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洋流试题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洋流试题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洋流试题中图版必修1

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中地理《洋流》试题中图版必修1 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2.如果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

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B.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读洋流模式图,回答3~4题。

3.若洋流系统在大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③是拉布拉多寒流

B.洋流①是本格拉寒流

C.洋流②③交汇处形成纽芬兰渔场

D.④是暖流

4.若洋流系统在太平洋,则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1·长沙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流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0·银川模考)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6~7题。

6.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大洋环流的是(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7.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地区是( )

A.智利B.美国C.马来西亚D.英国

(2010·厦门模拟)读图,回答下题。

8.若箭头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9~10题。

9.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②洋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图中C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流经过 B.暖流经过

C.有上升流 D.寒暖流交汇

(2010·湘潭模拟)1519年9月20日至1522年9月6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线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航线( )

A.穿过马六甲海峡

B.最大纬度跨度约为90°

C.连接七大洲,穿过四大洋

D.大多数航程在温带海域

12.船队航行过程中,曾( )

A.顺西风漂流 B.逆北赤道暖流

C.顺巴西暖流 D.逆本格拉寒流

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回答13~15题。

13.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14.下列寒流中,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

A.拉布拉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B.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

C.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15.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最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 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 ②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 主体 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 冬稳定 2)、问题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⑵水资源短缺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 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 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 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 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 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 ③地质结构不结实 危害: ①地面下沉 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7、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 ②静水;静风; 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高中地理关于洋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洋流的知识点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 和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 杂乱无章。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关于洋流的知识点》,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洋流又称海流,是海洋中海水沿着一定方向,并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非周 期性大规模的运动。海流犹如大洋中的河流,会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流动,流 动的路径大致固定,唯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人等影响 其变化(在海洋的大陆架范围或浅海处,由于海岸和海底摩擦显着,加上潮流特别强等因素,便形成颇为复杂的大陆架环流、浅内海环流、海峡海流等浅 海海流)。按其成因分为风海流、梯度流和补偿流。洋流按其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又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的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水温,寒 流则相反。海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 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因此, 了解和掌握海流的规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长时期的气候变化,对渔业、航运、排污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风海流、梯度流和补偿流各有什幺特点? 风海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大洋中深度小于两三百米的表层为风漂流层,行星风系作用在海面的风应力和水平湍流应力的合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后,便生成风漂流。行星风系风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随纬度变化,导致海面海水 的辐合和辐散。一方面,它使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出现水平压强梯度力,当 它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在相当厚的水平层中形成水平方向的地转流;另一方面,在赤道地区的风漂流层底部,海水从次表层水中向上流动,或下降而流 人次表层水中,形成了赤道地区的升降流。风海流、梯度流和补偿流各有什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2.4水循环和洋流1 Word版缺答案

波峰中学高一年级地理课后限时练B _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 小组:_______编制:赵成金编号日期: 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回答1~3题。 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间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3.下列地区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南极大陆 B.长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撒哈拉沙漠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很多地区缺水的原因之一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6~8题。 6.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辐射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水循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8.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9.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有( )。 ①黄河水注入渤海②天山冰川融化③东南沿海夏季登陆的台风④气旋控制下的某地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2)水循环中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 A.降水;蒸发 B.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C.蒸发;降水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11.下列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社会循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 B.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产生影响 C.人类活动只对水的社会循环产生影响 D.人类活动只对水的自然循环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试题(经典) 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专项练习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 C.b>d>c>a D.无法确定 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

9.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10.下面四幅图中,若等高距相等,则: (1)所示地图范围以图最大。(2)坡度由陡到缓依次是。 11.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判断: (1)图中l、2两地的气温( ) A.1地的气温高于O℃ B.1地的气温低于O℃ C.2地的气温低于4℃ D.2地的气温高于4℃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地的海拔较2地高 B.1低的海拔较2地低 C.图示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图示区域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土地沙漠化 12.按照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右图(比例尺为1:2000, tg250=0.47),所示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为( ) 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梯田 D.橡胶园 13.读下页图,完成各项要求。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小值约为;

