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一精讲11官方笔记

古文选一精讲11官方笔记
古文选一精讲11官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十一节课官方笔记

目录

一、本章/教材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教材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唐五代部分】

(一)选择题

1.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与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属“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所作散文峭拔矫健,笔锋锐利,尤以山水游记著称。诗歌也自成一家。有《柳河东集》

2.《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水游记,是作者《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3.《段太尉逸事状》重要语句

(1)“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这里“副元帅”是指郭子仪。

(2)痛斥焦令谌的人物是“尹少荣”。

(3)写段秀实赴郭晞军营,是为了表现他的刚勇无畏。

4.《种树郭橐驼传》是纪传体讽喻散文,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

5.张籍,字文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是韩愈学生,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姚合等均有交往酬唱。擅长乐府诗,内容多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民生疾苦,语言通俗,平易流畅。与王建齐名,所作世称“张王乐府”。

7.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又号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反对一味“嘲风雪、弄花草”的创作倾向。

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讽喻诗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关心民生,切中时弊,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组诗。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艺术成就很高,闲适诗和杂律诗也有不少佳作。

1

白居易诗风平易通俗,与元稹相近,时称“元白体”。有《白氏长庆集》。

8.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李绅一起创作新乐府,同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他的古、近体诗也有不少佳作。有《元氏长庆集》。

9.李贺,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中多生不逢时的感慨,并能“深刺当时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擅长乐府诗,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富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但往往过于雕章琢句,怪诞奇诡,有理不胜辞的缺点。有《李长吉歌诗》。

(二)主观题

一、精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必背篇目】

(一)思想内容:本诗为政治抒情诗,七言律诗。当时作者被贬初抵柳州,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远州后郁愤不平的感情,同时表达了对挚友、同道者的深切思念。

(二)内容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

①首联写登楼,起势极高,境界阔远,点明愁思,为以下逐层抒写渲染了气氛。

②颔联写近处所见景物,从景物联想到自己的政治遭遇,感慨遥深。

③颈联放开写远方景物,景中寓怀念同道之情。

④尾联以“共来”扣题,归结到寄诸友本意,阻隔遥远、聚会无期的惆怅情愫,曲曲传出。

(三)说明“惊风乱飐(zhǎn)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的象征意蕴

①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工对,铢两悉称,描写细致。在赋中兼有比兴。

②既是写风狂雨骤的眼前实景,“芙蓉”、“薜荔”又是象征意象,以芳洁美好的事物作为作者人格的写照,寓意深刻。

二、精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思想内容:

记叙了作者游览西山的经过,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悟,体现出作者在革新失败、身受贬谪后依然坚持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

作者以山水之美与人格之美相映村,使这篇山水游记的立意深化而具有了深刻内涵。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两部分之间以自然的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的深刻意蕴。

文章主体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记述游西山之前平日的游览情景,后一部分记述宴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两部分彼此呼应,章法井然。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艺术特色(具体分析文章写景时所用的对比、烘托手法)

①作者善于绘景状物,笔墨简洁而描述形象。

②文中写西山景观一段,无一句正面描绘西山,却又句句是在写西山之“怪特”。且通过西山与众山的高下对比,从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及非凡气势。文章题目中有“始得”二字,行文中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时时予以照应,脉络清晰,结构缜密。

三、泛读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一)思想内容: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山水小品。

文章借小丘原有嘉木、美竹、奇石、溪流,但因秽草恶木的包围而成为弃地的遭际,暗喻自己有美好的操守、远大的抱负,却遭排挤、被贬谪的境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二)艺术特色

1、以动写静,如写石“负土而出”、“嶔然相累而下”、“冲然角列而上”,形象生动,将静的物描绘出动态,且“色色写得生活,尤为难得”。

2、化景为趣,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于自然界中的每一物,然后他又能从中发现妙趣和奇趣。

如写浮云、溪流和鸟兽则为“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他枕席而卧,欣赏大自然则写“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这种感应原是很难表达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不仅写活了,而且妙不可言。

四、精读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一)思想内容(段太尉形象):“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

作者选择了传主生平的三件逸事,以突现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三者交相辉映,多侧面地表现出了段太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之中的个性特征,刻画了封建社会一位正直廉洁的官吏形象。

