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保护

电力系统保护
电力系统保护

名次解释

1、主保护:是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

2、远后备:是指当原件故障而其保护装置或者开关拒绝动作时,由各电源侧的相邻元

件保护装置动作将故障切开。

3、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是利用阻抗元件来反应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因阻抗元件反应接入

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反应短路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而线路的阻抗与距离成正比,所以称这种保护为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

4、幅值比较:通过比较两个电压的大小来决定继电器是否动作。

5、接线系数: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与互感器二次电流之比。

6、欠补偿:当感性补偿电流小于容性电流时,称为欠补偿。

7、匝间短路:大容量发电机每相有两个并联分支,每个分支的匝间或分支之间的短路。

8、继电保护的可靠:可靠性是指即不发生拒绝动作(拒动);也不发生错误动作(简称误

动)。

9、低电压继电器:使低电压继电器动断触点打开的最小电压成为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电

压。

10、相位比较:通过比较两个电压的相位来决定继电器是否动作。

11、返回电流:使电流继电器常开触点打开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12、反时限特性:电流大时动作时限短,而电流小时动作时限长的一种时限特性。

13、灵敏性: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14、动作电流:能使电流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15、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保护中电流继电器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

16、整定阻抗:一般取继电器安装点到保护范围末端的线路阻抗作为整定阻抗。

17、返回系数: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

18、近后备保护:当朱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后备的保

护。

19、返回电流:使电流继电器动合触点(常闭触点)打开的最大电流称为继电器的返回

电流。

20、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比值,Zm=

简答题

1、发电机从失磁开始到进入稳态异步运行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

么?)

答:失磁后到失步前,临界失步点,失步后的异步运行阶段。

2、变压器励磁涌流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往往使涌流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3、当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大小

有何特点?

答:非故障下路流过的零序电流为本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故障线路流过的零序电流为所有非故障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之和。

4、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自动、迅速、有选择地酱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工作;

(2)反应电力设备的不正常工作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

跳闸。

5、功率方向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功率方向继电器的作用是判断短路方向。当短路功率方向是母线流向被保护线路,保护应该动作;短路功率方向是被保护线路流向母线,保护不应该动作。

6、零序过电流保护整定原则是什么?

答:

(1)躲过相邻线路出口处发生三项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2)与相邻线路Ⅲ段零序电流保护的灵敏度取得配合。

7、由LCD—15型差动及短期构成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接线图有哪些部分构成?

答:它由比率制动部分、差动部分、二次谐波制动部分、差动电流速断部分和极化继电器所组成。

8、微机型几点保护中CPU主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答:由微处理器执行存放在EPROM中的程序,对由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至RAM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已完成各种保护的功能,。

9、电抗变压器能够把输入的电流量转换成电压量,在变换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答:

(1)电抗变压器二次输出电压与输入电流不再同相位;

(2)对一次电流中的谐波成分有放大作用,对一次电流中的非周期电流有抑制作用。

10、采样保持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一个几点的时间内测量模拟量在该时刻的瞬时值,并在A/D 转换期间内,保持其输出不变。

11、为了防止励磁涌流的影响,变压器纵差动保护通常采取哪些措施?

答:

(1)采用具有速饱和变流器的BCH型差动继电器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

(2)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

(3)采用鉴别波形间断角原理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

12、构成发电机失磁保护的判据有哪些?

答:主要判据:

(1)无功功率方向改变;

(2)机端测量阻抗的变化;

辅助判据:

(1)转子励磁电压下降;

(2)负序分量

(3)延时。

13、什么是高频保护的长期发信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发薪级始终处于发信状态,沿高频通道传送高频电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高频通道经常处于见识状态,可靠性较高。

14、用BCH—2型继电器构成的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是什么?

答:

(1)躲过外部短路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2)为避免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时误动作,动作电流应大于发电机的额定电流。

15、发电机100%定子绕组接地保护是如何构成的?

答: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可以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中α<50%范围以内的单相接地故障,基

波零序电压构成的保护可以反应α>15%以上的单相接地故障,因此,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和几波灵虚保护合起来构成100%定子绕组接地保护。

16、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有哪些?

答:电力系统震荡、短路点过度电阻、保护安装处和故障点间分支线、输电线路串联补偿电容。

17、断路器失灵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答:断路器失灵保护又称后背界限。在同意发电厂或变电所内,当断路器拒绝动作时,它能以较短时限切除与拒动断路器链接在同一母线上所有电源之路的断路器,将断路器拒动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应用题

1、对于纵差动保护,长生不平衡电流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

由于被保护元件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不完全一致,在正常运行迹外部故障时,流过纵差动保护的电流不为零。

2、为什么差动保护不能代替瓦斯保护?

