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烟气脱硝技术浅析

水泥行业烟气脱硝技术浅析
水泥行业烟气脱硝技术浅析

水泥厂SNCR脱硝技术简述

2012.6CHINA CEMENT 水泥生产过程排出的大量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 NO X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NO X 的控制和治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11月16日发布第127号公告,其中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第五项“环境保护”,明确规定: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置脱除NO X 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SNCR 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于水泥厂脱硝最有效、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国内还没有实际应用的报道。笔者已申报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脱硝工作项目,拟研究开发SNCR 系统成套装置,现对SNCR 技术做简要叙述。 1SNCR 技术介绍 SNCR 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是指在合适的 温度区域喷入氨水或者尿素,通过NH 3与NO X 的反应生成N 2和水从而脱去烟气中的NO X 。SNCR 去除NO X 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H 3+4NO +O 2→4N 2+6H 2O 4NH 3+2NO 2+O 2→3N 2+6H 2O 由于烟气中90%~95%的NO X 都是NO ,因此第一个方程式是主要反应方程式。SNCR 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 影响SNCR 系统脱硝效率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1反应剂 反应剂常常采用氨水(浓度20%)。其他可选反应 剂包括液氨、尿素、硫酸铵溶液。氨水的应用存在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浓氨水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并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而且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尿素的优点是安全性好,成本低,缺点是需要热解或者水解为氨,过程复杂。就国外的运行业绩看,对预热/预分解水泥窑,氨水是最好的反应剂。 1.2温度 对SNCR 工艺而言,反应区的温度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表1罗列了一部分世界上目前使用SNCR 工艺的水泥厂喷入反应剂的温度值。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多采用温度区间在870℃~ 1100℃之间。1.3 氨水喷入位置 对预热/分解炉水泥窑系统来说,有此合适的温度区间位置见图2。 (1)分解炉燃烧区。这个位置是最理想的喷反应剂处(930℃~990℃)。 (2)分解炉出口,鹅颈管入口处(850℃~890℃)。 (3)鹅颈管出口,5号筒入口处。 1.4在最佳温度区域内的停留时间 在停留时间内,喷入的氨液/尿素与烟气进行混 合;水分蒸发;NH 3分解成NH 2与自由基;尿素分解成 图1 SNCR 系统工艺流程图 水泥厂SNCR 脱硝技术简述 周 磊,刘召春,张钊锋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合肥230051) 表1 SNCR 法应用温度区间 烟气温度/℃ 920~980870~1100950850~1050870~1100800~1100900~1000 870~1090900~11501000项目 反应剂:氨水/尿素 EC/R report 氨水Mussati 氨水Florida Rock test report 氨水Technical evaluation-Suwanee 两者NESCAUM 两者Draft 1fond report 两者Penta report 两者 EC/R report 尿素Mussati 尿素Florida Rock test report 尿素55

烟气脱硝装置( SCR)技术

烟气脱硝装置( SCR)技术 一、SCR装置运行原理如下: 氨气作为脱硝剂被喷入高温烟气脱硝装置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烟气中NOx 分解成为N2和H2O,其反应公式如下: 4NO + 4NH3 +O2 →4N2 + 6H2O NO +NO2 + 2NH3 →2N2 + 3H2O 一般通过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上述反应可以在200 ℃~450 ℃的温度范围内有效进行, 在NH3 /NO = 1的情况下,可以达到80~90%的脱硝效率。 烟气中的NOx 浓度通常是低的,但是烟气的体积相对很大,因此用在SCR装置的催化剂一定是高性能。因此用在这种条件下的催化剂一定满足燃煤锅炉高可靠性运行的要求。 二、烟气脱硝技术特点 SCR脱硝技术以其脱除效率高,适应当前环保要求而得到电力行业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在环保要求严格的发达国家例如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瑞典,丹麦等国SCR脱硝技术已经是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之一。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SCR脱硝技术必然会成为我国火力电站燃煤锅炉主要的脱硝技术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图1为SCR烟气脱硝系统典型工艺流程简图。

三、SCR脱硝系统一般组成 图1为SCR烟气脱硝系统典型工艺流程简图, SCR系统一般由氨的储存系统、氨与空气混合系统、氨气喷入系统、反应器系统、省煤器旁路、SCR旁路、检测控制系统等组成。 液氨从液氨槽车由卸料压缩机送人液氨储槽,再经过蒸发槽蒸发为氨气后通过氨缓冲槽和 输送管道进人锅炉区,通过与空气均匀混合后由分布导阀进入SCR反应器内部反应, SCR反应器设置于空气预热器前,氨气在SCR 反应器的上方,通过一种特殊的喷雾装置和烟气均匀分布混合,混合后烟气通过反应器内催化剂层进行还原反应。

