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公共卫生突发卫生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公共卫生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和保障措施,创造公共健康环境和条件,改善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一项基本的管理和服务职责.公共卫生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而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还可能跨国界,对全人类的安全造成不利后果,成为影响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急性传染病爆发流行,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病,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药物反应,重大食物中毒,重大环境污染,急性职业中毒,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一)突发性

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往很难对其真实民发生的时间,地点做出准确预测和及时识别,如各种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重大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其次,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很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多样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呈多样化,主要包括细菌,病毒,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群体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生物,化学,核辐射事件等.

(三)高频化

从我国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频化发生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各种预防措施严重缺乏,公共卫生医疗体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多灾国家之一,又是发展中大国,近年来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各种灾害频发.第三,一些病原体的变异导致了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人畜共患病的频繁发生,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使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第四,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和管理不善导致化学污染,中毒和放射事故等逐年增多.

(四)社会危害严重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一方面,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可能很长时间内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阴影;另一方面,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连带性很强,处理不好可能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并造成社会混乱,以

至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五)国际互动性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国际互动性.经济全球化在人员物资大流通的同时,也带来了疫情传播的全球化.一些重大传染病可能通过交通,旅游,运输等各种渠道向国外进行远距离传播.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公众应急的主要对象就是各类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严重程序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4级,社会安全事件不分级。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及紧急程度,对事件的预警一般也分为4级。 预警级别标示 ●蓝色预警:可能发生一般(Ⅳ级)突发事件 ●黄色预警:可能发生较大(Ⅲ级)突发事件 ●橙色预警:可能发生重大(Ⅱ级)突发事件 ●红色预警:可能发生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 遇险求救办法 根据自身及周围环境情况,发出求救信号。 ●声响求救 喊叫、吹哨子、敲打能发声的物品,甚至砸碎玻璃发出求救信号。 ●光线求救 用手电筒、镜子等能发光、反光的物品反复闪照,发出求救信号。 ●抛物求救 在高楼等处遇到危难时,可向路人抛掷枕头、空塑料瓶等软物,发出求救信号。 ●旗语求救 将颜色鲜艳的衣物绑在竹竿或木棍上挥舞,发出求救信号。 ●烟火求救 在野外遇险时,在确保不发生火灾的前提下,白天可燃烧潮湿树枝、青草等产生浓烟,夜晚可点燃间隔距离相同的三堆火,发出求救信号。

●标志求救 如原地待援,可利用树枝、石块、帐篷、衣物等,搭建某种标志(如SOS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在移动中,可一路上留下方向标志物,有助于救援人员寻找,也有助于自己迷路时作为向导。 ●辨识方向 ☆指北针:当指北针的磁针静止后,通常标有“N”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 ☆太阳:根据日出:日落判断东方和西方,也可根据太阳下物体的阴影由西向东运动来判断南北。 ☆星体:在夜晚时,可先找到北斗七星,沿着“勺柄”的延伸线即可找到明亮的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树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相反。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 ☆岩石:在岩石众多的地方找一块较醒目的岩石观察,布满青苔的一面为北侧,干燥光亮的一面为南侧。 高温 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大于或等于38℃的天气称为酷热天气,连续5天以上的高温称为持续高温或“热浪”天气。高温预警信号分为2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应急要点: ☆白天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启外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刚刚发生的,最重要的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有没有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事件也是形成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生物恐怖等。另外,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 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就是传播的广泛性。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另外,传染病一旦具备了三个基流通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它就可能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这是第三个特点,也就是传播的广泛性。

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也就是说,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的损失确实很大。 第五个特点是治理的综合性。治理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是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结合,我们不但要有一定的先进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投入;第二是直接的任务和间接的任务相结合,它即是直接的愿望也是间接的社会任务,所以要结合起来;第三是责任部门和其他的部门结合起来;第四是国际和国内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理,才能使公共事件得到很好的治理。另外,在解决治理公共卫生事业时,还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机制的问题;工作效能问题以及人群素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来解决公共卫生事件。 第六个特点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比如1985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第七个特点是种类的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