(二)说明《段太尉逸事状》记事时打破时间顺序而重新排列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①本文所记“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其中尤以“勇服郭晞”最为丰赡生动,矛盾冲突尖锐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情节发展富于戏剧性。

②作者打破事件原有的时间顺序,将记叙这事件提至“仁愧焦令谌”之前,以先声夺人,突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③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而是采用插叙,将勇服郭唏一事提前。

好处是:该事件最富戏剧性,有“先声夺人”之效;该事件最生动、最能突出段太尉的性格,也最能反驳“武人一时奋不虑死”的攻击。

(三)写作特点:(对比衬托手法)

1、叙述笔调冷静客观。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的笔调作客观的记叙,繁处不避细琐,简处不失要害,而作者的揄扬褒贬则暗寓其中,很好地体现了“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

(二)以白孝德之懦怯,焦令谌之横暴及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使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

五、精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一)思想内容:

1、针对中唐时期政苛令烦、民不聊生的现实,借郭橐驼谈种树之道,形象提出自己的重要政治观点:

与民休养生息,不可生事扰民。

2、这一观点虽带有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消极成分,但其包含的民本思想有进步意义。

(二)《种树郭橐驼传》艺术特色(以类比和对比方法说理及其效果)

①本文说理采用了类比和对比方法。

②作者将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又将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态度方法及结果诸方面对比。

③通过这两个途径,简明生动地阐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

六、精读张籍《江南曲》

(一)思想内容:

前人《江南曲》多写男女青年爱情,作者则另有开拓,

截取了最具有江南特色的当地风物和生活景象,细致描绘了一幅水国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的风情画,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二)分析《江南曲》作者笔下的江南水乡风光与风情(层次结构、内容)

这首乐府诗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起首至“连木为牌入江住”四句,写江南特有的风物和居民水上生活情景。

第二部分“江村亥日长为市”至“无井家家饮潮水”四句,写江村集市、江镇风光和习俗。

第三部分“长干午日沽春酒”至“夜唱竹枝留北客”,写长干里的酒家娼楼,暗示江南的富庶和繁华。

第四部分最后两句,以赞美江南风土作结。犹如一组组电影镜头,形象展示了江南的水国风光和风情。

【艺术特色:诗歌熔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清深,造语天然,风格平易自然。】

七、泛读王建《水夫谣》

(一)思想内容:描写江上纤夫的辛勤痛苦,反映出当时徭役的繁重,体现出作者同情下层贫苦百姓悲惨命运的人道情怀。

(二)写作特点及艺术特色:诗设为第一人称,以纤夫自述的口吻直接叙说,可分为三部分:

①自首句至“水宿沙行如海鸟”,总序纤夫被奴役的痛苦。

②自“逆风上水万斛重”至“齐声腾踏牵船歌”,具体描写纤夫白天黑夜的劳作。

③自“一间茅屋何所直”至结尾,写纤夫无奈的心理和愿望。

艺术特点:全诗在叙述中描写了纤夫的生活状况,展示了其心理演变,刻画入微。

诗歌语言整体通俗,但时有凝练精警之句,结句犹有余韵。

八、泛读白居易《轻肥》

(一)思想内容:中唐后朝政腐败表现之一是宦官专权。这首诗以“直赋其事”的笔法,真实地反映这一现实,揭露了宦官的豪华奢靡和骄横跋扈,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所以“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二)内容结构:全诗分四层。

1、前四句先以叙述起笔,再点出抨击对象是宦官。

2、接四句写宦官走马赴宴,突出其骄横。

3、然后六句写军中宴会的场面,突出其豪奢。

4、最后两句笔锋推向当时国情,展现江南大旱、饥民相食的惊心动魄一幕。

(三)艺术特色: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往往“卒章显其志”,多用说理显示。

但此诗末两句,却展现“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残酷事实,

这与前面的描叙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有力揭示出社会不公,撼人心魄。

九、精读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必背篇目】

(一)思想内容与结构:

通过上阳宫女一生幽闭深宫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最高封建统治者广选妃嫔pín的残恶行径。

这首诗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自开头到“零落年深残此身”,写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世。

