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Amlodipine)又名阿洛地平,系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药,能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有效地调节细胞内钙水平,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得以维持,从而舒张冠状血管和全身血管,降低血压,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氨氯地平最早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开发,1990年在英国和爱尔兰首先投放市场。1992年7月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并相继在许多国家上市。氨氯地平于1993年获准在我国上市,由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

它的化学名为3-乙基-5-甲基-2-(2-氨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其通用名称为氨氯地平;英文名称为Amlodipine;中文别名有阿洛地平、苯甲酸氨氯地平、二氢吡啶磺酸盐、苯磺酸氨氯地平等;商品名有络活喜、侨合安、兰迪、压氏达、安内真;分子式为C20H25N2O5Cl·C6H6O3S CAS号为:88150-42-9

化学结构式为:

观其外观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溶于甲醇和二氯甲烷,不溶于水,熔点为135℃ ~ 139℃。

临床药理

药物动力学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衍生物,具高度水溶性。分子结构与硝苯地平相似,但存在两点不同。即个氯原子取代硝基,并在二氢吡啶环侧链上具有一碱性氨基,使氨氯地平在生理川I值fpKa 8 7)时,90%“上呈离子化形式,该药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6—12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生物利用度为60%~65%。其片剂在宅腹与饭后碾用对牛物利用度均无影响,氨氯地f分市容积大(21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2%~98%,连续服用7个单剂|舌达到稳定血药浓度。与其它钙捕抗剂相比,氮氯地平半衰期相对较长,1次/d服用即可。

氮氯地平主要由川‘脏代谢灭活,代谢过程主要是二氢吡啶环的氧化。75%以』-的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5%以原形从尿巾排出,所自代谢产物均无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肝功能小全的病人,其半衰期可延长到60h,故要减少药物剂量;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萁药物动力学无明显改变,不需减少剂量。据国外研究报道“’,(S)一氨氯地平比(R)一氯氯地甲更活泼,S一型药理作用明显高于不活泼的R一型。

药效学氨氯地平是DHP类钙拈抗剂.能阻滞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经细

胞膜钙通道进入细胞,导致心肌及血管平滑肌橙弛,迁能抑制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浆儿荼酚胺下降,从而导致小动脉松弛和扩张。它主要作用于周围血管,也町作用于冠状动脉和肾动脉。该药与受体部位作用缓慢,血管扩张作用平稳,与其它钙拈抗剂比较,明显减少了由于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头胀、面红等小良反应。氨氯地平对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力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脏负筒.逆转心室肥厚,并对血糖、血脂及血清电解质无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朋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还可抑制血小板凝聚。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变异性心绞痛,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用于口服,起始剂量每次5mg,每日1次,以后根据需要可逐渐增至每日10mg。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或合并应用其他降压药或抗心绞痛药时不必调整剂量。但初始剂量应在2.5mg,每日一次;此剂量也可作为原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时需加用本品的治疗剂量。应根据个体反应调整剂量,一般的剂量调整应在7~14天进行。如临床需要,在对患者进行严密检测的情况下,可于短时间内开始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

较常见头痛、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悸和头晕;少见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无力、肌肉痉挛和消化不良。极少有心肌梗塞和胸痛的报道。可有水肿、头痛、眩晕、乏力等。一般较轻,能为患者耐受。本品在10mg/日的剂量范围内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中度的。本品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仅为1.5%,与安慰剂没有明显差别(约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水肿。发生率>1%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如下:水肿、头晕、潮红和心悸。与剂量关系不明确,但发生率超过1.0%的不良反应如下:头痛、疲倦、恶心、腹痛和嗜睡。以上不良反应中,水肿、潮红、心悸和嗜睡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超过男性。以下不良事件发生率≤1%但>0.1%,与药物的因果关系不明确。一般:过敏反应,虚弱,背痛,潮热,不适,疼痛,僵硬,体重增加;心血管: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房颤),胸痛,低血压,外周缺血,昏厥,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和脉管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减退,外周神经病,感觉异常,震颤,眩晕;胃肠道:厌食症,便秘,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腹泻,胃胀气,胰腺炎,呕吐,牙龈增生;骨骼肌系统:关节痛,关节炎,肌肉痛性痉挛,肌痛;精神:性功能障碍,失眠,紧张,抑郁,梦魇,焦虑,人格解体;皮肤及附属物:血管性水肿,红斑,搔痒,皮疹,斑丘疹;特殊感觉:视觉异常,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泌尿系统:尿频,排尿障碍,夜尿;自主神经系统:口干,盗汗;代谢和营养:高血糖,口渴;造血系统:白细胞减少症,紫癜,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临床评价