火电厂SCR和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分析比较

火电厂SCR和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分析比较 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杨东华 摘要:为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国华电力公司从去年开始陆续在国华浙能宁海电厂、国华太仓电厂、国华台山电厂和北京热电分公司先后上马烟气脱硝工程。这些脱硝工程分别采用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技术,这两种技术作为国际脱硝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在系统技术原理、设计要求、技术关键、反应塔布置及其催化剂特性、氨逃逸及其对空气预热器的影响等方面各有其优缺点,本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 引言 在火电机组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是最近二十多年中受到极大关注的一种污染物。科学己经证明氮氧化物在酸雨的形成和对臭氧层的破坏中所起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对氮氧化物的排放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在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中近70%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电力工业是我国的燃煤大户,电力工业的发展,又将导致NO X排放量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强控制,NO X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将越来越严重。 国华电力公司作为神华集团下属重要的电力企业,其大部分电厂都属于燃煤火电厂,不可避免的都是地方上排放氮氧化物的主要源

头。从2004年开始,公司就将治理NO X排放作为公司发展重点进行了整体规划,先后在国华浙能宁海电厂、国华太仓电厂、国华台山电厂和北京热电分公司上马了烟气脱硝项目,成为国内第一批治理NO X 排放的电力企业。 1、目前国际上脱硝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降低NO X的污染主要有两类措施。一是控制燃烧过程中NO X的生成,即低NO X燃烧技术;一是对生成的NO X 进行处理即烟气脱硝技术。 低NO X燃烧技术是降低燃煤NO X排放量的较经济的技术措施,由于它相对简单,而且一次性投入成本低,所以它的应用最广泛。它主要包含: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和使用低NO X燃烧器等四种方式来降低NO X的排放量。虽然低NO X燃烧技术可降低NO X排放30%-50%左右,但各种低氮燃烧技术均涉及炉膛燃烧的安全问题或效率问题,故技术存在局限。 关于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气相反应法、液体吸收法、吸附法、液膜法、微生物法等几类,其中气相反应法又包括电子束照射法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性还原法和炽热碳还原法、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法等三类。在众多烟气处理技术中,液体吸收法的脱硝效率低,净化效果差;吸附法虽然脱硝效率高,但是吸附量小,设备过于庞大,再生频繁,应用也不广泛;液膜法、微生物法是两个新型的技术,还有待发展;脉冲电晕法可以同时进行脱硫脱硝,但是,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实现高压脉冲电

水泥脱硝注意的问题

脱硝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环保治理的重点。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的迅猛发展,水泥生产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位居行业第三,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成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至20121637条,许多技术性能并不先进的水泥生产线排放的氮氧化物浓度或总量远远没有达到政策形势的要求。水泥行业应强制脱硝是必然。但鉴于当前的经济态势或水泥价格行情,以及脱硝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及增加运行成本,水泥生产企业的脱硝资金和运行成本上升压力也是制约该行业脱硝迅速展开不利因素。 目前,全国各地的水泥窑炉脱硝采用烟气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NCR),采用SN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低NOx 排放量的途径。在国家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排放标准出台前,辽宁省的辽阳市暂定NOx排放指标为320mg/Nm3,并已在辽宁中北水泥4000t/d、辽宁银盛水泥集团等多条水泥窑炉进行了SNCR脱硝应用。 为响应辽宁省辽阳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沈阳信成科技有限公司于12年5月6日与辽宁中北水泥(现属亚泰集团)签订了4000t/d水泥窑炉SNCR脱硝总包合同。工程于7月份开工,于10月初调试正常,并取得验收合格证书。调试结果说明,系统可连续稳定的运行,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使多家企业实现了氮氧化物低排放的环保达标企业,将使得信成科技公司为辽阳市的蓝天工程贡献出一份力量。 经过了辽宁中北水泥公司等脱硝示范工程建设,我们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希望可以和广大的业内人士一起分享,减少在脱硝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产生的一些问题。首先,对SNCR 脱硝工艺流程做一个说明:还原剂(氨水)由专用罐车运输,通过卸氨模块从氨水罐车转移到储罐内。储罐的加注管线和排气管通过柔性软管与罐车连接。加注管线主要用来为储罐注液,排气管将加注过程中的多余压力通过返回罐车释放,避免氨气逸出污染环境。氨水输送泵(一用一备)在压力为10bar条件下向SNCR系统提供氨水,脱硝需要的氨水量由SNCR系统给料分配柜内的流量控制阀进行控制。氨水用量是由氮氧化合物控制器的输出数据设定的。氮氧化物控制器的输入数据是从检测仪表对烟气分析的实际NOx值。NOx 控制器所需的氨水来自氨水输送管道,流量由氨水电磁流量计检测,气动调节阀控制。所有氨水量被平均分配到每个喷嘴,由流量计控制以保证合理分配,压力由压力变送器控制。氨水通过喷射点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烟道截面。该技术是用氨水或尿素等还原剂喷入炉内与NOx进行选择性反应,不用催化剂,因此必须在高温区加入还原剂。还原剂喷入分解炉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在此温度下还原剂迅速热分解成NH3 ,并与烟气中的NOX进行SNCR反应生成N2 ,该方法主要以分解炉为反应器。辽宁中北水泥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采用的方法即为SNCR法,使用氨水作为还原剂。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脱硝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这套脱硝系统以200~320kg/h的氨水耗量喷入到分解炉内,经十支在同一平面等间距的十支喷枪进入烟道,在高温环境860℃下,氨水分解成氨基,与NOx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达到脱硝的效果。 经过信成科技公司多条水泥生产线的总包SNCR脱硝工程建设,得出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了达到工程设备的设计合理、方便工程施工及安装、运行指标达到要求、水泥企业方便维护、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在整套工程设备的设计及建设中总结出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还原剂的存储能力。一般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周(7天)的用量。根据各厂的氨水采购渠道的不同,储量需要相应调整,如果氨水供货充足,并且运输条件也相对较好,能及时补充氨水的耗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储存量。反之则需要增加氨水的储量。另外,氨水的耗量与窑系统实际NOx的排放浓度及排放目标值有直接关系,不能笼统而言,尽可能地按实际情况计算并配置氨水储存罐的尺寸。建议如能及时补充还原剂,应减少储存量,因为储存量大,使用时间过长则使氨水中的氨气析出,容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影响生命健康。 2. 卸氨模块排空问题。卸氨装置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排空问题,不能简单地安装一