2019年专技天下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剖析

【单选题】 1、(c)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2、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A)。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经济责任 D行政责任 3、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对其处予最高额度(D)万元的罚款。 A 5 B10 C15 D20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A)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5、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6、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A)、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 B分布实施 C分别组织 D集中管理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C)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8、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9、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施行日期,下列那一说法是正确的(B)。 A 2007年8月30日 B 2007年11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11月10日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区人民政府的(A)。A办事机构 B办事机关 C派出机构 D派出机关 11、(c)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1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A)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 B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 C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 D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区人民政府(C)应当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A应急准备阶段 B应急处置期间 C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D恢复与重建工作结束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自愿 B有义务 C无义务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5、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B)制度。A经济管理员 B信息报告员

(完整版)酒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酒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酒店宾客及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酒店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体员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遵循逐级管理责任制的原则。总经理负责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属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自救、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演练,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有力的保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最重要的就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就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有没有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社会安全事件也就是形成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生物恐怖等。另外,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 第二个特点就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与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就就是传播的广泛性。尤其就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另外,传染病一旦具备了三个基流通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它就可能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这就是第三个特点,也就就是传播的广泛性。

第四个特点就是危害的复杂性。也就就是说,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就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就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的损失确实很大。 第五个特点就是治理的综合性。治理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就是技术层面与价值层面的结合,我们不但要有一定的先进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投入;第二就是直接的任务与间接的任务相结合,它即就是直接的愿望也就是间接的社会任务,所以要结合起来;第三就是责任部门与其她的部门结合起来;第四就是国际与国内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理,才能使公共事件得到很好的治理。另外,在解决治理公共卫生事业时,还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社会体制、机制的问题;工作效能问题以及人群素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来解决公共卫生事件。 第六个特点就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比如1985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第七个特点就是种类的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 突发事件共分四类四级。 一、一般突发事件(蓝色) (一)自然灾害类。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不含3人,下同)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下生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灾害及一般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指造成3人(道路交通事故5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下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指出现乙类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传染病疫情,5人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其它一般性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指造成3人以下人员伤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二、较大突发事件(黄色) (一)自然灾害类。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

风、山体滑坡等造成3人以上(含3人,下同)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M≥5.0级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受伤,或危及5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达6小时以上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指发现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肺炭疽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甲类传染病疫情,5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或新发生的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三、重大突发事件(橙色) (一)自然灾害类。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水库溃坝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00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地震灾害,连续燃烧72小时以上的森林火灾和造成重大损失的生物灾害。

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剖析标准答案

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剖析 1、【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 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 预防为主、处置为辅、处置与预防并重 D 处置为主,处置与预防相结合 正确答案为: B 2、【单选题】()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A 省级 B 地市级 C 县级 D 乡镇级 正确答案为: C 3、【单选题】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经济责任 D 行政责任 正确答案为: A 4、【单选题】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对其处予最高额度()万元的罚款。 A 5 B 10 C 15 D 20 正确答案为: D 5、【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表示。 A 红橙黄蓝 B 红橙黄绿 C 红黄绿蓝 D 黄红橙蓝 正确答案为: A 6、【单选题】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 发生区域 B 影响生产 C 引发地区 D 影响区域 正确答案为: D 7、【单选题】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 分类管理 B 分布实施 C 分别组织 D 集中管理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 单选题: 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D)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 A.卫生部制定 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B)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6、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A) A.同级卫生部门 B.同级政府 C.上级政府 D.下级政府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B) A.国务院 B.卫生行政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8、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D)级别。 A.1个 B.2个 C. 3个 D.4个 9、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哪项不是其中之一?(D)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一、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它可以分为: (1)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海洋、生物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各类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公共设施和设备、辐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事故。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不易预测。 (2)公共属性:危及到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3)危害的严重性:对公众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1. 间期 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 2. 前期(酝酿期) 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信息,协助群众做好应对准备。 3. 打击期(暴发期) 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爆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 4. 处理期 指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封锁疫源地,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 5. 恢复期 指事件平息期。此期主要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 三、食物中毒

[浅析突发事件报道的新特点] 突发事件的特点

[浅析突发事件报道的新特点] 突发事件的特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我国人民根本没有丝毫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众多国内电视媒体打破了以往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不仅报道信息及时、准确,还积极动员全国人民为灾区捐赠善款,展现出了中国电视媒体该有的品格、公信以及社会责任感。 媒体报道的及时性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使得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或发生断裂,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冲击和震撼。在突发事件爆发阶段,虽然时间短暂,但公众感觉最为强烈,是对其心理造成的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媒体应当在第一时间承担起披露消息、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要千方百计地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是新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能要求,也是尽快向世界报道灾区真相的神圣使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在15:00,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5:05,央视第一次电话连线重庆台记者苟海东,报道重庆遭遇震灾情况;15:20,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16:40,中央电视台记者随温家宝总理登上专机,奔赴灾区,并于飞机降落后第一时间播出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中国领导人抗震救灾的决心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令人们意识到灾难的严重程度。22:00,

