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课件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是西伯利亚—蒙古冷空气南下侵入我国的首要之地, 受其影响大,冬季寒冷而漫长。这种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 暖而短促,寒暑、干湿变化明显的气候特征为典型的中温带季 风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本区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留存有著名的“河套文化”“大 窑文化”“红山文化”等文化遗址,还保存有元、明、清时代的文物古迹。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这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 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在长 期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中,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 产生活方式,沿袭着丰富多 彩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尽 管目前经济尚不发达,交通 欠方便,但草原风光独特, 民族风情浓郁,是有着巨大 开发潜力的旅游区。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五、阿巴哈纳尔旗
该旗即锡林浩特所在 地。此处草原风光极美。 清代曾在这里建有贝子庙 。今仅存部分殿宇,但原 布局还依稀可辨。庙宇附 近逐步发展起新兴城市, 即锡林浩特。从这座城市 可看到新中国成立后草原 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六、元上都城遗址
该遗址在正蓝旗境内,初 建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 名开平府,后改为上都,又名上 京或滦京,方形,每边长2 200 米,有宫城、皇城和外城,中轴 对称,街巷整齐划一,城市布局 具有中原传统风格。城于明永乐 初年荒废,今只存建筑物台基。 蒙哥汗曾在此执政,公元1265 年忽必烈在此继大汗位,并以此 为根据地南进中原,所以此处文 物对研究元史有重要价值。
中国旅游地理
主目录 HOME DIRECTORY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 第三章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第四章 东北文化旅游区 第五章 黄河中下游文化旅游区 第六章 长江中下游文化旅游区
主目录 HOME DIRECTORY
第七章 岭南文化旅游区 第八章 巴蜀与楚文化旅游区
第九章 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
本章重点回顾
➢ 掌握本区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 了解本区旅游现状的特征 ➢ 了解本区如何坚持特色旅游中心地位 ➢ 熟记内蒙古的主要景点
谢谢!
Thank you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三)文化古迹历史久远
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古迹除可开展观光旅游外,各类特种旅游也 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始于旧石器时代的“大窑石器制造场”,积存 着从50万年前“北京人”打造的石器、石片,到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 的石器、石屑,是我国开始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丰 富的石器制造场。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一)热情、剽悍的蒙 古族风情与文化艺术, 极具民族震撼力
特色鲜明的蒙古族风 情是本区民族风情旅游 的灵魂。蒙古族长期从 事畜牧业生产,传统的 游牧文化与草原景观相 融合,具有浓郁民族地 域特色,极具民族震撼 力和旅游吸引力。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喇嘛庙宇
青冢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二、包头市
蒙语“包克图”,即“有鹿的地方”。此 地曾经水草丰美,有鹿群出没。 市东北 50公里处的五当昭(蒙语,意为“柳树庙 宇”),原名巴达嗄尔庙(藏语,意为“ 白莲花”),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1667~1722年),为内蒙古第一大召。包 头一带为古代重要战场,今天古城湾与 麻池仍可见汉古城遗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坦荡的高原地貌,为 豪放大气的旅游环境提供了 物质基础
以高原地形为主,除内 蒙古东北部属大兴安岭山地 外,全旅游区基本上都处于 内蒙古高原上,西部还有阴 山山脉的贺兰山、乌拉山和 大青山,高原东部多有宽浅 的大盆地。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七、精品旅游线路
1.扎兰屯经牙克石、海拉尔至满洲里旅游线路。 2.乌兰浩特经察尔森至阿尔山市旅游线路。 3.科左后旗至通辽、珠日河至霍林河旅游线路。 4.宁城经赤峰、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至锡林浩 特旅游线路。 5.多伦经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至赤峰 旅游线路。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坦荡的高原地貌,为豪放大气的旅 游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内蒙古高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地貌形成过 程,曾受到强烈的风蚀作用,使地表开阔 坦荡、起伏和缓,大多在海拔1 000~1 300米,总体地势呈高亢、坦荡状态,由 西北向东南平缓下降;地表物质也由粗到 细,呈现砾石—沙漠—黄土的带状分布, 故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原”,坦坦荡荡、 苍苍茫茫,成为我国高原地貌的最明显、 保存最完整的典型。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二)民族风情浓郁与草 原文化的传奇魅力