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分析 王帅

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分析王帅 发表时间:2018-06-04T10:51:01.1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作者:王帅 [导读] 摘要:受技术条件、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现阶段,火电厂仍旧是我国发电的主力,但是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煤炭资源,若是将所产生的烟气向空气中进行直接排放,空气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多伦 027300) 摘要:受技术条件、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现阶段,火电厂仍旧是我国发电的主力,但是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煤炭资源,若是将所产生的烟气向空气中进行直接排放,空气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尚未排放的烟气进行脱硝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脱硝处理后的烟气所包含污染物的数量明显减少,将其向空气中进行排放,能够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对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应用 1烟气脱硝装置的概述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火电厂在对烟气脱硝装置进行利用时,往往将还原法和半干湿处理法作为首选,而还原法的应用,主要针对的是火电厂烟气内含量较大的氮氧化物,在对还原法进行应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又可将其分为选择性非催化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两种。还原法的原理是将氨或相应衍生物作为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以此来完成针对二氧化氮所生成的还原反应。实践结果表明,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时产生的物质主要分为水和氮气,脱硝的目的自然得到了有效的实现。在对选择性的催化还原反应进行应用时,所应用脱硝装置的效率往往可以达到90%以上,正是因为该法具有极高的脱硝效率,因此,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火电厂之中,当然该法存在的不足也是极为明显的,具体体现在成本高以及占地面积较大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对中、小型火电厂而言,该法所具有的作用难以被完整的呈现出来。与选择性的催化还原反应不同,选择性的非催化还原反应普遍适用于各中、小型火电厂,并在中、小型火电厂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该法与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和成本较低的优势,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工作效率的下降,该法所具有的脱硝效率仅为50%,明显低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90%。 2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经济的效益所遵守的原则 2.1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原则 火电厂脱硝处理中,要坚持最大化地实现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充分运用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减少成本投资,提升生产力,保证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要有效地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对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进行综合性评估,判别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对火电厂生产的作用和效果。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科学技术发挥最大的效应,就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设计问题。因而,在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研究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环保排放的要求,从经济的角度上对烟气脱硝技术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优化,对技术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数据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如此,才能有效地实现火电厂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费用最小化原则 火电厂烟气脱硝的目的是在火电厂电力生产中,有效地保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长久发展和进步,避免因为火电厂电力生产中,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在火电厂生产中,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既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还要维持功能有效地运行,避免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火电厂相关负责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的各项费用进行相应的分析,例如对设备购置、安装、维修、使用等方面的费用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避免运用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损失。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要保证其高效、快速地运行,必须要遵循费用最小化原则,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证火电厂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便于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2.3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经济效益最大化与费用最小化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指火电厂在使用烟气脱硝技术的时候,相关设备能够在服务期内有效、正常地运行,从而保证火电厂生产效益最大化,生产效益的最大会导致生产产量的择增加,当生产产品的价格不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火电厂不仅要保持烟气脱硝技术运用的费用最少化,还要注重排污处理费用的最少化,人力资源投入费用的合理化,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证火电厂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2.4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工艺和装置的选择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我国火力发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相关文献表明,氮氧化物排放量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可见一斑,对于环境污染的情况可想而知。因而,实施脱硝改造工程既是火电厂生产的实际需求,更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的火电厂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要做好脱硝改造工程,必须注重火电厂的烟气脱硝工艺和装置的选择,而后注重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人员操作,保证整个生产过程高效、有效地运行。烟气脱硝工艺的选取,应该注重锅炉燃烧方式、燃料的选取和特性、催化剂的布置、烟气温度等各项指标。在选择烟气脱硝方式时,应优先选择运行可靠、水电能源消耗少、还原剂来源稳定、脱硝率高、运行费用低等成熟脱硝技术。 3烟气脱硝技术 3.1选择性非催化烟气脱硝技术(SNCR)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是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向炉内喷入还原剂氨或是尿素等,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N2和H2O。在NH3和氮氧化物的摩尔比处于2~3范围内时,脱硝效率可以维持在30%~50%之间。当温度处于950℃上下时,其反应式如下: 4NH3+4NOx+O2→4N2+6H2O 当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其反应式为: 4NH3+5O2→4NO+6H2O 而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其反应速度就会减小,因此在技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反应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该工艺由于未使用催化器,因此脱硝的效率较低,同时在脱硝率相同的情况下,该工艺所需的NH3量要相对较高,会导致NH3逸散量的增加。