氨氯地平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氨氯地平作用缓,24小时全效保护高血压和心绞痛患者,避免靶器官受到损伤。同时,保持恒定一致的稳态血药浓度,降低心脏后负荷、控制心肌缺血,无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对传导也无抑制作用;对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对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均有扩张作用,且能明显减少扩张血管所致之副作用;对血脂、血糖代谢及心功能均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具有显著抗动脉硬化作用,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试验表明,应用氨氯地平5-10m g每天,疗程28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可靠,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每天5m g时即可有效控制血压,长期用药的患者可保持了5m g/d 的初始剂量。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治疗后在身体倾斜时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在运动量最大时血压也不呈比例增加。氨氯地平长期使用安全、平稳,能够持久降压。氨氯地平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氨氯地平对心脏、血脂、血糖、血象及肝和肾功能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氨氯地平应用心绞痛

的患者有优越性,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改善心脏功能。研究表明,氨氯地平5~10m g/d 可产生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增加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负荷,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及心电图,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临床资料显示,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分别治疗心绞痛180天后,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均减少50%~80%以上)分别为96.37%与78.82%(p<0.05) ;与其它降压药物联合药物疗法是临床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常用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接受他汀类药物、任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氨氯地平可显著延缓动脉硬化斑块进展,具有明显抗动脉硬化作用。而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未显示与氨氯地平有相当程度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对其他双氢吡啶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氨氯地平。

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说明书

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说明书 【倍博特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 英文名称:ValsartanandAmlodipineTablets(I) 汉语拼音:XieshatanAnlüdipingPian 【倍博特成份】 倍博特每片含缬沙坦Valsartan80mg,氨氯地平Amlodipine5mg 【倍博特性状】 倍博特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片显白色。 【倍博特规格】 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 【倍博特适应症】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倍博特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倍博特用法用量】 氨氯地平每日1次2.5-10mg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效,而缬沙坦有效剂量为80-320mg。在每日1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使用5-10mg的氨氯地平和80-320mg的缬沙坦,降压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缬沙坦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既有剂量依赖性的(主要是外周水肿)也有剂量非依赖性的,前者比后者常见。 用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倍博特。 添加治疗: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倍博特进行联合治疗。 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发生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改用倍博特,以较低剂量的单药成份联合另一成份来达到血压控制效果。 替代治疗:为方便给药,接受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单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可以改用相同剂量的倍博特进行治疗。 停用β受体拮抗剂的相关信息,请参见注意事项。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可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建议倍博特与水同服。 肝肾功能损伤: 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如果重度肾功能损伤,则应慎用(见禁忌)。肝损伤或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也应慎用倍博特(见注意事项)。 【倍博特药物过量】 目前尚未获得服用倍博特过量事件。缬沙坦过量的主要症状可能是低血压伴随头晕。氨氯地平过量可能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扩张,并可能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有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全身性低血压及致命性休克的报道。 若服药时间不长,则可以考虑呕吐或洗胃。健康志愿者在服用氨氯地平后立即或两小时后服