央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开始在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同步并机直播。这次地震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遵循了新闻规律,产生了最佳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媒体报道信息公开透明 “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决不隐瞒,也从未隐瞒,已知死多少人就报多少人,城市损毁是什么样子就报什么样子,遇到困难是什么就说什么,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是什么程度,不掩饰、不夸大任何信息,敞开天窗,阳光运作,使广大群众对灾区的了解达到了媒体掌握了多少信息、受众就知道多少信息的知情程度。这种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给第一时间的救援提供了保障。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部队的调动都是公开透明的,第一时间就向社会进行了披露,这些都对救援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真实的报道深深地感动了世界,世界各国的媒体无条件进入受灾现场进行报道,我国政府、传媒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披露为他们进一步报道震情提供了素材,这样就使中国的震情、灾情在全世界得到了传播,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为我国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人员等方面的援助,这些与我们对这次灾情的信息公开披露都有关。 媒体强大的组织和动员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5月19日发表文章《四川地震与媒介事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本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项目及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应急救援 工作。 三、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四、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组长:在接到报告电话,并进一步得到确认后,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通知相关人员、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救援行动。组长为现场指挥人,在不在公司的情况下,可授权指定现场指挥负责人。 2、副组长:组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事故处理工作。 3、组员:接受事故应急处理指令和调动;组织相应部门人员参与应急救援。 4、综合协调组: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承担事故的报告,通知各专业处置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置组的抢险救援工作;按照事故报告的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以及事故抢险救援的进展情况。 5、安全保卫组:由安全部负责,组织保安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 6、应急救援组:由工程部、材设部人员组成,组织现场的紧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7、后勤保障组:经营科、财务科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调配交通车辆及相关物质。 五、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 1、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 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 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 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

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 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 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 天)发生5 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 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 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 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 周内发病30 例以上,或波及2 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 个以上县(市),1 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 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

突发事件和自救互救费国忠答案及解析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上)待做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 A相对性 ? B突发性 ? C扩散性 ? D主体活跃性 2 下列事件中哪一项不属于事故灾难?() ? A交通运输事故 ? B食品安全 ? C环境污染事故 ? D公共设施事故 3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为()。 ? A公共卫生和意外事故 ? B心理疾病和设施安全 ? C自然灾害和学校管理、政治事件 ? D以上都选 4 猝死和窒息属于高校突发事件类型的哪一种?()? A公共卫生 ? B设施安全

? C意外事故 ? D学校管理 5 突发事件的地点、事件、种类、规模都不能准确预测与控制。() ? ? 1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 ? A心脏复苏 ? B平卧 ? C全身躺平 ? D双手推颌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场急救的原则?() ? A判断 ? B抢救 ? C呼救 ? D自救 3 现场急救的一般步骤为()。 ? A判断-急救-自救

? B评估-判断-呼救-急救 ? C判断-现场救援-抢救-观察 ? D现场救治-心脏复苏 4 病人病发,家属先要做必要的急救,使病人保持正确的体位。() ? ? 5 骨折的患者急救时需要用树枝、木板等固定患肢。() ? ? 1 伤病情分类的标准是()。 ? A重度 ? B中度和轻度 ? C死亡 ? D以上都选 2 重大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首先要做()。 ? A迅速解脱伤员 ? B防止伤患休克与感染