第二部分自“忆昔吞悲别亲族”到“一生遂向空房宿”,追忆她入宫的往事。

第三部分自“宿空房,秋夜长”到“东西四五百回圆”,

具体描写宫女在上阳宫的寂寞岁月。

第四部分自“今日宫中年最老”至“天宝末年时世妆”,描写上阳宫女垂暮之年的情状。

第五部分诗的尾声,卒章显志,直接抒写诗人感慨。

(二)分析上阳宫女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白头宫女的典型形象。上阳宫女于豆蔻年华入得深宫,忍泪痛别亲人,孤身到老,与外界分离,

凄冷寂寞而又毫无出宫希望。表现出在封建压迫下,老宫女凄凉、幽怨而又绝望的心境。

(三)《上阳白发人》艺术特色

(1)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平易自然,具有民歌风调。

(2)采用“三、三、七”的句式和民歌中常用的“顶针”修辞手法,音韵转换灵活。

(3)整首诗以叙事为主,不断穿插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加上简洁的抒情和议论,显得生动形象

十、精读白居易《长恨歌》

(一)内容结构: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按情节发展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生活及李隆基沉迷声色;

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不见玉颜空死处”,写安史之乱中兵变爆发,贵妃殒命,李隆基感伤不已;

第三部分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隆基重归长安后对杨玉环的无限思念;

第四部分写道士在仙境找到杨玉环和杨玉环的忠贞不渝之情,最后两句点明“长恨”的题旨。

(二)《长恨歌》主题的几种说法,分析作者写作此诗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

学术界有三种说法,即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①一出被美化的宫廷爱

情悲剧,对李杨、感情的生死不渝,则不禁感动与激赏,

对李、杨的生死相隔,作者深表同情,对李、杨的荒淫误国有所讥讽。

②对李杨悲剧,依据了史实与传说,融进了艺术想象和加工创造。③前半部分讥

刺讽喻李杨的荒淫误国,但旨意还是同情爱情悲剧与歌颂人间真爱。

④人们未必相信李杨帝妃之间深挚的爱情,

但诗人热情歌唱了悲剧中这种患难、忠贞、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三)分析李隆基、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主要突出了李隆基早先的荒淫误国和后来对杨玉环的笃诚思恋,侧重描绘了杨玉环的娇媚恃宠及在蓬莱仙境仍对李隆基忠贞不渝。

作者将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如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细致刻画了李隆基从傍晚到入夜、夜深、黎明、清晨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

再如“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写杨玉环的震惊、激动、惶恐、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情,如黄周星所言:“无一字不深入人情,而且刺心透髓。” (四)简析《长恨歌》以描写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1、叙事诗,有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想象,

染上哀婉浓烈的抒情色彩,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2、情节生动曲折,这既因李杨情事本身的离奇独特,也得力于诗人的精心构思。

如马嵬事变后,按理李杨悲剧已经完成,却在后面用大量篇幅叙写李赴蜀、还京、回宫一路对杨的无穷思念,细致刻画其内心活动,于是生发出道士寻找杨玉环、杨玉环在仙境等一系列情节。

3、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悲剧气氛更加浓烈,“长恨”抒情主题也更强化。

(五)说明《长恨歌》中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语言优美明丽,自然流畅,运用对偶、排比、顶针等多种修辞方法娴熟自如,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

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对偶、双关,写出二人深情。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为对偶,表现二人的豪奢生活。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为对偶,前后景色的对比表现出物是人非的差异。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为对偶,表现时光流逝及唐明皇回宫后独自一人的凄凉。

5

十一、精读元稹《遣悲怀》

(一)思想内容:是一首七言律诗,对亡妻的思念,平易的语言写夫妻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触景生情,思念在生活点滴中。直抒胸臆,纯朴感人,被誉为悼亡诗的典范。

