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富平是陕西的农业大县,优势特色农产品较多,特色农业竞争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优势特色农业,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全县各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004年,省农业厅发布了《陕西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我县的奶山羊、优质专用小麦、苹果、红苕被列为陕西省优势农产品。
我县依据省农业厅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富平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同时将柿子、特色瓜菜列为全县优势特色农产品,以推动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目前,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基地,全省最大的极早熟和极晚熟苹果基地、柿子基地、甜瓜基地以及全省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基地。
(一)奶山羊产业。
我县为中国奶山羊之乡。
奶山羊品质优良,体质结实,遗传性能稳定,产奶性好,鲜奶品质优良,营养水平仅次于人乳,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动物性乳品。
截至目前,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26万只,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县24个乡镇均有分布,建成万只奶山羊大乡7个,千头养羊大村28个,其中东南部的王寮、刘集、华朱、流曲、留古(占到全县总量的48%)等乡镇存栏量最大,分别占全县的12%、11%、9%、
8%、8%。
奶山羊产业的长足发展,催生了“龙头企业+收奶员队伍+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陕西红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紧抓我县大力发展奶山羊产业的机遇,将产业链条延伸到基地、村组,计划用2—3年时间在全县建设关中奶山羊服务站120个,目前在建的有10个。
服务站采用集中机械挤奶,全程防疫免疫等办法,全程为奶农服务。
服务站建设,保证了企业鲜奶收购质量,提高了鲜奶价格(高出周边0.2—0.3元/公斤),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为红星乳业公司打造中国羊乳第一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红星公司生产的“美菱”系列羊奶粉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红星乳业公司奶粉加工能力为6000吨,其中加工羊奶粉2800吨。
与此同时,金牛乳业公司也加大了羊奶粉的生产比重,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开发,其产品已远销到港澳等地。
一村一品关中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有6个奶山羊示范村进行了规范化圈舍建设,建成养殖小区2个,使饲养3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达到了64户,1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943户,较上年末分别增长了800%和170%。
组建奶山羊专业合作社5个,入社农户达到近4000户。
(二)柿子产业。
我县为中国柿子之乡,是全国有名的柿子生产基地,品种以富平大尖柿为主。
2003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柿子产业发展决定》,结合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把柿子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使柿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全县柿子总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多亩,年产鲜柿3600万斤,加工柿饼5500吨。
建成了曹村、庄
里两个万亩乡镇,庄里镇王庄村、淡村镇荆川村以及张桥镇南坪村等10多个千亩柿子村。
柿饼加工悠久,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
富平“合儿饼”因其“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等特色而倍受市场欢迎。
从1992年起,富平柿饼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并经日本转口到欧美。
目前,富平柿饼在国际、国内市场畅销不衰,市场行情一直看涨。
据调查,富平柿饼批发价一般比外地高出2—6元/斤,2007年春节期间,西安炭市街“富平合儿饼”零售价高达15—18元/斤。
栽植柿子和加工柿饼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庄里镇南午村新兴社韩广才,9年前在2.2亩种植85棵柿子树,2006年产鲜柿2.3万斤,加工柿饼5000斤,收入达到4万多元。
曹村镇马坡村是我县最大的柿饼加工基地,该村178户,838口人,几乎家家户户搞柿饼加工,是远近闻名的柿饼加工专业村,2006年全村加工销售柿饼约1000吨,纯收入38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500多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5。
(三)果业。
富平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多种果树的优生区,苹果大规模栽植虽起步晚,但发展快,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目前,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园面积已达到25万亩,其中苹果20万亩,梨及其它杂果5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早中熟和极晚熟苹果基地,跨入陕西果业强县行列。
(四)优质专用小麦。
我县为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达到35万亩,主要分布在县中部及北部沿山区洪积扇区。
我县生产的小麦蛋白含量高,品质优良,面
白筋多。
专用小麦面积产量的逐年增加,带动了面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面粉加工企业4个,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其中以陕富面业年加工能力为60万吨,使我县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