答:瓦斯保护能反应变压器油箱内的任何故障,如铁芯过热少上、油面降低等,但差动保护对此无反应。又如变压器绕组发生少数线匝的匝间短路,虽然短路匝内短路电流很大会造成局部绕组严重过热产生强烈的油流向油枕方向冲击,但表现在相电流上却不大,因此差动保护没反应,但瓦斯保护却灵敏地加以反应,这就是差动保护不能代替瓦斯保护的原因。

3、由于外汲电流的存在,会使距离Ⅱ短的测量阻抗如何变化?保护范围有什么变化?在距

离Ⅱ段的整定计算中如何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

答:由于外汲电流的存在,会使距离Ⅱ段的测量抗组增小,其保护范围相对增大;在距离Ⅱ段的整定计算中引入分支系数,并且取实际可能的最小值。

4、什么是功率方向继电器的90°接线?说明A功率方向继电器所加电压和电流量是什

么?

答:在三相对称且功率因数cosφ=1的情况下,加入各相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压Ug和电流Ig间的相角差为90°。对于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电压、电流分别为Ubc和Ia

5、变压器的励磁涌流是如何产生的?它对差动保护有什么影响?

答:当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短路故障切除电压恢复时,励磁电流可打额定电流的6~8倍,这成为励磁涌流。它会引起差动保护误动作。

6、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中,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利用中间继电器的出点接通TQ线圈;利用中间继电器的延时,以增大保护的固有动作时间,躲过避雷器放电引起保护误动作。

7、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的原理是什么?保护的动作电流是如何整定的?

答:零序电流保护是利用故障元件的零序电流大于非故障元件的零序电流的特点,区分出故障和非故障元件,从而构成有选择性的保护。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按躲过本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整定。

8、发电机100%定子接地保护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保护范围如何?

答:发电机100%定子接地保护由反应基波零序电压元件和反应三次谐波电压元件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可保护定子绕组的90%~95%,而第二部分是用以消除基波零序电压元件保护的死区。

9、画出劝阻康继电器的特征圆,写出相位比较式的启动条件。

10、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采用的零序功率方向保护原理是什么?它适合什么样的网

络?

答:利用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零序功率方向的不同,区分出故障线路,构成有选择性的零序方向保护。在出线较少的情况下,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容电流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容电流相差不大。

11、发电机定子发生单向接地故障时,发电机机端和中性点三次谐波电压有什么特点?

如何根据其特点构成三次谐波电压保护的判据?

答:当定子绕组的α=0.5~1范围内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U3sU3s用U3s作为动作量,用U3n作为制动量。

12、举例说明双电源网络为什么要装设方向过电流保护?

当d1点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动作,然后进行重合,如合到永久性故障上,则在断路器合闸后,再加速保护动作,瞬时切除故障,而与第一次动作是否带有时限无关。

13、简述高频闭锁方向保护的工作原理。保护范围外部故障时线路两侧保护怎么动作?

14、画出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性元,写出相位比较式的启动条件。

答:

(1)将继电器的整定把手放在某一选定位置,将自耦调压器把手旋至输出为零位置,将滑线电阻的滑动端放在阻值为最大位置。

(2)合上电源开关,逐渐增大通入继电器的电流,使继电器刚好动作(常开触电闭合,即指示灯亮)的最小电流称为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15、画出Ⅰ母线上d点故障时,双母线同时运行时,元件固定链接的电流差动保护的电

流分布图。

答:

(1)通过高频通道间接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功率方向,以判别是被保护范围内不故障还是外部故障。

