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治疗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面瘫治疗
其他方法:
电针: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早期不宜)
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叩刺。
拔罐:患侧面部、耳后。
穴位注射: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次1~2穴。药 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 每穴注射0.3~0.5ml,隔日一次。
9
中医病因病理
经气阻滞, 脉络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
面瘫
10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
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 小进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 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
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 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 色巩膜,称Bell现象。
1.病毒感染.
特发性面瘫(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占面瘫患者总数的55%左右,京津地区发病率约为25/10万。 耳带状疱疹(HUNT氏综合症)(Ramsay Hunt’s Syndrome)
2.创伤类
颞骨创伤导致面神经骨管骨折-面神经损伤
医源性面瘫(中耳炎手术、腮腺手术等副损伤、新生儿产钳伤)
3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
纤维支配。 4
面瘫的分类
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两 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应 注意鉴别。
5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第一种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是由面 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 的面肌瘫痪为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13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 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14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
6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是因为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 性面瘫。 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 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7
周围性面瘫的分类
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
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
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
滞留于齿颊之间。
11
临床表现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 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 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 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 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 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Ramsay-Hunt syndrome)。
12
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 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二)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 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 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 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三)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 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 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 肿瘤、炎症等。 (四)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 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五)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乳突炎(胆脂瘤型最多)、恶性外耳道炎、莱姆病等
4.肿瘤类
面神经鞘膜瘤,腮腺恶性肿瘤,婴幼儿白血病等
8
周围性面瘫(周围面神经炎称Bell‘s面瘫)的 病因病理
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 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血运性 :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当 面神经发生水肿,因血管被压迫,则缺血更为严重,使面神经的血液 供应受到障碍,从而影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失。若 面神经血供的侧支循环建立,则面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 病毒性: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风疹病毒侵入机体 后,均易与面神经亲和,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其功能的传导,亦可 能为面瘫之病因。如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则 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
哨、鼓颊困难。
15
面瘫的治疗
取穴:风池、百会、牵正、翳风、下关、攒竹、阳白、颊车、太阳、地仓、 迎香、足三里、合谷。以上面部穴位均为患侧穴位,四肢穴位和风池穴均为 双侧。每次选用4个~5个穴位,交替使用。 随证配穴: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 风寒:风池、翳风 眼睑闭合不全:睛明 人中沟歪斜:人中 鼻唇沟变浅:迎香 颏唇沟歪斜:承浆 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 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
面瘫的治疗
1
主要内容
面瘫的分类 面瘫的病因病理 面瘫的治疗 面瘫的预防 面瘫的后遗症治疗
2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面瘫治疗
其他方法:
电针: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早期不宜)
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叩刺。
拔罐:患侧面部、耳后。
穴位注射: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次1~2穴。药 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 每穴注射0.3~0.5ml,隔日一次。
9
中医病因病理
经气阻滞, 脉络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
面瘫
10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
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 小进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 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
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 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 色巩膜,称Bell现象。
1.病毒感染.
特发性面瘫(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占面瘫患者总数的55%左右,京津地区发病率约为25/10万。 耳带状疱疹(HUNT氏综合症)(Ramsay Hunt’s Syndrome)
2.创伤类
颞骨创伤导致面神经骨管骨折-面神经损伤
医源性面瘫(中耳炎手术、腮腺手术等副损伤、新生儿产钳伤)
3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
纤维支配。 4
面瘫的分类
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两 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应 注意鉴别。
5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第一种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是由面 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 的面肌瘫痪为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13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 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14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
6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是因为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 性面瘫。 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 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7
周围性面瘫的分类
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
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
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
滞留于齿颊之间。
11
临床表现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 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 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 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 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 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Ramsay-Hunt syndrome)。
12
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 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二)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 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 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 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三)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 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 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 肿瘤、炎症等。 (四)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 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五)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乳突炎(胆脂瘤型最多)、恶性外耳道炎、莱姆病等
4.肿瘤类
面神经鞘膜瘤,腮腺恶性肿瘤,婴幼儿白血病等
8
周围性面瘫(周围面神经炎称Bell‘s面瘫)的 病因病理
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 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血运性 :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当 面神经发生水肿,因血管被压迫,则缺血更为严重,使面神经的血液 供应受到障碍,从而影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失。若 面神经血供的侧支循环建立,则面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 病毒性: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风疹病毒侵入机体 后,均易与面神经亲和,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其功能的传导,亦可 能为面瘫之病因。如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则 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
哨、鼓颊困难。
15
面瘫的治疗
取穴:风池、百会、牵正、翳风、下关、攒竹、阳白、颊车、太阳、地仓、 迎香、足三里、合谷。以上面部穴位均为患侧穴位,四肢穴位和风池穴均为 双侧。每次选用4个~5个穴位,交替使用。 随证配穴: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 风寒:风池、翳风 眼睑闭合不全:睛明 人中沟歪斜:人中 鼻唇沟变浅:迎香 颏唇沟歪斜:承浆 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 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
面瘫的治疗
1
主要内容
面瘫的分类 面瘫的病因病理 面瘫的治疗 面瘫的预防 面瘫的后遗症治疗
2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