厂区控制网定出矩形控制网的主轴线。然后根据主轴线,在厂房柱基的挖土围以外,测设出矩形网的四条边而形成一个控制网。这样的布网方法灵活性大,标桩容易选择适宜的位置,矩形的四条边都是根据主轴线测设的,其误差分布比较均匀。缺点是测设的工序较多,比较费时,它一般适用于为大型车间建立控制网。

S1S2

N1N2

矩形控制网角桩

距离指标桩厂 房

图4-11 厂房控制网的建立

矩形网的主轴线,原则上应与厂房的主轴线或主要设备基础的轴线一致,但是还应考虑现场的地形条件和施工情况。在设计时,如轴线长度超过400m ,其定位点的数目一般不得少于三个。按理论上来说,原来计划的在一条直线上的点在实地上也应是一条直线,所以初步放样定出的点还必须进行调整,使其在一条直线上。其方法是在轴线的交点上测定交角β(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5.2''±),若交角不为180°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点位的改正值δ,以便进行点位改正。

δρ

β1)290(0-+=b a ab 式中符号的意义如图4-12所示。

图4-12 厂房长轴线调整

改正后必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查,其结果与180°之差不应超过5''±,否则应再进行改正。

短轴线的调整,根据调整后的长轴线进行,其方法与要求和上述的相同,不过这时观测的直角,调整时只改正短轴线的端点。其改正数d 计算的公式为

ρ

β12?'-'?

=a l d 式中符号如图4-13所示。

图4-13 厂房短轴线调整

矩形网的图形应参阅有关的设计和施工图纸来进行设计。它们应布置在厂房柱子基础深度1.5倍以外的空地上(太远了放样不便),要注意避开地下管网、道路和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只有这样,桩才不易被施工所破坏。

主轴线定出后,即可按所设计的矩形网的图纸,初步放样各距离指标桩的位置。距离指标桩的间距一般是等于厂房柱子间距的倍数,这样就使它们与柱子的中心线相合,既可减少桩点,又减少了使用时的计算工作。

设置距离指标桩时,先根据所设计的

位置进行初步定位,埋设顶部带有金属标

板的混凝土标桩。标桩的形式见图4-14,

其中桩上半球形圆球,可以作为临时水准点用。标桩埋设稳定以后,即可按规定的精度对它们进行距离丈量。距离丈量的精度要求,对于不同厂房来说,介于1/10000 ~1/30000。

水利施工施工测量控制网方案

水利施工施工测量控制 网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闵行区浦江镇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工程 施 工 测 量 控 制 网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闵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6年3月 目录 施工测量控制网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闵行区浦江镇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工程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南部,涉及交大浦江低碳基地、汇北村和北徐村,灌溉面积为656亩,其中菜田灌区140