高血压治疗中氨氯地平的临床应用研究

高血压治疗中氨氯地平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6T10:09:30.0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7期作者:周珊珊 [导读] 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临床用药可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适当选择。 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参与该次研究治疗,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压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临床用药可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适当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临床研究 高血压是我国医学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除部分患者为单纯性的收缩期高血压以外,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伴有各种高血压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很多,效果差异不大,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选择难度。本文针对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糖尿病患者参与我院该次研究治疗。把12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33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病程在4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治疗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35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岁,病程在3个月至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年。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对我院本次治疗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研究治疗前均停止使用降压药物1周。1周后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单位: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0mg/片)治疗,每次服用2片,每天服用2次,服用1个月。治疗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单位:北京万生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5mg/片)治疗,每次服用1片,每天服用1次,服用1个月。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和不良反应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舒张压下降10mmHg或10mmHg以上,属于正常范围,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患者的舒张压未下降到10mmHg,但属于正常范围,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有效。患者的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甚至继续升高,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2]。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比(%)和 ±s表示,并分别用x2和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血压情况 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头痛症状,1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对照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症状,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症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10-11T14:36:29.2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作者:薛国际 [导读]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为观察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则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与92.9%,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9.5%,相比于对照组的28.6%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14-02 在临床上,高血压比较常见,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异常升高,并且还会伴发血管、肾脏、心脏以及脑等器官病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患有高血压的人数也日益增多[1]。目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通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以降低、稳定其血压水平,但对于具体药物的选择,还没有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基于此,本文以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就其分别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与17例;年龄为66至87岁,平均(76.3±8.2)岁;病程为2至14年,平均(8.5±1.3)年。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6例与16例;年龄为67至85岁,平均(76.0±8.1)岁;病程为2至15年,平均(8.7±1.5)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得到确诊,同时排除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及精神异常等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每天口服80mg缬沙坦与5mg的氨氯地平。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80mg缬沙坦与12.5mg的氢氯噻嗪。所有患者均连续接受14周的治疗。在早晚用药以及睡觉之前,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测量,每天测量三次。同时,嘱咐患者在服药期间严禁抽烟、喝咖啡,并在测血压前的半小时采用坐位休息,切不可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律失常、下肢水肿、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或下降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为10至20mmHg; 无效:患者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升高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与92.9%,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老年高血压为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但是,经临床大量研究发现,采取单一用药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并且还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在此种形势下,临床提出了联合用药治疗的理念[2]。 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紧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可有效抑制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大大减少患者血压受到感受器敏感性与血管收缩的影响,并且还可对交感神经兴奋产生抑制作用,促进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改善。但是,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对药物的耐受性不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临床联合多种药物来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片联合治疗高血压196例治疗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片联合治疗高血压196例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17T16:14:56.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严春宏 [导读] 对照组中,面红患者10例,头痛患者2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严春宏(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片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收治的1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加用缬沙坦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试验组:显效患者有80例,占81.6%;有效患者有12例,占12.2%;无效患者有6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患者有60例,占61.2%;有效患者有12例,占12.2%;无效患者有26例,占26.6%;总有效率为73.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片联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缬沙坦片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167-01 现阶段,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是降低血压的有效药物,临床上经常采用单一药物或两种药物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96 例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并与单一药物对照,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了的高血压患者196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07例,女性患者有89例;患者的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5.3)岁;患者的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为(12.3±3.1)年。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和性别等资料上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纳入的标准 选择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者诊断为高血压[1]。患者没有严重性的肝肾不全疾病和心功能不全以及妊娠。患者在治疗前2周没有使用降血压药物。 1.3方法 对照组:给患者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进行治疗。初始量为2.5mg,1次/d;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可适当增加药量,最大可增至5mg,1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缬沙坦片80mg治疗。1次/d,空腹或餐后服用,如果降压效果不显著,则可增至160mg/d。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为一个月,均在早晨7:30服用。 1.4观察指标 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2次/d。在进行测量前,安静地的休息15min。 1.5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分为[2]: ①显效: 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基础血压比较,舒张压下降≥10mmHg 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②有效: 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 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详细情况见以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试验组 80(81.6) 12(12.2) 6(6.2) 92(93.8) 对照组 60(61.2) 12(12.2) 26(26.6) 2(73.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不良反应试验组中,出现头痛的患者有2例,面红患者4例,干咳患者4例;对照组中,面红患者10例,头痛患者2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会引起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是造成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合理选择降血压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病残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并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单独服用两种药物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两种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时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杂志,2000,8(1):97.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抗高血压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药理分析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药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1T16:27:38.3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4期作者:宋静波 [导读] 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行以苯磺酸氨氮地平片治疗的效果,并探究其药理作用 宋静波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 153100 【摘要】目的: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行以苯磺酸氨氮地平片治疗的效果,并探究其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行以硝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探究苯磺酸氨氮地平片的药理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行以笨磺酸氨氮地平片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且具备稳定药效,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药理分析 氨氯地平的有效治疗为疾病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希望,具有重大意义。在药物动力学方面,氨氯地平虽然与硝苯地平的分子结构相似,但也有不同,该药吸收缓慢却可以安全吸收[1]。在药效学方面,氨氯地平是拮抗类药物,长期服用可以使血管和血管平滑肌放松,促使儿茶酚胺下降,进一步保护了小动脉,防止其发生病变。由于该药的独特药效,可以有效减少降血压类药物的副作用发生,例如失眠、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还会出现四肢无力、浑身酸痛、皮疹等严重情况。本文将在氨氯地平的药理学、临床应用及其对高血压和药效重点进行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6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2]标准,均无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精神病、严重肝肾损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年龄42-78岁,平均56.2岁。