(2)在外部故障时,由靠近故障点一侧的保护发出闭锁信号,被两侧的高频授信及接受将两侧保护闭锁起来。

16、说明汽轮发电机失磁后机端测量阻抗的变化过程。

答:发电机失磁后,发电机端测量阻抗Zm末端轨迹沿着等有功阻抗圆由第Ⅰ象限进入第Ⅵ象限;当越过R轴时候,无功功率改变方向,由原来发出感性无功功率变为向系统

吸收感性无功;机端测量阻抗进入第Ⅵ象限后,进一步将越过静稳阻抗边界,此时发电机可能失步;发电机失步后,机端测量阻抗随滑差的增大将进入异步阻抗圆,表明发电机已进入异步运行状态。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特征是短路电流、电压、系统频率可能变化。 2.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整定,其灵敏性通常用来衡量。 3. 定时限过电流继电器的启动电流返回电流,其返回系数 1 。 4. 距离保护是反应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的—种保护装置。 5. 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故障,具有绝对的选择性。 6. 电流增量保护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幅度来区分是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负荷电流在短 时间(ms 级)内增量,短路电流在短时间(ms 级)内增量。 7. 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自闭线与贯通线的接地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三种运行 方式。 8. 微机保护干扰的形式,按干扰侵入装置的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9. 铁路供电系统的三种状态是正常工作状态、、。 10. 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速动性、、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11. 电流保护I 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越。 12. 方向圆阻抗继电器既能测量的远近,又能判别方向。 13. 变压器差动保护一般由和两个元件组成。 14. 反时限过负荷保护是动作时间与被保护线路中电流的大小有关的一种保护;当电流大时,保护的动作 时限,而当电流小时,保护的动作时限。 15. 算法是研究计算机继电保护的重点之一,衡量算法的指标是和。 16.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在分层分布式结构中,按照设备的功能被分为、、过程层(或称:设备层)三层。 17.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应动作时。 18.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保护的短路电流为,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则短路电流为。 19. 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属于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属于接地 系统。 20. 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变压器各侧不同,需适当选择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变比;变压 器各侧不同,需适当调整各侧电流相位。 21. 比率制动特性是指继电器的电流和继电器的电流的关系特性。 22. 瓦斯保护中,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不正常或轻微故障,动作于信号;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严重故 障,动作于跳闸。 23. 对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的接地故障,可采用零序和零序保护动作于跳闸。 24. 微机保护是将被保护设备输入的模拟量经后变为,再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保护装置。 25. 后备保护包括和。 26.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电流进行整定。 27. 三段式电流保护中,段灵敏度最高,段灵敏度最低。 28.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中, 根据电容补偿程度的不同,消弧线圈有、欠补偿和 三种补偿方式。 29. 二次谐波闭锁是当检测到差动电流中二次谐波含量整定值时就将差动继电器闭锁,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 的。 30. 牵引变压器主保护主要由和组成。 31. 微机保护中电压形成回路的作用是将、进一步降低以适应微机对信号屏蔽或隔离作用,起到抗干扰的作 用,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32. 不同时期、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分层分布式的结构有、分散安装与集中组屏相结合、三 种形式。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祖耀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祖耀 发表时间:2018-07-31T10:35:09.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陈祖耀[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福建宁德 355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实现了电力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电力传输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中国目前电力严重短缺。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全行业遥控,遥测,遥调,遥信和遥控,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可持续运行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为确保电力生产安全有序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国电力系统,以促进中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 1电力系统自动化内涵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输电,变电站,供电等几个环节联结起来,各控制系统有自己的联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电力系统工人的数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事故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性能,电网管理和维护快捷方便。最重要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防止电力系统事故,如大面积停电等严重连锁事故,确保电力支持经济运行稳定可靠,意义长远而深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特点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强非线性;电力系统需要高度的适应性;电力系统自动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多因素。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困难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多目标优化和多工作模式下故障条件下的稳健性;单个链路上更多的电力系统链路和控制需要该链路和其他链路的协调和配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站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是电荷预测,发电规划,网络拓扑分析,电力系统状态评估,暂态静态安全分析和自控发电等功能。配电系统中的有线通信促进了内部信息的交换,并提高了实时控制的性能,稳定性,效率和可靠性。变电站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收集来自电源线的实时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电抗。通过对主控终端的分析,可以对远端供电设备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供电质量。同时,我们可以分析电力需求的趋势,预测趋势并更好地调配电力。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探讨分析 2.1无线技术 无线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线路的铺设。目前有很多无线技术,但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传输过程中所携带的带宽,无线信号的物理障碍,抗干扰,可扩展性和投资成本的易感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适合的电力只有几种自动化。用户根据无线技术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无线技术。目前的无线技术主要是GPRS/GSM,ZIEBB,WIMAX,WIFI和AdHoc 网络,但现在发展最快的网络是WIMAX和WIFI,因为它们在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更好,灵活性高,成本更低。 2.2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是电力自动化的核心,包括发电,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自动化。配备电脑监控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实现少数值班人员甚至无人值班,可以改善电厂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2.3信息安全技术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尽管电力系统不太可能发生故障,但如果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我国,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现在我们局已经试点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发展规模,三峡电站,西电东送等一系列重大电网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电网安全,设备安全,电力工作者被提出更高的更新要求。 2.4传动技术 动力传动技术主要是实现变频调速,主变频器实现变频调速。变频器是节能减排的首选,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和技术上也相当成熟。由于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变频器已成为电力行业改革技术的首要目标。ABB目前是该行业最大的电力自动化领导者,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基地和绝缘子制造中心。该公司的变频器,PLC,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3.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电网调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采集和分析,完成系统的高效运行。电网调度自动化操作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保证电网运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电能的充足供应,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能源损失最小化,保证了电源的经济和环保,实现了节能。 3.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和配电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配电网主站,变电站和轻轨终端三层结构,配电网发展,通信传输速度有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加强系统继电保护控制,减少大面积停电现象,保证供电,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化电网事故快速消除机制,科学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停电时间明显缩短;电力公司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使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更加方便了解;正常值班模式被打破,无人值班的电厂出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3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系统实现了对二次系统的监控。通过功能设计的优化和科学综合系统的协调,可以方便地收集设备的运行信息。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展望

