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

格栅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格栅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格栅的设计图纸。

目录

1总论 (2)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2)

设计任务和内容 (2)

基本资料 (2)

格栅的作用 (2)

格栅的种类 (2)

格栅的工艺参数 (2)

待处理污水的各项指标及出水指标要求 (3)

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

污水处理方法 (4)

基本原理及优点 (4)

存在问题 (4)

处理工艺流程 (4)

3 处理构筑物设计——格栅设计 (5)

格栅种类选择 (5)

格栅设计计算 (5)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1总论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任务和内容

(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的工艺计算;

(3)完成格栅三视图

基本资料

格栅的作用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格栅柜和清渣耙三部分组成,安装在污水处理厂的端部。格栅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否则这些大块污染物将堵塞后续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格栅上的拦截物成为栅渣,其中包括十种杂物,大至腐尸,小至树杈、木料、塑料袋、破布条、碎砖石块、瓶盖、尼龙绳等均能在栅渣中发现。

格栅的种类

(1)按格栅条间距的大小分类:细格栅、中格栅和粗格栅3类,其栅条间距分别为4~10mm,15~25mm和大于40mm。

(2)按清渣方式不同分类:人工除渣格栅和机械除渣格栅两种。人工清渣主要是粗格栅。

(3)按栅耙的位置不同分类:前清渣式格栅和后清渣式格栅。前清渣式格栅要顺水流清渣,后清渣式格栅要逆水流清渣。

(4)按形状不同分类: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平面格栅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多。

(5)按构造特点不同分类:抓扒格栅、循环式格栅、弧形格栅、回转式格栅、转鼓式格栅和阶梯式格栅。

格栅的工艺参数

(1)型式:平面型,倾斜安装机械格栅。(图1)

(2)城市排水系统为暗管系统,且有中途泵站,仅在泵前格栅间设计中格栅。(3)格栅过栅流速不宜小于s,不宜大于s.

(4)栅前水深应与入厂污水管规格(DN1800mm)相适应。

(5)格栅尺寸B、H参见设备说明书,宜选中间值

图1

1.3.4待处理污水的各项指标及出水指标要求

(1)待处理污水:处理水量 14×104m3/d;

COD

Cr

450 mg/L

BOD

5

200 mg/L

SS 250 mg/L

(2)处理后污水: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COD

cr ≦70mg/L; BOD

5

≦20 mg/L;SS≦30 mg/L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

基本原理及优点

液流有回流的推流式。初次沉淀后的废水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进入曝气池,大约曝气6小时,进水与回流污泥通过扩散曝气或机械曝气作用进行混合。流动过程中,有机物经过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等作用被去除。一般地,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池沉淀后,沉淀池内的活性污泥以进水量的25~50%返回曝气池(即污泥回流比为25~50%)。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对冲击负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BOD

)的去除率达85~95%。

5

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端的对数增长,经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吸期的完全生长周期。

存在问题:

(1)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好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为达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2)好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对此,采用渐减供氧放式,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污水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

3 处理构筑物设计——格栅

格栅种类选择

选用机械格栅。

机械格栅是安装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处的一种集拦污、清污于一体的机械设备。较之传统的人工清污方式,效率高,安全性高,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回转式机械格栅是集拦污栅和清污机于一体的连续清污装置。以拦污栅为基础,通过绕栅回转链条将清污齿耙驱动,实现拦污及清清目的。可实现连续清污,全过水断面清污。清污效率高。栅体过梁支撑于混凝土基础之上,使清污机整机运行平稳,工作可靠。齿耙插入栅条一定深度,把附着在栅条上的污物带到清污机顶部,完成翻转卸污动作,保持过水断面清洁无污物。牵引链条一般为全不锈钢材质保证水下工作无锈蚀,免维护。防腐方案为喷砂除锈+环氧富锌底漆+氯化橡胶中间漆+氯化橡胶面漆封闭,其保护能力一般要求在15年以上。

移动式格栅除污机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水上部分机架采用钢轮设置在平行的钢轨上,通过行走机构与传动部分进行水平移动。工作时在格栅一端先工作,驱动卷扬机构带动耙斗沿水下并列组合的栅条自动定位,并下行至槽底,当第一宽度完成捞污处理后,行走机构将机架移至第二工作点,进行捞污,直至完成整个槽宽。

格栅设计计算

已知条件

日设计流量为q=14×104m 3/d ;

城市污水处理最大流量为Q max =s ;

求格栅各部分尺寸。

设计计算

(1)栅槽宽度B

栅条的间隙数(n ) n bhv

Q αsin max = () 式中,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取s ;

