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多极化趋势和单极化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和斗争;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明显,并有新的表现,但是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也增强,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美国“一超”地位突出。
英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却甘当美国的忠实盟友乃至这个纳斯附庸。
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二位的经济强国,但政治和军事上曾长期依赖美国,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政治与军事大国。
法国和德国在一些对外政策上同美国存在分歧,但是经济与军事实力还无法同美国相比,其国际影响力受到制约。
俄罗斯的综合实力也无法与原来的苏联相比,更不可能与美国争霸,但是作为一个大国仍不失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冷战结束后,美国不顾世界人民和多数国家政府的反对,甚至绕过联合国,到处干预别国的内政,先后出兵科索沃、伊拉克,而各国政府和联合国似乎都无法阻挡。
2001年“9.11”事件后,为了建立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美国需要各国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加强了同各国,特别是中、俄、英、法、德、日等大国和印、巴、沙特等周边地区大国的双边接触与磋商,其单边主义言行有所收敛。
但是,同时美国通过动员一切资源,使用一切手段进行反恐怖斗争,尤其是通过组建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强化了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行动,都是美国一手策划,一手推动的,它既不需要联合国授权,也不需要同其他国家乃至盟国商量,恶意说是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第二,西方盟国总体上保持了同美国的协调一致。
除了少数国家爱表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应由联合国主导,军事打击应有限度,不要伤害无辜平民,大部分盟国几乎无条件地支持美国的一切行动。
英国自不必说,连日本也要出动军舰,北约痛快地答应了美国的八项军事援助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在盟国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不仅没有削
弱,反而有所增强。
第三,除了少数国家,大部分相关国家对于美国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其中包括允许美国军用飞机飞越领空、利用本国军事基地乃至在本国驻军等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要求。
其次,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仍然继续,并出现新的局面。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西方世界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时起时伏。
第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三,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第四,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第五,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看到当今世界的格局,仍然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化和多极化的矛盾和斗争中继续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展。
危机背后的美国政治经济状况
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学院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经济活动的地域特征和金融危机方面所做的贡献。
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3年里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精彩犀利的专栏文章,揭秘美国迷途的因果,预言了美国的新危机。
这些清新、泼辣而又不失诙谐的文章细致剖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与走势,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布什政府的各种谎言和政策失误,揭示了金融危机背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克鲁格曼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令人愉快的书,它的内容涉及失望的经济状况、糟糕的领导以及当权者的谎言。
”
他从分析美国股市泡沫的涨落开始,预见到了“一旦泡沫破裂,美国将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
而比经济状况更为糟糕的是政府的财政预算和社会保障体系状况。
布什政府的财政预算不过是骗人的数字游戏;诸多政策都是为了他背后的大集团谋求利益,但又以为中下层人士谋幸福为借口。
此外,布什政府总是以反恐为名义,利用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而穷兵黩武。
拨开政治、经济等的枝叶,美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清晰浮现。
而这些,正是被格林斯潘称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
2009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下行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金融危机已进一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扩散。
2009年,由于美国救市措施效果显现有待时日,美国经济将继续下行,但有可能在年底前步入复苏的
轨道,美国经济的发展走势对我国经济产生着影响。
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工业生产大幅下滑,GDP增速急剧下降。
2008年,在信贷紧缩以及工厂订单下滑的影响下,美国工业生产持续回落,全年工业生产下降1.8%,连续第三年下降,为2001年(工业生产同比下降3.4%)以来的降幅最大的一年,全年GDP增长1.1%,为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的最低增速。
通货膨胀率大起大落,总体有所上升。
2008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总体比上年有所上升,全年CPI上涨率为3.8%,比上年高出1个百分点,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总体CPI的大涨大落不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内的核心CPI基本稳定,核心CPI环比上涨率波动区间