亩,粮田灌区516亩。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泵站、地下埋管、道路、排水明沟、窨井、渡槽、放水口等设施。其中:翻(新)灌溉泵站2座(翻建1座、新建1座)、改建灌溉泵站1座、低压输水管道7116米、衬砌明沟3654米、倒虹吸7座、渡槽1座、混凝土道路11819平方米、平整土地98.80亩,疏浚引水河道土方7842.75立方米。 我公司确定本工程的工期为105日历天,按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完成。我公司拟定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4月10日,竣工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 二、测量放样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师提供的施工范围内的等级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基本数据 (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4)有关测量的施工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测量网布设 由于目前正处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所以工作相当繁重,加密控制网的布设以简单,高效,实用为原则。考虑到在本标施工区域内设了已经建好的观测墩,为了提高加密控制点的密度,方便施工,将对能利用的观测墩进行联测。 3.1次级加密控制测量 对于次级平面加密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灵活采用闭合、附合导线法,测边测角前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进行加密;对于次级高程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采用三角高程观测法(对向观测)进行加密。 3.2 控制点埋设 控制点均现浇混凝土桩;加密的永久高程工作基点埋设不锈钢水准标志。至于临时测量点则灵活地采用插筋或坚硬基岩上设点的形式设置。 3.3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浅谈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浅谈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桩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深基础的一种。按桩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按受力分类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按桩的入土方法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和灌注桩等。建筑工程桩基础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桩,施工测量都是不可缺少的。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一是把设计总图上的建筑物基础桩位,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准确地测设到拟建区地面上,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作为按图施工、指导施工的依据。二是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三是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 1、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尺寸精度要求不是按测量中误差来要求的,而是按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比的误差来要求的,对长度尺寸精度要求分为2种:一是建筑物外廓主轴线对周围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即新建筑物的定位精度。二是建筑物桩位轴线对其主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 (1)建筑物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建筑物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建筑设计或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桩位。 (2)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或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拟建区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一般不得少于 2~3 个,一般应埋设水准点,或选用附近永久性的建筑物作为水准点。高程测量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20L mm,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 km 为单位。桩位点高程测量一般用普通水准仪散点法施测,高程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cm。 2、建筑物定位测量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将建筑物四周外廓主轴线的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的依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不是直接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二、施工测量方案 二、工程概况 北京××科研实验大楼工程位于北京市××区××路××号,地处三环以外。建筑场地面积1761m2首层面积1809m2,总建筑面积29052m2,分主楼和裙房(裙房主要为地下环形车道),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一简体结构。建筑物檐高59.65m,总高度为65.40m;室内外高差4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1.70m。 主楼:基础为平板筏基,埋深-10.75m,C15砼垫层100mm厚,底板1500mm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43.96m,四至十六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35.90m,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梯。 裙房即地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I=9.12%,旋转外墙外半径10.46m,内墙内半径为 5.74m,底板厚250mm,顶板厚250mm,墙厚260mm,出口设防倒塌棚架。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 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4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1、6轴,B(A轴用于地下)、F轴(G轴用于地下)及北侧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 2.5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1、BM2(西侧)及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且埋于冻土层0.5m以

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在现代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是各项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任务。工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的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测绘在质量(精度、可靠性)、进度(速度)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的建设者,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将图纸上设计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和高程,在施工现场标定出来,这种标定工作称为施工放样(或称测设)。施工放样也可以说是将图纸上的建(构)筑物放到地面上去的工作过程。首先根据工程总平面图和地形条件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控制网点在实地定出各个建筑物的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再根据主轴线和辅助轴线标定建筑物的各个细部点。采用这样的工作程序,能保证建筑物几何关系的正确,而且使施工放样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误差的累积。 工程测量控制网一般建网顺序为:确定控制网的等级→确定布网形式→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程(国家和行业规范)→在图上选点构网,到实地踏勘→埋设标石、标志→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提交成果。 目前,除特高精度的工程专用网和建设安装控制网之外,绝大多数收集工程控制网都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 如何将现代卫星测量技术与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显得非常重要。 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建筑和厂区控制网布设成矩形控制网,即所谓的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则可采用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布设的导线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区(如水利枢纽)及跨越江河的工程,一般采用GPS网或边角网,对于线状工程(如铁路和公路)多采用GPS 与全站仪相结合所布设的导线网;地下工程一般采用导线测量。 目前在平坦、不隐蔽地区采用GPS实时动态定位放样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放样速度快、成本低、10——20KM只需一个参考站。但要求定位精度较高的工程还达不到要求。全站仪是目前施工单位使用最频繁、最多的仪器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既能测距又能测角,并且内置了放样程序,内存大,可将室内计算的放样元素存在仪器内。在野外,可根据放样程序用极坐标法放样并检核与设计坐标的差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方法实践与分析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方法实践与分析 工程测量在项目建设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测量中的每一次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工程施工中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给工程带来了工期延误、工程造价增大等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中如何控制好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 1、影响工程测量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在工程施工中各个工种都有其自身的施工特点,工程测量也不例外同样有它的自身特点。首先,测量施工的质量好坏,与测量操作人员、测量施工方案、测量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测量仪器精度及各种仪器误差、测量基准点受施工过程中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没有控制好,都有可能直接造成工程施工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上述因素在施工前、中都必须认真考虑,并提前作出应对方案。 因此,测量施工中应紧紧抓住影响测量施工质量的人、机、法、环四大关键因素,以事前控制为主,分阶段逐项控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2、测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以后工作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进度。 而对于测量控制网而言,控制网的确定将影响控制点的最终精度。因此控制网的确定又是一个关键的工作。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影响测量施工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具体应在工作前完成以下工作: 2.1 审查承包商测量人员的组成及数量是否满足测量施工需要。由于测量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将直接影响测量施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了解每个测量人员的情况,对今后工作的安排尤为重要。 2.2 审查测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测量施工前,施工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测量成果的质量。一个好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控制点的精度,还可以节约测量施工的人力消耗,并且提高施工进度。因此在测量前应注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务必到现场亲自查勘,保证方案中控制点的位置布设 合理、实用,通视条件良好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3 测量施工前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控制 由于测量仪器也是施工测量中直接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在测量施工过程中,测量仪器的精度及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承包商所承担的施工任务难易、工作量大小来确认责任单位的仪器精度及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其次我们还应该要求承包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并提交仪器校核资料。 2.4 测量施工环境的检查与控制 测量在施工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例如风雨天气、室外温度、其它工种施工带来的震动等都会对读数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是无法避开的,只能尽量在这些施工环境中注意,如多读几次数据等来减少影响。在测量放线中,由于建筑物的限制,有时测量仪器需架设在距基准点数米甚至数十米的高空中进行定位放线,这时仪器架设的地方稳定性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观察精度。为了避免测量施工中机械振动的影响,现场应搭设双层独立测量操作平台。

