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协调查组
生态农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前段,我们政协经济委员会农业组先后到农口各局、乡镇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多层面了解了全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就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步伐,交换了看法,提了一些建议。

1、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陆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大市,在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生态和谐农村建设、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生态农业产业链条的打造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已具雏形。

㈠建基地,夯实生态农业基础
近年来,全市立足于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围绕“优质稻、畜牧、林果、特色蔬菜”四大产业,初步建成了四大生态农业板块基地。

一是建设绿色无
公害种植基地。

开展了绿色无公害稻米基地创建活动,建成无公害优质稻基地面积45万亩,其中,建中国香稻示范种植基地5万亩; 10个油菜主产区乡镇建设优质双低油菜基地13万亩;公路沿线、府漳河沿岸及城郊地区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其中白花菜、南乡萝卜、吉阳大蒜基地6万亩;在孛畈、王义贞、烟店等乡镇推广双孢蘑菇“111”工程、兴建双孢菇食用菌基地38万平方米(1000亩),建香菇、黑木耳基地500万袋棒。

二是建设畜禽养殖基地。

围绕创建畜牧大市目标,转变畜牧增长方式,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扶持发展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目前,全市新发展百头以上养猪大户近千户,千头以上养猪大户72户,万头以上养猪小区(场)10个。

其中,已建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331栋,预计年底建成400栋(其中万头以上的有陈店九冲、南城大塘、接官槎山、接官李冲、南城长架山、李店卓湾7处)。

新发展养鸡千只以上大户1200户,万只以上的大户42户,10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8个,百万只养殖小区2个。

三是建设林果基地。

90年代以来,按照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的要求,造林面积达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其中建成银杏基地20万亩,速生杨基地6万亩,金银花基地2.5万亩。

四是建设生态化畜牧鱼立体种养基地。

依托小型水库,按照“水中鱼分层、岸边养畜禽、地面种加沼、空中挂果林”的模式,全市153座水库有138座水库实行了渔牧配套生态立体综合养殖,湖北欣华禽业、安源生态公司、建伟养殖场等企业实现了“繁、供、养、加、销”的集约化经营;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
发展千只以上的林地养鸡、果园养鸡基地5个;依托山、水、林资源,积极发展集畜禽水产养殖、经济林生产、饲草种植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庄园60余处。

㈡抓整治,建设生态新农村
2005年开始,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体目标,树立生态立村理念,大力实施以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工程,全市已整治自然湾450个,占全市总自然湾数的10.6%。

一是治乱。

清理“一户多宅”,拆除“空心房”,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全市2007年拆除废弃房810间,土坯房2802间,消危485户,治理空心村11个,迁村腾地370亩。

二是治脏。

把沼气建设与改栏、改厕和改厨有机结合,实现人畜分离和环境美化。

到目前,全市兴建沼气池达6500户,建水泥禾场88处7万平方米,垃圾池910口,公厕1420处,清除露天粪坑、老式厕所2630处,清理卫生死角1953处,拆除乱塔乱建832处,落实保洁人员147人。

三是治路。

全市累计新修通村公路630公里,硬化门前入户道路68公里,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状况。

四是治水。

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要求,疏通沟渠5.1万米,清除河塘淤泥30万方,治理污水乱排102处;新建小(二)型水库5座,新扩塘堰566口,新建拦河坝9处,新增蓄水能力350万方;投资832万元,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2.2万人,使农村安全饮水人口达到22.1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3%。

五是绿化美化。

去冬今春按
照建设绿化家园的要求,全市新农村共植观赏村150万株,其中,辛榨乡27处新农村示范村,10个自然湾及新农村中心村共植樟树、雪松、龙爪槐、垂柳、桂花、广玉兰等名贵观赏树13.3万株。

㈢创品牌,提高生态农业质效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开发绿色精品,打造名牌,积极做好创优质名牌的申报工作,推动了农产品的上档升级。

到目前,农业“三品”认证总数达到20个,其中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1个。

神丹、午时、长生树、德安府、青秀、如意六个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被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

神丹公司以“营养、卫生、美
味”为目标,先后开发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风味蛋品,有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6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是蛋品行业唯一被评为中国名优食品,并通过美国药物管理和日本厚生省的检验,获准进入欧美市场。