所有患者按照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1周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对照组患者行以硝苯地平片(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2020727)治疗。口服,起始剂量:2片(10mg)/次,3次/d,常用剂量2~4片(10-20mg)3次/d,注意每日最大用药剂量不宜量不宜>120mg。研究组患者行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113236)治疗。口服,起始剂量:5mg/次,1次/d,每日最多≤10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标准 当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对其右上臂坐位血压进行测定。舒张压、收缩压均下降至标准数值,或舒张压下降不少于10mmHg、收缩压下降不少于20mmHg为显效;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低,其中舒张压降低介于5~9mmHg,收缩压降低介于10-19mmHg为有效;舒张压、收缩压均无显著变化,舒张压降低不超过5mmHg,收缩压降低不超过l0mmHg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数。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x+S)为计量资料,2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2组对比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药理分析与讨论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140/90mmHg)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高血压具备发病慢、并发症多、病程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各脏器和心脑血管的健康。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许多种类,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均应将血压尽量控制在理想范围,并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可通过防止钙超负荷直接保护心肌细胞,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膜的钙内流,阻断血管膜上α肾上腺能受体和心肌细胞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15T13:36:03.5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刘占有 [导读] 黑龙江省北安市庆华医院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黑龙江省北安市庆华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高,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5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较 对照组的4.69%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贝那普利;氨氯地平;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RH)属特殊类型,长伴有严重靶器官与高发心血管的风险,临床治疗较棘手[1]。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故单药治疗无法满足于指南中对血压的达标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已确诊的64例RH患者予以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RH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2∶22,年龄60~88岁,平均(72.95±9.64)岁,病程1~12年,平均(6.54±2.13)年;研究组男女比例40∶24,年龄60~87岁,平均(71.86±9.45)岁,病程1~15年,平均(7.84±2.05)年。两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收缩压范围为140~180 mmHg,舒张压范围为90~110 mmHg;②非同一天3次血压测量;③无心脏疾病;④无肝肾功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⑤签订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血液系统、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坏、精神障碍者[3]。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均停止予以降压药物;对照组单纯予以5 mg氨氯地平(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H20066842,5 mg/片)治疗,1次/d;研究组予以5 mg氨氯地平+10 mg贝那普利(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H20043648,10 mg×14片)治疗,1次/d,之后依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增加至20 mg/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疗效判定参照相关文献制订[4]。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改善,舒张压下降≥20 mmHg,收缩下降>30 mmHg,且达至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未到达正常范围,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其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具体表现在乏力、轻度头痛、皮疹瘙痒、口干等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mmHg,x±s)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63,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8.9763,*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略高于对照组的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07,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3207,*P>0.05 3 讨论 RH指的是在予以改善生活方式与≥3种抗血压药物治疗措施连续3 个月以上,依旧无法将舒张压与收缩压控制于目标水平。以往临床对RH治疗主要采用单药治疗方案,但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5-6]。加之用药后需追加剂量较多,极易造成患者诸多不适,部分患者因晕眩、头晕等问题降低用药依从性,从而加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7]。考虑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物的耐受性,本研究对已确诊的64例RH患者予以联合用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日后临床在药物方案制订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表明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18T10:00:23.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宋维良 [导读]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猝死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宋维良(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83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相应治疗落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患者CREA、ALT、TG、GLU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降血压效果更加确切,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糖、血脂、肾脏功能、电解质等无严重性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氨氯地平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69-01 高血压为老年群体多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猝死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防治,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用途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不同方式分别对78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取得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51例,女27例;年龄:47-74岁,平均(56.8±8.5)岁。所有入选患者经检查均无肾功能问题,且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将研究情况告知患者,并经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随机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治疗内容主要有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脑保护、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生产厂家: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具体治疗措施为:患者口服氨氯地平,首次服用剂量为2.5g/d,1次/d。过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逐步增加药量,药量可增至10mg/d。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持续性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进行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仔细观察患者血肌酐(CREA)、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EA)。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所有患者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率均无显著性变化(P <0.05),详见表1。 表1 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2.2气管功能影响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治疗前,78例患者CREA、ALT、TG、GLU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治疗后,CREA、ALT、TG、GLU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高血压的众多并发症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在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引发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症状[3]。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在很短时间内马上进入昏迷、意识模糊等严重状态。 氨氯地平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钙离子拮抗药,其在治疗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对存在于细胞中Ca2+的贮存、释放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存在于细胞中的Cas的游离量具有控制作用。将该种药物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临床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应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患者的血压规律进行有效调节,降低患者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因血压规律异常影响受到损伤。因此,应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个结果表明该种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血压效果。同时,应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EA、ALT、TG、GLU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个结果表明应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糖、血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与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患者疗效安全性的比较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与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患者疗效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较氨氯地平片治疗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更有效、安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标签: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目前,在全球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环境下,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为9.3%,治疗控制率27.4%,比国际更低。而高血压病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高致死、致残率。因此,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控制率,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药物众多,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固定复方制剂的临床作用是有效降低患者服药次数、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贝那普利作为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氨氯地平合用可以发挥其显著抗高血压作用。为了进一步比较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我院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了如下过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1~2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受损、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等。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34±6.73)岁,平均收缩压(150.86±10.41)mmHg,平均舒张压(95.32±3.98)mmHg;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39±7.49)岁,平均收缩压(148.27±8.99)mmHg,平均舒张压(94.08±4.78)mmHg。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初始血压水平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并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给予观察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每片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内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含量分别是10 mg、2.5 mg,用法用量是口服1片/d;给予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药业有限公司)治疗,