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docx

4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 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 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助轴线 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 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 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 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 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 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人员应该创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 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 样的精度要求即可。但是,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 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来精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南川区泽京·第三大道(A地块)26#楼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马翼 审核:何涛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3) 1.2项目概况 (3) 第二章编制依据 (4) 第三章施工准备 (4) 第四章人员及仪器配置 (5) 4.1人员组织 (5) 4.2仪器配置 (5) 第五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 5.1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5)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6) 5.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7) 第六章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8) 6.1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8) 6.2基础测量放线 (9) 6.3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0) 第七章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13) 7.1质量过程控制 (13) 7.2质量保证体系 (13) 7.3质量标准 (14)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 (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2项目概况 本工程由两栋高层(-2F/31F)、部分地下车库(-2F)和商业(-2F/2F)组成,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施工主合同; 2.设计图纸; 3.相关规范、规程: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工作。 1.施测前踏勘现场,熟悉图纸,特别是基础平面图、总平面图及定位测量的相关资料,核对各建筑物的各部位尺寸,建筑物的定位坐标及设计高程,建筑物周边环境等,根据现场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建筑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反馈,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测量仪器重新进行送检检定,检定合格并有相关的检验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工程控制网测量记录

工程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复测人 施测人 复测控制点坐标 施测部位 围墙中心线 仪器型号:R-422NM 全站仪 证书编号:JDCH20113186 仪器型号 计量编号 室外温度 18C — 31C 施测日期 2013.07.05 引测控制点 坐标 引测点(1-1): X=4107647.235 , Y=482833.922 后视点(1-2): X=4107593.530 , Y=483071.918 引测水准点 标高 石楼东卫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工程名称 说明: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基准点 1-1,1-2点采用坐标投点法对设计院给定的 6个围墙中 工程编号 JDJE-TJ-001 心线控制桩点坐标进行复测。 坐标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X 4107561.177 4107505.180 4107517.034 4107442.936 4107475.890 4107605.982 Y 482778.476 482790.376 482846.133 482861.882 483016.921 482989.263

工程控制网测量记录 工程名称石楼东卫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编号JDJE-TJ-001 施测部位围墙中心线 仪器型号仪器型号:电子经纬仪 计量编号证书编号:JH13S-9795(1)号 室外温度18C—31 C 施测日期2013.07.05 引测控制点1-1 点(X=4107647.235 , Y=482833.922 )坐标2-2 点(X=4107593.530 , Y=483071.918 )引测水准点标高说明:根据图纸给定的控制桩1-1、2-2坐标点,将电子经纬仪分别架于1-1、2-2坐标点,分别后视2-2、1-1坐标点,采用坐标投点法,转动电子经纬仪测定角a、B,对E点进行复核;同 理可对F点进行复核。假定EF为零度,顺时针转动电子经纬仪,即可检验围墙中心线控制点间实测角度与计算角度符合性。 复测意见 角度/ FEA/ FEB/ FEC/ FED闭合角度计算角度a45°07' 30"160 °08' 26"205 °32' 39"270°00' 01"360°00' 00"实测角度b45 °07' 29"160 °08' 24"205 °32' 40"207°00' 03"360°00' 00" a-b1"2"-1"-2" 工程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复测人施测人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技术资料 附件2 向家坝水电站 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合同编号:XJB/0184) 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 水电七局向家坝项目部 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控制网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简介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 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km 宜宾市33km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k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EL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 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 日全部完工。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帛,土石方填筑230997用,石方洞挖1639190帛,混凝土970531^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斥。 二、控制网的设计依据 2、1设计依据 2、1、1、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2003)。