高中地理洋流总结

大题总结 一、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重点) 大题中问渔场形成的洋流原因: 寒暖流交汇(必须答洋流的具体名称),海水上下搅动使下层的营养盐类上泛到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必须答洋流的具体名称)使下层的营养盐类上泛到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扩展:渔场形成的原因 1、寒暖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使得水的环境发生变化,鱼类不敢贸然向前,于是在交汇处聚集;由于冷暖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发生搅动,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到达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上升补偿流 由于沿岸(秘鲁和非洲本格拉海区)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形成离岸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2、大陆架地区,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例如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之一)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 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分布规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侧为暖流,大洋东侧为寒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分布规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侧为暖流,大洋东侧为寒流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分布在北半球)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分布规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侧为寒流,大洋东侧为暖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分布规律:40°S-60°S海区,形成规模巨大(世界上最大寒流)、横贯三大洋、自西向东(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南极点俯视图为顺时针)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季盛行东北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夏季盛行西南风,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冬季环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组成; 夏季环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南赤道暖流组成(北赤道暖流地区成为环流的中心势力微弱); 扩展:环流中的洋流除了夏季的索马里寒流皆为暖流的原因 1.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从总体上看,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属于暖流,这是由于该海域位于热带范围之内,水温常年较高的缘故,其道理与位于低纬度的赤道洋流属于暖流是一样的。 2.位于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则有例外。其冬季为索马里暖流,夏季为索马里寒流。这是因为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并使水温显著下降,洋流属于寒流。 5、风海流: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厄加勒斯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莫桑比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 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 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 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南极点看逆时针,方向是自东向西) 补偿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索马里寒流 { 注: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既包含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风海流),但成因上看属补偿流为多} 密度流:湿度盐度不同,海水密度不同,密度低的海面低。表层海面高的低密度区流向海面低的高密度区,底层高密度区流向低密度区。(主要指地中海,红海密度高,地中海气候蒸发旺盛)存在于直布罗陀海 峡、曼德拉海峡等。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寒流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3、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航行则快,逆流航行则慢。 海雾(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和海冰(冰山、冰块)对航行不利。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四、河流的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高山冰雪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五、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关于高考地理专项洋流练习题

(五)洋流 【课标·解读】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3、阅读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演练探究】 1、读“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 (1)只考虑顺风、顺水的条件,某船从A到B再返回A,那么从A到B利用的盛行风是,从B到A利用的洋流是。 (2)图中C附近有着名的渔场。 (3)B处有一油轮触礁,发生大面积海洋污染,洋流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2.读某大洋的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位于半球(北或南),理由 是。 (2)按性质划分,图中箭头处的洋流属于 _____(寒或暖)流。 (3)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是。 (4)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深受(洋流)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补充而产生的。 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 3.材料二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的是()A.南下热水有毒 B.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 C.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4.“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难点突破】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到达地面の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の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の,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の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の,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の因素是() 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 2.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の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の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の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の变化,只取决于天气の变化 解析:第1题,降水变化影响云量大小和水滴多少,进而影响直接辐射;太阳高度影响太阳光线の角度和路径,从而影响直接辐射;大气洁净度影响大气中の固体颗粒物数量,从而影响直接辐射;气温变化对直接辐射没有影响。第2题,太阳高度只取决于太阳和该地の相对位置,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の关系,与晴天还是阴天无关;晴天时云量少,大气中の颗粒物少,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弱;阴天时云层中水汽与颗粒物多,参与散射の质点多,白天の散射辐射量大,又因为阴天和晴天の夜晚散射辐射均为零,故阴天散射辐射の日变化大于晴天;散射辐射の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の影响,还受大气中の颗粒物多少(污染)、太阳高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 1.D 2.B (2017·商丘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の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の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の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の吸收 4.山东胶东の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の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の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4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3.A 4.C (2017·河南六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の说法,正确の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 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第5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の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の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の同一高度,丙地の气压较高,丁地の气压较低。第6题,在近地面M地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の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の指向标)。 答案: 5.D 6.A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洋流是水圈的第三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大气圈和海洋盐度和温度后的一节,它与本册教材最后一节海洋资源的内容也有联系。这一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海水的温度、盐度特征及其分布、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才能为学生学习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内容结构 可把教材内容处理成三个方面:洋流的形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 2.能力目标: (1)能通过不同途径(网上或书籍)查找和本课有关的材料,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材料; (2)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A.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维; B.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C.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结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联想能力,理解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 因果关系; (3)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4)能尝试提出研究性问题,体现研究性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洋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2)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能了解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辨证唯物认识观。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及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地理思维,树立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课程理念强调的四个关注,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洋流的相关知识后,用已知的洋流知识进行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从中获得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等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洋流形成、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分析及拓展认识的展开;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认真小结,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盐度和洋流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盐度和洋流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关于洋流图的复习: 1洋流: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就是洋流。

2按照洋流形成的原因可以将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以及补偿流。 3风海流是如何形成的:盛行风吹着海面,它推动者海水随风飘动,并且使得上层的海水带动着下层的海水流动,形成了大规模的洋流。 4密度流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各地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有所不同,所以海水的密度有所不同。密度不同的海水就能让海水流动,这就叫密度流。典型的例子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海水流动。 5补偿流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洋流。这种洋流可以使得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减少了海水的地方则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从而使得海水发生空间的流动。 可见,洋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风向、海水密度差异、海水的补偿以及地转偏向和海陆分布。这些洋流的形成促进了高低维度之间的热能交换和全球性的热量平衡,也对大陆东西海岸某些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另外,洋流的形成可以加速被污染的海水得到净化,当然有时候也让被污染的水域扩大。 首先,看中低纬度洋流名称的记忆。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的共同规律是: 三大洋的南北两部分都有完整的环流系统。 每个环流系统内,除印度洋北部为季风洋流外,各环流在北半球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高中地理计算题典型例题五道

