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综合训练

人教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综合训练
人教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氢B.硫C.钠D.氯

答案 A

解析氢为第一周期元素,其余为第三周期元素。

2.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氧、硫、钠B.氢、氧、氯

C.氢、钠、钾D.碳、硅、钾

答案 C

解析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氢、钠、钾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故符合题意。

3.在元素周期表中,氮(N)元素右下角的元素为()

A.P B.S C.Cl D.Si

答案 B

解析N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族,其右下角为第三周期第ⅥA 族,元素符号为S。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周期表中的第一主族都是金属元素

C.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答案 D

解析第ⅡA族都是金属元素,第一主族中的H是非金属元素。而第ⅤA、第ⅥA、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元素长、短周期都有。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副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D.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

答案 A

解析第ⅢB族中包含锕系与镧系元素,共有32种元素,A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B错误;副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C错误;从第四周期到第七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之间隔着7个副族和1个第Ⅷ族(3个纵行)共10个纵行,D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答案 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A正确;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可能相同,B不正确;原子11H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无中子,C不正确;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不同的分子或离子,D不正确。

7.在粒子NH3D+中,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

A.10∶7∶11 B.11∶11∶8

C.10∶11∶8 D.11∶8∶10

答案 C

解析在粒子NH3D+中有1个14 7N、3个11H、1个21H,故NH3D+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3+1-1=10,质子数为7+3+1=11,中子数为7+1=8。

8.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是()

A.原子序数为20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6

D.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

答案 D

解析A项,对应的元素是钙,属于长周期元素,错误;由氦是0族元素可知B项错误;C项,对应的元素为铁,属于第Ⅷ族元素,错误;D项,对应的元素为硼,位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正确。

9.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小

B.钾的熔点比钠低

C.钾原子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答案 C

解析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有关,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钠和钾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于钾原子的半径比钠原子的半径大(多一个电子层),故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而与其物理性质无关。

10.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重要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元素中Fr的原子半径最大

B.其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答案 C

解析钫位于碱金属最下面,其金属性最强,原子半径最大,FrOH应为强碱,钫与H2O反应剧烈且易爆炸;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只是Fr2O,而是更为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单质的性质

(1)对钾的用量,一般取绿豆大小为宜。若取得过多,易发生爆炸。在使用前,要用滤纸吸干钾表面的煤油。

(2)碱金属在空气中加热与O2反应,Li只能生成Li2O,Na生成Na2O2,K生成KO2,Rb和Cs生成更复杂的产物。

(3)由于锂、钠、钾能与氧气和水反应,故实验室中钠、钾保存在煤油中,锂常保存在液态石蜡中。

(4)碱金属与盐(NaHSO4等除外)溶液反应时,都是先与H2O反应生成碱和H2,而不是直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1.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

答案 C

解析①~⑤各分项解析如下:

二、非选择题

12.(1)卤素(F、Cl、Br、I)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下列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金属元素B.卤族元素

(3)下列反应中,更剧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钠与水反应B.钾与水反应

(4)取下列溶液分装于两试管,再分别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四氯化碳,用力振荡、静置后,四氯化碳层显紫红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溴化钠溶液B.碘化钾溶液

答案(1)HI(2)B(3)B(4)B

解析At为放射性元素,不考虑氢化物稳定性,故卤素中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HI;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降低,卤素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剧烈;氯水与NaBr、KI溶液分别生成Br2、I2,而二者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为橙色、紫红色。

13.(1)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该元素原子的二价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是9的核素表示为________。

(2)B元素原子的一价阳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A 、B 形成1∶1型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答案 (1)8 10 17 8O (2)21 (3)114

解析 (1)核电荷数=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0,中子数是9的核素,质量数是17,可表示为17 8O 。

(2)B 元素质子数是18+1=19,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19=21。

(3)两元素形成1∶1型化合物是K 2O 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0×2+17×2=114。

14.用A Z X 表示原子: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________。

(2)A X n +共有x 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 =________。

(3)A X n -共有x 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N =________。

(4)12C 16O 2分子中的中子数N =________。

(5)A 2-原子核内有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 ,则n g A 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答案 (1)A -Z (2)A -x -n (3)A -x +n (4)22

