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如何传承或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要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知晓文化。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博大精深,家底深厚,当今所知晓的文明仅仅是较小的一部分,而对于普罗
大众而言,知晓程度就更为微小了。
不知中华文化之浩博又何来发自内心底气十
足的文化自信呢?举个例子,《国家宝藏》第一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物
各种釉彩大瓶,可能网上关于这个文物的讨论都是欢乐的,比如吐槽这个名字画
风清奇,调侃乾隆农家乐审美等等,然而不管怎么调侃它,这个烧制成功率仅仅0.23%的中国瓷母背后的精湛工艺都是让人惊叹的。
此时想象一下它就在你的眼前,哗的一声摔碎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是不是特别心痛,但如果你不知道它的
工艺难度和背后故事呢?会有同样的感觉么?不会的,因为你不知道它的珍贵,
不知道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同样,梁家辉先生介绍的石鼓,那灰扑扑的样子,如果不知道它的价值和它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就算堆在你家院子里,可能也就
是普通的石头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与文物其本身就是有强大的吸引
力与凝聚力,只要你了解它,感受它,就会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
承的使命感。
我们现在缺少的,恰恰是那种接近它的机会与方式。
自古以来,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数字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
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
传统文化亟需走出书本和博物馆,摆脱
空泛形象,以全新面貌迎接新的更广泛的受众。
从高深学术研究圈层走入普通大众,与新时代的数字媒介和流行文化元素相嫁接,开发出创新性的表达与呈现方式,一步步融入大众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接地气”。
近年来,俨然已成为一个超级大IP的故宫就是运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
一个典型。
故宫工作人员先是在图片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让静态古画“动”起来,并配上了活泼的“解说词”,令一系列相关表情包刷爆朋友圈。
自此借助互
联网和自媒体,故宫经过一系列包装策划,用萌萌的形象迅速成为“网红”,走
上了新媒体之路,由此带出了故宫文化衍生的文创产品的大卖。
这无疑是文化与
生活的一次融合与创新。
此外,故宫推出的综艺《我在故宫修文物》和《上新了
故宫》,前者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日常生活,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平民的
视角突围,后者走进故宫,走进文物背后的人物,都以“亲民”的方式走进大众
心中,进一步提升文化普及程度以及知晓率。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更是
有两万多的年轻人报名去修文物。
故宫综艺和文创的创意趣味和艺术心思,让珍
贵的文物不再束之高阁,让历史的厚重感变得更加亲近,去吸引更多人将目光聚
集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中,关注故宫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
与当下流行元素相嫁接,令其成为传统文化触点甚至主流传播介质也是创新
文化传播值得考虑的一个方向。
近几年大热的手游《王者荣耀》推出众多融合传
统文化的英雄皮肤,如融入京剧元素的游园惊梦、霸王别姬,融合诗词的凤求凰、凤凰于飞,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的敦煌飞天皮肤等备受推崇,玩家亦是因此对
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了解。
文艺创作者可以更多地考虑根据传统文化改编电影和动漫作品、具有中国风
风格的流行音乐、植入传统中国画元素的时尚衍生品,由综艺节目到电影动漫再
到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创意产品,都将形成对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传播矩阵,令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