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及分析界定了职业素质的有关概念,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现状;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品质。
这种能力品质要求大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毕业后较顺利地走向社会、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重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养成,从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效果来看,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一种半游离的状态,不能真正反映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造成学生在就业后无法与岗位要求合理接轨;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直观理解基本上滞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卷的标准答案,不能体现先做人,后做事的上岗要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呈下滑状态;学生对职业素质内在属性的理解呈多元化的现象,多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缺少从行业、企业以及发展的角度看职业素质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存在眼高手低的位置偏移。
这就给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职业素质教育究竟应
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获得受益?问题的所指其实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的重新思考。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对职业素质的本质界定
(一)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
”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职业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有所不同。
稳定性是指职业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积淀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处于恒温状态,为本领域的所有人奉行恪守,外界的力量很难打破。
内生性是指职业素质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以职业的特点为依据衍生出的习惯或行为。
发展性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素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相应调整。
职业素质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公民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个人修养,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前提,专业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升华。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部分专业素质。
其中基本素质的内容主要是由公民道德养成、岗位群职业道德与能力教育、敬业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基本的法律意识、团队合
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构成。
部分专业素质是指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础性掌握或选择性掌握。
从范围上可以划定在“学校人”向“职业人”的顺利过渡阶段。
这是因为在校学生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方式方法下完成学业,只是完成了“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级过渡,而距离真正的“职业人”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就在于前者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是虚拟+真实,而后者则完全真实。
从职业素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来讲,学生在校三年时间,也不可能熟悉职业素质的全部内涵,因为职业素质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起到关键作用的职业能力和人格品质,既是一个长期熏陶养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进入职业领地,很难把握其真谛。
因此,职业素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在本质与外延上有区别,不是等同概念,二者的关系应该属于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目前开设有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训课程、见习课程和创业课程五大门类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定位上兼顾了就业和升学的需要。
从课时分配结构上看,有厚此薄彼的趋势,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课时远远大于实训、创业教育的课时。
考试科目大于自选科目,还没有形成一套学生自我选择学习科目的教学体系。
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能提高而轻素质养成的现象。
目前高职院校加大了投资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
设力度,无论从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编写、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成部分学生客观上认为高技能人才就是高素质人才,忽略了职业道德素质对专业岗位的重要性。
而且,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打出的口号也误导学生对人才标准的内涵的理解。
从实施效果来看,存在着片面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现象。
由于缺乏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理解,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未能真正反映“职业人”对岗位的理解和实际要求,造成学生就业后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困难。
从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解层面看,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
正如前文所述,职业素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使得职业素质非一天之努力就能享用终身,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真实的土壤、辛勤地耕耘、不断地实践、逐步地深入,而决非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卷的标准答案。
职业素质的关键要素就是要体现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思考
1.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
自我修养即通过学、看、悟、行等方法养成的一种自身素质提高的习惯。
中国古代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就是学徒制。
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徒制对当前职业素质培养有两个重要意义即师傅的榜样作用和“做中学”的学习践行方式,而且这两个方面统一于日常的职业活动中,学徒以师傅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为榜样,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职业技能、内化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种类,以培养
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同时职业教育又具有特殊性,可以借鉴学徒制中的“修行在个人”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本领。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培养出自我修养的习惯却是受益终身,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修身、养性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能力。
爱岗敬业是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爱岗敬业主要体现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遵守校规校纪。
做好这些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具备了一个职业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如有些发达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普遍比我国生产的质量要好一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水平高,而是利益于他们的技术操作人员认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标尺,古人讲“举一反三”正是这个意思。
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实现。
加大实习实训教学,让学生从生产一线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所学知识在指导教师、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尝试解决问题。
在考核学生形式上,应鼓励学生更多投入到生产一线中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提出解决的方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第一年岗位体验实习、第二年顶岗实习、第三年毕业实习,其浅层目的是让学生
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深层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应该在实习实训中加强这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团结协作、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关,进而达到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职业素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在内涵界定上应有区别,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前者是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所具备的素质,而后者则是“准职业人”所应有的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上存在着定位不准的现象,影响了培养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作分工,整体推进,将目标定位在“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级过渡,并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范立. 谈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10)
[2] 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3] 李逸凡,邹宏秋.职业素质教育的成功探索-浙江金融职业
学院的明理学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xi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