α ——格栅倾角,(°),取α=60°;

b ——栅条间隙,m ,取b=;

n ——栅条间隙数,个;

h ——栅前水深,m ,取h=;

v ——过栅流速,m/s ,取s 。

格栅设两组,一用一备。 则5672.559

.08.102.060sin 94.1n o ≈=??=(个); 栅条数n-1=56-1=55(条)

栅槽宽度(B )

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设栅条宽度s=10mm=,选用矩形断面栅条。

B=s(n-1)+bn+ ()

则B=s(n-1)+bn+=×(56-1)+56×+=

(2)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2

设进水渠宽B 1=,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s ;

111tan 2B B L α-=

()m 37.020tan 28.107.220tan 2B B L o

o 11≈-=-=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 212L L =

() m 19.02

37.02L L 12===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2;

k h h 02= () αξ=sin g

2v h 2

0 () 34)(b

s βξ= () 式中,h 2—— 设计水头损失,m ;

h 0—— 计算水头损失,m ;

g —— 重力加速度,m/s 2,取g=s 2;

k —— 系数,格栅受污泥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

ξ——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可按手册提供的计算公式和相关

系数计算。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42.2=ξ 则:k sin g 2v )b s (k h h 2

3402?αβ==360sin 8.929.002.001.042.2234

??????? ???=o m 103,0≈;

(3)栅后槽总高度H ,m ;

设栅前渠道超高h 1=

21h h h H ++= () 则:21h h h H ++==310.07.01.8++=603.2m

(4)栅槽总长度L ,m α

++++=tan H 5.00.1L L L 121 () 式中——1H 为栅前渠道深,21h h H +=; 则:m 50.360tan 7

.08.15.00.119.037.0L o ≈+++++=

(5)每日栅渣量W ; 1000QW 1

=W

() 式中,W —— 每日栅渣量,m 3 /d

W 1—— 栅渣量,m 3/(103m 3污水)

在格栅间隙为19mm 的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m 3污水产 。

则每日栅渣量: 10001.0140000?=W =14 m 3

/d >d

故采用机械清渣。

结论

为期十天的课程设计将要结束了。在这两周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感受良多,获益匪浅。

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格栅方面的设计,包括对格栅的选取,对格栅宽度、格栅的水头损失、栅后槽总高度、栅槽总长度和每日栅渣量的计算。

通过这几天的设计,是我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又有了在理论课上感受不到的新的认识,理论课上,我们只是接受课本上给的数据和公式进行习题的解答,没有机会自主的选择数据以及认识到公式及数据是怎么来的,而在课程设计中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从型号,大小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自主的选择,有时需要反反复复的进行验证才能得到一个最优的方案,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数据的获得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是在理论课上永远得不到的经验,所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实践需要理论作支持,理论需要实践来巩固,;两者有机的结合,才会使一科的知识真正学扎实,学透。

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还是比较多,做得也不是很细致。有些公式因为数据不足没有能够使用上,还有一些经验参数的选取也没有实际的经验作为指导。相信以后参加工作之后,积累了经验,能更好地掌握。

最后是制图方面。这也从一方面检验了我们工程制图的能力,包括三视图的画法,空间想象能力和平面布置能力,这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考验。这也是我认为本设计中最需要时间的一项工作,这一点是真正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点,因为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停留在能不能用,而要上升至好不好用的方面。这也是今后工作中要贯穿的主要职责。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能顺利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要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向老师学习,也希望有更多机会参加到实际的生产和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 水污染控制工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北京市市政设计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金毓峚,李坚,孙治荣环境工程设计基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物理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异臭:S和N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氯气、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有机物指标:BOD、COD、TOC、TOD (燃烧化学氧化反应) 4、无机物指标:PH (6-9)、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5、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毒 6、自净作用:物理、化学、生物 7、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POP 下降) 8、根据BOD5与DO曲线,可以把该河划分为清洁水区、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清洁水区 9、污水排放标准:浓度标准、总量控制标准、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一级处理:主要去除SS 、COD 、BOD 11、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90%) 12、三级处理:去除N 、P ,色度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格栅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格栅设计的主要参数:确定栅条间隙宽度 4、按格栅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5、曲面格栅:固定曲面格栅、旋转鼓式格栅 6、清渣方式:人工清渣(过水面积不小于灌渠有效面积的2倍)机械清渣(1.2倍) 7、工业废水根据水质确定是否有沉砂池 8、水流适当流速:0.4-0.9 污水通过格栅:0.6-1 最大 1.2-1.4 9、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污水的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10、沉淀类型: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活性污泥二沉池中间)、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高,二沉池下部、重力浓缩开始) 、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污泥浓缩、重力浓缩) 11、斯托克斯公式 u=(P 固 -P gd2/18μ 12、水温上升,黏度减小、沉速增大 13、理想沉淀池:进口区、沉淀区、出口区、缓冲区、污泥区 14、沉淀池工作原理: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城市污水回用)【圣才出品】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 第十七章城市污水回用 1.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其相应的水质控制指标采用的标准是什么? 答:(1)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途径 ①农、林、牧、渔业用水;②城市杂用水;③工业用水;④环境用水;⑤补充水源水。 (2)相应水质控制指标采用的标准 ①《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③《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④《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⑤《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试论述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宜采用怎样的回用系统更为合理。 答: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宜采用的回用系统如下: (1)对于一栋或几栋建筑物的区域,宜采用建筑中水系统,处理站一般设在裙房或地下室,中水用作冲厕、洗车、道路保洁、绿化等。 (2)对于小区范围内,宜采用小区中水系统,水源来自临近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洁净排水、小区内建筑杂排水和雨水等。包括覆盖全区回用的完整系统、供给部分用户使用的部分系统和仅用于地面绿化道路清洁的简易系统。 (3)对于城镇区域,宜采用城市污水回用系统,以城市污水、工业洁净排水为水源,经污水处理厂及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杂用水、环境用水

