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本细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

【摘要】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阅读导向偏差、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效果不理想、学习主体语文素养不高等,关键要从“文本细读”上下功夫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教学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教师的教法应服务于教材,回归语言文字本身,关注语言形式进行文本细读。“语文教师的使命,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对教材、对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锐感,有较强的语文意识,不负语文教师的使命。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不得发挥;采用“合作探究”等形式,表面上你问我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活跃了,但都带着寻找答案的“枷锁”,享受不到阅读的快乐;追求表演作秀,文本阅读浅表化、粗略化,记住的只是断续

的情节、零碎的线索、模糊的人物,课堂形式热闹却忽略了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偏读、误读,全然不知文本蕴涵的深义。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缺少对《语文新课标》的研读,阅读导向是为中考服务,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答题技巧的训练,忽视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

二、农村初中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的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师,加上语文什么专业的都可以教这种错误认识,使得语文课程教学不专业。

三、课程培训效果不理想,农村初中语文专业的教师少,像体育、美术等各专业都可以教语文,但不参加语文课程培训,对语文教学的新导向、新理念、新方法不是很清楚

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语文素养整体不高。

他们身处农村缺少阅读量,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即便有,学校也不够重视,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向学生开放不到位,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多停留在阅读题的训练上,且很多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课外阅读很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阅读习惯没有真正的养成,不想读。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文本细读”上下功夫,文本细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

如何做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尝试:

一、应明确语文教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摒弃“以考为纲”,从文本细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师责任很重要

(一)语文教师应多角度研读文本

沈大安说:“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细读”。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它影响着语文教学的优劣。作为语文教师,首先以读者的角度去细读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文本相关文章,再借助但不依赖参考书与网络资源,钻进去再跳出来,做到和文本对话,解读出文本的精髓;其次从教学的角度,读出编者的意图,教材的地位,教材的来龙去脉,读出教学策略,读出教学方法;最后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读出的东西,读出、想读出的东西,思考学生的学法,孙双金老师曾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出发努力找到最佳结合点。

(二)教师应在有效的切入中做到文本细读

对语文教学来说,准确选择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整体把握文本的关键。教师要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从教材中寻找出一个切入点,精心设计,突破一点,通过选点突破,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

1、解读关键字词。

多数文章都可用关键字词切入,我们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抓住关键字词,深入理解文本,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关键字词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如果能细读文本,精心选取关键字词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分析文章的内容、主题等,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抓住了“送”这个关键的题眼,围绕“谁送谁?送到哪?为什么送?如何送?”来展开教学;在《智取生辰纲》中以“智”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围绕吴用等人的“智”与杨志的“智”的较量展开了故事情节,为什么杨志的“智”败给了吴用的“智”呢?分析原因时也就分析了杨志的人物性格,也就疏通了本文的情节,把握住了小说的教学重点。这样的关键字词一般出现在题目中,同时,还应当重视反复出现的字词、连串的动词、形容词等。

2 、解读关键句。

大多数文章都有关键语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在《月迹》一文教学中我抓住了“月亮是个好”这一句设问:为什么说月亮是个“好”呢?月亮好在哪里?《范进中举》中有句话:“好了,我中了!”耐人寻味,可作为突破口:结合上下文,对比中举前中举后一系列人的变化,体会这句话包含哪些意思?在教《口技》一文时我用“京中有善口技者”作为文本细读的突破口,探究行文如何表现“善”的?可以说这个“善”字可以涵盖全文所有的精华。

3、解读文本细节。

语文教学还可以从细节探讨入手,在《变色龙》一文教学中,不知注意到没有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小说四次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第一次“穿着新的军大衣”,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第二次“脱”第三次“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细节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找到好的切入方法,做好文本细读就需要教师烂熟教材。

三、提高农村初中有效阅读教学还需调动学习主体: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因此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他们反复、仔细地读,读出材料蕴含的情感和道理;要引导他们把握内容、表达方法,进而对文本进行分析、评论,做到能够举一反三;引导他们运用“浏览法”、“跳读法”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运用“精读法”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文本细读。在阅读中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叶圣陶先生说:“如果能引导学生仔仔细细读文本,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的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教育效果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升语文素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语文教师潜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