我国水泥厂脱硝技术现状及展望

我国水泥厂脱硝技术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9-02-28T09:36:09.9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张林[导读] 人们要全面分析该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水泥生产,降低环境污染与危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3701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水泥生产行业的发展迅猛,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正在逐年递增。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氮氧化物的控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可以采用脱硝技术,从水泥生产源头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但是,其间会出现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人们只有做好相应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该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水泥厂;脱硝技术;现状;展望 1 水泥厂污染物种类分析及产生机理 1.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SO2)主要存在窑尾烟气中。硫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原料、燃料。如表1所示,原料中的硫以有机硫化物、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硫化物大部分为黄铁矿和白铁矿(FeS2),还有一些单质硫化物(如FeS);硫酸盐主要包括石膏(CaSO4·2H2O)和硬石膏(CaSO4)。硫化物在300~600℃发生氧化生成SO2气体,主要发生在预热器的二级筒或三级筒。硫酸盐矿物在低于烧成带温度下很稳定,在预热器内不会分解,大体上都会进入窑系统。燃料中硫的存在形式和原料中的一样,有硫化物、硫酸盐还有有机硫。煤在分解炉、回转窑燃烧,而分解炉存在大量的活性CaO,同时分解炉的温度正是脱硫反应发生的最佳范围,因此烧成带产生的SO2气体可以在分解炉被CaO吸收或者在过渡带和烧成带与碱结合生成硫酸盐。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燃料中的硫很少会影响到硫的排放。 1.2 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NOx)产生于煤粉的燃烧过程,也主要存在于窑尾烟气。分为热力型、快速型(也有称瞬时型)和燃料型三种类型的NOx。热力型NOx主要为在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N2被氧化而生成的NO,主要产生于温度大于1500℃的高温区;快速型NOx是由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烃(CHi)等撞击燃烧空气中的N2分子而生成CN/HCN,然后HCN再被氧化为NOx;燃料型NOx则是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的NOx。 1.3 粉尘(PM) 粉尘(PM)的产生机理比较简单,各种原材料在破碎及粉磨作业、煅烧、输送、装卸等过程产生粉尘并随工艺通风气流排放。另有一部分粉尘为物料在倒运、堆放存储、均化过程产生的扬尘,属于无组织排放。 2 水泥厂脱硝技术分析 2.1 低氮分级燃烧技术 作为水泥生产中脱硝技术的一种,低氮分级燃烧技术主要遵循燃烧学原理,通过改变运行工况,将燃烧工艺中生成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或抑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人们要在烟室与分解炉之间建立还原燃烧区。同时,利用煤将原分解炉的一部分分入该区域,使其通过缺氧燃烧形成一系列还原剂,如一氧化碳、甲烷以及氰化氢等,从而将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危害、无污染的氮气。与此同时,煤在缺氧燃烧的状态下对于氮氧化物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现阶段,低氮燃烧技术主要包括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以及浓淡燃烧等。采用该技术,可以更好地改造燃烧室,同时所需经费较少,但是其脱硝效率仅在30%左右,脱硝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很难满足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要求。 2.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是水泥脱硝技术的重要类型,也叫SNCR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当燃烧温度在850~1000℃时,在有氧的条件下,在排出的气流体中注入氨或氨的先驱物,使一氧化氮按照相应的反应规律进行还原。现如今,水泥行业的还原剂都具有氨气基,其主要由氨水和尿素水组成,可以将煅烧过程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氨气和水,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分解炉内,存在符合SNCR技术工作的反应温度窗口。该技术对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较高,一般在50%~80%,同时其操作系统简单,为实际脱硝操作提供便利。但是,该技术对反应温度的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大量还原剂,导致运行成本显著增加。此外,该技术易受到反应温度、化学反应时间以及喷枪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2.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又被称为SCR脱硝技术,也是一种水泥脱硝技术。该技术应用要有一定的催化反应条件,通过具有氨气基的还原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水和氨气,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SCR脱硝技术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要求反应温度控制在300~450℃。在没有预热器参与的条件下,水泥炉窖中的烟气道温度远低于该温度,因此必须做好烟气的加热工作。同时,要采用合适的SCR催化剂,如二氧化钛或V205-M003,而催化剂的外形通常采用板式、波纹板式以及蜂窝式等结构。SCR脱硝技术的脱硝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能够达到60%~90%。但是,其对于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同时投资运行所需费用较大,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4 组合脱硝技术 组合脱硝技术就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脱硝技术,通常将两种或三种脱硝工艺技术进行组合。通常,人们采用低氮分级燃烧技术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或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相结合的脱硝技术,同时也可以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相组合的脱硝技术,其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通常先采用低氮分级燃烧技术来降低氮氧化物含量,再运用烟气脱硝工艺脱硝。这些组合脱硝技术能够提高传统脱硝效率,同时降低投资运行成本。 3 未来发展趋势 3.1 低温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硝除尘技术 锅炉烟气中的NOx绝大部分以NO形式存在,在水中的溶解度远低于NO2、HNO2及HNO3等,这是导致传统脱硫工艺不能同时脱除NOx 的主要原因。因此,将烟气中的NO快速氧化成高价态的NO2是同时脱除的技术关键。 3.2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行业介绍.docx