? C正确搬运转送伤员 ? D及时止血包扎 3 医学上死亡的标志是()。 ? A呼吸、脉搏微弱 ? B心脏、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 C心脏骤停 ? D昏迷无意识 4 在救治大批伤员存在的重大灾难时,首先要对伤患进行分类。() ? ? 5 据调查了解,100%的大学生有学习现场急救知识的欲望。() ? ? 1 毒物进入人体的渠道,可以通过()。 ? A皮肤 ? B消化道 ? C呼吸道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公共卫生尖突发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卫生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进行预警。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放射损伤、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乡、镇)的学校。 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校园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人员(残疾)死亡;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品(药)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及以上;发生在学校的放射事故,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0人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20人以上,或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A:学校集体食物中毒,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B: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特征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特征 2012年07月12日10:33 来源:《学习时报》2012年7月6日作者:依明卡力力克衣木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3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重组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旦既得利益与改革政策或措施发生冲突时,既得利益群体与管理者的矛盾就会尖锐化、公开化。 2.政治因素。部分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政治原因。近年来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的人为因素,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机关和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甚至回避问题,躲避群众,致使群众产生怨气。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除少数组织领导、操纵者外,大多数是群众临时的或偶然的组合,相当一部分人在事件初期只是观望和凑热闹,随着事态的发展,为发泄对自身利益损害的不满和怨气而变成支持者或参与者,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如果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保持高度重视,及时介入,做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积极与群众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寻求、讨论解决的办法,使群众的不满和怨气得到宣泄,化解矛盾、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就成为可能。 3.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加快,群众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越来越注重自我,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或纠纷时,就会出现聚众闹事,要求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其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4.体制因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体制因素。社会分化和社会变迁时的社会整合和保障能力下降,新的整合机制一时难以形成,出现了转型过程中的欠缺期。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在保障对象、范围还是水平都与客观要求还不适应。中央已确立的重大政策在一些地方都得不到落实,如中央制定的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兑现。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不管不问,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对抗性群体力量就因此产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1.事件起因的多样性。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破产和国企改制中的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非法集资和股市风波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由于城市和农村征地拆迁中的不当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本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共公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 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 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建设这一大命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小命题。本章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解读,为下一步的深入了解打下基础,以便全面地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第376条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可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学界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根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的理解以及学界各方说法的分析总结,可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进行归纳,主要包括为以下几点: 2.1 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不可预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事件的起因、规模、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深度和广度。 2.2 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人们的利益休戚相关。它不但给人民群众造成人身体、经济和精神上的伤害,而且会影响政治局面的稳定、破坏经济建设、危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3]。 2.3 复杂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时间紧迫,缺乏充足的有效信息,其现场抢救、控制和转运救治,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多系统部门,十分复杂。2.4 紧迫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事件发展非常迅速,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巨大损失。它要求事件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充分有价值的信息,分析事

中小学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类型

中小学突发事件的特点 (1)信息不全性。 由于种种因素,突发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初期,信息不通、信息不全导致小道消息流行,谣言四起,学生陷入困惑、紧张、恐惧中。 (2)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其爆发时间、地点、方式、种类以及影响的程度常常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之外。使人们猝不及防,手足无措,无以应对,陷入困境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偶然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和预防。 (3)后果的严重性和连锁性。 由于危机突然发生,人们来不及作出第一反应,也难以作出正确的第一反应,陷入惊恐、混乱之中,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包括生命、健康、财产、设施和环境生态的巨大损失。 各类突发事件之间又会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例如,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会衍生防疫间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诱发社会治安间题。所以各类突发事件都会面临衍生新的灾害危机的严重后果。 中小学突发事件的类型 一般国内认为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第二类,社会性灾害事件。包括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社会动乱等。第三类,卫生性灾害事件。包括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事件等。第四类,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师生冲突。包括恐吓、劫持、群体校园动乱以及师生和员工间的伤害事故等。这四类事件都属于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对象,学校应该对其所有可能面临的危机分类,并依据危机的相关特征来建立“危机组合”(crisis portfolio) ,以拟订相关对策,并实施模拟训练(危机管理演习) 。 1.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献研究显示,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校园暴力问题 校园暴力是指包括无法接受的社会行为,从威胁或伤害他人的侵犯行为(以及高度公开化的大规模流血行为)到欺骗和恐吓,性骚扰,群体暴力,勒索,以及其他各种方式的胁迫行为。 在美国,许多中学生都正在经历着各种形式的暴力———推搡,威吓,强迫,抢夺,言语冒犯,以及威胁———这些都使他们的校园生活痛苦不堪。在任意一天,呆在家里的每12 个中学生就有一个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出门。校园暴力事件的现状堪忧。有研究表明,全美国有将近8%的学生有被威胁或者在校内被武器伤害的经历;学生在学校被武器威胁或伤害的发生率大约为1 比15,被卷入斗殴时间的发生比为1 比8;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园中携带武器的行为发生率要高于针对学校行政人员的调查所显示的结果。 在日本,被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中小学校园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摧毁了日本“治安天国”神话,也使得加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