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链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光伏产业链浅析
目录
• 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 • 光伏产业链及主要行业风险 • 光伏产业主要政策 • 光伏产业主要上市公司
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 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工艺环节生产出太阳能电池,并将太阳能电池经 过串并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形成 光伏发电装置的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介绍
光伏产业链发展方向 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整体仍高于常规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光伏行业的终端 需求仍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光伏产业政策的导向。
工业级 硅料 电子/ 太阳能 级硅料 多晶铸 锭单晶 拉棒 硅片 电池片 组件 光伏 系统
上游的制造业将继续沿着 去产能、兼并重组的方向 发展:在毛利率处于低位 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成 本控制无法与龙头企业相 抗衡,退出竞争成必然。 大者愈大。但行业整体回 暖仍需时日。
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产业与其他能源比较:
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GW)
光伏发电就地利用、建设灵活
光伏产业链介绍
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 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 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 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
光伏产业链上游
2012-2014年间, 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 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 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 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 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 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 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 型企业手中。 多晶硅价格从前期 的低点15美元/KG 的价 格,逐步回升至20美元 /KG,回升幅度达33% 左右。 从产量上来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位居全球 首位。仅保利协鑫下属的江苏中能硅业年产能就达6.5万吨。随着更大规模生产线的上 马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多晶硅的竞争优势在加强。
光伏产业链上游 全球主要大型硅料生产企 业 • GCL • Hemlock • Wacker • OCL • REC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 截止2014年底, 我国硅片 产量达到88亿片,约占全 球的76%。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多晶硅材料反弹幅度明显,主要是由于在前期行业低谷 期间,收到国内外需求不振的影响,大批中小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关停 并转;同时,硅料生产线的复产成本较高,使得前期停产企业再难回到行业中参 与竞争。目前硅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截至2013年末,全球前四大硅料生 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75%,呈现出典型的强者恒强的格局。 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价格也有所回升,分别回升至0.90美元/片和1.14美元/片。
光伏产业链下游 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预计(能源局及可再生能源协会预计)
2013 年,一方面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一路下滑,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在标杆电价 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在欧美双反的压力之 下,国内开始密集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地面电站并网难、补贴年限不确 定以及补贴拖延等问题出台针对性政策,从而使得光伏电站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减 弱,刺激更多资金积极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在此背景下,2013 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迎 来爆发,根据中电联的数据,2013 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达11.3GW,一跃成为全 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
光伏产业链上游
2013年主要多晶硅产国及产量情况
我国多晶硅产 量全球第一, 但是仍不能满 足国内需求
Biblioteka Baidu
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和消耗量占比
在产需结构方面,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25.5万吨,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 为23.5万吨,占比92.16%。国内外多晶硅产量分别为 8.2 万吨和15.3万吨,分别占比 34.89%和65.11%,主要多晶硅生产国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多晶硅产量分 别为8.2万吨、5.5万吨、4.3万吨、4.8万吨和1.4万吨。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多 晶硅产量第一的国家,但是在需求端2013年我国多晶硅消耗量约为15.7万吨,占全球 多晶硅总产量的 61.57%,占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总产量的 66.81%。产需结构上的不 均衡也是导致我国产期以来多晶硅进口量持续攀升,不能摆脱海外企业压制的主要原 因之一。 未来中国多晶硅产量占比的提升更多需要的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带来低成 本的企业的出现,而非简单的高能耗热氢化企业的复产。