(5)n (m -x +2)m

mol 解析 (1)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得N =A -Z 。

(2)A X n +共有x 个电子,中性原子X 的电子数为x +n ,则N =A -x -n 。

(3)A X n -共有x 个电子,中性原子X 的电子数为x -n ,则N =A -x +n 。

(4)12C 16O 2分子中的中子数为6+8+8=22。

(5)A

2-所含电子数为m -x +2,则n g A 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 (m -x +2)m

mol 。

1.粒子符号(A Z X ±b n ±m )中各数字的含义

2.数量关系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中: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3)阴离子中: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 D.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3.对于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增大的 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减小的 C.不管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 D.因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4.对以a=2m/s 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意1s 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ns 末的速度比第1s 末的速度大2(n-1)m/s C.2s 末速度是1s 末速度的2倍 D.n 秒时的速度是 2 n s 时的速度的2倍 5.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关于该物体在这1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14m/s 2 B.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8m/s 2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4m/s 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6m/s 2 6.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当时间t=t 0时,位移s >0,速度v >0,其加速度a >0,此后a 逐渐减小,则它的[ ] A.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速度逐渐减小 C.位移继续增大 D.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7.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 ] A.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 B.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 C.乙比甲晚1s 出发 D.5s 末两物体相遇 8.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 (m )随时间t (s )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2 1210s t t =-自行车为6s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运动 B.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 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 9.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的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C.L/4 D.3L/4 10.物体在直线上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 内的位移是1m ,第2s 内的位移是2m …第ns 内的位移是nm ,由此可知[ ] A.物体肯定是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初速度为0 C.物体的加速度是1m/s 2 D.物体在前5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11.物体先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当速度达到v 时,改为以a 2作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s 1,t 1和s 2,t 2。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12.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某处时,该处恰有汽车乙正开始做初速为0的加速运动去追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的任何一个 二、填空题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 小是2m/s 2 ,则(1)汽车经3s 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经5s 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位于市中心 B.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C.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处在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商品批发市场从城区迁往郊区前后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20世纪80年代,影响该批发市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8.2010年后,该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是因为主城区 A.土地利用方式调整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电子商务的发展 D.工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0.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教案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高中的生物学习之旅。 现在,请同学们对生物这个词给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Put up your hands) 其实,简单地说,生物也就是有生命的个体。 要了解一个个体,首先要从细胞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学们请看,在教材第二页的左上角有一幅图,是SARS患者肺部X光片阴影图,和SARS病毒模式图。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仔细思考讨论题,待会儿会请两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第一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坐。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第二问,谁来说说?。。。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了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尽管现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是难解难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个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实例分析 这是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统。 看完这几幅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第四页上面的无道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草履虫除了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它得先摄能才能运动吧,它还能呼吸和生长,还有应激性。 好,第二题,某某 在你和你爸妈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它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胚胎发育跟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三题,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还有相关的骨骼肌细胞。请坐 第二问,你每天学习的时候需要哪些细胞 太多了,它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淋巴细胞引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特定细胞受损而致病的。。。。 例如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的话会导致听觉发生障碍。 第五题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讲义

离子反应 知识要点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材30页,资料36、37页)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0页,资料36、38、39页) 四、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资料36页) 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材31~32页,资料39、40页)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1~32页) 1、书写注意事项(资料40、41、43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资料41页)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资料43页) 七、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即判断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能反应则不共存、资料41页) 八、离子的鉴定与推断(资料42页) 知识详解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或均能够导电的 (、、、、)(提醒:无氧酸——HCl或液态HCl是电解质;晶体中含有阴、阳离子,但是自由移动,也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导电的化合物(、、) 两者的区别在于看能导电的离子是否是电离出来的。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而单质与混合物均不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NaCl的水溶液只能说是电解质溶液。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部分电离“ COOH 43 因为它溶解的一点点是完全电离的;Pb(CH3COO)2能溶于水,但是属于弱电解质,因为它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资料36、38、39页)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它不需要通电,是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前提。 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称号或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方程式的右边一定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NaOH===Na++OH- H2SO4===2H++SO42- Al2(SO4)3===2Al3++3SO42-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来分析。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5[读图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时间生产力状况自然环境与经 济发展状况 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三率”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 18世纪中期农业经济快 速发展 环境较恶劣,土地私 有制 劳动力需求较大,受传统的生育观念 影响 高岀生,高死亡, 低自然增长 原始型 工业化开始后大规模机械 化生产 环境改善,经济快速 增长 传统的生育观念占主导地位高岀生,低死亡, 高自然增长 传统型 二战以后生产力进一 步发展 土地开垦受到限制, 制造业快速发展 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提高,生 育观念转变 低岀生,低死亡, 低自然增长 现代型 [活动]P7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转变 历史阶段原因 岀生 率死亡 率 自然增 长率 增长模 式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 的能力很差 高高低原始型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 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高低高传统型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 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低低低现代型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分类都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 金属氧化物 B.二氧化硫SO2非金属氧化物 C.硫酸H2SO3含氧酸 D.纯碱Na2CO3碱 答案 B 解析A项,氧化铁是Fe2O3,不是FeO,错误;B项,SO2是非金属氧化物,正确;C项,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错误;D项,Na2CO3是盐不是碱,错误。 2.某校实验室将试剂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试剂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试剂如下: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①和② D.③和④ 答案 D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①是碱,②是酸,③是氧化物,④是盐。生石灰是氧化钙,放在③中;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放在④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1 L 2 mo 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 A(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C.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D.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

