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态河道治理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生态河道治理启示
摘要:本文分析了日本河川的历史和现状,从河川治理的发展阶段入手,总结了日本河道生态治理的方法和相关研究。
通过对日本生态河道建设方法的学习,得出重要启示,即河道治理要因地制宜、提前规划、留足空间、加大投入、重视管理等。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Japanese rivers, from rivers governance development stage of summarizes Japanese river ecological treatment and related research.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iver Japan learning method, and concludes that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namely the river harnessing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plan ahead, keep space, increasing investmen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management, etc.
日本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境内河流众多,河道治理的时间比较早,在很多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日本河川历史和现状
很久以前,日本人民就沿河而居,现今流传下来的许多的古老文化的活动场所就在河边。
沿河流域很早就是日本民众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学习和聚集的场所。
河边景观给日本人民带来很多生活的乐趣,日本人民已习惯于在河边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的治理逐步向前推进,包括治理模式、河岸类型等都有了变化,但都尽量维持传统的水边文化和民众对河流的生活需求。
二、日本河川治理的发展阶段
日本政府通过法规手段来规范河川治理,并保证治理的顺利实施。
早在1896年就建立了《河川法》。
随着法规的不断修正,体现了日本河川治理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96年的《河川法》标志着日本近代河川制度的诞生,在该法中,规定河川治理的基本理念是“治水”,即防洪为主。
这是在当时河流经常发生洪水灾害,人们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制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1964年,日本政府对《河川法》进行了修正,规定河川治理的
理念为“治水+利水”,即防洪与兴利并重,在防治洪水的同时,要考虑对河流的兴利要求。
第三阶段:1997年,《河川法》修正河川治理的理念为“治水+利水+环境”,建立了治水、利水、环境相综合的一体化的河川治理制度。
之前,日本从1990年提出建设“多自然型河川”的方针,为现代河川治理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日本河道的生态建设和研究
日本河川治理保证河床、河岸尽量采用生态材料,在满足泄洪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河川有一定变化,但必须确保河床的连续性,流速不能超过现状,同时重视维护和管理。
尽量采用适合植物、鱼类和微生物生存和栖息的护岸和河床,对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观测、统计,及时发现物种的变化情况。
通过建立水环境馆,对市民进行科普教育,馆内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手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引导人们深入了解水环境的各种知识,以增强人民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岐阜县河川环境研究所在现有河道旁,另外修筑了三条不同条件的人工河道,通过改变原始河道状态,对河道弯道处、水流速不同河段及采用不同形式的堤防护岸营造不同的水流态,进而对河流特性及水生态环境进行观测、统计、对比,以掌握建立适宜生态环境的数据资料。
四、日本河道的管理
河道治理不只是治理,更在管理。
日本河道管理体系完善,根据流域大小和规模,分政府直辖、县级、市级等分级分层管理。
在日本,河道维护和管理不只是水利部门的责任,政府部门让普通民众形成一种思维,即维护良好的河道环境人人有责,他们鼓励学生、志愿者利用休息天、节假日,参加河道维护工作。
通过直接参与,大大增强了人们保护河道保护环境的意识,更有利于河道环境的维持。
五、对我国生态河道建设的启示
纵观日本的河道治理,得到如下启示:
1、河道治理要因地制宜
河流是属于自然形成的,不同地区、地形,形成的河川特性是不同的,河流有急、有缓,河床土质有岩石、也有土质的,有常年流水,也有季节性的,流域的植物和生物种群不同,因此,我们在对河道规划、设计、治理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建立适宜生态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一刀切。
前期要对河道情况做好了解、分析研究,做出适宜的方案进行评估、研究,再决策,这样才能更好治理河道。
2、河道治理要提前做好规划,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日本河道治理经历的过程与我国现在的情况大体一致,也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再想办法一步一步进行解决。
由于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相对不够,出现诸如乱采滥挖砂石、侵占河道土地、向河道中排放污水等现象。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政府和大众已普遍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
3、河道治理以生态措施、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日本河道治理已弃除了硬铺盖、拆弯取直等加大河道流速的治理方式,回归到创造自然的生态环境,在满足泄洪安全条件下,达到了水清、岸绿、蛙鸣。
我们现在的河道治理方式还是以工程措施为主,大部分河道堤防都是硬质护岸,没有考虑河道改造后水流流速变化对河道中鱼类、植物等的影响。
因此,以后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对现有河岸线不做刻意的调整,对河床流速不刻意调大,保护河床现有的水生动物和湿地植物的生态环境。
4、河道治理需要加大投入
从日本的生态河道治理过程可以看出,生态河道治理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其收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来说,一条好的生态河道其社会效益要更显著,而且可以长期持续发挥效益。
因此,河道建设资金必须加大,并要积极寻求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同时,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要加强管理,对资金使用过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规范。
5、河道治理后的管理更重要
生态河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治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治理后的管理更重要。
如果不注重维护和管理,不能长期保持治理的效果,治理就是失败的。
在日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河道,其水质清澈,鱼虾漫游,植被水土保持完好,全域污水收集达到100%。
河道治理的成果得益于建设资金投入,更依赖于全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维护。
6、河道治理需要公众的努力
生态河道的治理不仅仅是河道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应该是全社会人员的共同责任。
生态河道治理完成后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巨大作用,可以说社会效益是无法估算的。
同时,河道由于管理范围很大,而且是开放的,只靠河道管理部门的努力很难取得很好效果。
因此,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共同维护生态治理的成果,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河道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宣传
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公众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