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过流保护电路如上图所示。此电路是过流保护电路,其中100kΩ电阻用来限流,通过比较器LM311 对电流互感器采样转化的电压进行比较,LM311的3脚接一10kΩ电位器来调比较基准电压,输出后接一100Ω的电阻限流它与后面的220μF的电容形成保护时间控制。当电流过流时比较器输出是高电平产生保护,使SPWM不输出,控制场效应管关闭,等故障消除,比较器输出低电平,逆变器又自动恢复工作。 1.第一个部分是电阻取样...负载和R1串联...大家都知道.串联的电流相等...R2上的电压随着负载的电流变化而变化...电流大,R2两端电压也高...R3 D1组成运放保护电路...防止过高的电压进入运放导致运放损坏...C1是防止干扰用的... 2.第二部分是一个大家相当熟悉的同相放大器...由于前级的电阻取样的信号很小...所以得要用放大电 路放大.才能用...放大倍数由VR1 R4决定... 3.第三部分是一个比较器电路...放大器把取样的信号放大...然后经过这级比较...从而去控制后级的动作...是否切断电源或别的操作...比较器是开路输出.所以要加上上位电阻...不然无法输出高电平... 4.第四部分是一个驱动继电器的电路...这个电路和一般所不同的是...这个是一个自锁电路... 一段保护 信号过来后...这个电路就会一直工作...直到断掉电源再开机...这个自锁电路结构和单向可控硅差不多. 1 采用电流传感器进行电流检测过流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变流器所获得的变流器次级电流经I/V转换成电压,该电压直流化后,由电压比较器与设定值相比较,若直流电压大于设定值,则发出辨别信号。但是这种检测传感器一般多用于监视感应电源的负载电流,为此需采取如下措施。由于感应电源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值的数倍,与启动结束时的电流相比大得多,所以在单纯监视电流电瓶的情况下,感应电源启动时应得到必要的输出信号,必须用定时器设定禁止时间,使感应电源启动结束前不输出不必要的信号,定时结束后,转入预定的监视状态。 2 启动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开关电源在加电时,会产生较高的浪涌电流,因此必须在电源的输入端安装防止浪涌电流的软启动装置,才能有效地将浪涌电流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浪涌电流主要是由滤波电容充电引起,在开关管开始导通的瞬间,电容对交流呈现出较低的阻抗。如果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浪涌电流可接近数百A。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采用电容整流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滤波电容C可选用低频或高频电容器,若用低频电容器则需并联同容量高频电容器来承担充放电电流。图中在整流和滤波之间串入的限流电阻Rsc是为了防止浪涌电流的冲击。合闸时Rsc限制了电容C的充电电流,经过一段时间,C上的电压达到预置值或电容C1上电压达到继电器T动作电压时,Rsc被短路完成了启动。同时还可以采用可控硅等电路来短接Rsc。当合闸时,由于可控硅截止,通过Rsc对电容C进行充电,经一段时间后,触发可控硅导通,从而短接了限流电阻Rsc。 3 采用基极驱动电路的限流电路在一般情况下,利用基极驱动电路将电源的控制电路和开关晶体管隔离开。控制电路与输出电路共地,限流电路可以直接与输出电路连接,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输出过载或者短路时,V1导通,R3两端电压增大,并与比较器反相端的基准电压比较。控制PWM信号通断。 4 通过检测IGBT的Vce 当电源输出过载或者短路时,IGBT的Vce值则变大,根据此原理可以对电路采取保护措施。对此通常使用专用的驱动器EXB841,其内部电路能够很好地完成降栅以及软关断,并具有内部延迟功能,可以消除干扰产生的误动作。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含有IGBT过流信息的Vce不直接发送到EXB841 的集电极电压监视脚6,而是经快速恢复二极管VD1,通过比较器IC1输出接到EXB841的脚6,从而消除正向压降随电流不同而异的情况,采用阈值比较器,提高电流检测的准确性。假如发生了过流,驱动器:EXB841的低速切断电路会缓慢关断IGBT,从而避免集电极电流尖峰脉冲损坏IGBT器件。 为避免在使用中因非正常原因造成输出短路或过载,致使调整管流过很大的电流,使之损坏。故需有快速保护措施。过流保护电路有限流型和截流型两种。 限流型:当调整管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对调整管的基极电流进行分流,使发射极电流不至于过大。图4-2为其简要电路图。图中R为一小电阻,用于检测负载电流。当IL不超过额定值时,T1、截止;当IL 超过额定值时,T'1导通,其集电极从T1的基极分流。从而实现对T1管的保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天津大学作业答案教案资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天津大学作业答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正方向出口相间短路,存在动作“死区”的阻抗继电器是()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阻抗继电器 C.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D.上抛圆阻抗继电器 2.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反应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是 () A.0°接线 B.90°接线 C.3 0、3 D. A 、 A +3 零序补偿电流的接线方 式 3.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使阻抗继电器的() A.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减小 B.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增大 C.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减小 D.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增大4.相高频保护用I1+KI2为操作电流,K=6 8,主要是考虑()相位不受两侧电源相位的影响,有利于正确比相。 A 正序电流 B 零序电流 C 负序电流 D 相电流 5.高频保护基本原理是:将线路两端的电气量(电流方向或功率方向)转化为高频信号;以()为载波传送通道实现高频信号的传送,完成对两端电气量的比较。 A.波通道 B.光纤通道 C.输电线路 D.导引线 6.距离Ⅲ段保护,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比采用全阻抗继电器() A.灵敏度高 B.灵敏度低 C.灵敏度一样 D.保护范围小 7.发电机横差保护的作用是() A.保护定子绕组匝间短路 B.保护定子绕组相间短路 C.保护定子绕组接地短路 D.保护转子绕组一点接地故障 8.电流速断保护定值不能保证()时,则电流速断保护要误动作,需要加装方向元件。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9.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是可以调节的。调节方法是改变电抗变换器DKB () A.原边匝数 B.副边匝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 张保会尹项根主编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作用包括:1.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动作;2.电力系统部正常运行时发报警信号,通知值班人员处理,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3.电力系统故障时,甄别出发生故障的电力设备,并向故障点与电源点之间、最靠近故障点断路器发出跳闸指令,将故障部分与电网的其他部分隔离。 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哪些主要环节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一般通过测量比较、逻辑判断和执行输出三个部分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测量比较环节是册来那个被保护电器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别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逻辑判断环节是根据测量环节输出的逻辑信号,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执行输出环节是根据逻辑部分传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的动作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 线路上装设两组电流互感器,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应各接哪组互感器? 答:线路保护应接TA1,母线保护应接TA2。因为母线保护和线路保护的保护区必须重叠,使得任意点的故障都处于保护区内。 后备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答:后备保护的作用是在主保护因保护装置拒动、保护回路中的其他环节损坏、断路器拒动等原因不能快速切除故障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来切除故障。 为什么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动作时间需要同时逐级配合,而电流速断的灵敏度不需要逐级配合?答: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按照大于本线路流过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不但保护本线路的全长,而且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可以起远后备保护的作用。当远处短路时,应当保证离故障点最近的过电流保护最先动作,这就要求保护必须在灵敏度和动作时间上逐级配合,最末端的过电流保护灵敏度最高、动作时间最短,每向上一级,动作时间增加一个时间级差,动作电流也要逐级增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越级跳闸、非选择性动作现象的发生。由于电流速断只保护本线路的一部分,下一级线路故障时它根本不会动作,因而灵敏度不需要逐级配合。 在双侧电源供电的网络中,方向性电流保护利用了短路时电气量的什么特征解决了仅利用电流幅值特征不能解决的问题? 答:在双侧电源供电网络中,利用电流幅值特征不能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方向性电流保护利用短路时功率方向的特征,当短路功率由母线流向线路时表明故障点在线路方向上,是保护应该动作的方向,允许保护动作。反之,不允许保护动作。用短路时功率方向的特征解决了仅用电流幅值特征不能区分故障位置的问题,并且线路两侧的保护只需按照单电源的配合方式整定配合即可满足选择性。 功率方向判别元件实质上是在判别什么?为什么会存在“死区”?什么时候要求它动作最灵敏? 答:功率方向判别元件实质是判别加入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并且根据一定关系[cos(+a)是否大于0]判别初短路功率的方向。为了进行相位比较,需要加入继电器的电压、电流信号有一定的幅值(在数字式保护中进行相量计算、在模拟式保护中形成方波),且有最小的动作电压和电流要求。当短路点越靠近母线时电压越小,在电压小雨最小动作电压时,就出现了电压死区。在保护正方向发生最常见故障时,功率方向判别元件应该动作最灵敏。 为了保证在正方向发生各种短路时功率判别元件都能动作,需要确定接线方式及内角,请给出90°接线方式正方向短路时内角的范围。 答:(1)正方向发生三相短路时,有0°

