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材料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GB 175-2007:
比表面积(≤350m2/kg)
标准稠度用水量(P/%)
凝结时间{初凝≥45min 终凝≤600min (硅酸盐水泥≤390min)}
体积安定性
水泥胶砂强度
粉煤灰GB/T 1596-2005:
细度(C50以下混凝土≤25.0%,C50及以上混凝土≤12.0%)
需水量比(C50以下混凝土≤105%,C50及以上混凝土≥95%)
烧失量(C50以下混凝土≤8.0%,C50及以上混凝土≤5.0%)
安定性(≤5.0mm)
游离CaO含量(F类粉煤灰≤1.0%,C类粉煤灰≤4.0%)
矿粉GB/T 18046-2008:
密度(≥2.8g/cm3)
比表面积(350~500m2/kg)
流动度比(≥95%)
烧失量(≤3.0%)
外加剂GB/T 8076-2008:
减水率(≥25%)
含气量(≤3.0%)
常压泌水率比(≤20%)
抗压强度比1d、3d、7d、28d(标准型1d≥170%,3d≥160%,7d≥150%,28d≥140%)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密度(≥2.8g/cm 3)GB/T 208-1994: 同于水泥密度测定 GB/T 208-1994
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的0~1mL 之间,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并全部淹没煤油,恒温30min ,记下读数V 1(mL )。
取出李氏瓶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无煤油的部分擦干净。
在110±5℃干燥矿粉1h (水泥先过0.90mm 方孔筛),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60g ,称准至0.01g ,记住m (g )
将试样慢慢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至无气泡为止
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槽中30min ,记下读数V 2(mL ) 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密度:312cm
g
V V m -=
ρ
结果精确到0.01g/cm 3,并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0.02g/cm 3
比表面积(≤350m 2/kg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试验室条件:相对湿度不大于50% 仪器校正 漏气检查
空隙率ε确定:
PI PII 型水泥ε=0.500±0.005 其他水泥或粉料ε=0.530±0.005 试样用量确定(精确至0.001g )
)1(ερ-=V m
试样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
将试样倒入圆筒。
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样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
透气试验:
把装有试样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1~2圈。
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样层。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条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
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
每次透气试验,应重新制备试料层。
计算
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样品不同,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
比表面积:3
3
)1()1(S
S S S S T T S S εερεερ--=
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
比表面积:3
3
)1()1(S
S S S S S T T S S εεηρεεηρ--=
计算结果保留至10cm 2/kg 结果处理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若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当同一水泥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与自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有争议时,以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结果为准。
标准稠度用水量(P/%)GB/T 1346-2001: 调整试杆接触玻璃板,且指针指零。
湿润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锅、搅拌叶片和试杆及其他试验用具 水泥净浆拌制:
在5~10s 内将约500g 水泥,记着质量m (g )加入水中 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底,升至搅拌位置
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 ,停止15s ,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高速搅拌120s 停机 测定步骤: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 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下沉或下沉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的距离L(mm),升起试杆并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
结果处理: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 ±1mm 。
100⨯=
m
L
P
凝结时间{初凝≥45min 终凝≤600min (硅酸盐水泥≤390min)} GB/T 1346-2001:
较零
仪器及用具湿润
试样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性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针):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以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为初。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次能定为到达初凝。
终凝时间的测定(带环形附件的试针):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至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以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再试体上留下痕迹为终凝。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次能定为到达终凝。
注意事项:
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体积安定性(GB/T 1346-2001):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
涂油于两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涂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性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抹油的玻璃板。
实验步骤:
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脱下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
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并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水位超过试件并不需在中途加水,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到室温,取出试件测量出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至0.5mm。
结果判定:
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水泥胶砂强度(GB/T 17671-1999):
试件成型:
450g水泥,225g水,1350g标准砂
水泥胶砂搅拌机及试验用具湿润,模具抹油。
搅拌:
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加入砂子,高速搅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振实台振实:
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
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走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
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
养护时不应将试模在其他试模上。
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
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
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脱模:
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
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
水中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试件放在不易腐烂的篦子上,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
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
最初用自来水装满养护池(或容器),随后随时加水保持适当的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
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
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进行。
24h±15min
48h±30min
72h±45min
7d±2h
>28d±8h
各试体的抗折(压)强度记录至0.1MPa ,计算平均值并精确至0.1MPa 。
抗折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3
5.1b
FL
R f =
(L=100mm b=40mm) 抗压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A
F
R =
α (A=40×40=1600m 2) 若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值为结果,若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值的±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细度(C50以下混凝土≤25.0%,C50及以上混凝土≤12.0%)GB/T 1596-2005: 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约10g ,准确至0.01g ,记着质量m 1(g),倒入45μm 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 ,开始筛析。
稳定负压在4000Pa~6000Pa ,若负压小于4000Pa ,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在筛析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min 后筛析停止,若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 直至筛分彻底为止。