光伏产业链下游 光伏建站部分核心内容-路条及并网 取得发改委(能源局)的核准和 国网的并网许可最为重要。国家对新 增光伏电站项目有规模指标,所以取 得项目建设资质成为了稀缺资源。 不少地方企业通过和当地政府的 关系取得相关路条,再转手倒卖给有 建设能力的企业,获取灰色利益。 倒卖路条的存在,增加了正规建 设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整体光伏电站 的建设。10月,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3 份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 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 通知》、《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 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 明确表明了国家能源局坚决遏制“路 条”投机的巨大决心。
根据仲裁结果中国开始对于产自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57%的反倾 销税率;对于韩国企业征收 2.4%-48.7 的反倾销税率;对于欧盟产地的产品征收 14.3%-42%的反倾销税率。
进口多晶硅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征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主流的多晶硅生 产商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是目前我国多晶硅料依然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
光伏产业链上游
资料来源:Wind,东兴证券研究所
2012 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 8.28 万吨,同比增长 28.17% , 2013 年进口量虽然小 幅回落至8.07万吨,但仍维持在高位;进入 2014年后,中国多晶硅单月进口量快速攀 升,截至2014年末,多晶硅进口量达10.22万吨,同比增长26.7%。 多晶硅进口量的持续攀升与国内外多晶硅料生产成本的差异和产需结构的不均衡有 直接关系。
光伏产业链上游
国内外多晶硅 生产成本线
在生产成本方面,受到终端售价的制约以及生产工艺的革新,国内主流多晶 硅生产工艺已经从热氢化全面进入冷氢化时代。经历了行业低谷后,国内未能在 生产工艺跟进的热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全部停产或倒闭。存活下来的冷氢 化生产企业也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从热氢化阶段的 28-35美元/Kg,降至18-22美 元/Kg的水平。 与国外主流冷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相比,受到能耗成本低、折旧减少和核心 技术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国外主流厂商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14-16美元/Kg,优于 国内企业,这也是前期多晶硅价格下探至15美元/Kg时,国外企业处于盈亏平衡 点,而国内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同一代技术面前,国内冷 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始终受制于国外企业的低成本压制。
下游的电站建设成为新的亮点: 1. 欧美双反刺激我国出台政策保护自 主产业。国内电站建设成消纳产能 的主要途径; 2. 雾霾成患,改变能源结构,降低传 统化石燃烧发电,增加新能源及可 再生能源发电,成为国家能源结构 调整的重点。
光伏产业链周期 回顾光伏行业周期波动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
回顾过去近十年的光伏行业周期,可以看到2005-2012年的两轮光伏行业周期均 是由欧洲市场推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先后推出FIT(Feed-in tariff)补 贴政策,刺激欧洲市场装机量快速增长。本轮光伏周期主要由中国、日本、美国等新 兴市场推动,这三大市场在政策刺激下需求出现爆发。
光伏产业链下游
2013年中国发电量结构
各主要国家光伏发电占比(2012)
与光伏资源的巨大潜力相比,我国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水平相对仍然有限。根据统计 数据,2013 年全国发电量约为5.35 万亿度电,而其中光伏发电仅约89 亿度,占比为 0.17%。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占比水平还有非常大的 差距。
在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前提下,2012 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光伏应用的支持力度,先 后启动两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启 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举措,当年装机容量达到4.5GW。
光伏产业链中游
光伏产业链中游行业风险 1、产能过剩风险 对于制造环节而言,如果企业对于未来需求过于乐观而大幅扩产,可能导致行业重 新出现2011-2012严重影响甚至大幅亏损。 2、需求下滑风险 现阶段光伏行业需求仍主要受到政策驱动,如果主要终端市场补贴政策出现调整, 可能会导致需求出现超预期下滑,从而使得制造环节利润下滑。 3、技术革新风险 光伏行业是技术变革很快的行业,目前光伏组件技术路线以晶硅、薄膜为主,未来 如果出现其他更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制造企业可能面临技术革新的风险。
光伏产业链下游 光伏产业链下游包括建站及运营两部分
EPC
项目开发 融资 项目建设 并网 运营 转让
BT 模式主要指公司自己作为电站项目的开发商,进行项目前期开发、路条获取以及 项目融资,然后通过EPC 建设方(可以自己做EPC 或找第三方EPC)进行项目的设计 及施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开发商负责电站并网和申请国家补贴,最终将电站产品出售 给运营方。 BOT 模式与BT模式比较类似,即开发商完成后电站项目建设后,自行运营一段时间 之后再出售电站。
技术 路径 类别 细分 优缺点 应用状况
光伏电 光伏 池发电 发电
聚光光 伏发电
