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中国妇女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推进社会性别制度化的实践,实现 社会性别主流化 • -强化国家与政府的责任 • -改变权力结合体系的构成 • -强化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 -建立国家与地方一级的性别平等监察机构
• 3、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 • ●(1)和谐社会的建构:多元社会主体在 互动中形成相对稳定持久的行动协同 • ●(2)“以人为可,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二、当代中国妇女面临的问题与挑 战
• 1、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基本特征 • ●(1)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的完善与落实问题 (惩罚/反歧视立法) • ●(2)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就业质量与劳动保 障) • ●(3)妇女贫困) • ●(5)妇女的生殖健康与生育权利得不到保障 • ●(6)家庭暴力/歧视/环境权益
•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 • ●(1)基本特征:由儒家文化为主体,融 合道家、佛教文化而发展的“儒释道一体” 的文化格尚 • ●(2)儒家文化从协调家庭关系入手及推 崇君主权力至尊,提出“三纲五常”。 (“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的人际关系等单、和谐、及权责。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妇女 (1949-现在)
•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状况 • ●(1)总体评价:随着社会发展,妇女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生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地位逐步提高 • ●(2)具体表现 • -宪法与法律保障男女各项权利的平等(共同纲领、 妇女权益保障法) • -参加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农业互助合作社、 多种经营能手) • -参与管理国家公共事务(民主参与)
• 2、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性别角色的确定 • ●(1)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 卑 • ●(2)女性性别角色的道德规范与标准: 三从四德、贞专柔顺 • ●(3)女性性别角色定位及职责(相夫教 子/贤妻良母):女主内;妇职(侍奉父母 及公婆)、妻职(丈夫及亲友)、母职 (生育与抚育)
• 3、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性别角色的社会性别分析 • ●(1)通过文化而建构的社会性别制度,在女性 社会性别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制度,其构成要素有: 社会性别地位、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社会性别 意识形态、社会性别形象,以及社会性别化的亲 属关系、性别模板、个性特征,社会控制等 • ●(3)女性性别角色分工与定位,实质是两性间 的权力关系反映 • ●(4)阶级压迫与父权制,还不能涵盖全部的社 会性别关系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妇女 (1840-现在)
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的中国妇 女(1840-1949)
•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妇女的状况 • ●(1)封建社会的四种权力束缚:政权、 族权、神权、夫权 • ●(2)外国资本主义及列强的侵略与奴役: 战争中被屠杀、法律上受歧视、生活受影 响(女工/女佣/妓女/女学生的“毕业即失业” 与“结婚即失业”) • ●(3)妇女生存状况与地位的最本质特征: 男尊女卑、妇女受压迫
第四章 中国妇女问题分析
• 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分析; •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妇女(1848-现在); • 中国妇女的现实境遇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分析
•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及其特征 • 1、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础 • ●(1)农业经济(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下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 • ●(2)宗法制度(政治基础):父权家长 制政治体系(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 2、新中国成立后两性社会性别关系的变化及特点 • ●(1)女性角色向社会转移成为主要趋势/女性角色的主 流化(原因): • 妇女解放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国家主流意识 形态作用下的舆论导向(男女平等/劳动平等) • ●(2)女性权利从法律到现实,全面得到社会认可/女性 权力的全面崛起(以宪法为依据,以妇女法为主体,包括 其他有关法律与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 系),妇女人权得到重视与维护 • ●(3)女性群体结构的分层状态呈现多元化:女性精英 阶层、企业女工阶层、农村劳动妇女阶层(农业女性化) 等
•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两性社会性别关系的 变化 • ●(1)女性角色: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女国民、 新女性、革命女战士),喻示女性从家庭角色向 社会角色转换的历史过程 • ●(2)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获得接受正 规教育的权利;女性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获得部 分参政权(浏阳女县长);婚姻自主权的初步实 现;从缠足到解放;部分获得财产权与继承权等 • ●(3)女性群体结构发生变化:产业女工、近代 知识女性(在校女生/职业妇女/受过新教育的家庭 主妇)
第三节 中国妇女的现实境遇
一、当代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社 会背景
• 1、当代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国际环境 • ●(1)全球化的产生(促使两性平等;比 男性受到更不利的影响) • ●(2)媒体时代的来临(大众传媒对社会 性别建构的意义) • ●(3)(商品/服务/休闲)消费社会的到 来(女性再度被商品化)
•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 ●(1)人伦、政治、道德一体化(儒家文 化的浓厚政治色彩) • ●(2)重德育轻宗教,存在德力分离倾向 (重德育、忽视力量培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亚文化
•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 • ●(1)儒家女性(在家庭中)价值观念 •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夫妇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一 环)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女性个体价值是满足男性 的价值) • ●(2)儒家女性道德礼教观(核心):三从四德、贞专 柔顺 • -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 工力/妇容 • -贞专柔顺(确保男性利益的深层道德):贞节专一;温 柔顺从 • ●(3)儒家女性观的理论根据:《周易》中阴阳关系是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刚女柔、男健女顺
• 3、社会主流话语对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挑战 • ●(1)国家语言的导向,使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男 性化:抹杀两性生理差别,无性人;女性身体健 康损害;就业是妇女解放的唯一标准 • ●(2)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主流话语围绕“妇 女是否应当回家”(妇女退居家庭/阶段性就业/妇 女回家)主题,出现多元化趋势 • ●(3)妇女就业社会主流话语建构的三个主体: 国家(通过传媒)、男性精英(政治或学术精 英)、行动者(妇联组织)。这种主流话语的多 元化态势及实力对比,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两 性之间的权力关系
• 2、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 • ●(1)国家体制对性别关系的影响 • -政治体制(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妇女走出家门 与照顾责任的双压) • -经济体制(公有制与劳动权使妇女从男性与家庭 的依附关系中改变,但没考虑生理差别而歧视妇 女的劳动力) • ●(2)性别意识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总体上保护 妇女,但本土化的社会性别理论尚未建立,广泛 的性别意识很弱,导致政策间冲突)
• 2、当代中国社会的最新变化与发展特征 • ●(1)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结构尤其产业结构 变化、农民工 • ●(2)多元化:体制与制度多元化、利益分化与 角力 • ●(3)市场化:不同于命令关系为主的行政化关 系体系,分化组合 • ●(4)非集中化:对基层社经发展、政治结构及 利益群体变化影响 • ●(5)流动性:大规模的人口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