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的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摘要】: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字】:CT 医学影像肝脏造影
【内容】肝脏的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T虽然是较为昂贵的影像学检查,对占位病变诊断价值较大,肝脏疾病在B超检查提示占位而定性困难时,选用CT佥查可提供清晰的图像,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肝脏CT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近年有许多进展,包括多排探测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的升级。在CT检查中,不经静脉给予造影利的 CT扫描称为平扫。一般正常盯组织和病变组织间 CT值至少相差10Hu才有可能明确显示肝内病灶,否则应采用增强的方法进行检查。
1.平扫先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应从肝脏膈顶到下脚为止,视病情而定可增加扫描范
围。层厚和层距常规为10mm直径V 2cm勺小病灶可采用层厚和层距2~5mm勺薄层扫描,增加病灶的检出率。
2.常规增强扫描现采用一种静脉团注法,用对比剂80〜100 ml,以2ml/s的速度注射,全
部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增强效果较好但消失也快。有点医院先用团注法注射
50ml,然后再用快速静脉滴注法100ml,维持对比剂浓度
3.动态扫描
(1)进床式动态扫描:以发现病灶为主要目的,扫描时床移动,以3~5个层面为一组进行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器官。
(2)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主要是研究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其性质,常常应用于
肝癌和肝血管瘤的定性和和鉴别诊断。方法是根据平扫或常规增强CT,首先确定扫描
中心层面,然后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扫描。
(3)“两快一长”增强扫描:先用平扫选择病灶最大层面,然后一次快速静脉注
60%勺泛影葡胺60〜80ml,注完后立即扫描。接着在同一最大层面,于60s内再扫描一次,此后于2min、3min、5min、7min、9min、12min、16min再各扫描一次。用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延迟CT扫扌苗近年来,一些作者报道一次大量注人造影剂后,经过4〜6小时再重复扫描,
可以发现肝内的小病灶。这是因为造影剂大多经肾脏排泄,只有小部分(约10%)经肝脏排泄,但
正常的肝细胞具有排泄和再吸收有机碘的功能,4〜6小时后人T值略有提高,而肝癌不具备这种功
能,利用二者的密度差,亦可发现早期肝癌。
5.血管造影CT主要用于肝脏小肿瘤病灶的检查,其检出率高于常规CT和血管造影。但为有创和侵入性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1)肝动脉造影CT: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内,移患者至CT 检查床上,按进床式动态增强扫描,每组扫描时经导管注入30%寸比剂10~15ml,注射速度为1〜2ml/s,注射开始后5s行动态扫描,直径扫描完全肝。
(2)门静脉造影CT: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内,扫描方法
同上述动脉造影CT,但注射对比剂浓度为60%以2~3ml/s的速度注射,总量150~170ml, 于门静脉期(延时20~25s)开始扫描。
、正常肝脏的CT表现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而达左侧季胁部。肝脏的上界相
当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与右胁缘平行。后面相当于第 6至第12肋骨,前面相当于第 6
至第9肋软骨。肝脏的左侧达第6肋软骨平面正中线左侧5crn处、剑突下约 3crn。肝脏的位
置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脏呈模形,其右侧厚,左侧薄,外观可分为左、右、前、后四个缘和脯、
脏两个面。隔面光滑隆突,大部分与横膈贴,前上面有镰状韧带与膈相连,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
肝圆韧带与腹壁相连;镰状韧带向后上方延伸并向左、右贴附横隔而形成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脏的表面没有腹膜
覆盖,称肝裸区。肝裸区可被用来区分胸腹水。在CT横断面图像上,腹水向内止于肝裸区,而胸
水分布于整个肝周后间隙。肝脏的脏面凹凸不平,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
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二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
静脉窝和静脉韧带沟组成。横沟连接于两纵沟,为第一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外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其位置在相当于下腔静脉与胆囊窝的连线上。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亦称小网膜,一般只含细小的血管支、肝十二指肠韧带向上直达肝门
横沟,内含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等。另外,在脏面的右侧还有肝结肠和肝肾韧带。肝的前缘有
时可见到三个切迹,在左侧有脐切迹,是左叶间裂的标志;中间有胆囊切迹,是正中裂的标志;右侧有时可见右下缘切迹,可作为右叶间裂的标志。在不同层面的CT横断面图像上,肝脏的形态
各异。在靠近横脑的肝顶部,肝脏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左、右侧腹腔前内侧1/4 区域;在肝中部,肝脏近似模形,面积较大,占据腹腔的右半;在肝的下部,肝脏近似梭形或半月形,依次向下其面积逐渐缩小。CT清楚地显示肝脏各叶的结构。依据肝门和肝内三条裂隙(左叶间裂、横裂和正中裂),可将肝脏分为右叶、左叶内侧段(左内叶)和左叶外侧段(左外叶)以及尾状叶=左叶间裂(此裂又称圆韧带裂或纵裂)是区分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的标志。此裂起
自脐切迹,向后上方抵于肝左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在CT横断面图像上,左叶间裂表现为肝前
缘至肝门呈矢状走行的低密度裂隙。当裂隙内脂肪组织丰富时,可衬托出软组织密度的圆韧带
影。增强后扫描可显示在裂内走行的肝左静脉叶间支。左叶间裂大多位于身体中线的右侧,少数偏于左侧。静脉韧带和肝门共同构成横裂。在CT横断画图像上,横裂呈一条自左后斜向右前
的低密度裂隙。其前方为左叶,后方为尾状叶。正中裂是区分肝左叶和肝右叶的标志。此裂在
肝的踊面,起自胆囊切迹,向后上方抵于肝左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在肝的脏面,以胆囊窝和下
腔静脉连线为界。正中裂的位置多数经过左、右门静脉干分叉点的左侧。增强后扫描可显示在正中裂平面内经过的肝中静脉。因此,肝中静脉可作为在肝顶部区分左、右叶的标志。正常肝
实质的密度较均匀。采用不同的CT扫描装置因扫描能量和校准方法等因素的不同,所测得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