答案 C 解析NaCl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是分散系,A错误;B项中Fe(OH)3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2N A,B错误;微波使血液局部受热聚沉,C正确;电泳现象只能说明分散质粒子带电,但胶体不带电,D错误。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疗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答案 D 解析A、B两项属于胶体的聚沉,C项属于胶体的渗析;D项是两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导致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胶体,故选D。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 B.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D.有色玻璃属于胶体 答案 D 解析稀硫酸是溶液,属于分散系,A错误;一种分散系里可能存在多种分散质,B错误;分散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错误;有色玻璃属于胶体。 6.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属于纳米级(1~100 nm)的是( ) A.Fe(OH)3沉淀 B.FeCl3溶液 C.硅酸溶胶 D.碘水与CCl4溶液振荡后的混合液 答案 C 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7.下列关于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颗粒都可以透过滤纸 B.它们都是较稳定的分散系 C.用一束平行光照射时,从侧面可以看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束光亮的“通路” D.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 D 解析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A.50亿人口日B.60亿人口日C.70亿人口日D.80亿人口日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 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 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自然增长快D.人口迁移造成的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3.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读“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3”,回答14~15题 14.图中与①②③④曲线排序相应的一组国家是()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 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 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 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 15.有关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典是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呈 老年型 B.墨西哥属于北美洲,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 剧 C.中国20世纪7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目前我国 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D.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土壤的肥力状况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1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8.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 B.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C.人口合理容量是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D.人口的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 1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 20.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21.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下训练(人教版必修1)

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酸:CH 3COOH 、H 2SO 3、NaHCO 3、HF B .碱:Cu 2(OH)2CO 3、NaOH 、Fe(OH)2、Mg(OH)2 C .盐:AgCl 、BaSO 4、NaH 2PO 4、Mg(NO 3)2 D .氧化物:FeO 、N 2O 5、COCl 2、SiO 2 解析:选C 。A 项中NaHCO 3不是酸;B 项中Cu 2(OH)2CO 3不是碱;D 项中COCl 2组成元素为三种,不属于氧化物。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为:CCl 4+4Na =====700 ℃C +4NaCl ,由此可知 B 、 C 、 D 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故A 项不正确。 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A .KHSO 4 B .NH 4NO 3 C .Ca(H 2PO 4)2 D .Cu 2(OH)2CO 3 解析:选B 。A 、C 项属于酸式盐,D 项属于碱式盐,B 项中NH 4NO 3既不是酸式盐也不是碱式盐。 4.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雾是一种纯净物 B .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 的分散系 C .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 解析:选C 。大雾是一种气溶胶,所以是微粒直径介于1 nm ~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 .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 .胶体有布朗运动 C .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

生物必修一前两章综合练习题(人教版)

生物必修一前两章综合练习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甘氨酸和丙氨酸数量不限时,它们能够形成的二肽种类最多是 A.1种 B.2种 C.4种 D.6种 2.人体中由A、T、G等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多少种 A.2 B.4 C.5 D.8 3.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A.4、8、4和4、8、4 B.4、5、4和4、5、4 C.4、5、4和4、8、4 D.4、8、4和4、5、4 4.下列实验中,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5. 2009年春季,在我国青海省北部的个别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鼠疫,下图便是引发该疫的病原体——鼠疫杆菌,它由旱獭进行传播。该菌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鼠疫杆菌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该蛋白质是由旱獭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的 C.鼠疫杆菌具有线粒体 D.鼠疫杆菌具染色质 6.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7.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 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 8.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的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天象,看日月星辰。后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借助于射电望远镜,人们还探测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类型:恒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行星、人造天体(3)特征:物质的、运动的、独立的

①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一团无定型的膨胀气体。 ②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④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也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因此,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 简言之: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

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 000多亿颗。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1.影响李华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政治文化C.自然环境D.社会经济2.影响克瑞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务输出B.气候优越C.资源开发D.水源丰沛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4.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 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 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 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6.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下列人口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D.湖南某旅行团到广东旅游 8.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A.从东、西部流向中部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闯关东”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国内地向关东(东北)地区移民运动的一种俗称,当时大量的山东、河北等省的破产农民,前往东北地区谋生。近年来大批东北籍退休老人前往海南三亚养老,形成数量庞大的三亚居住半年型人群,又称“候鸟”人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山东、河北等省破产农民“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 A.发展旅游B.戍守边疆C.寻找水源D.获得土地10.近年来,海南三亚吸引大批东北籍退休老人前往养老的主要原因是 A.风景优美,交通便利B.冬季温暖,适宜居住 C.经济发达,就业率高D.房价低廉,便于落户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B.2020—2030年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1)