能歌善舞是草原民族 的一大特征。蒙古人的乐 曲曲调高亢、音域宽广、 旋律奔放,马头琴、胡琴 、蒙古角是蒙古人擅长、 喜爱的乐器。头顶蓝天白 云,脚踏绿色草原,在马 头琴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 ,引吭高歌一首,使人完 全融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家级旅游线。精心设计特色旅游项目。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那达慕”草原旅游节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诈马宴(元朝宫廷宴)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二)重视区域协作与宣传促销,不断改善接待 设施条件
本区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重要 旅游区,又邻近首都北京,发展旅游区域协作条 件较为优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作为长白山汇 合点的延伸区,积极配合东北三省组织长白山汇 合点活动,重点推出呼伦贝尔草原风光、民俗风 情和冰雪旅游等,三省一区联合推出“殖民地遗址 之旅”“冰雪风光之旅”“民俗风情之旅”新旅游项目 ,发挥北方特色和优势,丰富和完善特种旅游项 目。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人文旅游 资源具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特征,在不同区域内,呈现出不同的组合 形式,针对区域特点,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域和旅游项目,对 旅游业的规模发展,突出层次,延长旅游区及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 ,拓展区内外旅游市场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一)坚持特色旅游的中心地位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三、响沙
响沙位于库布 其沙漠中段,宽60 米,高40米,天气 晴朗,当人爬上沙 丘下滑或用手拨动 沙子时,沙子就会 发出轰鸣声响。响 沙是流沙中的特有 奇观,对游人颇有 吸引力,多欲前往 一试。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四、土默川
土默川即古“敕勒川”,位于 包头以东,呼和浩特以南,和林 格尔以北。因有阴山、贺兰山在 北、西两面阻挡寒流风沙,蓝天 碧净,气候温和,更得黄河灌溉 之利,故农牧业发达,历史上享 有盛名。脍炙人口的《敕勒歌》 所赞颂的就是个地方。现今这里 也成为良好的旅游胜地。内蒙古 特色草原风情旅游,主要在这一 地区。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一、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建云中 郡。16世纪达延汗在此建宫殿,以青砖筑城,远望一片青色,故称“呼 和浩特”,即蒙语“青色城市”之意。 今大造防护林带,该城更是名副其 实。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一、呼和浩特市
城内有明、清所建大召(伊克召)、小召、 金刚座舍利宝塔(俗称五塔)等11座喇嘛庙宇。 城南9公里有昭君墓,各处青草枯黄后,独此墓 犹存青色,故称“青冢”。“青冢拥黛”为呼和浩特 八景之一。其景象且因晨昏变化,相传“辰如峰, 午如钟,酉如纵”。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二)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旅游气候条件比较艰苦
本区地处温带内陆,是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气候向西北大 陆性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夏季来自东南方向的海洋气团又受到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 的阻挡,只能作用于本区东南部边缘的狭长地带,有一定降水 量。
七、精品旅游线路
6.呼和浩特经包头、东胜、准格尔黄河旅游区、托 县至呼和浩特。
7.大同经集宁、凉城至呼和浩特旅游线。
8.呼和浩特经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至二连浩特旅 游线。
9.包头经东胜、杭锦旗、乌拉特前旗、临河、磴口 、乌海至巴彦浩特(阿拉善左旗)。
10.额济纳旗至酒泉旅游线路。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
由于本区具有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紧密结合的特色旅游 资源,本区坚持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 地位,精心组织旅游线路,精心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 目,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游览,亲身参与、感受塞北风情。 ➢ 以海拉尔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已成为蒙古族、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民族风情和欣赏异国风情旅游线。 ➢ 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西部旅游区 ➢ 以及新开发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 已形成集中体现内蒙古西部高原、沙漠、古迹、民俗的国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第十一章 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第十二章 藏族高原游牧文化旅游区
子目录 SUBDIRECTORIES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本章问题思考