优点:技术成熟、转化率高(~20%)、良品率高 主流技术,整个市场需求90%。由 (95-98%) 于中国晶硅和电池模组生产商的激 晶硅 烈价格竞争,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价 格不断下滑,发电经济性显著提高, 缺点:污染较大 成为光伏发电主流技术 优点:薄膜电池用材料少、制造工艺简单、耗能少、 可大面积连续生产,弱光响应性好,可以涂在建筑、 薄膜 玻璃表面 重要技术方案,整个市场10% 缺点:设备投资较高、良率较低(60%),转化率 低(~13%) 优点:用金属、玻璃替代半导体光伏面板,降低成 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示范项目 本,便利散热
光伏产业链中游 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及占比
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相比,前期中国光伏产业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但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量为25GW,而我国光伏组件实 际产能已经高达40GW。产业链产能过剩,需要依靠海外市场以消化我们绝大部分 组件产能。
光伏产业链中游 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与组件产量(单位MW)
EPC 模式即工程总包,总承包商与电站项目开放商签订工程总包合同,负责电站项目 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不包括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后期并网及销售, 因此利润率也低于BT 模式。
光伏产业链下游 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因素 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构成
光伏电站之所以在2014年掀起一波建设热潮,主要是由于其投资回报率较高 并且收益明确,类似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其回报的明确性来源于来个方面的 保证: 1.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保证下,上网电价、电价补贴等得以明确 2.在20-25年光伏电站使用周期内,发电量稳定。 在两方面的保证下,光伏电站成为类似于房地产经营,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后 续通过售电和租赁实现每年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光伏产业链上游
中国硅料产品依赖进口,技术革新或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2012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起了对于产自美国、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反 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同年9月,商务部收 到了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代表国内多晶硅产业提 交的对于产自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的申请。2012年11月商务部公 告称将对于原产于美国、欧盟及韩国的井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追溯征收反倾销税。
目录
• 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 • 光伏产业链及主要行业风险 • 光伏产业主要政策 • 光伏产业主要上市公司
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 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工艺环节生产出太阳能电池,并将太阳能电池经 过串并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形成 光伏发电装置的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介绍
光伏产业链发展方向 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整体仍高于常规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光伏行业的终端 需求仍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光伏产业政策的导向。
工业级 硅料 电子/ 太阳能 级硅料 多晶铸 锭单晶 拉棒 硅片 电池片 组件 光伏 系统
上游的制造业将继续沿着 去产能、兼并重组的方向 发展:在毛利率处于低位 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成 本控制无法与龙头企业相 抗衡,退出竞争成必然。 大者愈大。但行业整体回 暖仍需时日。
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产业与其他能源比较:
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GW)
光伏发电就地利用、建设灵活
光伏产业链介绍
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 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 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 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
光伏产业链上游
2012-2014年间, 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 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 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 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 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 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 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 型企业手中。 多晶硅价格从前期 的低点15美元/KG 的价 格,逐步回升至20美元 /KG,回升幅度达33% 左右。 从产量上来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位居全球 首位。仅保利协鑫下属的江苏中能硅业年产能就达6.5万吨。随着更大规模生产线的上 马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多晶硅的竞争优势在加强。