◇课前预习◇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二、学习过程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 【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 (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 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教师释疑】 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 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 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 【思考与交流】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提高训练(解析版)

第三章第一节综合提高训练 核心素养练 一、选择题 野外进行登岛求生训练时,可以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定成下列问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2.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面两题。 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 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增加下渗B.减少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 6.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7.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 321.07平方千米,水位为3 193.8米。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千米,水位上升了0.35米。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1)青海溯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2)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考点水循环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

地理必修二综合训练题

地理必修二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右图为2016年1月浙江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该停车坪用的是植草砖。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地面积雪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A.枯草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枯草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2.与使用普通水泥砖相比,使用植草 砖的停车坪 A.增加了雨水下渗 B.增加了地表径流 C.减少了生物种类 D.减少了地下径流 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图1),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读博斯腾湖区域图(图2),回答3~5题。 3.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其的风力主要是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5.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外流区域 B.纬度高,蒸发量小 C.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D.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850年起人口增长 迅速,对土地的利用影响明显。图5示意1850 —2000年荚国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人均耕地 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耕地面积、草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 B.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草地面积C.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草地面积 D.人均耕地面积、草地面积、耕地面积 7、下列四个时段中,人口数量增加最少的是 A.1860----1890年 B.1890-1920年 C.1930—1960年 D.1970—2000年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成集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 ①基础设施完善②人口密度较大 ③土地价格较低④发展潜力较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A. 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 服务北京市民的大型商场 C. 大型企业及配套部门 D. 服务全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10.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使北京 A. 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B. 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C. 第二产业比重增大 D. 城市化的水平下降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及2017年新规划的地铁换乘中心和停车场(位于市郊)分布。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市中心商务区最可能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2.该市新规划一部分地铁换乘中心及停车场的主 要目的是 A.增加新建换乘中心人流量,促进城市化发展 B.加强地上地下交通衔接,缓解市区交通拥堵 C.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引导城市功能区分化 D.提高市郊交通通达度,引导市郊房价下降 13.美国某电子产业准备在该市建设分公司,其中意的地点最可能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此完成14~16题。 1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练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基础巩固 读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四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其正确的排序是( ) A.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 B.拉丁美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C.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D.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2目前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3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很大,甲、乙、丙、丁四洲中,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题,图中甲出生率最高,为非洲;丁人口呈现负增长,为欧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快于北美洲。第2题,欧洲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第3题,非洲人口受教育水平最低,人口出生率很高。

2.D 3.A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7 462万人。有关学者认为,202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将达到峰值14亿左右。据此完成第4~5题。 4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人口素质可以( ) 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B.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C.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 D.扩大耕地面积 5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上图中表示2020年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题,提高人口素质主要通过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因此可以将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第5题,202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峰值,此后人口将减少,因此2020年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即图中表示2020年的点是③。 5.C 读下面“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第6~7题。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2)

钠及其化合物(2) 核心知识点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O-2 3 +2H+===CO2↑+ H2O HCO- 3 +H+===H2O+CO2↑ 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 式) 不反应HCO - 3 +OH-===CO-2 3 +H2O 与足量Ca(OH)2反应(离 子方程式) Ca2++CO-2 3 ===CaCO3↓ Ca2++OH-+HCO- 3 ===CaCO3↓ +H2O 与BaCl2反应(离子方程式) CO-2 3 +Ba2+=== BaCO3↓ 不反应与CO2反应 (离子方程式) CO-2 3 +CO2+ H2O===2HCO- 3 不反应 热稳定性(化学方程式)较稳定 2NaHCO3===== △ Na2CO3+CO2↑+ H2O 相互转化Na2CO3NaHCO3 2. Na2CO3、NaHCO3的鉴别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3. Na2CO3的工业制备——侯氏制碱法 (1)制备原理 把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过滤

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 4. Na 2CO 3、NaHCO 3的用途 (1)Na 2CO 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NaHCO 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核心知识点二: 1. 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 铂丝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 色。 洗:用稀盐酸洗铂丝 烧:将用盐酸洗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目的是除去铂丝上的杂质。 蘸:用灼烧合格的铂丝蘸取硫酸钠溶液。 灼:将沾在铂丝上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并观察火焰的颜色。 洗:再用盐酸洗净铂丝(或铁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绿色。 (4)注意事项 ①焰色反应实验要求灯焰的颜色浅,如用酒精灯,则要使用外焰,因为焰心的颜色偏黄 ②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最好用铂丝,也可以用钨丝、镍铬丝(电炉丝)等来代替,每次使用金属丝时,必须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免干扰对颜色的观察。 ③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洗净,不能用稀硫酸洗涤,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而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难以挥发,会对后一个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 ④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因为钾中常混有Na 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钠的黄光所造成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