和补充水源水等。 3.回用深度处理技术有哪些?如何进行工艺的合理组合? 答:(1)回用深度处理技术 有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化学除磷、过滤、消毒等。对回用水水质有更高要求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脱氨、离子交换、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臭氧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 (2)工艺组合 污水回用处理工艺应根据规模、回用水水源的水质、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将各单元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组合,集成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 4.回用处理技术与常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回用处理技术与常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区别如下: (1)回用处理技术是在常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给水处理技术、工业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等发展起来的。 (2)处理技术上,常用污水处理技术以达标排放为目的,而回用处理技术则以综合利用为目的,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处理技术组合,将城市污水净化到相应的回用水水质控制要求。 (3)回用处理技术将各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5.试分析城市污水回用与工业废水回用在水质指标和回用处理技术上的特点各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目录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1.1 污水质 (1) 2.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2) 2.3 污水出路 (4)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4) 2.1格栅和筛网 (5) 2.2 沉淀的基础理论 (6) 2.3沉砂池 (9) 2.4 沉淀池 (16) 2.5调节池 (12) 2.6 隔油和破乳 (17) 2.7 浮上法 (18) 2.8 过滤 (23) 第三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29) 3.1化学混凝法 (29) 3.2中和法 (31) 3.3化学沉淀法 (32) 3.4氧化还原法 (32) 第四章污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 (32) 4.1吸附法 (32) 4.2离子交换法 (34) 4.3萃取法 (35) 4.4膜析法 (36) 第五章废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 (388) 5.1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38) 5.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41) 5.3 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42) 5.4 米歇里斯-门坦方程式 (44) 5.5 莫诺特方程式 (45) 5.6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式 (46) 第六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47) 6.1 稳定塘 (48) 6.2 污水土地处理 (51) 第七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52 7.1 生物滤池 (53) 7.2 生物转盘 (61) 7.3 生物接触氧化 (63) 7.4 生物流化床 (64) 第八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66) 8.1基本概念 (66)

8.2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68) 8.3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71) 8.4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73) 8.5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82) 8.6二沉池 (85) 第九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86) 9.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86) 9.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86) 9.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 (87) 9.4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 (87) 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88) 10.1氮、磷的去除 (88) 10.2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 (94) 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94) 11.1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 (94) 11.2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 (97) 11.3污泥浓缩 (97) 11.4污泥的稳定 (98) 11.5污泥的调理 (99) 11.6污泥脱水 (100) 11.7污泥的干燥与焚化 (101) 11.8污泥的管道输送 (101) 第十二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02) 12.1厂址选择 (102) 12.2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 (103) 12.3污水厂的平面布置 (103) 12.4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10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

