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胃阴不足,⑤胃络瘀血
3
按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006年 中国中药出版社 慢性萎缩性胃炎:①肝胃不和,②脾胃虚弱,③湿浊中阻,
④胃阴不足,⑤胃络瘀血
8
4
按共识意见
中华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见消化病中医诊疗共识意 见》2009年深圳会议 慢性萎缩性胃炎:①肝胃气滞,②肝胃郁热,③脾胃虚弱,
病协定复方、师承经验总结、自我归纳创新辨证
9
中医疾病的证型辨证标准临床操作可控性难, 缺乏广泛共识和认可,需要得到规范统一。
10
3. 辨证理论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如何变革?
辨传统证型
辨西医疾病 (辨病)
辨西医病理 之“证”


① 凝练、归纳常用药物(概率、频度)辨证常用药---经方用药

② 结合现代药理作用的中药使用:辨病择药
④脾胃湿热,⑤胃阴不足,⑥胃络瘀血
5
按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 慢性萎缩性胃炎:①肝胃气滞,②肝胃郁热,③脾胃湿热,
④脾胃气虚,⑤脾胃虚寒,⑥胃阴不足, ⑦胃络瘀血
临床6现状
从2300余篇、CAG病例8056例,证型有80多种 百花齐放:理论辨证、不同方案标准辨证、个体经验辨证、辨
按1教材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2004年人卫生出版。 胃痞:①邪热内结,②饮食积滞,③痰湿内阻,④肝郁气滞,
⑤脾胃虚弱,⑥寒热错杂,⑦虚实相兼。
按原2则标准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2002年中国中药科技出版社) 慢性萎缩性胃炎:①肝胃不和,②脾胃虚弱,③脾胃湿热,

③ 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发现中药的特异性作用:病理针对性用药
11
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例
1
① 辨证:根据症状、苔脉辨证, 如脾胃虚弱:健脾益 气“四君子汤”
3
③ 辨“理”(病理):选择能调节免疫 、防止癌变的药, 如白花蛇舌草、半 枝莲等
2
② 辨病:选择对疾病症状具有控制作用的 药,如止酸:瓦楞子、乌贼骨等 选择对萎缩具有控制作用的药, 如莪术、仙鹤草等 选择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 药,木香、乌梅等
15
5. 辨证与治疗发展中的矛盾是什么 ?
对策如何?
① 中医辨证“平行方案”与治法主次的矛盾
确立中医治疗大法的主次
② 中医标准化、规范化与中医随证加减的矛盾
规范化方案的制定
③ 中医规范化方案治疗中的“变证:与治则的矛盾
加减的规律性研究
④ 中医辨证使用中成药的择选与标准化方案的矛盾 中成药的国际接轨
⑤ 非标准化方案获得的疗效与“共识”的距离
临床设计的科学性
16
5. 结语
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但辨证方案的规范化、标准化
1
是中医得以获得广泛认可的前提。
传统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和辨现代病理是提高
2
疗效的关键。
“方证结合”和“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以及获得“共识
3
疗效”是今后和未来中医临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
1.传统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要素 和
根基,其理论是否要发展?有否发展?
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辨别中医的 病理属性
经络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3
八纲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气血津液辨证:气虚、气陷、气滞、气逆。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气血同病:气滞血瘀、气虚血瘀 、气血两虚 、
③ 中医辨证方法与疗效能得到国内外的“共识”(疗效的可重复性,临床 方案设计的规范性GCP原则、DME原则)
④ 中医辨证与疗效优势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中西医都能操作,有 明确的技术线路和路径)
14
王永炎院士
中医辨证论治“复杂性干预”的核 心问题是“共识疗效”,“何谓共 识疗效?那就是中医承认,西医也 承认;中国人认可,外国人也认可 的疗效,才能称之为共识疗效”。
17
THANK YOU!
18
气不摄血 、气随血脱。 津液不足证 、水液停聚证(水肿 、痰饮)。 脏腑辨证: 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 六经辨证: (《伤寒论》内容)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 厥阴、……等。 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传变。 三焦辨证: 上、中、下焦。 经络辨证: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临床辨证烦杂凌乱,按书本教材、按不同辨证标准、凭个人经验、按师承习惯
中医辨证理论及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辨证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基本特点之一。 ●“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
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 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 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 手段和方法。
4
传统辨证
结合辨病
微观辨证
实验指标相关性
证型客观化
5
中医离不开辨证,但传统辨证理论面临挑战,其理论 内容和内涵有所发展,同时亦有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
7
2.现行临床辨证的“证候标准”孰优孰逆 ?
能否成为具有权威性的金标准?
以慢性萎缩性 胃炎为例
12
我是 老中医
我是 新西医
辨证+辨病
辨证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变革能显著 提高疗效
13
4. 辨证与治疗新时期发展的趋向?
发展趋势
① 中医辨证理论发展趋势:“方证结合”和“病证结合”(中医方剂与中医 之证、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中医之证与西医病理过程)
② 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诊、治、药、方、加减、用 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化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