1.烟气脱硫技术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煤炭、铁矿资源中含硫量较高,因此在火力发电、钢铁、建材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富氧的环境而产生了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烟气,从而给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带来了极大的环保压力。 据国家环保部统计,201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17.6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11.7万吨,而分解到三个重点行业分别如下:电力和热力生产业为797.0万吨、钢铁为240.6万吨、建材为199.8万吨,三个行业共计1237.4万吨达到整个工业二氧化硫排的64.7%。“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推行烟气脱硫技术以后,我国烟气脱硫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其中最常用的为湿法、干法以及半干法烟气三种脱硫技术。

1.1湿法脱硫技术 1.1.1石灰石-石膏法 这是一种成熟的烟气脱硫技术,在大型火电厂中,90%以上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该工艺采用石灰石(即氧化钙)浆液作为脱硫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产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进一步反应生产硫酸钙。硫酸钙经过过滤、干燥后形成脱硫副产品石膏。 这项工艺的关键在于控制烟气流量和浆液的pH值,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即使在低钙硫比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通常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该工艺流程复杂且需要设置废水处理系统,因而工程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同时,由于石灰石浆液的溶解性较低,即使通过调节了浆液pH值提高了石灰石的溶解度,但是在使用喷嘴时由于压力的变化,仍然容易发生堵塞喷嘴的情况并且易磨损设备,因而大幅度增加了脱硫设施后期的运营维修费用。 同时由于脱硫烟气中的粉尘成分复杂,在采用石灰石-石膏法时生成的脱硫石膏的杂质含量较多,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我国,这种品质有限的脱硫石膏很难具有利用价值,通常只能采用填埋进行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企业采用白云石(即氧化镁)作为脱硫剂来替代石灰石,从而使脱硫副产品由石膏变为了七水硫酸镁,而七水硫酸镁由于其水溶性高易于提纯,因而可以制成为合格品质的化学添加剂或化肥使用,其经济价值要远高于脱硫石膏。但是与其相关对的是脱硫剂白云石的成本也远高于石灰石,给企业后期运营成本也带来较大的压力。

水泥脱硝行业分析报告

水泥脱硝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水泥脱硝势在必行,新标准出台在即 (3) 1、第三大NO X污染源,水泥行业脱硝势在必行 (3) 2、水泥脱硝旧标准较宽松,现状基本满足 (4) 3、为达十二五减排12%目标,新标准将比欧德日更严格 (5) 4、若15年达新标,则十二五减排目标完成没有问题 (7) 二、主流水泥脱硝技术:低氮分级燃烧和SNCR (7) 1、脱硝技术分为炉内和炉外 (7) 2、炉内主要是窑头低氮燃烧器和窑尾分级燃烧技术 (8) 2、炉外主要推广SNCR,火电广泛使用的SCR不适用水泥 (10) 三、新标准实施对水泥工业的影响 (12) 1、现有企业需加装SNCR,新建需配低氮燃烧技术+SNCR (12) 2、吨熟料新增脱硝成本3~5元,幅度不大 (13) 3、恐难加速落后淘汰,或削弱大企业成本优势 (15) 四、弱复苏下去产能进入僵持阶段,分化将愈趋明显 (16)

一、水泥脱硝势在必行,新标准出台在即 1、第三大NOx污染源,水泥行业脱硝势在必行 水泥窑煅烧熟料时会产生大量NOx,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酸雨、光化学厌恶、臭氧建设等问题,还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NOx 排放量急剧增长,2006、2007、2008 年分别为60、68、76万吨,2010、2011 年大幅攀升至170、190 万吨,一方面是由于水泥产量不断增长,2011 年水泥产量较2008 年增长约50%,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型干法比重的不断提升,2011 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由08 年的61%提升至89%,而新型干法NOx排放量是立窑的2~3 倍。目前水泥行业已成为继火电、机动车尾气之后的第三大NOx 排放源,占全国NOx 总排放量的10%~12%,被列为十二五重点减排领域之一,脱硝势在必行。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年鉴》,2010 年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中国环境保护部

