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
展】
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一、助推城镇化发展逐渐成为金融业服务的着力点城镇化是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___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它是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多元学科领域对研究城市发展中提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___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国外学者 ___城镇化一直比较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

自十五大以来,中国对城镇化发展的问题逐步提上日程,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并突出了其战略地位。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从更高层次全面论述了城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明确要求“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xx年经济工作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金融业作为资源配置的平台,无疑是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有力助推器。

健全金融服务体制,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快城镇化发展,立足“三农”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金融业支持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二元经济体制导致金融服务在城乡建设中的失衡我国的金融二元制度结构下金融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制度下的资源配置差异、城乡金融生态差异是导致金融服务在城乡建设中的失衡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金融资金资**乡配置失衡,金融主体资**乡配置存在缺位,金融制度资**乡配置存在歧视,金融政策资**乡配置存在不公,金融商品资**乡配置存在差异,金融生态资**乡配置存在矛盾等。

然而,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不利于城镇化建设。

据中国银行也监督管理委员会资料,截止xx年10月底,全国共有139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2030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是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农村居民不能享受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更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2)城镇化发展与其金融业的体制间矛盾首先,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需求与现有乡镇金融结构配置的矛盾。

按照xx年我国
GDP471564亿元的规模计算,当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就达到了47156.4-70734.6亿元,而我国xx年的财政收入为103740亿元,仅城镇化基础设施一项的建设资金就占去全年财政收入的45%-68%。

而就如此巨大的基础建设开支,单一依靠财政资金是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然而,就当地城镇化金融企业的发展规模也不能满足这项大量的资金缺口的需求。

其次,金融业逐利性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性存在矛盾。

城镇化建设对于提升内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社会异议,但是城镇化建设所涉及的大多数项目和商业银行追求盈利的金融宗旨存在矛盾。

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基础设施中很多项目不符合银行放贷的要求,诸如不能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水、电、气供应企业和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准公共产品,均无法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调整产品价格。

又如城镇垃圾处理、废水等公益性项目,其本身不产生现金流,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或是提供政策优惠维持运营,因此还贷较难保障。

再次,金融业抑制现象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瓶颈。

伍艳(xx)认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存在,其主要表现为:利率管制、金融市场结构缺乏效率、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和资本形成机制不健全。

在金融抑制的影响下。

我国城镇化率始终滞后于工业
化率,城镇集约化程度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为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资本形成机制。

同时,对于城镇化项目贷款方面的准入机制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流程,使得金融业体制在助推城镇化发展中的缺位,如城镇化建设中项目承贷主体难落实的问题,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为主,承办单位主要是地方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这些部门不具备承贷主体的资格,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借款,而地方政府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组建政府投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

三、金融业激发城镇化发展活力的途径 1、填补金融主体资**乡配置存在缺位金融业应跟紧“四化同步”的政策取向,加快城镇化金融体制建设与改革,加大农村电子金融渠道建设步伐,继续加大金融电子机具布放和“三农”便民服务点设置,继续探索完善大型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发,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辐射范围,以强大的电子渠道弥补无物理网点服务的“空白点”,做好“便民”金融服务。

深化与邮储、通讯、电网、供销社等系统合作,提高传统产品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结,不断扩大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服务的覆盖面。

对接农村民生工程,以广覆盖的服务网络为依托,加强新农保、新农合、电费代缴、支农补贴等代理项目,做好“惠农”金融服务。

抓住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消费转型升级,在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渠道上创新业务功能,推进综合性、多元化服务。

2、采用灵活的融资方式,建立多种金融融资体系,盘活社会资本,加快金融创新(1)金融业助推城镇化发展主要障碍主要源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上,对此国外针对各自不同的金融体制特点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法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有:市镇税收、经营开发与分摊税、城乡规划税和开发税、国家拨款、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发行机构投资、发行长期债券以及保险公司、老年保险等基金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了一切可能的途径。

日本政府主要用两种方式以自身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一种是“筑巢引凤式”,即用小量投资为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条件,吸引民问投资;另一种是“联合投资式”,即将民间的资本和经营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资事业,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韩国通过设立国民投资基金,有效地把民间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政策法规。