一、自转公转计算 1、读图中“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③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2)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现象,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3)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2、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24' N,150oE),完成(1)—(3)题 (1).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B.90oC.180o D.160o (2).C点位于北京的()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5月21日左右22点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D.12 月22日10点 二、高差计算 3、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 B.40m C.65m D.90m 三、时区计算 4、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5、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A.6时B.15时 C.9时D.21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86° S,80°W)的区时是() A.7日21时40分B.7日22时 C.8日3时20分D_8日8时 (3)、此时() A.基多市烈日当空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巴西高原草木繁盛D.“月城”西昌月光明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全]高中地理(非洲气候、河流流向、世界洋流的分布)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非洲气候、河流流向、世界洋流的分布)考点详解 ?1、非洲的气候 非洲的经纬度范围为:(37°21′N~34°51′S,17°33′W~51°24′E),即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穿过非洲。非洲主要分布着5种气候,大致关于赤道对称。从赤道向南、北两侧,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分别为: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两侧(非洲中部和西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 ②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③高原山地气候:全年干燥寒冷;分布在东部的高原山地地区; 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两侧、索马里半岛; ⑤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地中海的沿岸、南非的西南部(好望角附近)。

图1 非洲的气候分布图 ?2、河流的流向 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地势高低、海陆关系等。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地势的高低:河流从海拔高的地区,流向海拔低的地区; ②等高线的凹凸: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

③海陆关系: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 ④断点:河流断点处,一般为河流的上游(岩溶地区例外)。 在判断河流流向时,如果有等高线,则分为两种情况: ①多条等高线(有数值):等高线数值较高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左侧的支流,红色箭头为流向); ②多条等高线(无数值)、或者只有一条等高线: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右侧的支流,蓝色箭头为流向)。 图2 河流流向的判断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2)原因: 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 塞航道),不利通航;(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 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精讲精析:(1)分析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①从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从北向南,降水逐渐增多,因此该高原是图示区域降水最多的地区(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②该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向为自东向西、自东南向西北),并且充沛的降水可以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综合这两方面,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 (2)分析沙洲延伸的原因及不利影响。①沙洲位于塞尔加河的河口地区,塞尔加河的下游流经沙漠,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大,因此在河口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②沙洲的西侧为加那利寒流,海水自北向南流动,因此该沙洲顺着海水方向,自北向南逐渐延伸;③该沙洲位于圣路易港的正西方,阻挡了圣路易港的出海路线,并且泥沙容易淤积航道,不利于大型船只的航行。 (3)分析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①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和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可以采取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分析;②在开源方面,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例如水库),调节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或者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③在节流方面,加强与河流上、中、下游的国家合作,合理分配用水;选择耗水量较少的农业生产类型,或者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

高中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

1、洋流的形成于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分布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地砖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3、洋流分布的规律 5、北印度洋海区、东夏环流系统(北印度洋受季风影响明显)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于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组成,逆时针方向流动;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换流系统 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方面: (1)、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如低纬度海水温 度不会持续上升 (2)、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北大西洋暖流→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 海洋生物: (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收到扰动,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附有生 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同时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狙击,容易形成较大的渔场.例如: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2)、上升层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例如: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 海洋污染方面: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海洋航行方面: 影响航行速度与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年俗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区域、寒暖流交汇区域易形成海雾: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来。 7、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8、判断洋流的方法 (1)根据纬度判断:赤道附近地区为赤道暖流,受信风的影响,自东向西流,南半球为南赤道暖流,北半球为北赤道暖流;中纬度西风控制区,洋流自南向东流动,且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2)根据经度判断:根据经度首先判断大致的海域,根据洋流的流向可判断洋流性质,一般高位流向低纬,则为寒流,低纬流向高纬是暖流。 (3)根据海陆轮廓判断:,经线穿过大西洋,东经90度穿过印度洋,东经160度,180度经线穿过太平洋 (4)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 (a)判断南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低的是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如上图甲是北半球,乙是南半球; (b)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的方向是洋流流向,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弯曲处向北流; (c)判断寒流和暖流:温度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如甲所示;温度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则是寒流,如图乙 (d)判断洋流名称:根据给定区域和洋流性质(寒暖流、流向)判断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1~2。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知识讲解: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物质的主要作用: (1)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

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3)土壤微生物:种类很多,人类利用微生物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①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②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③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4)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5)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不利影响: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以及对有毒化学制剂的超量使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一些破坏良田土层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和荒漠化等。 (2)积极改良 a排水与灌溉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图片来自百度)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高中地理 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 (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 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 /h 。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 26’):黄道面+赤道面 4.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