各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工艺与其优缺点

各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工艺与优缺点 2019.12.11 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分为:湿法、半干法、干法三大类脱硫工艺。湿法脱硫技术较为成熟,效率高,操作简单。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优点: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为气液反应,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一般均高于90 %,技术成熟,适用面广。湿法脱硫技术比较成熟,生产运行安全可靠,在众多的脱硫技术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占脱硫总装机容量的80 %以上。 缺点:生成物是液体或淤渣,较难处理,设备腐蚀性严重,洗涤后烟气需再热,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系统复杂、设备庞大、耗水量大、一次性投资高,一般适用于大型电厂。 分类:常用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 石膏法、间接的石灰石- 石膏法、柠檬吸收法等。 A 、石灰石/石灰- 石膏法: 原理:是利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 ,生成亚硫酸钙,经分离的亚硫酸钙(CaSO3 )可以抛弃,也可以氧化为硫酸钙(CaSO4 ),以石膏形式回收。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运行状况最稳定的脱硫工艺,脱硫效率达到90 %以上。 石灰石/ 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在现在的中国市场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其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

结垢、堵塞现象。对比石灰石法脱硫技术,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 则克服了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 B 、间接石灰石- 石膏法: 常见的间接石灰石- 石膏法有:钠碱双碱法、碱性硫酸铝法和稀硫酸吸收法等。原理:钠碱、碱性氧化铝(Al2O3 ·nH2O) 或稀硫酸( H2SO4 )吸收SO2 ,生成的吸收液与石灰石反应而得以再 生,并生成石膏。该法操作简单,二次污染少,无结垢和堵塞问题,脱硫效率高,但是生成的石膏产品质量较差。 C 柠檬吸收法:

水泥厂低氮燃烧及SNCR脱硝技术简介

低氮燃烧及脱硝等减排技术知识讲解 一、脱氮技术原理: 水泥熟料生产线上氮氧化物生产示意图 分级燃烧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烟室和分解炉之间建立还原燃烧区,将原分解炉用煤的一部分均布到该区域内,使其缺氧燃烧以便产生CO、CH4、H2、HCN 和固定碳等还原剂。这些还原剂与窑尾烟气中的NOx发生反应,将NOx还原成N2等无污染的惰性气体。此外,煤粉在缺氧条件下燃烧也抑制了自身燃料型NOx产生,从而实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NOx减排。其主要反应如下: 2CO +2 NO →N2+ 2CO2 NH+NH →N2+H2 2H2+2NO →N2+2H2O 二、技改简介: 1、该技术是对现有分解炉及燃烧方式进行改造,使煤

粉在分解炉内分级燃烧,在分解炉锥部形成还原区,将窑内产生的NOx还原为N2,并抑制分解炉内NOx的生成。根据池州海螺3#天津院设计的TDF分解炉结构,技改方案采用川崎公司窑尾新型燃烧器,并在分解炉锥部新增两个喂煤点,最大限度形成还原区,提高脱氮效率。 改造整体示意图 2、窑尾缩口由圆形改成方形,高度改为1600mm,并设置跳台,防止分解炉塌料现象发生,通过在分解炉锥部增设喷煤点,在分解炉锥部形成还原区。 改造前锥部改造后锥部

3、对窑尾烟室入炉烟气进行整流,将上升烟道改造成方形,同时,将上升烟道的直段延长,使窑内烟气入炉流场稳定,降低入炉风速。其次在分解炉锥部设计脱氮还原区,将分解炉煤粉分4点、上下2层喂入,增加了燃烧空间。在保证煤粉充分燃烧的同时,适当增加分解炉锥部的煤粉喂入比例,保证缺氧燃烧产生的还原气氛,从而在分解炉锥部区域形成一个“还原区”,部分生成的氮氧化物在该区域被还原分解,降低系统氮氧化物浓度。 改造前窑尾燃烧器 改造后窑尾燃烧器

SCR、SNCR法烟气脱硝技术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4522428.html, SCR、SNCR法烟气脱硝技术对比分析 作者:伏会方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6年第07期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对于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燃煤机组烟气脱 硝技术背景及两种烟气脱硝主流技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的技术原理、性能特点和工艺流程。分别对以液氨、尿素为原料的SCR、SNCR、SCR+SNCR脱硝技术方案工艺参数、工程投资、运行成本等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工况、场合烟气脱硝技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SCR;SNCR;烟气脱硝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能源消费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大气烟尘、 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的四大杀手。燃煤烟气所含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根源。在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主要是由燃煤过程产生的。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新的环保标准出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 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保标准超越欧美现行标准。从2012年1月1日 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量限值为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所有火电投运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为100毫克/立方米,2003年12 月31日以前投产或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燃煤锅炉的排放限值为200毫克/立方米。 我国烟气脱硝项目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运行的烟气脱硝项目所采用的工艺也是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烟气脱硝技术,目前发展迅速。 2 烟气脱硝技术简介 火电厂烟气脱硝装置用于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NOx),目前国内主流的烟气后处理脱 硝路线主要包括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SNCR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该类技术通 过将氨(NH3)或其衍生物(如尿素等)作为还原剂喷入烟气中,使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N2)和水(H2O),从而达到脱除氮氧化物的目的。 2.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剂NH3 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将NO 和NO2 还原成N2,而几乎不发生NH3 的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N2 的选择性,减少了NH3 的消耗。该工艺于20 世纪70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水泥窑尾烟气SCR脱硝技术