(二)分析《遣悲怀》诗中所写四件生活琐事和最后的直抒胸臆

①首联以“眼前”情事,印证亡妻“昔日戏言”,意为亡妻的音容笑貌以及往事仿佛都在眼前,悲凉之意暗笼下文。

②颔联写亡妻的衣裳已都施舍,但其亲手缝制的衣物却不忍动用,以作永久的纪念。颈联写诗人因念及旧情,侍候亡妻的奴仆也得到格外恩惠;因遵亡妻梦中所嘱,送钱给相关亲友。

③中间两联共写四件生活琐事,折射了诗人心中沉痛的哀思。

④尾联诗人先宕开一笔,写夫妻死别,本是人之常事。但亡妻与己共处患难,如今触目伤情,百事堪哀。最后以“百事哀”关合全篇所言情事。

【这首诗将多年悼亡哀痛之情通过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以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情真意切。】

十二、泛读李贺《李凭箜篌引》

(一)思想内容:是一首乐府诗,是描摹音乐的名篇。

作者凭借丰富的艺术想象,采用一连串奇特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技艺之精、曲调之美、感染力之强,也渗透了诗人对乐曲的感受和情思。此诗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

(二)内容结构:全诗十四句,共分三部分。

①首四句先写箜篌,乐声、演奏者姓名、时间和地点的介绍穿插其中。

②“昆山”两句,直接描摹乐声的音质特点和乐声情感色彩。

③后八句则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可感的形象描写音响效果,诗境幽深渺远,引人联想。

(三)艺术特色:构思独辟蹊径,以新奇取胜。

1、作者仅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描摹乐曲本身,而用大量笔墨渲染乐曲的动人效果。

2、诗歌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移情于物、以实写虚等,

把抽象的听觉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颇富浪漫色彩。

十三、精读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一)思想内容:是李贺咏史诗的代表作,诗以金铜仙人临去汉宫时表达的亡国之殇,

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敏锐的诗人心中有大唐王朝每况愈下的隐忧,

并为自己仕进无望、报国无门而深感悲凉。

(二)内容结构:这首乐府诗共十二句,结构上顺序分明,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四句以汉武帝的身后事,感叹岁月易逝,人生难久。

中间四句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悲凄情状。最后四句写出城后途中萧瑟悲凉的情景。

(三)《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意境特点)

①作者善于渲染悲剧气氛,创造出一个铜人辞汉的悲凉哀怨意境。秋风、马嘶、桂花、苔藓、酸风、明月、衰兰等景物,都既具深秋特征,又染上衰败凄恻的主观色彩。

②善用拟人手法,如汉月相伴,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尤其“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设想极为奇特。

三、配套练习题【仅供参考题型】

简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二句赋中兼有比兴的特色。【1510】既是风狂雨骤的眼前实景,“芙蓉”、“薜荔”又是象征意象,以芳洁美好的事物作为作者人格的写照。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初次了解到这本书是缘于儿子的语文老师,她让学生暑假读《古文观止》说有利于学习好文言文。于是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儿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后才知道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 这是本书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他俩是叔侄关系。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他们二人才气过人,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我粗略的数了一下初中教材从中共选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选了16篇,而且新课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从一个教师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亲情传孝道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深受感动觉得自

己不够孝顺。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师,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二、忠义弘美德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这些浓缩而有提醒意义的言论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不足,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很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提醒着我们在学校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三思而后行、客观公正。然而,人非圣贤,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