(完整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综合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与提升。系统中富含的装置性功能更是向着灵活、快速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实现了全面更新及优势发展等。依据以上创新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优化、协调与智能的发展,令潮流及励磁控制成为市场新一轮的发展研究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在实践发展中不仅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性、经济合理性、高效科学性,同时还应注重向自动化服务及管理的合理转变,引入诸如管理信息系统等高效自动化服务控制体系,才能最终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科学发展之路走的更远。 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通信及控制技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而新时期电力系统则毋庸置疑的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设备、电力电子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应用内涵不断扩充、发展外延继续扩展,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中包含的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庞大、综合因素越来越复杂,可观、可测的在数据范围越来越广阔,能够合理实施闭环控制、实现良好效果的控制对象则越来越丰富。由此不难看出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已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式、滞后式、人工式管理模式,而全面实现了变电站及保护的自动化发展市场、调度自动化市场、配电自动化市场及综合的电力市场。在变电站及保护的自动化市场发展中,我国的500千伏变电站的控制与运行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化综合管理,而220千瓦变电站则科学实现了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控制。当然我国众多变配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程度普及还相对偏低,同时新一轮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的广泛推行及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应继续强化自动化控制理念的科学引入,树立中小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观念、提升大型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从而继续巩固电力自动化系统在整体市场中占据的排头兵位置,令其持之以恒的实现全面自动化发展。 电力调度及配电自动化市场的前景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上升,省网及地方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提升至近一半的比例,且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充。电力调度系统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实用版