水泥窑尾烟气SCR脱硝技术 一前言 2015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1851.9万吨,其中,水泥排放氮氧化物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0%,仅次于火电和机动车行业,位居第三。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的主要目标。《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限值400 mg/Nm3,重点地区320 mg/Nm3;在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日趋严格背景下,2017年5月,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全省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的通知》要求,水泥行业2019年6月1日前氮氧化物排放不高于100 mg/Nm3;2018年9月,《唐山市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攻坚月行动方案》提出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50 mg/Nm3。 现行的脱硝技术大体分为氧化法脱硝和催化还原法脱硝。氧化法脱硝采用强氧化剂,如臭氧、亚氯酸钠等强氧化剂,把NOx氧化成高价氮氧化物,然后通过水或者碱液体进行吸收,但是存在耗电高、二次污染物废水排放问题。催化还原法,一般指SCR 法,因其无二次污染排放问题,脱硝效率高,可以实现超净排放,运行可靠稳定、适应负荷波动等优点,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工矿企业中。SCR脱硝技术作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高效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符合水泥行业日趋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水泥窑脱硝技术。研究高效水泥窑SCR脱硝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二水泥窑尾烟气特点 (1)NOx含量高,为300~1300mg/Nm3。 (2)湿度大,水含量8~16%;水蒸气露点一般为45~55℃。 (3)粉尘含量高,烟尘浓度达60~120 g/Nm3,并含有碱土金属氧化物等腐蚀性成分。 (4)粉尘粒径小(小于10μm的颗粒约占75~90%)、比电阻高,除尘难度大。(5)粉尘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高。

SCR脱硝技术简介

SCR 兑硝技术 SCR (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即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近几年来发展较快, 在西欧和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氨催化还原法是应用得最多的技术。它没有副产物, 不形成二次污染,装置结构简单,并且脱除效率高(可达 90鳩上),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等 优点。 选择性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和在氧气存在条件下, NH 犹先和NOx 发生还原脱除反应, 生成氮气和水,而不和烟气中的氧进行氧化反应,其主要反应式为: 4NO 4NH 3 O 2 > 4N 2 6H 2O 2NO 2 4NH 3 O 2 > 3N 2 6H 2O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上述化学反应只是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980C 左右)进行, 采用催化剂时其反应温度可控制在 300- 400C 下进行,相当于锅炉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 的烟气温度,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由于 NOx 在烟气中的浓度较低, 故反应引起催化剂温 度的升高可以忽略。 下图是SCR 法烟气脱硝工艺流程示意图 SCR 脱硝原理 SCR 技术脱硝原理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向温度约280?420 C 的烟气中喷入氨,将NO X 还原成N 2和H 20。 吿毓恤翔

且主要反应如卩: ANO +4NH2 + 6 T 4 恥 + 6M? +4AW3 ->5^2 + 6 円2。 6N6 +8A7/3 T INCh +12血0 2NO2 + 42^3 + 6 T 咖 + 6H10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惟化剂 - - - - - —— - J - 1 e *NO.烟 气"L NO. 幺X*** N H) € . ?NO. Q X-* N % N0( $ K ? NH31 ? —> () ? > Nj ?” Hi 0 》N; ? 脱硝催化剂: 催化剂作为SCR脱硝反应的核心,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脱硝效率的高低,所以,在火电厂脱硝工程中,除了反应器及烟道的设计不容忽视外,催化剂的参数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脱硝催化剂都是为项目量身定制的,即依据项目烟气成分、特性,效率以及客户要求来定的。催化剂的性能(包括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生性)无法直接量化,而是综合体现在一些参数上,主要有:活性温度、几何特性参数、机械强度参数、化学成分含量、工艺性能指标等。 催化剂的形式有:波纹板式,蜂窝式,板式 脱硝原理

(强烈推荐)燃油燃气锅炉烟气脱硝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

燃油、燃气锅炉烟气脱硝方案 研 究 报 告 长沙奥邦环保实业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月