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氨氯地平的 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的认真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氨氯地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氨氯地平;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以选择性的抑制钙离子通过膜进 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半衰期和作用时间较长,且不良反应较少。氨氯地平 属于外周动脉扩张剂,可以直接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氨氯地平在老年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及冠心病 心绞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上可将其作为各种高血压和心绞痛的治疗。 1.药理作用 1.1药效学药效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作用:(1)血流动力学作用:其作用机 制是结合失活的钙通道,延长复活所需要的时间,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该药物在受体部位发生作用较慢,可以平稳扩张血管,因此可以明显减少因 扩张血管造成的头胀、头痛以及面红等不适症状[1]。(2)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可以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表达,有效延缓了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动脉壁上胆固醇的积累,且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 和血管平滑肌增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的使用剂量。氨氯地平不 会对血脂、血糖、血清电解质造成不好的影响。(3)保护心脏的作用:氨氯地 平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和复灌后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能够阻止缺血后心肌线粒体钙离子的超负荷,从而避免了心肌线粒体ATP合 成的过程中受损,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运作[2]。 1.2药动学:口服氨氯地平之后吸收比较慢且吸收完全,个体差异较小,6~1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者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了93%,具有双相性的血浆清除率,终末消除半衰期为30~50小时,持续服用7至8天 之后血药浓度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因此服药为每天一次,药物浓度的峰谷波动较小,患者可以很好的忍受,既可以在24小时内很好的控制血压,又可以减少过 程中由于血压波动大而造成的器官损伤。对于老年患者和肝功能衰退的患者,氨 氯地平的药物清除率会有所减慢,因此在选择药物的起始量的时候可能需要选择 较低的。对于肝功能损伤的患者,由于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不受其损伤的影响,因此不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氨氯地平在肝脏中代谢,代谢的产物没有药理学活 性[3]。 2.临床应用 2.1治疗高血压方面:(1)多数高血压的患者单独服用就可以达到控制血压 的效果,研究了5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250例采用氨氯地平进 行治疗,对另外的250例采用安慰剂或者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连续服用氨氯地平4周,降压效果较好,且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降 低幅度明显优于安慰剂或者其他药物组;服药24小时内,血压下降较稳定,长 期治疗血压显著下降,但没有耐药现象。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且不改变心率。多数轻度和中度的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氨氯地平单独治疗。(2)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与依那普利比较,没有过度的降低舒张压,没有直立 低血压现象;与硝苯地平缓释剂比较,氨氯地平在上午几个小时之内降低舒张压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8T17:25:02.1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梁卫芳 [导读] 进一步增强了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理想方法。 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邮编226121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到我科就诊的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贝那普利组(A组)、氨氯地平组(B组)和联合用药组(C组),贝那普利组(A组)18例患者,氨氯地平组(B组)18例患者,联合用药组(C组19例患者。贝那普利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氨氯地平组单纯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贝那普利组(A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例数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氨氯地平组(B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例数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联合用药组(C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例数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贝那普利组与氨氯地平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或氨氯地平,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高血压治疗方法。 关键词贝那普利;氨氯地平;高血压 高血压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可引发多种器官发生器质性、功能性病变。高血压患者的大脑、心脏及肾脏常常受累而发生损伤,增加了患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的几率,是致残致死的高危因素之一[1]。目前,高血压临床治疗以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升高为主,通过平稳降低血压,减少肾功能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和重点[2]。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到我科就诊的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贝那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A组)18例患者,氨氯地平组(B组)18例患者,联合用药组(C组19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1.3±4.8)岁;疾病分级:1级28例,2级例13级14例;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3]。入选标准: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值,140 mmHg ≤收缩压≤180 mmHg,90 mmHg ≤舒张压≤110 mmHg。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精神障碍疾病;就诊前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物及含钾类药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有禁忌者、药物过敏体质、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1.2.1 贝那普利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每日清晨服用10mg,若疗效不理想,可增至20mg/d,分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2.2 氨氯地平组单纯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日清晨服用5mg,若疗效不理想,可增至,10mg/d,分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2.3 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具体服药剂量、给药方式及疗程与贝那普利组、氨氯地平组相同。 所有患者每天监测血压、心率,密切关注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3观察指标[4] 测量并记录3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显效: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舒张压下降幅度≥20mmHg,收缩压下降幅度≥ 30mmHg。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收缩压下降幅度≥ 30mmHg。无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例数4例,占比为22.22%;有效例数10例,占比为55.56%;无效例数4例,占比为22.22%;治疗总有效例数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氨氯地平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例数5例,占比为27.78%;有效例数10例,占比为55.56%;无效例数3例,占比为16.67%;治疗总有效例数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例数12例,占比为63.16%;有效例数6例,占比为31.58%;无效例数1例,占比为5.26%;治疗总有效例数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贝那普利组及氨氯地平组,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贝那普利组与氨氯地平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可引发多种器官发生器质性、功能性病变。高血压患者的大脑、心脏及肾脏常常受累而发生损伤,增加了患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的几率,是致残致死的高危因素

