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委婉表达异同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委婉表达的异同
摘要: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委婉表达,从语用功能上看,中日委婉表达基本都体现在避免忌讳、避免粗俗、表达敬意三方面。
但由于两种语言所属不同语言形态且文化意识同中有异,所以委婉表达无论是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了解、熟练掌握中日委婉语表达方式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助于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避免尴尬,缩短人际间距离、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委婉表达;文化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的语言生活中,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说话人想要表达出真正意图,但限于环境、文化等因素不能或不愿直陈其事,这样一种思想与表达相矛盾的产物便是委婉表现。
对于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强调”中和以礼”的汉民族来说,委婉表达渗透在语言各个层面,而同样重视”以和为贵”、表现”暧昧含蓄”的日语也不乏此种表达。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这可谓是中日委婉表达的根源。
尽管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存在着这一语言现象、在语用功能上也较为相似,但由于中日两种语言所属不同语言形态且文化意识同中有异,所以委婉表达无论是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首先,从语用功能上看,中日委婉表达基本都体现在避免忌讳、避免粗俗、表达敬意和礼貌三方面。
最早的委婉语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产生的,为了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有些敏感的词句
不得不提时,为了对方更易接受,需说得文雅含蓄一点,以掩饰、代替直接和粗鄙,这可谓是委婉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但在表达方式上,中日委婉表达并非完全对等。
中日委婉表达主要都是通过词汇和语义手段来实现的。
委婉表达的词汇手段主要着眼于对禁忌词汇的替代、专用指称、外来词等。
在词汇手段方面,中日委婉表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对于跛脚的人,汉语要避免说瘸子,要说腿脚不方面,而日文应表达为「足の不自由な人」而避免使用「ちんぼ」「いざり」等词。
语义手段包括降格陈述、模糊语义、迂回陈述等。
而在语义手段方面,日文语句中委婉表达的构成特点是暧昧语多、句尾的非断定表达多、具有非常复杂、发达的敬语体系。
暧昧语,指的是一种迂回、模糊或留有余地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可以避免唐突,在人际交往中起到润滑剂的效果。
这既是日语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其难点之一。
例如「一応」一词,就是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暧昧词语。
a:「○○さん東京大学出身なんですか?」(听说你是东京大学毕业的?)
b:「はい、一応東大です。
」(是的,我是。
)
因为东京大学是日本第一的著名大学,代表着头脑聪明,因此b 的回答中用了「一応」一词,这样的表现极为谦逊,谨慎,以防止
给对方自大骄傲的印象。
诸如ほど、ぐらい、けっこう、どうも、大体、適当に、なんだか等等,此类暧昧词汇在日语中比比皆是。
日本人说话的迂回表现方式确实体现了尊重别人这一特点,但是迂回表现也有其弊端。
大多数情况下会觉得日本人的这种迂回表现方式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说起话来会觉得很舒服。
不过,在对话时有时候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以至于错误的理解对方的意思。
此外,与汉语相比,日语句末的非断定表达多。
句末常用否定、双重否定及推量表达形式等。
中国人的说话方式是简单明了,直言不讳,而日本人更喜欢婉转的说话方式。
以询问对方是否和果汁为例。
中国人会直截了当的问:”您喝果汁吗?”。
而日本人则大多会以一种否定的形式问:”不喝果汁吗?”。
很显然,日语中习惯使用否定形式来表达疑问,而汉语习惯使用肯定的语气来表达。
日本人不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而更注重照顾对方的情绪,所以更多的是采取一种比较委婉的询问方式。
”去或者不去”完全由对方决定,自己不负任何责任。
主要让对方主观的进行自我判断,说话人只是询问对方的意愿,起到了一个促进的作用。
日本人说话时很少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即便是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他们也会尽量避免生硬的表述,而是习惯在句尾加上一些推量表达。
日语推量表达的暧昧性表现了日语特有的含蓄美,具有暧昧性的表达形式不意味着说话人不坚持自己的主张,仅表示不
把个人看法强加于他人。
「よ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だ」、「だろう」都是日语中常用的推量表达形式。
在日本人看来,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说话方式,不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最典型的中日两国的天气预报为例,中国的播报员采用肯定的方式表述,例如:”明天晴”。
而日本会选择用推量表达,「明日晴れでしょう。
」以免除责任,留有余地。
日语的敬语,其本质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说话人内心活动的一种表露。
现代日语的敬语大多用以体现对对方人格的尊重,是一种敬意的委婉表现。
因此,敬语有时也对下级,对晚辈使用。
例如,日本妇女在路上向正在玩耍的小男孩问路时,常唤他为「お兄ちゃん﹑お兄ちゃん」。
显然,这是那位妇女有意识地站在那个小男孩的弟弟和妹妹的立场上对他称呼。
有人分析,问路的人往往通过抬高对方的地位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婉转的表达了对孩子的喜爱和亲近之意。
敬语它一方面丰富了日语本身,使日语增加了美丽,文雅的成分,但另一方面也使人感到过于繁琐,复杂。
可以说,敬语的使用,是学习日语的人所必然要遇到的难点之一。
综上所述,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了解、熟练掌握中日委婉语表达方式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助于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避免难堪、尴尬的境地,从而缩短人际间距离、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
该论文的项目支持为:黑龙江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项目名称:言语行为的日汉对比研究。
项目编号:12512034
[1]菊地康人著,蔡敦达译.现代日语敬语常识100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戴莹,浅谈日语的暧昧表达科技信息.科技教研,2008(2)
[3]王在琦,日本暧昧语言文化特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0)
[4]王昭,禁忌语和委婉语文化蕴涵透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董婷婷,从”和”意识看中日委婉表达.黑龙江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