为-0.1%-0.3%,同比上涨率波动区间为1.7%-2.5%。
就业人数减少,失业率上升。
2008年美国就业人数为14536.2万人,比上年减少68.5万人。
与就业人数减少相对应,全年失业率为
5.8%,比上年高出1.2个百分点,达到2003年6%的失业率以来的最高水平。
(见图)
进口额和出口额有所扩大,外贸逆差有所减少。
2008年,美国包括货物和服务在内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25200.7亿美元和1842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12%。
由于出口增速快于进口,2008年美国外贸逆差有所减少,全年逆差额为6771亿美元,同比下降3.3%。
股指全线下挫,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贬值。
2008年,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除在4月份有所反弹外,全年总体上一路下滑。
截至2008年12月份,三大股指分别比年初下跌了30.6%、34%和34.5%,而上年同期分别为上涨
5.1%、7.6%和2.1%。
2008年,美元/欧元比上年贬值了7.4%,日元/美元比上年贬值了12.2%。
2009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下行
2009年,美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作用下将继续下行,但随着各项救市政策发挥效应,预计2009年年底美国经济有望步入复苏轨道。
个人消费支出将停滞或下降。
尽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的区间,但信贷紧缩状况未得到实质性好转。
2009年1月,美元3个月LIBOR利率与美元利率之间的平均利差为96.4个基点,仍比2008年8月高出16个基点。
在信贷紧缩状态下,美国的消费信贷额有所下降。
2008年12月,经季节调整后美国消费信贷为25623亿美元,环比折年率下降3.1%,为连续3个月下降。
当前美国失业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失业率进
一步上升势必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
消费停滞或下降反映出2009年个人消费难以拉动美国经济增长。
投资支出继续下降。
由于政府救援计划集中AAA评级的优级企业,为数众多的非优级企业债券融资困难,低迷的股市和债市使企业直接融资较为困难。
2009年1月,美国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持续下降至
3.25%,比2008年8月下降了175个基点,但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同期降幅相比仍有较大下调空间。
对美国经济有较大支撑作用的房地产市场短期内也难有较大起色。
2009年1月,美国住房建筑商信心指数仅为9,美国住宅投资短期内还将下降。
外需下降。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不仅扩散到了其他发达国家,而且还扩散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生产活动下降,企业开工不足,需求下降,经济减速。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正逐步显现,2009年美国难以通过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预警指标显示经济下行趋势。
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统计,2009年1月美国先行指标为99.5,连续4个月低于景气临界值100,消费者信心指数为25.0,连续3个月下降。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35.8(2009年2月)和
42.9(2009年1月),虽比上月略有回升,但分别连续13个月和4个月低于景气临界值50,显示2009年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近期,国际市场利差缩小以及不断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等将有助于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将在较长时间维持0-0.25%的极低基金利率,还启动了“数量扩张”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但应该看到,经济刺激方案发挥作用需要时间,美国经济年底前步入复苏轨道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刺激方案的有效性。
预计2009年美国经济为负增长,且降幅将大于上年。
2009年3月,英国共识公司(CONSENSUS FORECASTS)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将下降2.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月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将下降1.6%。
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美国为我国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2008年,我国对美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7.7%。
美国经济衰退使我国对美出口显著下降。
2008年全年对美出口额为25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增速下降6个百分点。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美国新增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个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态势,全年共批准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1772个,同比下降32.5%。
全年实际利用美国直接投资额为29.4亿美元,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2%,比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居各国
(地区)对华直接投资金额第七位。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导致对我国的订单需求下降,大批出口型企业因为开工不足而纷纷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许多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提前返乡。
我国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海外持有者,随着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和美元汇率走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有可能面临收益率损失和汇兑损失。
应对美国经济衰退,我国可采取如下政策措施:一是确保我国出口增长。
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对美出口难保稳定增长,可拓展其他出口市场,通过对我国企业减税让利或发放补贴等形式促进我国出口增长。
二是通过鼓励创新来扩大就业。
为此,国家或有实力的企业可拨出专项资金,创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基金,以此鼓励创新,扩大就业。