2、1、2、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颁发 的《向家坝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1、 3、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1、4、施工组织设计 2、1、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2、1、6、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测量规范 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控制点的埋设 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在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适合于本标段施工的三等加密控制网。共布设:三条附合导线,一条闭合导线,排沙洞附合导线。平面控制按照三等级布设,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困难条件下也可以按四等级光电三角高程测距布设。其余工作面可以从此五条主干导线上引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但尽可 能附合在主干导线上。 目前本标段的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密度已经基本满足前期施工的需要。考虑到工程质量和以后施工放样的方便,对于引水系统工程中的进水口隧洞部分和厂房系统部分,要在业主提供三角基准网点和水准基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密的控制网的工作基点(永久工作基点)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个单三角,中间用导线连接。采用三等精度,以边角网观测方法进行加密,每个点应进行三维坐标的观测。高程工作基点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修改稿)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4.1.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 4.1.2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人员应该创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样的精度要求即可。但是,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来精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段 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第2章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3) 第3章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4) 3.1测量作业任务 (4) 3.2测量组织机构 (5) 3.3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 3.4施工测量程序 (6) 第4章控制测量 (6) 4.1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6) 4.2精密高程网加密方案 (7) 4.3精度要求 (7) 4.4施测方案 (9) 4.5数据处理 (10) 第5章施工测量 5.1施工放样测量 (10) 5.2临时设施放样 (11) 5.3竣工测量 (11) 第6章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及技术保障措施 (12) 6.1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2) 6.2测量成果管理制度 (14) 6.3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14) 6.4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5) 6.5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15) 6.6测量控制点保护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项目总述 G312国道(上海~伊宁)是东西向的国道主干线,也是苏州市重要的东西向对外及过境交通干线。G312国道苏州段东起上海安亭镇,向西穿过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区、相城区,在相城区望亭镇西进入无锡境内,全场约81.9公里。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312国道苏州段改扩建工程以工业园区星塘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端,其中西段改扩建工程长约28公里已于2015年5月建成通车;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为昆山童径路至园区星塘街,路线全长约33.2公里。 本次建设范围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至星华街共长约5.991公里,利用园区阳澄湖大道线位,涉及穿越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市重要水源保护地阳澄湖、唯胜路附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鞋山遗址、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等。 1.2本标段工程项目概况 本标段路线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跨越阳澄东湖后至唯胜路东,主线向下以隧道形式穿过唯胜路、夷亭路、华谊影城入口和沪宁高速阳澄湖出入口道路后起坡接地至木沉港河西侧。项目起点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K70+509.541),项目终点位于沪宁高速入口(K74+984),线路全长4.47km。 本标段问潮街以东利用阳澄湖大桥,以西地面道路形式,与阳澄湖大道共线,从唯胜路到沪宁高速服务区入口段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新建阳澄湖大道隧道,阳澄湖大道隧道为明挖隧道,全长2180m。

