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畜牧业工作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山东省畜牧业工作思路
2011年山东省畜牧业工作思路
冯继康局长在2011年山东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传达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0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
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2011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促
进全省现代畜牧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刘伟副书记、贾万志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刚才,洪本局长传达了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
议精神,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东营、潍坊、临沂3个市做了交流发言,在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方面探索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各地相互借鉴和学习。
下面,结合全省畜牧业发展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2010年畜牧兽医工作,科学评价“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成效
2010年,我省畜牧业突破消费需求提升、外部竞争加剧、
要素分配趋紧、生产成本上升等带来的综合压力,实现了生
产持续稳定发展、结构调整转变加快、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运行不断改善,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作用得到加强,地位更加巩固。
预计,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可达700万吨、375万吨和27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6%和5.3%;畜牧业总产值1774亿元,增长5.3%,实现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5.2%;饲料产量1840万吨,同比增加8.5%,实现产值610亿元;兽药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15%,居全国首位。
畜禽及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3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全年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同比增长18%。
畜牧业在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是转变步伐加快,产业水平提升。
畜禽养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规模饲养比重达70%以上,标准化饲养比重达45%以上,供应出口的达到80%以上;生鲜乳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
畜牧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胶东半岛肉禽、沿高速公路奶牛、沿黄肉牛肉羊、鲁中南生猪、黄河三角洲现代畜牧业等5大产业优势区域,特别是沿高速公路奶牛比重占到全省70%以上。
畜牧产业化、集团化经营加快推进,全省排名前十位的饲料企业的产量占全省70%以上;排名前十位的兽药企业的产值占全省50%以上;各类畜产品加
工企业发展到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1500多亿元,产品深加工率30%,产业化经营覆盖率60%。
全省畜
牧生产方式取得新突破,畜牧产业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是产销波动变弱,发展总体趋稳。
面对国内CPI上升较快、农产品价格逐步走高的实际,全省畜禽及其产品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起大落。
生猪生产克服了上半年价格下滑、连续亏损的不利局面,通过积极产业引导和政策调控,能繁母猪存栏稳中有升,每头肥猪全年平均盈利150-200元。
蛋鸡、奶牛等生产平稳发展,牛奶价格连续10个月增长,
奶牛年平均盈利3000元/头,蛋鸡平均盈利20-30元/只。
山东畜禽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份额总体保持稳定,全省畜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四是质量监管加强,安全保障有力。
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96.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85.1%,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继续保持在极低水平,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肉蛋奶实现100%安全供应。
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可以说,2010年
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2010年,围绕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目标,全省在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同时,全面统筹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紧紧围绕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的大事、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难事、应对风险安全的急事、完善条件手段的硬事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政策推动与法制建设两突破,着力加强宏观指导调控。
加强政策引导。
去年,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召开全省现
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省局也在8月份召开全省畜牧兽医局长研讨会,对落实省政府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研讨和部署。
《意见》、《规划》和“会议”不仅系统提出了我省加快畜牧业
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建设重点、关键区域、主要措施,而且对相关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落实调控措施。
配合发改委等部门落实《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落
实《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山东省生鲜乳收购站发展布局规划》,引导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品加工合理布局,有序发展;落实畜禽养殖用地,做好备案管理。
推进依法治牧。
以省政府令颁布了《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加强对《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兽药经营质量管
理规范》等新颁规章的宣传培训,为依法治牧提供了重要保障。
强化行业指导。
坚持开展每周畜产品价格报送和生产形势分析,防止和减轻畜牧产业波动;组织召开现场会,鼓励指导加工企业搞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省畜牧合作社达到近9000家;指导省畜牧协会健康
发展,产业服务和行业自律等功能进一步发挥。
(二)示
范创建与执法监管两推进,着力加强生产引导规范。
推广普及畜禽良种。
积极实施国家和省畜禽良种工程,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全省各类畜禽良种场近1300家,生猪、奶牛、肉鸡等主要畜种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
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组织制定畜牧兽医地方标准44项,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扎实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全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157个、省级示范场300个,带动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促进生态循环发展。
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等低碳环保养殖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加强畜牧业污染治理,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组织开展全省奶站拉网式检查,对符合条件的774家生鲜乳收购站和595台运输车辆发放许可证。
深化饲料安全执法年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万余人次,对全省1460家饲料生产企业、2万多家经营企业实施全面检查。
深入开展兽药经营规范年行动,2000多家企业通过GSP验收,兽药使用环节监管进一步加强。
加强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严格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禽跨区域调运监管,果断处置外调新疆牛事件,确保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
及时组织查处一批质量安全违法案件,有效保障了消费者健康安全。
通过示范创建和市场监管,不仅有效推进了全省畜牧生产方式转变,而且对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质
量开了个好头,迈出了好步。
(三)落实项目与科技进步两结合,着力加强产业支撑推动。
积极落实政策项目。
