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哲学思维的三大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学的抽象性;哲学的批判性;哲学的反思性

一、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哲学的抽象性首先通过哲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表现出来。人们谈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抽象概念。哲学往往因为抽象而显得脱离实际、晦涩难懂。但在实际上,思维的抽象性不仅是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正是有了抽象,人的思维才能够超越现象走向本质,超越个别走向一般。

抽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一般而言,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抽象是从一些具体的事物中将一些共性的东西分离出来,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得到一个超越了个体形象的认识或结论。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比如,“水果”是从苹果、梨、草莓、桃子等中抽象出来的;“蔬菜”是从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的意义,在于人们依次超越对象的个别属性和表面现象,越来越深入地把握某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抽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

以“物质”、“存在”等概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抽象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性:

1.哲学的抽象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而哲学作为追根究底之学,其意义正在于它要摆脱感觉经验的束缚,进入一个超越经验的层次,提供对普遍性的整体把握。正因为如此,哲学在经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抽象,力求在对象的总和意义上把握其本质。这种更高度的抽象所达到的,就是用“物质”来概括世界上已有的和可能的、有限的和无限的、一切可以通过人的感觉来体验的事物;用“存在(有)”来概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在内的一切可言说对象的状态。而“物质”、“存在”这样的概念,因为它们本身已经超出了经验的范围,所以才能代表在“无限”意义上的抽象。同样的抽象也表现在哲学其他概念,如运动、时间空间、质和量、可能和现实、必然和偶然等等之中。

在哲学的理论叙述中,基本的概念、范畴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典型的如“运动和静止”、“现象和本质”、“历史和逻辑”等;这种通过概念之间的横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理论特征表明,哲学的抽象始终是一种力求在最大限度上把握事物最普遍特征的理性创造,并不是一种无所节制、随心所欲、脱离现实的想象和臆造。

二、哲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高度理论抽象层次上的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主要特性之一。

通常所谓的批判,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对象的揭示、

辨析、鉴别和选择;二是对对象的否定、扬弃。

1.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本性和精神标志。,是哲学批判与一切科学批判的共同特点。但是,哲学批判永远不满足于既有结果,不迷信任何权威,不拘泥于习惯和成见,而是对它们保持一定的怀疑和审视态度,尽管其结果完全颠覆了既有的认知,却总是探索新的路径,走向新的发现、发展和超越。

当然,仅仅从概念自身来理解哲学的批判性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概念的辩证法归根结底源自人现实的生命和感性的实践活动的辩证本性,换言之,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与人类在实践中把握世界和自我把握相联系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概念的辩证的思维的把握中,始终要看到人自身的、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所以马克思指出,“合理形式”的辩证法的意义就在于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三、哲学思维的反思性

哲学批判是一种在逻辑上最具彻底性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彻底性还表现为,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这就是哲学的反思性特征。哲学的反思性与批判性总是相互联系的。

哲学反思的特点和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在各门科学中,哲学以最为自觉的理性形式,承担着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批判的功能。

人类在重大普遍性问题上的反思和自我批判,往往通过哲学的反思和自我批判表现出来。而哲学的反思,则往往通过哲学家的批判性思考、探究以及哲学家们之间的争论表现出来。

2.对概念及其逻辑体系无矛盾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统一性的追求,是哲学的使命,也是哲学反思性的内在动力。

可以说,人类“存在着一种系统感和对于我们思维的明晰性和统一性的要求——它们进入我们思维活动的根基,并完全可能进入到更深处——它们导源于我们所属的这个物种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古典形式还是现代形式的形而上学思想,其驱动都在于力图把各种事物综合成一个整体,提供出一种统一的图景或框架,使我们经验中的事物多样性能够在这个框架内依据某些普遍原理而得到解释,或可以被解释为某种普遍本质或过程的各种表现。”

3.在哲学的反思和自我批判中,同样包含着强烈的前提性反思和批判意识。与此相应的是,哲学发展也表现出常常“回到起点”的特征。

石里克曾指出:“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当然哲学的批判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复杂的“扬弃”。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是如此,康德对唯理论和经验论是如此,黑格尔对康德是如此,马克思对黑

格尔是如此,海德格尔对胡塞尔也是如此。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并不仅仅停留于概念和思辨的形式本身,思想的历史延续联系着人和社会发展的生命。正如马克思在谈到黑格尔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时所指出的,黑格尔哲学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最现实的人类状况。正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最现实的人类状况”,促成了哲学永无止境的反思和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