(五)红苕产业。
全县红苕种植面积约5万多亩,主要分布在王寮塬、吕村塬、留古塬等地,鲜薯总产2亿斤左右,品种主要以秦薯系列淀粉型为主,主要用于加工粉条。
在经济效益方面,每亩地可产鲜薯4000斤,产值800元左右,高于粮食作物,加工成粉条后,增值较大。
我县加工粉条的历史悠久,加工的红苕粉条以“筋、滑、品质纯正”而著称,产品主要销往西安、咸阳等大中城市及西北各省区。
粉条加工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王寮镇太平村是我县最大的鲜薯及粉条交易集散地,2006年销售粉条约为350万斤左右,实现产值550万元以上。
(六)甜瓜产业。
甜瓜产业是我县近年来新兴的产业,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张桥、留古镇两镇,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甜瓜产地。
甜瓜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因为甜瓜生产投资少,见效快,甜瓜从育苗到采摘结束,前后不到6个月,同时甜瓜可以和棉花间套,经济效益显著。
今年甜瓜平均亩产值4000元,再加上棉花亩收入1700—1800元,亩经济效益达5500元以上。
我县种植的甜瓜品种主要以郁金香、早密为主,产品耐储运,利于长途运销,产品销售以西安、郑州及沿海等大中城市为主。
留古甜瓜协会通过和深圳沃尔玛超市合作,将产品打入广州、深圳等
城市的超市,为全县甜瓜后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综合分析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这几大产业除奶山羊外都呈块状发展,柿子主要分布在曹村、庄里等地,中早、极晚熟苹果主要集中在梅家坪镇以及北部沿山区,甜瓜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南部。
二是基地规模继续扩大。
柿子、苹果、奶山羊等产业均呈逐年增加之势,生产效益也逐步增加。
三是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入。
奶山羊产业和优质小麦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
四是带动农民增收明显。
凡是在主导产业核心区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一般高于非主导产区农户10—15%。
特色农产品生产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存在问题
(一)奶山羊产业。
一是乳品加工企业数量多,但实力较弱。
技术含量低,目前全县7家乳品加工企业,除红星乳业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外,其它企业将羊、牛奶混合加工,采用低廉的原料加工低档次产品,在国内有限的销售市场上打价格战。
二是奶山羊产品加工单一,羊肉、羊粪、羊皮等深加工仍处于空白。
三是饲草饲料体系建设滞后。
随着奶山羊存栏量的增加,饲草饲料生产能力难以满足需要。
四是疫病防疫体系建设依然滞后。
防疫人员数量少,管理范围较。
五是鲜奶收购缺乏诚信。
有的群众在出售鲜奶事时掺杂使假,使各企业收购的鲜奶与标准指标差距达到10%。
企业拖欠奶款现象时有发生,2006年,企业拖欠奶款67.8万元,到今年5月份,又增加到112万元。
六是奶源争夺矛盾尖锐。
庞大的奶源市场和相
对低廉的收购价格,使得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展开了奶源竞争,鲜奶流通秩序比较混乱。
(二)柿子产业。
一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采取了一些宣传促销措施,但总体力度不够,促销手段单一,销售市场空间仍然比较狭窄。
同时,柿果主要以加工柿饼为主,制成品种类单一,鲜果销售也仅仅处在尝试阶段。
狭窄的市场空间、单一产品及集中上市,一旦产量急剧增加,潜在的市场风险较大。
二是全县柿果加工多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生产标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柿子系列产品研发没有实质性进展,产业链条较短,柿子生产效益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是作务水平仍然不高。
绝大多数幼园是近几年依托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起的,各地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四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存在两种倾向:既有部分干部群众受目前柿子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形势的影响,存在盲目乐观情绪,对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
也有部分干部、群众思想有顾虑,害怕苹果产业那样,受市场经济风浪的冲击,瞻前顾后,坐失发展良机。
(三)果业。
一是技术培训仍待加强。
核心技术落实不到位,绿色果品基地管理不规范,基地建设工作有待加强.技术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力量单薄,培训管理混乱。
三是果品特色品牌不亮。
富平生产的特色果品已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但消费者对富平苹果“频阳”品牌却知之甚少,特色果品在销售中包装不一,甚至被冠以其它产地品牌的包装进入市场。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我县涉果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仅有中鲁果汁加工企业1
户,其它多数涉果企业规模较小,效益较差,带动作用不强。
四是果品销售市场建设滞后。
市场相对分散,规模较小。
(四)优质专用小麦。
一是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优质不优价,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
二是优质品种推广较慢,连片整村种植水平低,商品率不高。
三是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仅把优质专用小麦做为配麦使用,没有开发出优质专用小麦系列面粉及更高层次产品。
(五)红苕产业。
一是基地规模不大,难以满足本县的粉条加工需求,每年需从周边县市大量购进鲜薯。
二是加工手段落后。
粉条加工仍停留在手工加工阶段,需要劳动力多,成本高,同时加工环境和卫生条件差,产品包装简陋。
三是品牌意识缺乏,全县没有一个粉条产品注册登记。
四是个别加工户缺乏诚信观念,在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给富平红苕粉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六)甜瓜。
一是规模还不够大,基地规模没有“西进北扩”,基地核心有向东南部(临渭区)转移的倾向。
二是种子市场较为混乱,仅张桥镇一家,就有十几个品种,主栽品种不明显。