《古文观止》的读书心得 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邓明明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其中选有222篇文章,其时间与空间跨度极大。这两百多篇的文章上起先秦,下至明末。作者也是各个时期的典型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从而较客观及全面地反映了其所属时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而正是因为文选时间跨度大,其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故而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是绞尽脑汁。 因为喜欢中国古代文化的缘故,所以对蕴含丰富古文知识的《古文观止》也是情有独钟,但是,因为毕竟文学基础不够,所以读起来也是很费劲的,但是也在苦恼之中增长了很多知识。 首先,《古文观止》中涉及到很多的古代礼仪方面,而且很多都是在现代被简化或者废除了的,所以要了解一篇文章,必须要借助于其他的书籍以求读懂、读透。但是,五柳先生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有时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况且要是每篇课文都这样读下去,那得读多久啊。然而,我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一篇时代的文章,它不止是一篇文章,仅仅局限于辞藻、语段,只局限在文学史,更多的是见证并记载着时代文化,反应当时的人文内涵。在《古文观止》中更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学,如所选的《左传》的几篇文章。在国君,诸侯,士大夫等人的对话当中感受到上古时期即使衰落但仍充满魅力的严谨儒雅的礼仪。每每因此了解了一种新的礼仪时,总是不自禁地想象着那些画面,并由衷的为之感叹。 其次,在文学语言上也能有所领略。本以为学了几年的古文,那么就可以无甚阻碍地阅读其他的古典文献了。但是在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却屡屡碰壁。因为这里涉及了很多的古文知识,是我之前不曾接触到的。尤其在读比较前时期的文章时,有很多字都是较为生僻,但是在古文中却是经常出现的。初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本想抱着侥幸的态度不去管这些不曾见过的家伙的,却总在后面的文章中遇到,最后只能乖乖地扛着本厚厚的古代汉语词典奋战。 并且,之前也曾说到,这本书的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很大,所以可以很直观地比较古代文章的一些体裁。本书所选的大部分是精湛短小的名篇,可以在接触忍耐底线之前把握其内涵和形式之美。 总而言之,《古文观止》汇聚了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礼仪文化,文学知识,哲学精神,故而须继续细读,深读,而不只是不求甚解。想来,要是能将此书读透,那么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更近一步了吧。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作者:无名氏 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但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可以勉强读下来的。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不过两百余篇。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我特别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这些名篇中不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读下去,而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来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这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其中的“映”字,让人好像看到了波光粼粼与日光同曜的美景。之后作者生动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流水边饮酒取乐,听水流之声,咏人生之感慨抱负,与同道之人畅谈古今之事,一时快乐至极,又何必需要丝竹管弦之类相伴呢?文章中写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者最后就生死大事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叹息了生命的短促,让人思绪万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章最后俯仰生死,明白了生与死的大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感怀至此,我们怎能“每览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4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文观止读书笔记400字 篇一:古文观止读后感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

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 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 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读的眼光”。《古文观止》便是一部优秀的书本。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即给青少年的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如果读了《古文观止》中的此文章,一定会受益非浅。《古文观止》的选文是比较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古文观止》吸取了前代选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全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这部书对一部作品与一位作家选择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篇章。它宣扬了当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对重神轻民,反对当时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残暴,昏庸无道。在这部书,它择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独特物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其中,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善于发不平之呜,又善于在论说中插入对人情世态的典型刻画;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寄托着忧愤,意境幽深,语言精粹。欧文善于跌宕唱叹,一往情深,风神疏淡自然,语言流畅清新:三苏父子都善于纵横议论,特别是苏东坡的散文,思想活跃,立论新奇,境界开旷,前人有“韩潮苏海”的赞誉,语言也很清丽,像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创造出诗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论平实,笔力沉着,论述如层层剥笋,在明清两代影响极大;王安石散文则以见解深刻著称,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眼光。在从《古文观止》收集的《左传》文章中,描写出了战场场面和记叙外交政治家辞会,都是婉转曲折的文章。则第二特色就是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着眼在其书中,选文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义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路温舒的《戒兄子严敦书》等。 此书影响广泛。鲁迅说:“评选本子,影响于后来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这书的作用。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文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3篇……共222篇。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古文观止读后感1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

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

古文观止读后感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欧阳修身为滁州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四、寄情山水心地宽。

古文观止读后感_心得体会

古文观止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古文观止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古文观止读后感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

古文观止高中生读书心得5篇

古文观止高中生读书心得5篇 古文观止高中生读书心得作文(1) 近日,将《古文观止》一书读了一遍,虽然有许多语句还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特别是有不少的生僻字,要,很麻烦,但仍然感到这本书读迟了。千真万确,读书不一定要看读了多少本,关键要看读的什么书,对这本书理解的程度如何,自己在读后有什么收获与借鉴 说《古文观止》是一本好书,是因为它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的`检验。《古文观止》编纂于康熙年间,至今数百年,文人墨客都以此书为圭臬,学习做人做事,学习*写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我读此书有三点好处:一是了解历史,特别是《国语》、《左传》、《史记》等篇目中的*,是春秋战国、汉唐到元、明、清历史的很好记录。二是学习了对时、对事、对人的看法、做法,受益匪浅。宗臣的致刘一丈书使我知道了人要乐于安命,不作非份之求。 君子要有自己的人格,因时而动,顺应潮流。三是如何写作*,特别是宋以后的*,更多地偏向于记事、记景,借以抒发情怀。是中国几千年的巅峰之作,宜再细加揣摩,必大有收获。