1、生化需氧BOD: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气量称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2、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为单位)。 3、水体自净作用: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 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在排污口下游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线的临界点(氧垂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 4、格栅、筛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各使用于什么场合? 在排水工程中,格栅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内,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用来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筛网可有效去除和回收废水中夹带的纤维状杂质,如:羊毛、化纤、纸浆等。可作为预处理,也可作为重复利用水的深度处理。 5、沉淀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4)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6、理想沉淀池划为四个区域: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及污泥区域,并作下述假定:(1)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流速为v (2)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u (3)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 (4)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8、u一定时,增加表面积A时,去除率E提高,所以对容积一定的沉淀池,池深越浅时,表面积A越大,即去除率E越大。 9、加压溶气浮上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将空气溶于水中,并达到指定压力下的饱和状态,然后将过饱和液突然降至常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即以非常细小的气泡释放出来。这些数量众多的气泡与水中的悬浮颗粒产生粘附作用,使这些夹带了无数小气泡的颗粒的密度小于水而产生上浮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分析解析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 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 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 系,称为~。 2.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 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3.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 氧量。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 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 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 沉降比。 6.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 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 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 10g/L,称为~。 8.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 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 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 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 度。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 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 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 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 界。 13.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 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 吸附。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 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 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及溶液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称为~。 18.半透膜:在溶液中凡是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 其它成分能透过的膜,都叫做半透膜。 19.膜分离法:是把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溶 液中的某种溶质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 20.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 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21.生物处理:是主利用微生物能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 的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一种可控制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22.生物呼吸线:表示耗氧随时间累积的曲线。 23.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 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24.氧化沟:是一个具有封闭沟渠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25.总充氧量:稳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曝气池的 总氧量。 26.悬浮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形成絮状,悬浮 在混合液中不停地与废水混合和接触。 27.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净化废水的装置。 28.面积负荷率法:即单位面积每日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 物等量。 29.自然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 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 30.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来净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方 法。 31.活性污泥:充满微生物的絮状泥粒。 32.污泥负荷率: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 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 33.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 的重量,常用MLSS表示。 34.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返回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排水沟道系统”和“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两大部分。“排水沟道系统” 详细介绍污水沟道系统﹑雨水沟道系统和合流制沟道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排水体制﹑系统特点﹑管材及断面特性﹑沟道附属构筑物﹑设计要求及控制参数﹑防洪设施和沟道施工养护等。“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的生物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的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 1) 基本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 2) 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3) 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污水物理及生物处理的设计、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5) 培养学生对污水处理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初步具备进行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能力。 6) 辅以完整的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编制工程设计文件; 2、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基本掌握污水处理物理和生物处理的理论和设计原理,能合理正确地选择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设计;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初步具备编制工程设计文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篇排水沟道系统] 绪论 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范围 2) 排水沟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第一章排水沟道系统 3) 污水的分类和性质 4) 排水系统的体制和选择 5) 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及布置形式 7) 沟道及沟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习题讲解.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课教案

1.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固体污染物在水中分悬浮物(SS)和溶解固体(DS),三种分散形态: 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直径为1~100nm)和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 3.需氧污染物: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 和总有机碳(TOC)。 4.毒性污染物 (1)无机污染物:汞、铬、镉、铅、锌、镍、铜、钴、锰、钛、钒、钼、锑、铋等 (2)有机污染物:挥发分、苯并(a)芘、DDT、六六六 (3)放射性污染物 5.其他污染物 (1)营养性污染物:(氮和磷) (2)生物污染物 (3)感官污染物 (4)酸碱污染物 (5)油类污染物 (6)热污染 6.废水处理的分级 (1)一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分离设备依次为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节流与沉淀池的污泥可进行污泥消化或其他处理。条件许可时,出水可排放于水体或用于污水灌溉。以及处理有时也叫做机械处理。 (2)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在以及处理的基础上,机型生物化学处理,叫做耳机处理。耳机处理的对象是被微生物利用和讲解的污染物,如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氮和磷等,采用典型设备有各种生物反应器(如生物曝气池或生物滤池等)和二次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后进行艳阳消化或其他处理,出水可排放或再利用。耳机处理也叫做生化处理或生物处理。(3)三级处理:对出水要求更高是,在耳机处理后,进行三级处理,三级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才六的污染物及其他溶解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有化学絮凝、过滤等。有时三级处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再利用(如用作工业用水)。对象包括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和盐分等。方法有吸附、例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三级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但是,尽管在处理程度或深度上,两者基本相同,单三级处理强调顺序性,其前必有一、二级处理;高级处理至强调处理升读,其前不一定有其他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0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0、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02 H2O N02和S0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0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 )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C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0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0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02 H20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0C :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0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0C T0D的耗氧过程与B0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0C或T0D与B0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0D与T0D或T0C之间存在一定 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0D > C0D >B0D20>B0D5>0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0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0D则不能象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0D表示也存 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 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0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九章~第二十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污染指标,化学性质污染指标和生物性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DS)+悬浮性固体(SS)=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1)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 ①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②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为单位)。 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④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2)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①BOD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COD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②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COD>BOD20>BOD5>OC。 ③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COD的优点是快速而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 ④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存在一定的误差。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习题