2010年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9.4亿,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864个;补贴能繁母猪95.5万头、荷斯坦能繁奶牛53万头、肉用能繁母牛22万头;在15个县实施现代奶牛产业项目、6个县实施秸秆养畜项目;对7个地方畜禽资源场进行扶持;在128个县实施基层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在24个县实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
试点项目;继续实施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苗28.9亿毫升(头份),应免畜禽100%免疫。
突出科技服务支撑。
积极组织申报畜牧科技评奖,获得省、部级奖项8项。
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奶牛DHI测定和数字化管理、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和高档肉牛育肥、家禽高效饲养、优质牧草种植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全省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60%。
着力强化科技培训。
深入推进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全年共举办各类活动讲座30余场,培训5000余人次。
全省逐级培训村级防疫员10万多人次,培训、登
记乡村兽医18700人,有2207人获得执业兽医师或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奶牛金钥匙工程培训力度,累计培训1.2万人次。
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和科技支撑保障,为全省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增强了活力。
(四)完善条件与开展监测两衔接,着力加强质量安全保障。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省奶牛DHI测定中心获批建设,省级畜牧业综合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5个县级质检站可研性报告通过评审,县级质检站建设正式启动。
推进防疫体系建设。
为全省128县(市、区)配备建设冷冻库和恒温库,为1568个乡镇兽医
站配备了冰箱、冰柜,基层冷链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全省33
个生猪奶牛大县的513个乡镇兽医站建设得到加强,对8个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扎实做好质量监测。
全年监督抽检饲料样品1029批、兽药897批、畜产品2261批次,样品
检测合格率持续提高。
检测供世博、亚运畜产品472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全年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样品136.2万份,对免疫不合格的畜禽及时进行了补免,对病原检测阳性畜禽进行了果断处置。
通过质检手段的不断完善和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和控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五)产业区域发展与疫病区域化管理两促进,着力加强
发展保护突破。
力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
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制定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和“肉制品”、“山东黑牛”两个产品品牌开发规划,组织省内大型企业赴东
营考察对接投资,积极向农业部争取落实滨州现代畜牧、东营生态农牧、潍坊畜牧加工示范区事宜,加强总结示范,深入推进黄三角畜牧开发工作。
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制定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认证工作。
目前,由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及黄河三角洲、济宁和济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组成的自东向西、连接成片的无疫区格局已基本形成,德州市德城区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试点顺利推进,为建设山东无疫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实施优势产业布局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对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有效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升级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一年来,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畜牧兽医从业者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
回顾“十一五”畜牧业发展历程,可以说这5年历史少有、极不寻常。
这五年,畜牧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投入大幅增长,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中央和省级畜牧业项目投入从2005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亿多元。
这五年,历经挑战与危机,经验积累丰富,产业宏观调控日益加强。
畜牧业历经2006年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的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2008
年的婴幼儿乳粉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A型口蹄疫,以及2010年的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生产成本大幅攀升等严峻考验,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畜牧业产业素质大幅提升,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监测预警调控机制日益成熟,历经波折的畜牧业不仅没有停滞,还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
这五年,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日益提升。
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41 %、10.8%和53.3 %,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日益提高。
标准化饲养比重较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
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
这五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推广普及,科学发展水平日益提高。
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6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6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逐步建立,防控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连续保持在99%以上,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全省畜牧业发展成就显著,经验丰富,启示深刻。
概括起来,我们始终做到了六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始终把畜牧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准确把握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有效提高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促
进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确政策扶持的重点和范围,把握政策扶持的强度和速度,注重政策扶持的效果和效益,不断增加投入,充分保护和调动地方以及广大养殖场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必须坚持体制与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完善畜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加快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凸显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持保障作用,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必须坚持国内发展与国际协作相结合,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强创新和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范围和产业链条;
五是必须坚持畜牧业全面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畜牧产业一盘棋的思想,实施养加销一起抓,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精深加工,搞好产销衔接,推动产业一体化、全面发展;
六是必须坚持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保护、监管并重,三管齐下,超前谋划,协力推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纵观“十一五”,可以说挑战前所未有,成就超出预期。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一系列强农
惠农政策的强力扶持,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畜牧兽医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奋发进取。
在此,我谨代表省畜牧兽医局,向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畜牧兽医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
感谢!