工程测量放线及质量控制

工程测量放线及质量控制 摘要: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工程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工程测量放线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工程测量;放线;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壮大,对于建筑施工的要求也也日益严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手段,为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工种提供了准确的技术依据,有效保证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尺寸能够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由此可见,建筑施工的测量放线技术是否合理,测量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以及测量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测量水平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主要是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配合施工的进度来准确测量出地平面的位置和标高。作为建筑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熟悉设计图纸,对各项施工尺寸进行仔细校对,熟知施工现场控制点的坐标与高程,来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同时准备好一些施工必备的器材和施工设备。 一、工程测量的概念 1、工程测量的概念 根据服务对象来分,工程测量可分为铁路公路测量、城市建设测量、工业建设测量、隧道与地下工程测量,桥梁测量、水利工程测量以及输油管道与输电线路测量。而工程建设通常由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和经营管理三个阶段构成。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画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数字图、还要给水文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勘探与水文测验等环节提供测量工作。而在建设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或非常重要的工程时,还要观测当地地层的稳定程度;在建设施工阶段:先根据工程的要求将所要建设的建筑物进行现场标定,为实地建设打下基础。即是以工程的性质、现场的地形为根据,架构相应的施工控制网,然后使用适当的放样方法,逐步把设计图纸变成实际建筑;在经营管理阶段:主要是监测工程经营期间的鉴定与安全情况,考察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还要定期观测建(构)筑物的沉陷、位移、摆动以及及倾斜情况,且对测量的图标、数据等进行实时反馈。 2、工程质量与测量之间有何联系 所谓质量是指事件(物)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而工程质量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多,如何提高、保证施工质量的方法也是数不胜数,但是唯一相同的是:要想提高和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其过程进行监控与操作。而在过程操作之中,工程测量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测量放线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只有进行周密、精确的测量才能保证工程较好地按图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工程数量 (1) 2.编制依据 (2) 3.适用范围 (2)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2) 5.平面控制测量 (3) 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3) 5.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5) 6.高程控制测量 (6) 6.1.技术设计 (6)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6)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6)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7)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7)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8) 8.质量保证措施 (9) 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9)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标准执行。 (9)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9)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GPS点、水准点测量前,已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复测。 (9) 5、导线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9)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9) 9.总结 (10) 本隧道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通过平差计算,精度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有关要求,洞内平面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满足施工测量要求,可以采用。 (10)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 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 1、测量现有资料 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 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 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经实测数据进行平差,其结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s/∑s=1/31157,测量成果详见后附件A。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2. 6-1 等级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 差(mm) 测回数 2”级仪器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备注 一级 4 0.5 5 1/30000 2 10√n≤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 16√n≤1/10000 三级 1.2 0.1 12 1/7000 1 24√n≤1/5000 4、高程控制测量 按照由建设单位提供的GPS8点黄海高程点为基准点,分两个布点方案,方案一:由GPS8点开始沿陡茅路至迎宾路交叉路口至九里二

工程测量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2775567.html, 工程测量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作者:宋立成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5期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作为辽河油区一个重要的建筑设计类科技企业,在油区建筑施工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之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作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该文针对工程测量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影响工程测量施工质量的因素,结合实际提出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方案。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1.工程测量常见质量问题 仪器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程测量仪器由于管理问题而出现质量偏差。具体分析仪器问题主要有:仪器保养不够。工程测量仪器需要定期维修养护,但是由于工程任务严峻,使得对仪器的使用往往会超长规程,并由此引起损坏.导致错误测量数据的出现。仪器管理混乱。仪器应该有专门人管理,而且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仪器使用知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人员混杂就导致对仪器的管理不够重视,往往是现场管理,事后随意。 操作失误。工程测量仪器属于高精密仪器设备,对仪器的操作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而不严格的操作方法会降低仪器的灵敏度,使得测量工作出现误差。主要体现在:工程测量人员对新的仪器设备不熟悉。工程进度要求紧迫,简单查看就匆忙操作。 监管失范。现有的体制使监理工作缺少专项的“测量”检测。工程验收监理重视的是对工程建筑质量、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忽视测量质量的检验,使现有的监管控制不到位,只是进行施工前的测量检查基本就通过监理要求,这种情况对工程施工十分不利,会造成严重的建筑影响。 2.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 影响工程测量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土建及安装施工相比,工程测量施工有其自身的特点。测量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受现场作业环境的影响,如现场通视条件不良、施工过程中的机械震动、焊接作业及风雨天气等都将直接影响测角及测距精度。测量施工质量好坏,与测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直接相关,测量仪器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将直接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测量施工方案的确定,对测量定位精度及测量施工进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施工控制网及微型控制网的测设过程中,控制网的图形结构及控制点方向联测数目、方向观测的测回数等对控制网的