国会通过了《基础设施吸引民间资本促进法》,后来又出台了《扩充基础设施对策》,财政向银行贴息。

韩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向国外统借外债,通过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转贷给企业。

这些银行将国外借款与国内吸收的存款根据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按低利率(7%~8%)贷给基础设施企业。

从以上国外城镇化过程中资金筹集的各种方式,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国外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效地运用了各种金融支持手段,而且充分实现了金融支持中资金主体多元化、资金多渠道及投资方式多样化,从而保证了资金的有效
供应。

但由于在我国其他融资方式如商业银行和财政拨款,难以成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因此选择政策性金融作为首要的融资,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而且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这与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相矛盾,因此商业银行大多不愿介入。

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所以也很难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

只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可能成为城镇化建设融资的先导力量。

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贷款,也可以成立新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门满足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需求. (2)采用BOT、BTO等项目融资方式,盘活社会资本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除了BOT以外,还有BOO(建设—拥有—经营)、BTO(建设—转让—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类似项目融资方式。

此类融资方式能减少政府的财政投入,通过盘活社会资本来建设基础设施,可以为满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供良好的途径。

目前,这种融资方式已经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公路建设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试行和发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证券化融资,是指运用证券化的方式,对已有的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或者在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以实现融资目的的过程,所转变成的证券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

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成后现金流量稳定等特点,这使得基础设施资产非常适合证券化。

在城镇化基础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能够广泛动员大量资金,缓解建设资金的不足,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同时,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可以支持建设者在短期内收回项目投资,加快资金周转;最后,通过证券化手段,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也得到了分散。

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要尽快构建和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比如《资产证券化法》、《公司法》等;完善和规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技术体系,成立必要的相关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创造有力的政府支持机制和监管机制,抓紧研究相关细则;培育和规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环境,包括信用环境、市场环境等。

(4)审慎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由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量需求巨大,而各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因此应设法解决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融资途径问题。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作为理想的选择。

xx年在国际 ___大背景下,为保障地方经济增长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中央同意由财政部代地方发行债券。

虽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对缓解资金需求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我
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风险,一旦地方债务难以清偿,将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因此在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严格的风险防范:一是严格控制发债规模,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募集资金使用管理,三是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防范风险。

3、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制,统一对城镇化的金融业信贷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

(1)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金融业应就此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联动,增强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

一是在人力资源上,要针对农村工作生活环境较艰苦的现状,利用地区人才招聘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县域机构的人力资源投入。

二是在机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国家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重点热点,加快网点优化布局和标准化改造步伐,调整和完善县域支行内设机构、分类管理、财务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县域业务发展的组织机构保障。

三是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严格履行银行业监管部门“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的监管要求,并充分考虑“三农”贷款的季
节性需求,进一步理顺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和业务授权管理机制,加大对“三农”县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四是在推进城乡业务经营统筹上,要以横跨城乡集团性客户为重点,充分利用农业银行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产品服务等方面优势,促进集团性、系统性客户的资金高效流转,同时,加快成熟产品向县域的推广移植,为县域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2)积极提供信贷资金和多种金融服务。

一是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大力支持重点县域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重点资源开发配套和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引发的城镇化建设,信贷主要介入城镇规划合理、项目承建公司实力较强、项目收益较为确定、前期资本金充足、产业吸附能力强又有政策倾斜的项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在支持县域房地产发展上,要着力支持土地与土地开发项目、房地产开发等城镇化大项目,理性支持项目合法、“四证”齐全的小城镇房地产开发项目,支持居民居住区改造和新型城镇住宅区建设。

三是在支持农村商贸流通建设上,要抓住加工企业在城镇建立的原料生产基地,推动业务产品创新,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进商贸、储藏、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

要通过信贷资金、自助设备等资源投入,积极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超市进农村”等市场流通工程。

四是在支持公共服务业发展上,要围绕国家加强财政管理的要求,开发推广现金管理
平台等业务产品,提高财政资金结算效率。

要围绕城镇化居民的住行消费、教育消费、医疗消费和其他理财等新兴消费需求,加大对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事业部门的信贷支持,加快开发推广“银医通”等产品,切实推行普惠制金融服务。

东升支行营业室 xxx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