将它放在床头,时常读之。 古文观止高中生读书心得作文(2) 《古文观止》没有《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观的对比,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这么一本书,它就是除去一切浮华,彰显古人智慧的《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哲理,有小有大。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爱莲说》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学古文,更学为人处事之道,立身明辨之礼。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目标;告诉我们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古老的智慧、做人的道理、隽永的成语。 我偏爱其中的一些*,如《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每日熟读并背诵一段是我的习惯,假期我还会把我喜欢的*誊写成作品,既练字又可复习背诵,深刻理解其中含义。当朗朗上口时,倍感自信与自豪。 感谢《古文观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古文观止高中生读书心得作文(3)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是三百多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一本著作。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这个寒假我精心地挑选了里面的文章细读了一番,现在来谈谈我的感悟吧!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该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该书选文涵盖自周朝到明朝,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有不少是千古流传的名篇。 读过《古文观止》,我发现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同时也堪称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历史的画卷在我的面前回首前瞻,领略了它的千般华彩。从中,我也懂得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理。《曹刿论战》中,我被曹刿那机智的谋略所折服;《唐雎不辱使命》中,我敬佩唐雎那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出师表(前、后)》中,我欣赏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古文观止》中还有不少写景抒情的名篇,表达了作者们面对成功与失败的那种超然出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北宋的苏轼,才华横溢,可却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时候,离妻别子,孤身被贬往黄州。就在潦倒不堪之时,他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写下了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在人生最悲凉孤寂的时候,苏轼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旷达而洒脱。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境况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间养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为安守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岳阳楼记》中,那千古流传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仲淹的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 读《古文观止》,不仅能够使我们警醒,使我们振奋,更能使我们坚强。从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不管在任何处境下,心中的那盏明灯都会为我们指引方向。“历史使人明智。”我相信这是一本值得诵读的好书,让我们在美文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寻得智慧,从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所谓“古文观止”,就是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季札在鲁国请观周乐时曾说过:“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我想,在吴楚材、吴调侯叔侄在成书之时一定也暗叹过“观止矣!” 它自康熙三十四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上起东周、下至明末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从《郑伯克段于鄢》中,我看到了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权力之争;而给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郑庄公又化身为一位尊奉礼法,敬畏天命的古代政治家;在《范雎说秦王》中,高士范雎处事严谨,卓尔不凡,具有雄奇胆略和高超的论辩艺术的的形象展露无遗;在《风赋》中,宋玉借一普通的自然现象来讽喻统治者与庶民百姓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差别,使他辩才无碍、议论风发的纵横家一面得到了很好地展示;《鸿门宴》不仅是标志着秦末农民起义中风云人物之一项羽的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开端,也记载着秦末历史转折的关键性的一幕,它那生动而有惊奇的情节特点和众多人物处在矛盾高峰中间的活跃面貌吸引着我,给我以深刻而又丰盈的思想教育和饱满而又崇高的艺术享受;再加上《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中苏轼对于人生的感慨…… 读《古文观止》不仅是“以史为镜”教人警醒、反思、振奋,还能“以人为镜”使人高尚、正直、坚强。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生命里盲目的追求知识量的扩充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有生之年能静下心来把《古文观止》这套书读懂、读通,而且能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事、对待问题的方法,也就能算得上以小见大、不虚此行了。 高一(七)方靖哲3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1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10篇) 本文目录 1.古文观止读后感 2.人生的百科全书-《古文观止》读后感 3.初中生的读后感:读古文观止有感700字 4.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古文观止》有感 5.初一年级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言 6.《古文观止》读后感 7.读古文观止有感800字的作文精选 8.初二读后感:读《古文观止》后的心得体会 9.优秀读后感:《古文观止》的读后感400字 10.《古文观止》读后感:人生的百科全书 高三读后感作文:《古文观止》读后感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

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 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无独有偶,王 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但细品下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已经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正是人生失意的时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见潦倒之义,反而光华夺目,掷地有声,矍烁古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五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五篇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而成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内,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古文观止读后感一 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后来,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观止》的*,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我特别钟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由于经常读,便逐渐地会背十来篇。这么一来,我除了平时在家