YF-ED-J510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属于国有垄断性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从组织上可划分为发电、调度两大系统和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四大环节,发电系统根据电厂的发电能级以及所处的位置分为跨网电厂、网级电厂、省级电厂、自备电厂及小水电等四个发电级别,统一向电网供电。供电系统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局/独立省局、地区和县电力公司四级;总体架构为金字塔形,上层对下层进行严密的控制。电力生产的产品是电能,

其有着发、输、配、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生产的过程是:由发电系统向供电系统售电,供电系统将电经由高压电网送往全国各个城市并售给每个用电户,其中的资金结算由电网的计量关口电能表确定,整个过程复杂严密,对信息系统存在很大的依赖性。 电力二次系统主要是指支撑电力调度任务的相关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其中电力监控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网及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处理系统及智能设备等。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部分.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部分 第七章变压器保护 7-1变压器可能发生哪些故障和异常工作情况,应该装哪些保护? 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和油箱外部故障 油箱内部故障:绕组的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和中性点接地系统侧的接地短路; 油箱外部故障:主要是变压器的绝缘套管和引出线上发生的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 变压器的异常工作情况: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过负荷,油箱漏油造成油面下降或冷却系统故障引起的油温升高;外部接地短路引起的中性点过电压;过电压或系统频率降低引起的过励磁等。应装的保护 瓦斯保护: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各种短路和油面降低; 纵差动保护:反应变压器绕组或引出线相间短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侧绕组或引出线的单相接地及绕组匝间短路; 过电流保护:反应变压器外部相间短路并做瓦斯保护和纵差动保护的后备保护;

零序电流保护:反应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变压器外部短路。 以及过负荷保护和过励磁保护。 7-2为什么变压器纵差保护不能代替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灵敏性高、能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各种故障,特别是匝间短路或一相断线,纵差动保护往往不能动作,此外也是油箱漏油或绕组、铁芯烧损的唯一保护。 何时重瓦斯保护应由跳闸位置改为信号位置? 为防止在变压器换油或瓦斯继电器实验时错误动作,使重瓦斯保护转为只发信号。 7-3变压器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由于变压器高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保证纵差保护的正确工作就必须选择适当的电流互感器变比,使得在正常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即在正常和外部短路时差动回路的电流等于零,保护不动作。而在内部短路时,差动回路的电流不为零,保护动作。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如今也趋于智能化,现代化。自 动化电路系统确保了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供电能力和 经济效益。本文将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加以分析,通过合 理的预测分析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提及适当措施保障电力自动化供应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确保供电顺利进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必要的。一般 而言,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随着电力技术创新 发展,电力系统综合性能、电压等级、供电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电力系统逐渐连成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人们的 用电需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益,发展并利用电 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得到升级和改造,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 方式,而是在控制中心装备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控制中心,从而有利于全面监测和详细掌 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通常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构建向四周辐射的控制网络体系, 并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建立完整的、立体化的覆盖网络,实现全面而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指 令传输。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实现供电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进 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中心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整合并使用各种软件,负责对电力 系统进行整体调度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监测等各项操作的自动化。同时,在电力系 统自动化进程中,通常采用分层操作和控制方式,全面掌握系统每层运行的基本情况,对存 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要求 在自动化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下,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使其在电力 系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把握每个操作控制要点是必 要的。一般而言,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准确并迅速收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做好电力系统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安全和经济节能方面的要求。并注重对系 统操作人员和调控人员的管理培训,让他们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严格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和 元器件调控。重视电力系统不同层次、局部系统以及各种元器件的综合协调,优化整合各种 资源,为整个电力系统寻找最优质的供电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并且还有利于 节约电能,降低供电成本。总之,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为 有效的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并改进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 预防,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 良好条件。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3.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85-78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属于国有垄断性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从组织上可划分为发电、调度两大系统和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四大环节,发电系统根据电厂的发电能级以及所处的位置分为跨网电厂、网级电厂、省级电厂、自备电厂及小水电等四个发电级别,统一向电网供电。供电系统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局/独立省局、地区和县电力公司四级;总体架构为金字塔形,上层对下层进行严密的控制。电力生产的产品是电能,其有着发、输、配、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生产的过程是:由发电系统向供电系统售电,供电系统将电经由高压电网送往全国各个城市并售给每个用电户,其中的资金结算由电网的计量关口电能表确定,整个过