三是继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可加大医疗保健和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样我国居民才可能将新增财富用于即期消费。
四是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
认真总结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
五是增加中美对话,加强中美两国协同救市。
2009年是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上任后的第一年,其对华政策存在变数。
我国可充分利用各种机制,如利用中美经济战略机制加强与美对话,尽量不让贸易、汇率以及能源等经济问题政治化,为我国经济增长争取较稳定的外部环境,两国应加强沟通,协同救市,力争取得最好的救市效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美国次贷的来龙去脉
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形势仍在恶化。
详细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值达12万亿美元,是美国资本市场中仅次于公司股票市场的最重要市场。
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三项指标来区分客户质量:一是客户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二是借款者的债务与收入比率,三是借款者申请的抵押贷款价值与房地产价值比率(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进逻辑和风险涵义》)。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的贷款则相应地按质量分三大类:优质贷款(Prime)、中级
贷款(Alter-A)和次级贷款(Subprime)。
三类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的份额大致分别为75%、11%和14%。
次贷借款人是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群。
他们被称
为“ninjna”(no income,no job,no assets),意为既无收入、又无工作、更无财产的人。
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贷款给他们呢?首先,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发放的次贷似乎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自2001年,由于美国IT泡沫破灭,又加上“9·ll事件”,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美联储为了抑制衰退,采取了非常扩张的货币政策,连续的降息使联邦基金利息率甚至一度降至1%的水平。
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作为抵押品的住宅价格一直在上涨。
即便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可以拍卖抵押品(住宅)。
由于房价一直在上涨,银行并不担心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
其次,证券化使得银行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因而住房金融机构并不会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
证券化是指通过金融工程把流动性差的某个或某一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债券的过程或倾向。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能够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带来收益(借款人的还本、付息),因而是一种资产、是有价值的。
但是,由于交易成本过高,住房贷款金融机构无法在二级市场一份一份地出售这种资产。
为了能够出售这种资产,住房贷款金融机构需要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V)把众多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收集起来做成一个资产池,在此资产池的基础上做成标准化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和债务质押支持债券(CDO)。
一旦MBS 和CDO被投资者购买,风险就从住房贷款金融公司转移到投资者。
次贷危机的发展阶段如下:首先是次贷违约率上升,引发了以次贷为基础的证券化资产及其衍生品价格的下跌;其后,原来靠借人短期资
金,进行长期投资(继续持有MBS、CD0等)的金融机构无法继续从货币市场融入资金,货币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之后,去杠杆化的操作导致信贷紧缩,并引发金融机构破产;最终,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部门,使经济陷入衰退。
以上还只是整个危机的第一个周期,在实体经济陷入衰退之后,次贷及其他债券违约率将进一步上升,这将使得经济进一步地陷入危机之中。
如此周而复始,可能要经过数个周期之后,经济才能最终趋于稳定。
这一过程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现在我们可能还处于第一个周期的结束的开始(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下面将回顾危机演进的基本过程。
次贷违约率上升
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经济渐显过热之势,为避免通胀,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不断的升息导致住房贷款市场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
除了宏观经济形势之外,次贷违约率的上升还与次贷本身的设计有关。
有些次级贷款的还款安排是这样的:前三年不需支付任何利息,三年之后则要支付很高的利息。
因此,三年前的次贷合同,经过三年的缓冲期,本来就已经到了调高利息率的时候,再加上恰逢市场利率也在上调,这些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次贷违约率的上升。
违约率上升是次贷危机的初期征兆。
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缺
大致在2007年的8、9月份,违约率上升导致MBS、CDO或是价格下降,或是有价无市,危机终于浮出水面。
这些MBS、CDO债券都是以次贷为基础发放的。
既然以次贷为基础,债券的价格就和次贷合同借款者的还贷能力有关。
当借款者的还贷能力下降、开始出现违约的时候,投资者持有的相关债券价格开始下降。
在此背景之下,投资者都想卖掉债券
变现,可是没有人来买,这自然引发债券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而在这一市场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参与者便是结构投资公司
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这种金融机构是通过发行商业票据(CP)借钱以持有MBS、CDO的。
MBS、CDO属于长期投资,时间可能是十五年,也可能到三十年。
而CP是短期借款,比如借款期限是9个月,这意味着:每9个月就要发行等量的CP(借新债还旧债),这样才可以保证长期持有MBS、CDO。
在此过程中,SIV赢利的故事就是:一方面,要不断归还短期货币市场借款的较低利息,另一方面获得因持续持有存在风险而利率较高的长期债券的利息,从而赚取中间息差。