➢ 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 ➢ 本区的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 ➢ 本区旅游业现状如何? ➢ 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城市? ➢ 本区的旅游特色有哪些?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本区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留存有著名的“河套文化”“大 窑文化”“红山文化”等文化遗址,还保存有元、明、清时代的文物古迹。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这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 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在长 期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中,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 产生活方式,沿袭着丰富多 彩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尽 管目前经济尚不发达,交通 欠方便,但草原风光独特, 民族风情浓郁,是有着巨大 开发潜力的旅游区。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五、阿巴哈纳尔旗
该旗即锡林浩特所在 地。此处草原风光极美。 清代曾在这里建有贝子庙 。今仅存部分殿宇,但原 布局还依稀可辨。庙宇附 近逐步发展起新兴城市, 即锡林浩特。从这座城市 可看到新中国成立后草原 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六、元上都城遗址
该遗址在正蓝旗境内,初 建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 名开平府,后改为上都,又名上 京或滦京,方形,每边长2 200 米,有宫城、皇城和外城,中轴 对称,街巷整齐划一,城市布局 具有中原传统风格。城于明永乐 初年荒废,今只存建筑物台基。 蒙哥汗曾在此执政,公元1265 年忽必烈在此继大汗位,并以此 为根据地南进中原,所以此处文 物对研究元史有重要价值。
中国旅游地理
主目录 HOME DIRECTORY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 第三章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第四章 东北文化旅游区 第五章 黄河中下游文化旅游区 第六章 长江中下游文化旅游区
主目录 HOME DIRECTORY
第七章 岭南文化旅游区 第八章 巴蜀与楚文化旅游区
第九章 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
本章重点回顾
➢ 掌握本区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 了解本区旅游现状的特征 ➢ 了解本区如何坚持特色旅游中心地位 ➢ 熟记内蒙古的主要景点
谢谢!
Thank you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三)文化古迹历史久远
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古迹除可开展观光旅游外,各类特种旅游也 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始于旧石器时代的“大窑石器制造场”,积存 着从50万年前“北京人”打造的石器、石片,到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 的石器、石屑,是我国开始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丰 富的石器制造场。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一)热情、剽悍的蒙 古族风情与文化艺术, 极具民族震撼力
特色鲜明的蒙古族风 情是本区民族风情旅游 的灵魂。蒙古族长期从 事畜牧业生产,传统的 游牧文化与草原景观相 融合,具有浓郁民族地 域特色,极具民族震撼 力和旅游吸引力。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喇嘛庙宇
青冢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二、包头市
蒙语“包克图”,即“有鹿的地方”。此 地曾经水草丰美,有鹿群出没。 市东北 50公里处的五当昭(蒙语,意为“柳树庙 宇”),原名巴达嗄尔庙(藏语,意为“ 白莲花”),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1667~1722年),为内蒙古第一大召。包 头一带为古代重要战场,今天古城湾与 麻池仍可见汉古城遗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坦荡的高原地貌,为 豪放大气的旅游环境提供了 物质基础
以高原地形为主,除内 蒙古东北部属大兴安岭山地 外,全旅游区基本上都处于 内蒙古高原上,西部还有阴 山山脉的贺兰山、乌拉山和 大青山,高原东部多有宽浅 的大盆地。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七、精品旅游线路
1.扎兰屯经牙克石、海拉尔至满洲里旅游线路。 2.乌兰浩特经察尔森至阿尔山市旅游线路。 3.科左后旗至通辽、珠日河至霍林河旅游线路。 4.宁城经赤峰、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至锡林浩 特旅游线路。 5.多伦经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至赤峰 旅游线路。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坦荡的高原地貌,为豪放大气的旅 游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内蒙古高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地貌形成过 程,曾受到强烈的风蚀作用,使地表开阔 坦荡、起伏和缓,大多在海拔1 000~1 300米,总体地势呈高亢、坦荡状态,由 西北向东南平缓下降;地表物质也由粗到 细,呈现砾石—沙漠—黄土的带状分布, 故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原”,坦坦荡荡、 苍苍茫茫,成为我国高原地貌的最明显、 保存最完整的典型。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二)民族风情浓郁与草 原文化的传奇魅力
