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邻近地区东南亚与中国有着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东盟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本论文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与东盟各产品的贸易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行探讨,探讨中国与东盟在贸易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双赢,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得到了什么。
比较优势理论(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根据教材中李嘉图的理论,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成本劣势,互利贸易仍然能够发生. 低效率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低的相对较少(绝对劣势最小)的产品,高效率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高的相对较多(绝对优势最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且完善的理论,由比较优势理论更进一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又诞生出特定因素理论等等.作为我们分析比较优势的基础。
东盟成立于1967年,目前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文莱十个国家。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2010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宣布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买一总额比重达11%,东盟日益成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作为相邻地区,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组织进行分析呢?
目前世界上有172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体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安排的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通过建立优惠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政策选择。作为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加入了WTO的情况下,面对各国纷纷进行合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更是跟着这个贸易潮流,与许多国家或组织建立了贸易关系,而与东盟的贸易更是一大贸易举措。而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是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市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东盟也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将给各方带来多赢局面,这就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价值。接下来将会以互补性与竞争性来进行分析。
(1)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分析
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热带资源、海洋资源、矿藏资源、农业资源丰富,而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其工业较为发达,所以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东南国家应该向中国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应该向东南亚出口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存在互补性。
从以上图标可以看出(以印尼为例),中国对印尼进口的产品以矿物燃料、动植物油、矿渣物、橡胶及制成品等为主,而中国向印尼出口钢铁、机械、电子等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由于印尼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属热带,盛产硅胶;而中国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其出口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而印尼的工业欠发达,因此,两国存在贸易的条件,构成了贸易的互补。
(2)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由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地理位置接近,其生产传统,技术水平,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导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出口存在着竞争性。显示比较优势(RCA)指标,是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份额与世界上该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的比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初级产品优势不断下降,直至08年已经处于劣势方面了。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处于波动,08年时失去优势,处于劣势方面。初级产品继1997年比较优势减弱以后变为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低技术产品仍然是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2008年终于上升为在东盟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总体上看我国和东盟的制造业的大部分产业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要素密集度,越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似度越高,换句话说竞争性越大。
中国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竞争中其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主要从初级产品向技术型产品转移。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国内劳动工资水平高
中国的劳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东盟市场中逐渐失去优势。另外,1987年,中国在东盟市场的初级产品最具比较优势,但在1997年和2008年,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处于劣势。以谷物为例子,中国由于劳动工资不断提高,谷
物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得中国生产谷物的比较优势降低。而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劳动力廉价且丰富,成为了谷物的主要出口国。2产业政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在东盟市场的技术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国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另外,国家刺激“朝阳”企业,积极扶持高级技术产业,提高国内经济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增强其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在我看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亦敌亦友,它们既有相互的互补,相互的竞争。随着每个国家生产力的变化,资源的减少,而带来的正面以及负面影响。正面像是带来资源的高效利用,部分产业的生产技术在催化的快速发展等等。负面的影响,贸易带来的失业,部分资源的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个时候国家政策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相当重要,因为带来的是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亦敌亦友”的中国-东盟贸易关系——基于RCA指数的分析
2.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3.要素禀赋理论
4 .比较优势理论
成员:
余浩南1420100223 冯汝峰1420100056 葛亚东1420100060 闻萱1412030083
谢家昌1420100190 王一博1401070055 黄炜茹1420100083 吕丹140407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