过流保护电路原理 过流保护电路图

過流保護電路原理過流保護電路圖 過流保護電路原理 本電路適用於直流供電過流保護,如各種電池供電的場合。 如果負載電流超過預設值,該電子保險將斷開直流負載。重置電路時,只需把電源關掉,然後再接通。該電路有兩個聯接點(A、B標記),可以連接在負載的任意一邊。

負載電流流過三極管T4、電阻R10和R11。A、B端的電壓與負載電流成正比,大多數的電壓分配在電阻上。當電源剛剛接通時,全部電源電壓加在保險上。三極管T2由R4的電流導通,其集電極的電流值由下式確定:VD4=VR7+0.6。因為D4上的電壓(VD4)和R7上的電壓(VR7)是恒定的,所以T2的集電極電流也是恒定。該三極管提供穩定的基極電流給T3,因而使其導通,接著又提供穩定的基極電流給T4。保險導電,負載有電流流過。當電源剛接通時,電容器C1提供一段延時,從而避免T1導電和保持T2斷開。 保險上的電壓(VAB)通常小於2V,具體值取決於負載電流。當負載電流增大時,該電壓升高,並且在二極體D4導通時,達到分流部分T2的基極電流,T2的集電極電流因而受到限制。由此,保險上的電壓進一步增大,直到大約4.5V,齊納二極體D1擊穿,使T1導通,T2便截止,這使得T3和T4也截止,此時保險上的電壓增大,並且產生正回饋,使這些三極管保持截止狀態。 C1的作用是給出一段短時延遲,以便保險可以控制短時超載,如象白熾燈的開關電流,或直流電機的啟動電流。因此,改變C1的值可以改變延遲時間的長短。該電路的電壓範圍是10~36V的直流電,延遲時間大約0.1秒。對於電路中給出的元件值,負載電流限制為1A。通過改變元件值,負載電流可以達到10mA~40A。選擇合適額定值的元件,電路的工作電壓可以達到6~500V。通過利用一個整流電橋(如下面的電源電路),該保險也可以用於交流電路。電容器C2提供保險端的暫態電壓保護。二極體D2避免當保險上的電壓很低時,C1經過負載放電。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梁艳飞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梁艳飞 发表时间:2018-04-18T15:17:46.6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作者:梁艳飞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相应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邓州市供电公司河南邓州 47415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相应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其中,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将在推动电力系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现状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电力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力不足将会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只有在电力生产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其他部门的发展速度的情况下,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成为当今的重要话题。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建设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此外,技术的发展也给电力运行系统带来了发展契机,特别是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运用不仅保证了电网的平稳运行,而且还解决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形势下,电力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的现代化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并完成系统操作的高效进行。对于电网的自动调度,主要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然后完成相应电网的实时监控,使电网更可靠,更安全的运行,也可以良好的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当前的网格自动调度是通过使用相应的电网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的。实时监控,确保电网正常高效运行,确保居民有足够的电能尽可能满足居民的需要。采用自动化技术同时,可以节约更多的电能,减少消耗到最低限度。 1.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通过特高压或高压输送过来的电能,须通过变压器进行转换,变成日常生活比较适用的220V电压,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就促进了配电系统的出现。配电系统就是把高压电转化为低压电,然后配送到需要电能的地方,包括工厂、餐厅、居民楼、公园等。这些地方都要用电,配电系统也就包括铺设电线电缆、安装电表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另外,电力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进一步有效地处理两台设备,并完成两台设备的测量和监控。同时,也可以应用于优化设计功能,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系统,并在操作设备操作信息的收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3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变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的,在此基础上还优化和改造了二次设备的一些功能设计,进而确保了拥有综合功能的电力系统的实现。变电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汽对二次系统的监测得得以实现,通过功能设计的优化,协调科学的综合性系统得到建立,设备的运行操作信息可以被方便的搜集。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支持下,电力自动化处理功能越来越完善。毫无疑问,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未来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的生产发展都离不开对电能的需求。现如今,我国不断坚持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迅猛发展,给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这就需要我们探究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1电力自动化技术自身发展方面 基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将走向智能化,协调一致的方向。自动化技术的力量将逐步从单一功能转变为多功能,集成功能。电力自动化技术将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更好地反映电力系统管理和服务,加快电力系统的运行。显然,在电力自动化技术方面,该系统在电力系统应用中,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能力,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各种干扰。在目前的情况下,在中国,采用标准化接口标准,界面标准化,使设备管理更方便简单。同时,大大减少了设备操作的编程过程。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需要一个共同的平台,连同电力自动化技术,其功能和作用,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使用无需机械接口和程序接口的电力自动化。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增长,它可以在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开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技术也随着中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经历了模拟技术、准数字技术阶段、数字技术阶段和网络阶段。对于网络阶段,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进行自我诊断,并对系统进行实时操作。逐渐成为智能化阶段,在这个阶段,自组织网络功能可以自动识别网络,同时增强自身的集成功能和管理功能,提供更快的通信速度,而大型应用可以完全由网络支持。 2.2远程自动化趋势 我国电气系统自动化中的RTU在过去的设计中,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方式进行的,利用相应的硬件接口电路,实现遥控。此类方式具有扩展性以及开发方便等优势,但是自身结构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功能损耗也较大,开发与维护成本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类系统将会被新技术所替代。系统本身也会朝着远程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实现智能化的远程控制,将各项管理系统在网络化的范围下进行运转操作。这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有效改善各项系统运行终端的整体功能。 2.3电力系统功能分层分布趋势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信息的传递、处理技术两者的关系紧密,其中这三种的通信的方法分别是:光纤、双绞线、电力线载波和无线等。其中因为配网节点的数量很多,以前的点对点的通信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配电载波中的阻波器已经不能适应新电网的发展。 2.4变电站自动化未来形势 通过对现有的技术和自动化模式革新,使得技术应用更贴近生活实际需求,是当前变电站自动化发展主要方向。将设备与监控系统有