能歌善舞是草原民族 的一大特征。蒙古人的乐 曲曲调高亢、音域宽广、 旋律奔放,马头琴、胡琴 、蒙古角是蒙古人擅长、 喜爱的乐器。头顶蓝天白 云,脚踏绿色草原,在马 头琴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 ,引吭高歌一首,使人完 全融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家级旅游线。精心设计特色旅游项目。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那达慕”草原旅游节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诈马宴(元朝宫廷宴)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二)重视区域协作与宣传促销,不断改善接待 设施条件
本区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重要 旅游区,又邻近首都北京,发展旅游区域协作条 件较为优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作为长白山汇 合点的延伸区,积极配合东北三省组织长白山汇 合点活动,重点推出呼伦贝尔草原风光、民俗风 情和冰雪旅游等,三省一区联合推出“殖民地遗址 之旅”“冰雪风光之旅”“民俗风情之旅”新旅游项目 ,发挥北方特色和优势,丰富和完善特种旅游项 目。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人文旅游 资源具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特征,在不同区域内,呈现出不同的组合 形式,针对区域特点,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域和旅游项目,对 旅游业的规模发展,突出层次,延长旅游区及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 ,拓展区内外旅游市场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一)坚持特色旅游的中心地位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三、响沙
响沙位于库布 其沙漠中段,宽60 米,高40米,天气 晴朗,当人爬上沙 丘下滑或用手拨动 沙子时,沙子就会 发出轰鸣声响。响 沙是流沙中的特有 奇观,对游人颇有 吸引力,多欲前往 一试。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四、土默川
土默川即古“敕勒川”,位于 包头以东,呼和浩特以南,和林 格尔以北。因有阴山、贺兰山在 北、西两面阻挡寒流风沙,蓝天 碧净,气候温和,更得黄河灌溉 之利,故农牧业发达,历史上享 有盛名。脍炙人口的《敕勒歌》 所赞颂的就是个地方。现今这里 也成为良好的旅游胜地。内蒙古 特色草原风情旅游,主要在这一 地区。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一、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建云中 郡。16世纪达延汗在此建宫殿,以青砖筑城,远望一片青色,故称“呼 和浩特”,即蒙语“青色城市”之意。 今大造防护林带,该城更是名副其 实。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一、呼和浩特市
城内有明、清所建大召(伊克召)、小召、 金刚座舍利宝塔(俗称五塔)等11座喇嘛庙宇。 城南9公里有昭君墓,各处青草枯黄后,独此墓 犹存青色,故称“青冢”。“青冢拥黛”为呼和浩特 八景之一。其景象且因晨昏变化,相传“辰如峰, 午如钟,酉如纵”。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二)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旅游气候条件比较艰苦
本区地处温带内陆,是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气候向西北大 陆性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夏季来自东南方向的海洋气团又受到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 的阻挡,只能作用于本区东南部边缘的狭长地带,有一定降水 量。
七、精品旅游线路
6.呼和浩特经包头、东胜、准格尔黄河旅游区、托 县至呼和浩特。
7.大同经集宁、凉城至呼和浩特旅游线。
8.呼和浩特经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至二连浩特旅 游线。
9.包头经东胜、杭锦旗、乌拉特前旗、临河、磴口 、乌海至巴彦浩特(阿拉善左旗)。
10.额济纳旗至酒泉旅游线路。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
由于本区具有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紧密结合的特色旅游 资源,本区坚持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 地位,精心组织旅游线路,精心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 目,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游览,亲身参与、感受塞北风情。 ➢ 以海拉尔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已成为蒙古族、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民族风情和欣赏异国风情旅游线。 ➢ 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西部旅游区 ➢ 以及新开发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 已形成集中体现内蒙古西部高原、沙漠、古迹、民俗的国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第十一章 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第十二章 藏族高原游牧文化旅游区
子目录 SUBDIRECTORIES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 第一节 本区旅游地理环境基础 ➢ 第二节 本区旅游业现状 ➢ 第三节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第十章 内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
本章问题思考
➢ 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 ➢ 本区的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 ➢ 本区旅游业现状如何? ➢ 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城市? ➢ 本区的旅游特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