但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能够不断地从短期货币市场即CP(商业票据)市场成功融资。
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由于MBS、CDO的价格持续下降,投资者不愿意继续购买CP(谁知道SIV会不会无力偿还通过发行CP 筹集的资金)。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不足,使得SIV面临筹资困境。
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把MBS、CDO卖掉。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大家都希望从中融资,而没人愿意投放资金。
这就导致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利率大幅上升。
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标志。
2007年上半年大家都在说全球流动性的过剩,但之后这些流动性又仿佛在一夜之间全部蒸发,大家突然都借不到钱了,货币市场就此出现流动性紧缩。
如图所示,2007年8、9月份的时候,货币市场上欧洲美元与美国国债的息差突然上升,这说明了利息率的急剧上升。
我们知道,流动性的足与不足,不仅与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数量有关,也与货币需求有关。
如果大家都捂紧口袋,不愿花钱,央行再怎么发行货币也没用;同样道
理,如果大家都愿意投资股票,央行再紧缩货币政策也难以奏效。
所以,物价和资产泡沫不仅和货币供给有关,也和货币需求相关。
现在是相反的情形:大家都想要现金,而没人愿意借出,这就标志着危机的出现。
信贷紧缩
第三个阶段是去杠杆化引发的信贷紧缩。
这里需要知道几个相关的概念,首先就是杠杆率。
杠杆率:资本金/资产。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不超过10,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是20至50之间。
中国的很多企业是比较传统的家族企业,不喜欢跟外人借钱,所以它们的杠杆率是1。
而美国人喜欢用别人的钱来生钱,把借款用于投资,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能够用很少的自有资金来运作巨额资本。
第二个就是以市定价(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
即按公允价值(Fair value)或现值计价的原则来调整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比如,一个人说买了价值10万元的股票,我们不禁要追问:是2007年6月份的10万还是现在市值的10万?按照mark-to-market原则,就是要按现价来计算。
第三个原则是资本金等量扣减:即当资产价格缩水的时候,资本金要等价扣减。
这里举例来说明:假设某金融机构的资产为1000,资本金是50,杠杆率=1000/
50=20。
现在,该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发生了30个单位的损失,按照mark-to-market原则,资产从1000变成了970,根据等量扣减的原则,资本金由50变成20。
这时杠杆率=970/20=48.5,在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控制风险,金融机构更需要降低杠杆率,而现在杠杆率不降反升,从20升至48.5。
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进行“去杠杆化”的操作,否则将被监管机构踢出牌局。
“去杠杆化”的途径具体有两种:一是增加资本金。
为保持原来20
倍的杠杆率,可以找其他机构注资,从而增加28.5个资本金,使资本总金数达到48.5。
另一种途径是,在不能充实资本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只得减少资产,比如卖掉房地产、MBS、CDO。
总之,将资产减掉570,达到400。
此时的杠杆率=400/20=20。
在此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对于银行来讲,扣减资产的方式之一就是收回贷款。
这就是信贷紧缩。
金融机构的减记资产操作,会造成整个经济系统的债券价格普遍下降;由于减记资产而造成的信贷紧缩,企业和金融机构就借不到钱,实体经济将受到来自虚拟经济的严重冲击。
可见,违约率上升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去杠杆化又使得危机进一步恶化。
系统性危机显现
由于去杠杆化,资产有损失,则资本金也要相应扣减。
由于杠杆率偏高,美国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相对较少,扣减之后容易导致资不抵债,因此只得破产。
下面以AIG事件为例来进行说明。
AIG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出售的金融工具称为信贷违约互换(CDS),这是在美国非常流行的保险契约,作用是为债券保险。
假如有人购买了MBS、CDO债券,但同时又担心价格会下降。
所以就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购买CDS。
之后如果债券价格下跌,则差额就由保险公司弥补;如果出现违约,违约金就由保险公司赔付。
因为AIG认为MBS、CDO 不会出事,或者违约概率较低;所以既然投资者愿意出保费,这笔交易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市场投机的背景下,这种交易变得越来越离谱。
举个例子:我买了车子,知道自己的开车技术不好,所以给自己买了保险;荒唐的是,其他人也购买了我的车子出事的保险,大家都知道我开车技术不好,可能会出事。
一旦出事,所有的其他人也都将获得保
费赔偿。
最后导致了这样的局面:美国整个金融市场的规模是67万亿,有人测算CDO是1.2万亿,住房抵押贷款也不过12万亿,而CDS的总额达到了62万亿!虽然我的车和大家没有关系,但大家都购买了我的车子要出车祸的保险。
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一种商业实践。
大量美国的金融机构发现了赚钱的奥秘:与其买卖债券MBS、CDO,不如买卖保险。
梦境是美好的,但是梦境并不长久。
到后来,大家发现买车的人普遍出事了,而不是个别的车子出事。
由于担心保险公司赔付不起,大家都要卖掉保险。
既然保险公司担保的债券都要出事,也就自然支付不起高额的赔付。
投资者便纷纷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公司马上陷入破产境地,这就是AIG的故事。
美国政府自然要出面救助,否则会造成系统性的风险。
实体陷入衰退
次贷违约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流动性短缺又进一步带来信贷紧缩,企业的投资和生产遭到冲击,实体经济的产出下降;同时伴随的股票、债券价格下跌,财富效应显现,居民消费减少。
两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出现衰退。
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的情况显示:作为总需求主要构成部分的消费支出下降3.1%,GDP负增长0.3%。
与此同时,危机也正在向欧洲、拉美和亚洲蔓延。
由于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在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信用已经消失殆尽,借贷活动一直处于近乎停顿的状态。
尽管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用尽浑身解数,信用仍然未能得到恢复。
现在的情况依然是:资本主义的金融体系因“栓塞”而近于瘫痪。
2009年世界经济的前景确实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