二、把握形势,理清“十二五”畜牧兽医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经过“十一五”努力,我省畜牧业发展站上一个新的起点、处在一个新的交汇口。
今后5年将是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关键期、矛盾交织期、任务攻坚期。
能否做好“十二五”畜牧兽医工作,不仅涉及到今后5年能否初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而且关系到今后20年我省畜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不
仅涉及到农业现代化任务能否如期完成,而且关系到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考量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超前谋划整体工作,逐步推进实施。
(一)准确把握“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中央和省委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判断和部署安排,从
畜牧业自身积累发展规律和外部环境变化转换结合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发展在面临有利因素增多、
发展机遇增加的同时,压力也会加大、挑战更趋严峻。
有利变化:一是政策环境将更加优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战略的实施,畜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部分,将会被各级党委政府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改革推动和工作统筹力度,创造更加优化的环境。
二是市场空间将更加拓展。
据初步测算,每年新增加人口和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增加的消费畜产品,工业深加工需求增加和出口形势好转增加的畜产品需求,“十二五”期间将再增加三分之一,市场空间广阔。
三是产业基础将更加坚实。
目前,我省畜牧业生产规模、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程度、综合服务水平都有了雄厚的基础,今后几年还将处会快速增强。
四是关联支撑更加有力。
当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对畜牧业渗透不断增强;现代产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社会服务方式快速推广,向畜牧业加快转移,为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看到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重大挑战。
挑战一: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畜牧业越发达,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自然安全的关联程度越深。
首先,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目前,世界处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虽然率先走出阴影,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很大,畜牧业剧烈波动可能性依然存在。
其次,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异常活跃且有“常态化”趋势,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突发频发,
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畜牧业生产不安全系数增加。
第三,要素的不确定性增加。
世界性粮价上涨、能源对粮食资源的争夺,都对饲料粮供应构成威胁,土地、劳动力、能源的日趋短缺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重压。
这些都增加了畜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挑战二:自身积累的约束性加大。
多年来,我们走了一条追求数量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子,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弊端。
一是粗放增长的方式依然存在。
全省仍有近30%的畜禽产品由散养户提供,奶牛单产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多,每饲养一头猪多耗料20%,秸秆利用率只有50%。
二是安全威胁依然存在。
畜牧生产流通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防疫设施设备和人员队伍不适应,今后一个时期疫情形势更加复杂;畜禽及产品流通环节多,利益分配不均衡,再加上质量监管手段不健全,安全的隐患仍然很大。
三是环境污染依然存在。
2007年全省污染源普查,全省畜禽养殖排放化学需氧量357.73万吨、铜234.40吨,畜牧业造成的面源污染较重,治理任务艰巨。
挑战三:来自外部的竞争性加剧。
从国际竞争看,全球经济下滑,贸易保护抬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高筑,畜产品“走出去”障碍较多;经过多年渗透,外来品种占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85%,主要畜禽品种的源头被国外控制;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特别是投资基金公司,采取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畜禽良种、新兴养殖和畜产品加工
领域,来自国外的多方面压力逐步加大。
从国内竞争看,畜牧主产省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扶持力度之大、发展势头之猛前所未有;而我省在传统的产业、产品优势逐步减弱的同时,新的发展优势没有及时培植起来,在市场中竞争力有走弱的趋势。
(二)明确“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既是我省畜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由大省向省强跨越的攻坚阶段。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引领,统筹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着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畜牧产业,着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我省由畜牧业大省向强省跨越。
到“十二五”末,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0万吨、420万吨、800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5%;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350
万吨,产值900亿元;兽药产值达到7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60%,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2:1;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达到20亿美元,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位置;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畜禽养殖场户85%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80%参与畜牧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理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工作思路。
去年,省政府出台的《意见》和《规划》,省政府和省局召开的会议,对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已经做出了总体部署,那就是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推动“八大工程”建设,以“八大工程”建设带动“六大体系”完善、加快“五大产区”崛起,进而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快大省向强省转变。
“十二五”是实施《意见》和《规划》的关键时期,要通盘谋划好相关工作、切实理顺工作关系、深入推进工作落实。
具体讲,“十二五”畜牧兽医工作要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条主线”,把握“三项原则”,注重“四个统一”,实现“五大区域”优势互补、产业配套、错位联动发展。
“一个主题”:即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畜牧业科学发展,就是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切实保证产品质量;注重提高效益的同时,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注重面向国内的同时,重
视国际市场开拓。
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目标并重,生产、加工、消费三个环节协调,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衔接,实现全省畜牧三次产业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
“两条主线”:一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畜牧业领域的一场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模式大变革,必须贯穿畜牧生产、加工、销售、监管、服务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切实提高农民畜牧业收入。
2009
年全省农民畜牧业纯收入312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10%,占全年纯收入的5.1%,增长潜力较大。
要把增加农
民牧业收入贯穿到产业全过程,采取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原则”:一是坚持高点定位。
根据建设现代畜牧业和实现畜牧强省的目标任务,瞄准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做到目标追求高、思想境界高、工作标准高、发展水平高、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二是强化多点支撑。
打造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强化现代产业支撑、科技教育支撑、文化发展支撑、人才智力支撑、发展环境支撑、资源生态支撑,选准畜牧强省建设的着力点、结合点。
三是实施重点带动。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把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实施“八大工程”、打造“五大产区”推动畜牧强省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