浅析工程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浅析工程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4-12-09T09:17:31.59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勇中 [导读]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所有行业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工程测量的技术也不能落后。 黄勇中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诚慎测绘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工程测量,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而工程测量的质量则是这一措施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工程测量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再加上目前我国竞争激烈的工程测量市场,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是必然的要求。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当前工程测量工作的现状,并且就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措施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所有行业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工程测量的技术也不能落后。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内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随时都有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出现,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也要紧跟这些变化,做出适时地创新与改变。 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而工程测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测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测量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测量常见的质量问题 1. 测量人员流动大。施工单位的工资变化是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施工单位的不同工资待遇会引起施工技术人员的流动,人员变动速度过快就会致使测量仪器无法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建筑工程测量人员通常都是野外作业,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工作更为艰苦,同时还要承担风险责任,因此很多建筑工程师和测量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转行或者调离到别的岗位,这样就使整个建筑工程从项目开始到项目完工需要经历几批次测量技术人员。人员的变动频率过大,很容易造成了测量仪器无人管理、无人保养、无人校正得过,再次测量时无法正常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测量工作,有的仪器甚至不能再用,损坏和丢失的想象也经常性发生,给工程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很大影响。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专职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施工员)兼职,主要聘用测量工、学校刚毕业出来的人员担任测量负责人,无独立工作经验,也就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3仪器导致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类工程测量仪器往往会由于管理问题而出现质量偏差。仪器问题主要有: 3.1仪器管理混乱.仪器应该有专人管理,而且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仪器使用知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人员混杂,导致对仪器的管理不够重视,往往是现场管理,事后随意。 3.2仪器保养不够 工程测量仪器需要定期的养护维修,但是由于工期紧,使得对仪器的使用往往会超常规要求,并由此引起损坏,导致错误测量数据的出现。 3.3 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 测量仪器属于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对仪器的操作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而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会降低仪器的精度,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由于有的工程测量人员对新的仪器设备不够熟悉,又由于工程进度要求紧迫,所以会有简单查看就匆忙操作的现象发生。 4、测量的质量控制不到位。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而忽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许多工程验收监督部门到现场看看,走走过场,没有做到亲自用仪器进行实测。少数工程验收也仅停留在复核一下建筑物的几何尺寸,不能从根本上对施工测量质量进行监控。 5 测量人员与技术沟通协调不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现场准备不足,放样条件不具备、多次放样;技术检查流于形式、模板多次安装不到位;隧道断面技术控制不当、欠挖严重、多次量测;造成测量工作繁重、效率低下,施工技术与测量之间的工作矛盾显现突出。 二、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质量措施 1、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转变建筑行业中不重视建筑工程测量的错误观念 转变观念是解决建筑工程测量问题的根本,而且此项措施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的过程。除了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进行相关培训,更要从高校专业教育着手转变观念。专业从业者对专业的认识从大学教育开始形成,在学生初入专业时就灌输建筑工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自然会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培养专业人员肯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经常要经历风餐露宿的工程测量工作要迎难而上,能够坚持。 2正确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 工程的测量工作离不开测量仪器,这些设备仪器就像是工作人员的双手,失去了双手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顺利的完成测量工作的。由于在大多是情况下,测量工作都是在室外进行的,而那些测量设备都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要保证能够正确的使用这些设备之外,还应该要做好所用设备仪器的保管工作。如果工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出现差错,就很有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或者是测量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很大的偏差,不能正确的使用设备,这对设备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损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工作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除了要严格的按照设备的相关说明进行操作之外,还要做好这些设备的养护和检修的工作。 3、加强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准度和测量质量,测量工程师要对业主提供的施工数据和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核,尤其是对工程中的关键点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使用的测量工具要严格检查,看测量工具的精准度,可靠性等要仔细检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完整。对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审查,对没有参与资质的人员一律清退。工程师要对工程进行控制网测量工作,并且将其绘制成报告的形式,上交测量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 及高程, 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 以便进行施工。 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 些轮廓点(特征点) 标定于实地上, 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 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 程。 通常, 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 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 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 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 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 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 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 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 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 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 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 根据机械设备轴线, 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 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 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 廓轴线, 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 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 尺寸等。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 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 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 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 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 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 主要 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 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 测量人员应该创 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 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 尺寸及放样工作 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 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 2cm ,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 样的精度要求即可。 但是, 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 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 细部结构时, 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 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 除了用来精 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 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 然后 施工控制网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