燃油、燃气锅炉烟气脱硝技术研究 1 国内外脱氮技术介绍 目前脱氮技术有两种,一是低氮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的产生.分为低氮燃烧器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燃料分段燃烧技术;工艺相对简单、经济,但不能满足较高的NOx排放标准。另一种是烟气脱硝技术,使NOx在形成后被净化,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电子束法等;排放标准严格时,必须采用烟气脱硝。1.1低氮燃烧技术 由氮氧化物(NOx)形成原因可知对NOx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燃烧区域的温度和过量空气量。低NOx燃烧技术就是通过控制燃烧区域的温度和空气量,以达到阻止NOx生成及降低其排放量的目的。对低NOx燃烧技术的要求是,在降低NOx的同时,使锅炉燃烧稳定,且飞灰含碳量不能超标。 1.1.1 燃烧优化 燃烧优化是通过调整锅炉燃烧配风,控制NOx排放的一种实用方法。它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控制燃烧空气量、保持每只燃烧器的风粉(煤粉)比相对平衡及进行燃烧调整,使燃料型NOx的生成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控制NOx排放的目的。 煤种不同,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亦不同。因此,在运行调整中,必须根据煤种的变化,随时进行燃烧配风调整,控制一次风粉比不超过1.8:1。调整各燃烧器的配风,保证各燃烧器下粉的均匀性,其偏差不大于5% 10%。二次风的配给须与各燃烧器的燃料量相匹配,对停运的燃烧器,在不烧火嘴的情况下,尽量关小该燃烧器的各次配风,使燃料处于低氧燃烧,以降低NOx的生成量。

1.1.2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低NOx燃烧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段进行。该技术是将燃烧用风分为一、二次风,减少煤粉燃烧区域的空气量(一次风),提高燃烧区域的煤粉浓度,推迟一、二次风混合时间,这样煤粉进入炉膛时就形成了一个富燃料区,使燃料在富燃料区进行缺氧燃烧,以降低燃料型NOx的生成。缺氧燃烧产生的烟气再与二次风混合,使燃料完全燃烧。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燃烧高温区域的空气量,以降低NOx的生成技术。它的关键是风的分配,一般情况下,一次风占总风量的25~35%。对于部分锅炉,风量分配不当,会增加锅炉的燃烧损失,同时造成受热面的结渣腐蚀。因此,该技术较多应用于新锅炉的设计及燃烧器的改造中。1.1.3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 该技术是将锅炉的燃烧分为两个区域进行,将85%左右的燃料送入第一级燃烧区进行富氧燃烧,生成大量的NOx,在第二级燃烧区送入15%的燃料,进行缺氧燃烧,将第一区生成的NOx进行还原,同时抑制NOx的生成,可降低NOx的排放量。 1.1.4 烟气再循环技术 该技术是将锅炉尾部的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膛或与一次风、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降低了燃烧区域的温度,同时降低了燃烧区域的氧的浓度,所以降低了NOx的生成量。该技术的关键是烟气再循环率的选择和煤种的变化 1.1.5技术局限 这些低NOx燃烧技术设法建立空气过量系数小于1的富燃区或控制燃烧温度,抑制NOx的生成,在燃用烟煤、褐煤时可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水泥行业脱硝分级燃烧技术+SNCR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级燃烧+SNCR烟气脱硝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减排氮氧化物社会效益 (3) 2、本项目脱硝工艺描述 (5) 2.1、分级燃烧技术 (5) 2.2、SNCR脱氮技术 (8) ①卸氨系统 (9) ②罐区 (9) ③加压泵及其控制系统 (9) ④混合系统 (9) ⑤分配和调节系统 (10) ⑥喷雾系统 (10) ⑦水电气供给 (10) ⑧控制系统 (11) ⑨SNCR主要设备与设施 (11) 3、氮氧化物目前排放量 (12) 4、总体性能指标 (12) (1)窑尾分级燃烧脱氮技术(单独使用) (12) (2)SNCR脱氮技术(单独使用) (13) (3)分级燃烧和SNCR结合的脱氮集成技术 (13)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6、经济效益评价 (14) 6.1单位成本分析 (14) 6.2 运行成本分析 (15) 6.3 环境及社会效益分析 (16)

1、减排氮氧化物社会效益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包括NO、NO2、N2O、N2O3、N2O5等多种氮的氧化物,燃煤窑炉排放的NOx 中绝大部分是NO。NO的毒性不是很大,但是在大气中NO可以氧化生成NO2。NO2比较稳定,其毒性是NO的4~5倍。空气中NO2的含量在3.5×10‐6(体积分数)持续1h,就开始对人体有影响;含量为(20~50)×10‐6时,对人眼有刺激作用。含量达到150×10‐6时,对人体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此外,NOx 还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形成。由于大气的氧化性,NOx 在大气中可形成硝酸(HNO3)和硝酸盐细颗粒物,同硫酸(H2SO4)和硫酸盐颗粒物一起,易加速区域性酸雨的恶化。 随着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引起的臭氧和细粒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氮氧化物首次列入约束性指标体系,要求“十二五”期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减少10%,氮氧化物减排已经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污染治理和减排的重点。氮氧化物活性高、氧化性强,是造成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关键污染物。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总量大幅攀升,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逐年增长,2008年达2000 万吨,排放负荷巨大。特别是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0年77万吨,2005年136万吨,2010年约20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和区域环境问题。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工业密集区已成为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十一五”期间全国降水中硝酸根离子平均浓度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地增长。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引起的臭氧和细粒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若不严加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