光伏产业链上游 全球主要大型硅料生产企 业 • GCL • Hemlock • Wacker • OCL • REC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 截止2014年底, 我国硅片 产量达到88亿片,约占全 球的76%。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多晶硅材料反弹幅度明显,主要是由于在前期行业低谷 期间,收到国内外需求不振的影响,大批中小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关停 并转;同时,硅料生产线的复产成本较高,使得前期停产企业再难回到行业中参 与竞争。目前硅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截至2013年末,全球前四大硅料生 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75%,呈现出典型的强者恒强的格局。 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价格也有所回升,分别回升至0.90美元/片和1.14美元/片。
光伏产业链下游 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预计(能源局及可再生能源协会预计)
2013 年,一方面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一路下滑,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在标杆电价 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在欧美双反的压力之 下,国内开始密集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地面电站并网难、补贴年限不确 定以及补贴拖延等问题出台针对性政策,从而使得光伏电站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减 弱,刺激更多资金积极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在此背景下,2013 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迎 来爆发,根据中电联的数据,2013 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达11.3GW,一跃成为全 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
光伏产业链上游
2013年主要多晶硅产国及产量情况
我国多晶硅产 量全球第一, 但是仍不能满 足国内需求
Biblioteka Baidu
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和消耗量占比
在产需结构方面,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25.5万吨,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 为23.5万吨,占比92.16%。国内外多晶硅产量分别为 8.2 万吨和15.3万吨,分别占比 34.89%和65.11%,主要多晶硅生产国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多晶硅产量分 别为8.2万吨、5.5万吨、4.3万吨、4.8万吨和1.4万吨。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多 晶硅产量第一的国家,但是在需求端2013年我国多晶硅消耗量约为15.7万吨,占全球 多晶硅总产量的 61.57%,占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总产量的 66.81%。产需结构上的不 均衡也是导致我国产期以来多晶硅进口量持续攀升,不能摆脱海外企业压制的主要原 因之一。 未来中国多晶硅产量占比的提升更多需要的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带来低成 本的企业的出现,而非简单的高能耗热氢化企业的复产。
光伏产业链下游 光伏建站部分核心内容-路条及并网 取得发改委(能源局)的核准和 国网的并网许可最为重要。国家对新 增光伏电站项目有规模指标,所以取 得项目建设资质成为了稀缺资源。 不少地方企业通过和当地政府的 关系取得相关路条,再转手倒卖给有 建设能力的企业,获取灰色利益。 倒卖路条的存在,增加了正规建 设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整体光伏电站 的建设。10月,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3 份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 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 通知》、《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 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 明确表明了国家能源局坚决遏制“路 条”投机的巨大决心。
根据仲裁结果中国开始对于产自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57%的反倾 销税率;对于韩国企业征收 2.4%-48.7 的反倾销税率;对于欧盟产地的产品征收 14.3%-42%的反倾销税率。
进口多晶硅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征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主流的多晶硅生 产商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是目前我国多晶硅料依然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
光伏产业链上游
资料来源:Wind,东兴证券研究所
2012 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 8.28 万吨,同比增长 28.17% , 2013 年进口量虽然小 幅回落至8.07万吨,但仍维持在高位;进入 2014年后,中国多晶硅单月进口量快速攀 升,截至2014年末,多晶硅进口量达10.22万吨,同比增长26.7%。 多晶硅进口量的持续攀升与国内外多晶硅料生产成本的差异和产需结构的不均衡有 直接关系。
光伏产业链上游
国内外多晶硅 生产成本线
在生产成本方面,受到终端售价的制约以及生产工艺的革新,国内主流多晶 硅生产工艺已经从热氢化全面进入冷氢化时代。经历了行业低谷后,国内未能在 生产工艺跟进的热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全部停产或倒闭。存活下来的冷氢 化生产企业也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从热氢化阶段的 28-35美元/Kg,降至18-22美 元/Kg的水平。 与国外主流冷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相比,受到能耗成本低、折旧减少和核心 技术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国外主流厂商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14-16美元/Kg,优于 国内企业,这也是前期多晶硅价格下探至15美元/Kg时,国外企业处于盈亏平衡 点,而国内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同一代技术面前,国内冷 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始终受制于国外企业的低成本压制。