里翻阅《古文观止》以外,还能利用空余帅司,随时随地进行背诵复习。我把这种背诵作为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 总之,读这本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我现在虽已年过古稀,但有生之年,这本书是一定要继续读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为的是从中学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二 朋友小小发来一片古文观止观后感,没时间细看,保存先,惊为天人。 *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

《古文观止》读后感10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1000字 燥热的盛夏,温上一壶香茗,捧读《古文观止》,茗香微动间,试看文坛众生,轻叩古人闲远之意境,自有那清凉一隅。一语观止,道尽了这本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至明末中国历代文言文散文典范之作的奇书,其见证中国古文学优秀作品之灿如星辰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翻读着一篇篇美文,也翻出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他们携着礼义仁智信忠孝勇和……信步向我们而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完美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就有了气吞山河,感人至深的《前后出师表》。从三顾毛庐,对刘备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进而心怀天下;白帝托孤,尽管幼主毫无治世之才,却并无半分取代之意;到因阿斗之掣肘,虽六出祁山亦无功而返,然为社稷计仍忠贞不改初心;上谏后主以情动人循循善诱,殚精竭虑以攻为守,为兴蜀汉步步为营……每每出师皆抱必死之心,身前身后一如心系朝堂,想先生文韬武略,智盖三国,倘不以小忠大义计,只受托于人便忠至死,此番忠义,可鉴日月! 归去来兮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他诗意纷呈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清新美丽﹑一派祥和的世外桃源。在黑暗腐败的东晋末朝,当能否为官一任从而造福百姓,可以施展政治抱负,只看你的家世背景时,我们这位可爱的只上任了81天便辞去官职的彭泽令,他选择遵从内心,从此闲云野鹤栖身田园,躬身耕作自得其乐。无论知己良朋,还是农人樵夫,都能成其座上宾﹑酒中客,那份随和亲民如他最钟爱的大自然般朴素珍贵。因了他的高尚情操,他所推崇的回归田园诗意人生,即使在千年以后,依然成为人们心中向往不已并孜孜以求的梦中乌托邦! 自古来高官厚禄本就难拒,若说真心请辞第一人,恐非李密所属,一章《陈情表》,字字泣诉,行行沛然。出生穷困﹑命途多舛﹑潦倒不堪,若以常理论,君主赐官怕是要感恩戴德了。偏是李密,三番五次以奉亲请辞,最后还写了感天动地的请辞奏章,连皇帝也对他无话可说,无咎可追,谁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怕只是未到情深处吧!当读到“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也”时,总能为其孝心潸然泪下,感动不已。他的再三辞诏,固也有为前朝守节之志,然言由心生,若无乌鸟反哺之孝心,又岂能作出如此感人之大作呢! 每次读《滕王阁序》,不管是其音律﹑对仗﹑辞藻,还是天文地理﹑人史典故,都能得到一份看大片的心情。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能将你带回千年前那个流光溢彩﹑天人合一的午后,天才少年王勃,一身束装风度翩翩,临江而立借景抒怀。当他极目远眺,天高云淡秋水阑珊,渔舟唱出清寂断肠,雁群惊于江山夜寒,“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是这位因才遭嫉﹑屡受打击的天之骄子无可奈何又不屑同流合污的感时伤怀。然并非一味沉沦,当下笔锋又转“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华丽的词藻背后,深藏了一颗不甘寂寞的心,只是吟诵越畅快淋漓,失落越无处可托罢了。最终上天将王勃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他最美好的气宇轩昂的二十七岁,短暂的一生里他才华横溢却又壮志难酬。我们婉惜怀才不遇给了王子安颠沛流离挫折横生的境遇,又庆幸于郁郁难平的子安才给出了如此瑰丽壮阔的绝唱。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仍静静相望,穿越千年而不老,正如永远年轻的王勃,还有他留给后人的千古名作。 不觉翻篇到了北宋,《前赤壁赋》就这样牢牢占据了我的眼睛,苏子与客泛舟游过我的脑海。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00字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00字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00字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无独有偶,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但细品下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已经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正是人生失意的时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见潦倒之义,反而光华夺目,掷地有声,矍烁古今.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那种心胸,那种情怀令无数英雄浠嘘不已.对王勃所能说的只是可爱,而之于范老先生却是高山仰止. 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和看了那部热播的电视剧(剧名我忘记了,只记得是陈宝国主演)之后,明朝一直被除数我认为是一个被奄割的时代.抛开外患不说,统治者的确是足够腐朽.能称上大帝的一个是洪武一个是永乐,但都残暴致极;碰到一个温柔型的,却是个玩主皇帝;玩主过气了,却来了一个不合作皇帝;就这么拖拉地过了几百年,终于迎来一个想励精图治的主,可是晚了,大清的铁骑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夹得他在万岁山翘了辫子.然而在这么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竟然不断出现一批铁骨铮铮的文人,真是令人菲夷.方孝孺先生算其中一个.最初认识方老先生的时候不是他那写得纵横阖捭的《深虑论》,而是诛十族.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面对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虽然灭他十族的的朱棣凶杀成性、冷酷无情,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被老先生视为知遇之君的建文帝未必有这么高的造诣.其实老先生的《深虑论》中也写道: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既然是天道,却偏又逆道而为. 老先生在表现出无限智慧的同时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小坑,极带可爱的迂腐.虽然老先生的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5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于康熙年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鲁迅先生评价此书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古文观止读后感1 初次了解到《古文观止》是缘于高中的语文老师,那是他总是说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古文观止》读后感1100字。于是,看《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初衷,现在想想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古文观止》后才明白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于是,在团日活动的可选书籍中看到了《古文观止》,故记录下对它的感受。 之前想象中《古文观止》应该是一本厚重又晦涩难懂的书籍,于是,第一次于书店的角落发现它的时候,我有些惊讶,他只是薄薄的100页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翻译。也许是文言文的缘故,这本书问津了人少之又少,以至我付款买书时候,收银员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我,有些不解和诧异,而我只顾捧着它,从容的离开了书店。书皮的颜色是深蓝色的,上面没有任何的图案,这点是很让我欢喜的,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华丽呼啸的书籍,在我