2种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比较

2种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比较 发表时间:2018-07-13T14:44:51.3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6期作者:罗永双 [导读] 高血压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 (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卫生院重庆 409611) 【摘要】目的:对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2种氨氯地平药物的疗效和经济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48例(2014年5月—2018年2月期间),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24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B组24例,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表现,对2种药物进行经济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成本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2种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对比差异不大。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马来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153-02 高血压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群、肥胖人群高发的疾病,具有终身性,目前无法根治。原发性高血压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查明确切病因,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耳鸣、乏力等;严重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症状,如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慢性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脑梗死等[1];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对治疗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药物在有效治疗的同时经济性也很重要。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2种氨氯地平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下是具体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的资料,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24例,平均年龄(58±6)岁,男15例,女9例,平均病程(6.2±3.5)年;B组患者24例,平均年龄(55±5)岁,男14例,女10例,平均病程(5.8±2.5)年岁,平均年龄(59±5)岁;检查排除心、肺等有异常情况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生产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9991083)进行治疗,2.5mg/次,1次/日,连续治疗并观察8周。B组患者采用陕西超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9990374)进行治疗,5mg/次,1次/d,连续治疗并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舒张压恢复正常范围且降压幅度超过10mmHg或者降压幅度超过20mmHg为显效;舒张压恢复正常范围但下降幅度低于10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幅度高于30mmHg为有效;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为无效[2]。(2)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3)药物的经济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两组组间比较(P>0.05),以下表1是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统计。 3.讨论 高血压目前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持续治疗,与高血糖、高血脂合称为“三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大重要器官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被称为“无形的杀手”,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并且不能随意更换和增减药物,高血压患者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3],本文分析了临床上常用的2种氨氯地平的疗效和经济性,以便患者或医护人员参考。 氨氯地平是一种外周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本文分析的两种氨氯地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效果相当,马来酸氨氯地平总有效率相对较低,治疗效果对比(P>0.05);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