下游的电站建设成为新的亮点: 1. 欧美双反刺激我国出台政策保护自 主产业。国内电站建设成消纳产能 的主要途径; 2. 雾霾成患,改变能源结构,降低传 统化石燃烧发电,增加新能源及可 再生能源发电,成为国家能源结构 调整的重点。
光伏产业链周期 回顾光伏行业周期波动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
回顾过去近十年的光伏行业周期,可以看到2005-2012年的两轮光伏行业周期均 是由欧洲市场推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先后推出FIT(Feed-in tariff)补 贴政策,刺激欧洲市场装机量快速增长。本轮光伏周期主要由中国、日本、美国等新 兴市场推动,这三大市场在政策刺激下需求出现爆发。
光伏产业链下游
2013年中国发电量结构
各主要国家光伏发电占比(2012)
与光伏资源的巨大潜力相比,我国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水平相对仍然有限。根据统计 数据,2013 年全国发电量约为5.35 万亿度电,而其中光伏发电仅约89 亿度,占比为 0.17%。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占比水平还有非常大的 差距。
在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前提下,2012 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光伏应用的支持力度,先 后启动两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启 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举措,当年装机容量达到4.5GW。
光伏产业链中游
光伏产业链中游行业风险 1、产能过剩风险 对于制造环节而言,如果企业对于未来需求过于乐观而大幅扩产,可能导致行业重 新出现2011-2012严重影响甚至大幅亏损。 2、需求下滑风险 现阶段光伏行业需求仍主要受到政策驱动,如果主要终端市场补贴政策出现调整, 可能会导致需求出现超预期下滑,从而使得制造环节利润下滑。 3、技术革新风险 光伏行业是技术变革很快的行业,目前光伏组件技术路线以晶硅、薄膜为主,未来 如果出现其他更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制造企业可能面临技术革新的风险。
光伏产业链下游 光伏产业链下游包括建站及运营两部分
EPC
项目开发 融资 项目建设 并网 运营 转让
BT 模式主要指公司自己作为电站项目的开发商,进行项目前期开发、路条获取以及 项目融资,然后通过EPC 建设方(可以自己做EPC 或找第三方EPC)进行项目的设计 及施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开发商负责电站并网和申请国家补贴,最终将电站产品出售 给运营方。 BOT 模式与BT模式比较类似,即开发商完成后电站项目建设后,自行运营一段时间 之后再出售电站。
技术 路径 类别 细分 优缺点 应用状况
光伏电 光伏 池发电 发电
聚光光 伏发电
优点:技术成熟、转化率高(~20%)、良品率高 主流技术,整个市场需求90%。由 (95-98%) 于中国晶硅和电池模组生产商的激 晶硅 烈价格竞争,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价 格不断下滑,发电经济性显著提高, 缺点:污染较大 成为光伏发电主流技术 优点:薄膜电池用材料少、制造工艺简单、耗能少、 可大面积连续生产,弱光响应性好,可以涂在建筑、 薄膜 玻璃表面 重要技术方案,整个市场10% 缺点:设备投资较高、良率较低(60%),转化率 低(~13%) 优点:用金属、玻璃替代半导体光伏面板,降低成 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示范项目 本,便利散热
光伏产业链中游 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及占比
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相比,前期中国光伏产业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但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量为25GW,而我国光伏组件实 际产能已经高达40GW。产业链产能过剩,需要依靠海外市场以消化我们绝大部分 组件产能。
光伏产业链中游 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与组件产量(单位MW)
EPC 模式即工程总包,总承包商与电站项目开放商签订工程总包合同,负责电站项目 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不包括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后期并网及销售, 因此利润率也低于BT 模式。
光伏产业链下游 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因素 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构成
光伏电站之所以在2014年掀起一波建设热潮,主要是由于其投资回报率较高 并且收益明确,类似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其回报的明确性来源于来个方面的 保证: 1.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保证下,上网电价、电价补贴等得以明确 2.在20-25年光伏电站使用周期内,发电量稳定。 在两方面的保证下,光伏电站成为类似于房地产经营,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后 续通过售电和租赁实现每年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光伏产业链上游
中国硅料产品依赖进口,技术革新或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2012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起了对于产自美国、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反 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同年9月,商务部收 到了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代表国内多晶硅产业提 交的对于产自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的申请。2012年11月商务部公 告称将对于原产于美国、欧盟及韩国的井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追溯征收反倾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