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特色小镇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7T14:09:26.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吴雪峰

[导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圳市领袖峰汇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可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正在蓬勃开展,特色小镇该如何彰显特色、独具价值、不落窠臼,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基于此,本文对特色小镇内涵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内涵特色

1、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2014年。我国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特色”与小城镇研究开始融合。1983年,费孝通先生发布了《小城镇,大问题》报告。1984年《瞭望》周刊以“各具特色的吴江小城镇”为题摘要刊发相关内容。这一时期的小城镇发展理论提出要推动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小城镇发展,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缓冲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缓解大城市压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小城镇特色。这一时期突出使用特色小城镇或特色小镇一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一些小城镇着力凸显其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或者风光特色以此吸引游客到访。

1.2 第二阶段

2014~2017年。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新常态”的概念。相应地,我国城镇化也进入新的阶段,城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在宏观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过去粗放型的区域发展难以为继,而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具有灵活性,强调“因地制宜”,重视本地资源利用,在竞争中更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提出的特色小镇模式得到中央的肯定,以杭州的智慧小镇、硅谷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迅速发展起来,特色小镇的培育开始从省域创新上升为国家行动。

1.3 第三阶段

2017年底至今。2017年12月,《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由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今后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开始全面规范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

2、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特色小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自新农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出台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引导方向。为全面推动生态宜居、生活美好、自然繁荣的乡镇景象,以特色小镇形式完成乡村向城镇的稳步过渡,是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

特色小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道路稳步迈进,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要求乡村必须和城市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局面。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弥补乡村发展落后、资源配置率低等问题,推动乡村向现代化、城镇化方向靠拢,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美好局面。

3、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公布的两批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地理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不难看出,特色小镇在长三角地区、以川贵为中心的西南地区集聚现象明显,此外,山东省和广东省的特色小镇也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特色小镇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征主要因为:(1)长三角地区块状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合理,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且挖掘开发水平高;(2)云贵川渝地区经济增长率全国领先,旅游资源丰富,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聚;(3)广东省和山东省均为传统的经济和旅游资源大省,基础较好。

多数省份没有制定明确的特色小镇评价、考核标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对特色小镇概念把握不清、发展方向不明、出现房地产化;缺乏明确,操作性强的规划和顶层设计;部分经济、产业落后的地区,缺乏小镇投资和建设主体,甚至在入选特色小镇后,小镇的建设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特色小镇实行“一次性命名制”,不利于激发政府和企业主体的积极性。

4、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设立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创新要素运行机制

创新型企业是特色小镇生命力的源泉,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是其建设的重点。为充分体现特色小镇的产业优势,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前期的重点任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考察特色小镇内部的成长状况,通过设计基础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评价体系,监控各要素在不同阶段的贡献。其中,基础性指标包括资源投入和利用指标、创新成果的转化指标、整体环境的建设完善指标等。在基础性指标之下可衍生出若干二级指标,如环境建设完善指标下设创新人才引入指标,创新成果转化指标下设资金投入规模指标等。成长性指标与小镇整体运作情况紧密相连,主要包括产业支撑、平台建设等开放性指标。科学合理的层次化指标体系的搭建有助于特色小镇持续稳步的发展。

4.2 政府引领优惠政策落地,市场主导金融机构参与

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可有效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资金问题。从政府方面看,一方面,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可通过政策性金融,给特色小镇建设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融通以优惠,可通过贷款利率优惠、特殊补贴等形式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给予配套的金融优惠政策。相关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如,浙江富阳“硅谷”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为小镇的高新企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利用业务补贴等形式,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硅谷”小镇开展相关业务,从而较好地保护和推动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创新。从市场方面看,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为特色小镇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大多数特色小镇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具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能力,导致资金周转难、融资难。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能起到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