禾丰公司“德安府”系列优质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正在申报更高等级的有机食品认证,是国家免检产品。

“长生树”牌太白银红茶获国家双A绿色食品认证,是目前我市唯一取得有机食品认证产品。

㈣企业参与,打造生态农业链条
我市生态农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与几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无关联。

这些龙头企业以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为经营的主打产品,一头连基地农户,一头连市场,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与流通,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了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

神丹公司从生产到加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操作规程把关,公
司采取“提供种苗、提供饲料、提供技术服务、回收蛋品”的三提供一回收模式,与420个大户签订合同,集约化养蛋鸭50万只、蛋鸡20万只、蛋鹌鹑20万只,网络农户达6000户,带动养蛋鸭300万只,蛋鸡200万只、蛋鹌鹑100万只。

禾丰公司采取对农户“包种子供应、包品种质量、包技术指导、包收购、包价格和减产包赔、大户返利”等“六包一返利”形式,与4万农户签订了5万亩中国香稻种植合同,合同保底价高于市场30%。

优质稻的标准化生产及加工的现代化,促进了安陆优质稻的发展,目前,全市无公害稻米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优质稻面积3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

二、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发展基础还不够扎实,与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新要求比,与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发展生态农业认识不足。

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在实际推广应用中还有困难,在农产品生产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民追求自身短期利益,化肥、农药等使用超标,存在使用违禁农药、添加剂现象。

二是环境污染制约生态农业发展。

地表小水库水质均在三级以上,塘堰水质均在四级以上,部分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农村安全饮水形势严竣。

由于河道被污染,有些地方农业生产不得不用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对农产品污染。

尤其是工业“三废”对生态农
业发展影响较大;规模畜禽养殖的粪便只是简单处理就进库、入池养鱼,带来水库、池塘水质污染。

三是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市场约束机制还未形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设备、技术、队伍、机制还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不能得到可靠保障,进入武汉等大中城市的产品还受绿色壁磊的限入。

四是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畅,林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林木生产比重大,林产品加工比重小,林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多以粗加工为主,没有形成特色,不能形成带动力,而且局部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三、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意识。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扶持和努力推进。

要着眼于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以增强全民参与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为目标,扎实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增强发展绿色农业意识,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知度。

二是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广校、农口部门培训基地强化对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

通过对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基地农民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岗位培训、技术培训等,提高业务素质。

三是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培训列入专业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内容,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

2、因地制宜,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产等部门相应拿出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养殖和安全用
水中长期发展规划,各乡镇按照区域特色,结合新农村发展规划,制定区域性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在此基础上,拿出全市生态农业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分步整体推进全市生态农业建设。

成立生态农业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指导和监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3、增加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进程。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生态农业投融资机制,切实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

按照“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切实把项目资金倾斜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投入。

建议成立市级绿色农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基地品牌的申报认定、质量标准及质量体系建设、技术培训等。

要做好农业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农业项目向我市倾斜。

要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

积极探索能有效引导农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市场化推广模式,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工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如: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强土肥站检测网络体系建设,研制开发有机、无机复合肥及生物肥料;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信息预警系统,以及防治决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净化生产环境等。

4、制定标准,提升基地档次。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发展生
态农业的首要环节。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不同层次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食品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标准化。

要尽快健全市场等多层次农产品质量检验网络。

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很高,生产加工过程中检测任务十分繁重,如基地的土、水、空气、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等都需要检测。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机制,分工合作,共同做好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

要研究和规范市场准入的约束机制,从试点过度到全面推开。

要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对违规生产经营禁用农资的单位和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对养殖小区突出抓好沼气池配套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养殖小区生态环境。

5、发展龙头,推进产业大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必须有龙头企业作支撑。

要着力培植禾丰、神丹、欣华禽业等规模大、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外向型龙头加工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进出口要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生产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打造优质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大力推广“公司+基地+种养大户”的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和种养大户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实现股份合作和产销一体化,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要在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农户规模经营,加速土地向集约化农业龙头企业的集聚,为组织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

2008年5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