看来简单的封面比那些色彩绚丽的各色小说来的清新,耐人寻味。简单的翻下目录,惊讶的发现,在小学、初中、高中这时间里我竟然已经与她有了些接触,《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苏秦以连横说秦》、《臧僖伯谏观鱼》、《触龙说赵太后》等等,我都已经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这个发现更加增加了我阅读她的欲望了。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但她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分阶段阅读,当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虽然短小,但却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1100字》。慢慢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开始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刘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这些的名句更是让我熟记于心。 虽然*短小却尽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好的居住条件固然是必要的,社会也当给人们以这方面的关怀。但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居室状况决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决定的。所以,处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绝对于事无补,也完全不必。还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第一卷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第二卷周文(《左传》) 1、郑子家告赵宣子 2、王孙满对楚子 3、齐国佐不辱命 4、楚归晋知罃 5、吕相绝秦 6、驹支不屈于晋 7、祁奚请免叔向 8、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9、晏子不死君难 10、季札观周乐 11、子产坏晋馆垣 12、子产论尹何为邑 1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14、子革对灵王 15、子产论政宽猛 16、吴许越成 第三卷周文(《国语》) 1、祭公谏征犬戎 2、召公谏厉王止谤 3、襄王不许请隧

4、单子知陈必亡 5、展禽论祀爰居 6、里革断罟匡君 7、敬姜论劳逸 8、叔向贺贫 9、王孙圉论楚宝 10、诸稽郢行成于吴 11、申胥谏许越成 第三卷周文 《公羊传》 1、春王正月 2、宋人及楚人平 3、吴子使札来聘《谷梁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虞师晋师灭夏阳《檀弓》 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2、曾子易箦 3、有子之言似夫子 4、公子重耳对秦客 5、杜篑扬觯 6、晋献文子成室 第四卷周文 《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庄辛论幸臣 9、触讋说赵太后 10、鲁仲连义不帝秦 11、鲁共公择言 12、唐睢说信陵君 13、唐睢不辱使命 14、乐毅报燕王书《秦文》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