三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虽已通过甜瓜无公害认证,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影响到产品质量。
综合分析全县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
1、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上中下游联系不紧密,企业和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带动作用无法显现。
产品无品牌,或者有品牌,但品牌缺乏知名度,竞争力不强。
2、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目前全县建有4个涉农信息网站,但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缺乏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不
能全方位地展示我县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服务于生产经营。
3、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水平低,缺乏竞争优势,致使错过许多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争取不到,往往错失发展良机。
4、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大多以自主经营为主,不利于市场的拓展和竞争。
自《农民专业合作法》颁布实施以来,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了一些专业合作社,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也不过10家,而且运行规范性差,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难以促动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我县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自然条件优势。
我县平均气温13.1℃,平均降雨量550mm,海拨高度500—800m,自然光照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
良好的自然资源凛赋,十分适合发展特色农业。
(二)市场竞争优势。
富平“合儿柿饼”久负盛名,中早熟苹果享誉全国,奶山羊品质优良,优质专用小麦面粉倍受市场欢迎,甜瓜味美耐储运等等,所有这些,使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红星乳业的美菱系列奶粉获得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富民面粉为陕西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全国放心面产品,近期又获国家名牌产品殊荣。
柿饼已出口日本、韩国等。
(三)政策扶持优势。
今年我县有38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示范村数量居于全省首位,基本上涵盖了全县所有特色主导产业。
这对于下一步获得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发展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应遵循以下发展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抓全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的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实施特色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产业化等五大措施,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途径和空间,提升竞争力,推动我县特色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奶山羊产业:以一村一品关中奶山羊良种示范繁育村建设为契机,到2010年,全县奶山羊发展到50万只。
2、柿子:以“一河”(石川河流域)“两区”(北部山区、山前洪积扇区),“四塬”(华朱塬、王寮塬、刘集塬、华阳塬)为重点,加快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到2010年,全县柿子栽植面积达到15万亩。
3、果业:按照北部沿山一带继续发展以红富士优系为主的晚熟品种、到庄路一线两侧重点发展嘎啦优系和粉红女士特色品种、东南部6乡镇以中华玉梨为重点的思路,力争到2010年,全县苹果面积达到30万亩,梨面积5万亩,杂果5万亩,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效益明显的良好格局。
4、优质专用小麦:抓住小麦良种统繁统供机遇,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到2010年,全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
5、红苕和甜瓜:到2010年,全县红苕面积稳定在5.5万亩,甜瓜扩大到4万亩。
(三)发展措施
1、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根据全县既有的产业分布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制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从政策扶持、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2、加快品牌化建设步伐。
要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无公害产地建设,加大加工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竞争力,培养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3、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
要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优化示范村的产业结构,壮大培育主导产业,采取“部门帮扶,企业对接”等办法,提高示范村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并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
4、推进产业深层次开发。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围绕主导产业组建加工企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
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快中小企业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