某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某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7828某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Security protection scheme for a power system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属于国有垄断性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从组织上可划分为发电、调度两大系统和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四大环节,发电系统根据电厂的发电能级以及所处的位置分为跨网电厂、网级电厂、省级电厂、自备电厂及小水电等四个发电级别,统一向电网供电。供电系统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局/独立省局、地区和县电力公司四级;总体架构为金字塔形,上层对下层进行严密的控制。电力生产的产品是电能,其有着发、输、配、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生产的过程是:由发电系统向供电系统售电,供电系统将电经由高压电网送往全国各个城市并售给每个用电户,其中的资金结算由电网的计量关口电能表确定,整个过程复杂严密,对信息系统存在很大

的依赖性。 电力二次系统主要是指支撑电力调度任务的相关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其中电力监控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网及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处理系统及智能设备等。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统、负荷控制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和水电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实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控制系统等;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是指各级电力调度专用广域数据网络、电力生产专用拨号网络等;电力二次系统是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信息网络也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国家对电力二次系统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非常重视,20xx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电力系统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xx年电监会印发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特征是短路电流 ___________ 、电压________ 、系统频率可能变化。 2.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 _____________ 整定,其灵敏性通常用____________ 来衡量。 3. 定时限过电流继电器的启动电流 __________ 返回电流,其返回系数 1 。 4. 距离保护是反应_______ 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的一种保护装置。 5. 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 ___________ 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____________ 故障,具有绝对的选择性。 6. 电流增量保护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幅度来区分是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负荷电流 在短时间(ms级)内增量_________ ,短路电流在短时间(ms级)内增量____________ 。 7. 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自闭线与贯通线的接地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经消弧线 圈接地、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种运行方式。 8. 微机保护干扰的形式,按干扰侵入装置的方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种。 9. 铁路供电系统的三种状态是正常工作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10. 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速动性、、可靠性四个 基本要求。 11. 电流保护I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______________ 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越________________ 。 12. 方向圆阻抗继电器既能测量 ______________ 的远近,又能判别_______________ 方向。 13. 变压器差动保护一般由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元件组成。 14. 反时限过负荷保护是动作时间与被保护线路中电流的大小有关的一种保护;当电流大时,保护的动作 时限 _____________ ,而当电流小时,保护的动作时限________________ 。 15. 算法是研究计算机继电保护的重点之一,衡量算法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16.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在分层分布式结构中,按照设备的功能被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过程层 (或称:设备层)三层。 17.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 _______________ ,不应动作时_______________ 。 18.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保护的短路电流为_______________ ,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则 短路电流为____________ 。 19. 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属于 ______________ 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接地属于______________ 接地系统。 20. 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变压器各侧 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需适当选择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变比;变压 器各侧 _______________ 不同,需适当调整各侧电流相位。 21. 比率制动特性是指继电器的 _____________ 电流和继电器的______________ 电流的关系特性。 22. 瓦斯保护中,____________ 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不正常或轻微故障,动作于信号;____________ 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严重故障,动作于跳闸。 23. 对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的接地故障,可采用零序 ________________ 和零序 ___________ 保护动作于跳闸。 24. 微机保护是将被保护设备输入的模拟量经 _____________ 后变为______________ ,再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 处理的保护装置。 25. 后备保护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26.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按躲开 _______________ 线路______________ 电流进行整定。 27. 三段式电流保护中,____________ 段灵敏度最高, ____________ 段灵敏度最低。 28.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中,根据电容补偿程度的不同,消弧线圈有______________ 、欠补偿和___________ 三种补偿方式。 29. 二次谐波闭锁是当检测到差动电流中二次谐波含量 ______________ 整定值时就将差动继电器闭锁,以防止 励磁涌流引起的____________ 。 30. 牵引变压器主保护主要由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组成。 31. 微机保护中电压形成回路的作用是将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进一步降低以适应微机对信号屏蔽 或隔离作用,起到抗干扰的作用,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组屏相结合、三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