《排水管道工程》习题 第一章排水管渠系统 1.名词解释:排水系统、排水体制 2.排水体制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合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两种形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4.不同体制的排水系统在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方面各自有何优缺点? 5.如何选择排水体制? 6.简述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7.简述城镇污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8.简述工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9.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0.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物除检查井、跌水井、出水口等之外,还有收集地面雨水用 的。 11. 在管道系统的组成上,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半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各分流制系统相 似,具有同样的组成部分,只是在截流式合流制管渠上设有和;而在半分流制管渠上设有和。 12.管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或,渠道有和之分。城市和工厂中的渠管主要是。 13. 暗渠系统的主要附属构筑物有哪些? 14. 对合格的管道和渠道有哪些要求? 15. 为什么管道的断面形式常采用圆形,而渠道的断面形式一般不采用圆形?选择管道时主 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16. 渠道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适于什么情况? 17. 我国城市和工厂最常用的管道有哪些?试述适用情况及优缺点? 18. 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制造方法主要有、、。 19. 钢筋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制造方法主要有、、。 21. 简述管道系统各种附属构筑物的功能,适用场合和构造要求? 22. 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检查井井身的构造与是否需要工 人下井有密切关系。不需要下人的浅井,构造很简单,一般为;需要下人的检查井在构造上可分为、和三部分。检查井的底部做流槽是为了。在重要道路上的检查井,有时为了防止因检查井沉降而破坏路面,可设计采用来固定井座和井盖,即使检查井沉降也不影响道路路面。 23. 跌水井的构造无定型,常用的有和两种。 24. 雨水口结构包括:、、三部分。雨水口的形式有、以及。 从地步构造看,雨水口分为和。其中有截流进入雨水口的粗重物体的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分析、水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期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水环境保护人才。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污水水质出路 第一节污水水质 1.污水物理性指标 2.污水的化学性指标 3.污水生物性指标 习题要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表征意义 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 水体的自净作用 2.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习题要点:水体自净的机理、影响因素 第三节污水出路 1.排放水体及其限制 2.污水回用 习题要点:污水的最终出路与出水水质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污水水质指标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目前污水最终去向及其对水质的要求; 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自净的机理; 掌握几种常用水质指标的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格栅、筛网和过滤 1.格栅的作用及种类 2.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3.筛网 4.过滤 习题要点:格栅的设计与计算过程 第二节沉淀理论 1.沉淀类型 2.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习题要点:自由沉淀理论 第三节沉砂池 1.平流沉砂池 2.曝气沉砂池 习题要点:曝气沉砂池的曝气作用 第四节沉淀池 1.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几参数 2.平流式沉淀池 3.竖流式沉淀池 4.辐流式沉淀池 5.斜流沉淀池 6.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习题要点:各种沉淀池之间的优缺点比较第五节隔油和破乳 1.含油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2.隔油池 3.乳化油和破乳方法 习题要点:隔油池的设计要点 第六节浮上法 1.浮上法类型 2.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标准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 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

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标准:根据部分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部分行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

水污染控制工程2(第二套)

废水生物处理试题 1、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生物流化床 (2) 莫诺特方程 (3) SBR工艺 (4) BOD的变化进程曲线 (5) 渐减曝气 (6) 比较伯、仲、叔醇的生化降解性 (7) A/O工艺 (8) 稳定塘 (9) SVI与SV (10) 自身代谢系数k d 2、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 论述污泥负荷与BOD去除率的关系 (2) 比较酯肪烃、环烷烃、芳烃、烯烃的生化降解性 (3) 推导污泥龄:流程如下 已知:沉淀池出水流量Q,出水污泥含量为Xe,排泥量为Qw,回流量为Qr、浓度为X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θ。 (4) 以细菌生长曲线与米氏方程说明在高浓度底质下,生化速度与浓度无关 (5) 叙述活性污泥增长规律与生物相特征 3、论述题(10分) 论述RBC废水生物脱氮的机理与常见处理工艺 4、计算题(25分) 废水量0.55m3/s,经沉淀后废水的BOD5为320mg/L,要求出水BOD5在20mg/L以下,设计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水温20度。已知: (1) 进水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可以忽略不计; (2) 混合液挥发性固体与悬浮固体之比为0.8; (3) 回流污泥浓度为10000mg/L; (4)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为3600mg/L; (5)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10日; (6) 反应器为完全混合器; (7) 出水含有23mgL-1生物污泥,其中65%可生物降解; (8) BOD5=0.68BOD l(K=0.9d-1) (9) 废水中有足够的营养物; (10) 每日的高峰流量为平均流量的2.5倍 (计算中Y=0.50mgmg-1,kd=0.06d-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