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贵州省织金县委党校余桂兰
[摘要]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专业化
分工和创新力提升,被国内外实践证明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实现方式。贵州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吸引力独具魅力,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实现其跨越发展,产业集群化是其必然选择,以文化产业空间集群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其重要载体之一。从产业集群角度研究贵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发现当前面临文化产业集群特征和集群效应均不明显、园区区域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严重、政府主导色彩浓、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这就需要依赖资源特色优势、创新激励机制、培育核心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及提高关联度、加快人才聚集等路径,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通过产业集群化加快区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趋势。产业集群理论最初由杜能在1826年提出构想,他认为空间是均质分布的,农业生产由于运输成本不同而呈现围绕中心城市环带分布的特征。1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对集群产生的动力进行分析,认为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机构和基础设施在某一空间区域内的联系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带来一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专业化技能的集中,进而促进区域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增加相互作用、共享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区域外部性。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要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即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迈克尔·波特(M.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产业集群理论表明: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聚集效应、专业化分工、创新力提升,产业集群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和产业关联度。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发展。集群要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环节上配套,企业群有较强的规模性、关联性和较高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当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特色产业集聚成为各区域增强竞争优势、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植根于区域内部的最主要的本地化因素———文化及其形成的产业链,则是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要点之一。文化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集聚,通过专业分工和产业协作,由众多互相关联的文化企事业与机构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文化产业集群的建构要求和运作特征,一是要有核心文化企业和分工协作的企业群,形成一个互动机制和企业网络;二是这些企业配合起来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要有地理空间聚集,空间化聚集程度较高;四是要有相关辅助机构和服务组织(如信息、网络、金融、科教组织)的强力支撑,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文化产业园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外在形态,是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大
中城市及其周边,将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集中于特定的空间和地理区域内,具备独立管理和组织职能的、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多功能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园的超强集聚特征使得它成为衡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贵州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及特征贵州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是贵州实现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文化产业园选址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11年11月28日,产业园首个签约项目——贵州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出版物流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清镇举行。该项目投资5亿元人民币,明年3月动工,预计2014年建成。
该项目占地约500亩,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借助高新科技生产力突破传统生产工艺,实现产业升级,以创意设计、数字出版、动漫制作、数字制版、数字印刷为龙头,配合仓储、物流,实现产业聚合,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态势,可承接传统出版物、数字制版、数字印刷、动漫作品、高端商标包装的创意设计及仓储物流服务。
贵州水田国际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
优秀资源,投资近干亿元将“贵州水田国际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中国旅游文化复合产业新城示范区。她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保护生态环境、立足可持续发展为项目的出发点;
2.以建立中国最大规模的影视拍摄基地来带动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
3.将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的集影视文化旅游、养生养老度假、生态观光农业、体育运动休闲、美食娱乐购物、会展博览演艺、科研培训创作、企业总部基地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4.立足民生、彻底调整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区域内的老百姓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区域经济呈跨越式发展。
5.充满浓郁的文化与艺术气息。
多彩贵州城,贵州民族文化迪斯尼乐园,总投资逾189亿元。项目项目占地7695亩,建筑面积506万平米,一期占地2022亩,二期占地5673亩。
项目主旨是为贵州文化旅游开设一个对外交流的门户,充分展示贵州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多彩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贵州民族文化的迪斯尼乐园”。
(二)西部文化产业园发展产业集群特征
贵州文化产业园建设起步较晚,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体现出一定的集群特征。黔东南原生态音乐创作基地为代表的西南民族特色、自然文化景观特色集聚,
二、贵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从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规模以及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产业经济及社会效益来看属中游,文化产业园数量少,在规模和集聚度方面也较为落后。总体来看,贵州文化产业园从数量、规模、集聚程度等方面同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集群特征不明显各地政府希望抓住国家文化产业改革的难得契机,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园充满热情,但由于缺乏相互协调和长远规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导致园区同质化严重,集群特征不明显。产业聚集理论表明:靠近资源地是一个产业在特定区域聚集的一个有利的区位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资源优势只是潜在优势,贵州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民族特色、宗教文化
都对全国乃至全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许多地区未能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忽视本地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名头”和跟风,无法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鲜明特色和区域品牌。例如,目前贵州各种影视城、游戏动漫产业不同程度存在不顾国情省情,漠视市场需求而遍地开花的现象,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行业内恶性竞争。同时,有些园区贪大求全,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功能定位不准确,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三)产业聚集动力单一,政府主导色彩浓聚集效应是产业集群的优势之一,而聚集的动力可以有社会动力、经济动力、政府动力等模式。社会动力是在文化和空间因素影响下,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国外多数文化产业集群都起步于此;经济动力是指在经济因素驱动下,以市场逐步成熟和扩大为特征的文化产业集群,如深圳大芬村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动力是各级政府介入文化产业聚集和园区开发之中,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属此模式。贵州计划经济痕迹较重,产业园区的建设往往与政绩甚至地方、部门利益紧密相连,因此,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多是地方政府直接领导或参与,这种做法本身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极大的支持,但政府控制过度易违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会导致资源浪费,华而不实,往往造成“艺术开始,地产结束”的尴尬局面。
(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的要素是有核心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强劲的创新力。由于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整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成长发育时期,一方面,本地投资能力有限,外来投资进入渠道不通畅,导致入园企业缺乏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本身进入市场门槛较低,且具有于投资小,风险高,短期效益难以显现等特征,因此,初期吸引的多为大量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市场淘汰率高,专业化及企业间协作程度低,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
(五)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关联效应西部不少文化产业园产业构成与分布不合理,特别是上下游产业缺乏产业配套与协作,相关辅助机构和服务组织不完善,难以形成互补性强的产业链,因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很多园区仅仅是企业的集聚地、产品的集散地,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产品单一,收入来源少,企业群之间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网络和系统集成还未充分实现。产业集群的集中度不高,集群系统的产业张力和辐射力不强,园区基地空间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