称取筛余物质量m 2(g)。
准确至0.01g 。
细度:1001
2
⨯=
m m F 精确至0.1%
需水量比(C50以下混凝土≤105%,C50及以上混凝土≥95%)GB/T 1596-2005:
胶砂配比表
胶砂种类水泥/g 粉煤灰/g 标准砂/g 加水量/ml 对比胶砂250—750125
试验胶砂
17575750
L :按流动度达到130mm ~140mm调整
按GB/T 17671拌制胶砂,按GB/T 2419测定流动度。
需水量比:100125
⨯=
L
X 精确至1%
烧失量(C50以下混凝土≤8.0%,C50及以上混凝土≤5.0%)GB/T 176-2008:
安定性(≤5.0mm )GB/T 1346-2001:
游离CaO 含量(F 类粉煤灰≤1.0%,C 类粉煤灰≤4.0%)GB/T 17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
密度(≥2.8g/cm 3)GB/T 208-1994: 同于水泥密度测定 GB/T 208-1994
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的0~1mL 之间,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并全部淹没煤油,恒温30min ,记下读数V 1(mL )。
取出李氏瓶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无煤油的部分擦干净。
在110±5℃干燥矿粉1h (水泥先过0.90mm 方孔筛),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60g ,称准至0.01g ,记住m (g )
将试样慢慢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至无气泡为止
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槽中30min ,记下读数V 2(mL ) 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密度:312cm
g
V V m -=
ρ
结果精确到0.01g/cm 3,并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0.02g/cm 3
比表面积(350~500m 2/kg )GB/T 8074-2008: 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试验室条件:相对湿度不大于50% 仪器校正 漏气检查
空隙率ε确定:
PI PII 型水泥ε=0.500±0.005 其他水泥或粉料ε=0.530±0.005 试样用量确定(精确至0.001g )
)1(ερ-=V m
试样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
将试样倒入圆筒。
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样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
透气试验:
把装有试样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1~2圈。
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样层。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条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
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
每次透气试验,应重新制备试料层。
计算
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样品不同,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
比表面积:3
3
)1()1(S
S S S S T T S S εερεερ--=
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
比表面积:3
3
)1()1(S
S S S S S T T S S εεηρεεηρ--=
计算结果保留至10cm 2/kg 结果处理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若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当同一(水泥)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与自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有争议时,以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结果为准。
流动度比(≥95%) GB/T 18046-2008:
表1 胶砂配比
胶砂种类对比水泥/g 矿渣粉/g 中国ISO 标准砂/g 水/ml
对比胶砂450—1350225试验胶砂225225135022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
如跳桌在24h 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胶砂制备按GB/T 17671
湿润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及其他试验用具
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2/3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逆时针捣压15下,捣压深度为胶砂高度的1/2;装入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 ,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逆时针捣压10下,捣压深度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
取下试模,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
立即开动跳桌,在25s ±1s 内完成25次跳动。
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6min 内完成。
矿渣粉流动度比:100⨯=
m
L L
F L :试验样品胶砂流动度(mm )
m L :对比样品胶砂流动度(mm )
烧失量(≤3.0%)GB/T 176-2008 称取约1g 试样(m 1),放入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内,由低温逐渐升高温度,在(950±25)℃下灼烧20~25min (水泥:15~20min ),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置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得质量m 2(g)。
烧失量:1001
2
1⨯-=
m m m w LOI 硫化物氧化修正
)-(8.0332SO SO 未灼灼w w w O ⨯=
2O w :矿粉灼烧吸收氧气的质量分数
3SO 灼w :矿粉灼烧后测得S03质量分数 3SO 未灼w :矿粉未灼烧测得S03质量分数
2X O w X +=测校正
校正X :矿粉校正后的烧失量 测X :矿粉试验测得的烧失量
混凝土外加剂GB/T 8076-2008
材料:
水泥:P·I 42.5
砂:M X=2.6~2.9 含泥量<1.0
石子:40%的5~10mm 60%的10~20mm 满足5~20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针片状<10% 空隙率<47% 含泥量<0.5% 若有争议以碎石为准
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配合比:
水泥用量:360kg/m3
砂率:45%
外加剂:1.0%
用水量:坍落度在210±10mm的最小用水量
减水率(≥25%)GB/T 8076-2008:
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W 0)和受检混凝土(W 1)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本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精确至0.1%。
减水率:1000
1
0⨯-=
W W W W R W R 以三批试验算术平均值计,精确至1%。
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
若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
含气量(≤3.0%)GB/T 8076-2008:
按GB/T50080用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一次性装入混凝土拌合物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15s~20s 。
常压泌水率比(≤20%)GB/T 8076-2008:
先用湿润5L 带盖筒,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性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 ,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
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
自抹面开始计时,在前60min ,每隔10min 用洗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 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
每次吸水前5min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 ,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
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V W ,精确至1g 。
泌水率:()100⨯=
W
W
G
G W
V B
01G G G W -=
V W :泌水总质量(g )
W :混凝土拌合物总用水量(g ) G :混凝土拌合物总质量(g ) G W :试样质量(g ) G 1:筒及试样质量(g ) G 0:筒质量(g )
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
若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则应重做。
泌水率比:100⨯=
c
t
B B B R 精确至1% B t :受检混凝土泌水率(%) B c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压力泌水率比(≤90%)JC 473-2001:
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试料筒内,用捣棒由外围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将仪器按规定安装完毕。
尽快给混凝土加压至3.0MPa ,立即打开泌水管阀门,同时开始计时,并保持恒压,泌出的水接入量筒内。
加压10s 后读取泌水量V 10,加压140s 后读取泌水量V 140。
压力泌水率:100140
10
⨯=
V V B P 结果以三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压力泌水率比:100⨯=
PO
PA
b B B R B PA :受检混凝土压力泌水率(%) B PO :基准混凝土压力泌水率(%)
抗压强度比1d 、3d 、7d 、28d (标准型1d ≥170%,3d ≥160%,7d ≥150%,28d ≥140%)GB/T 8076-2008:
抗压强度比:100⨯=
c
t
f f f R f t :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 f c :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
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T 50081进行试验和计算。
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15~20s 。
试件预养温度为(20±3)℃,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若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