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阶级斗争,准确地说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运用暴力夺取革命政权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革命的思想十分丰富,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表现出系统的革命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潮流下,那种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偃旗息鼓,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学说已经变成了过时的或无用的东西,相反,由于资产阶级的政权在当今世界里仍占据着多数,那么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迟早还是将要到来的。

因此,尝试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在今天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革命的原因及目的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揭示,是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伟大发现完成的标志。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的英文版序言中写道:”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
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1] 恩格斯意在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社会基本矛
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当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当资本主义制度内的生产力也受到不能忍受的束缚时,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也将受到革命的”诅咒”。

这是不可阻挡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是爆发革命的根本原因,也是爆发革命的理论基点。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但社会基本矛盾只是现实的抽象,它只说明了理论上发生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革命的发生不仅需要理论来说明,还需要现实来推动。

生活中,无产阶级之所以要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第一个面对的现实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2]
但是贫困并不必然导致革命,只有当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受到威胁时,革命才会发生。

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

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得为越来越没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
性质。

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

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
食品。

有些地方,斗争爆发为起义。

”[3]在这里,表面上看,工人是在为工资而斗争,其实是在为生存权而斗争。

贫困并不必然导致革命,革命只为生存!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消灭劳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4]创造使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革命的条件
事物发展总受条件的制约,革命永远不能靠心血来潮取得成功。

革命,是人运用一种物质力量去摧毁另一种物质力量,因而,革命主要受两方面条件的制约: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表现为物质的制约,主观条件表现为人的制约。

物质的制约主要体现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世界普遍交往的形成。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5]摧毁现存一切物质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因素--这种科学的
见解--既是对一切空想社会主义的彻底批判,也是对施蒂纳从他捏造的爱的国家中引出共产主义的谬论的无情痛击。

世界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6]
物质力量终究还是要靠人来掌握,革命需要革命的群众,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具有彻底革命的意识。

这个阶级应是革命的,不是反动、保守的。

它必须要具有革命的纯洁性,彻底性,坚定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无产阶级”抬起头来,挺起胸来”[7]。

总之,若无具有彻底革命思想的群众,便绝无坚决革命的阶级;若无坚决革命的阶级,便绝无革命的彻底胜利。

三、革命的途径和策略
革命的途径是由革命的本质所决定的,即是由共产主义的本质来决定的。

与施蒂纳认为共产主义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针锋相对地指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这个运动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8]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统治阶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认识并一再强调的基本思想,但是革命阶级本身在创立新社会的革命过程中,也必然获得自身的改造却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学说进一步的充实和发
展。

革命的实现还需要革命的策略,策略与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革命的最大有效功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策略观就只有两个字:联合。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联合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最后一部分中指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法国,共产党人可以同社会主义民主党相联合,共同”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在瑞士,共产党人可以和激进派想联合;在波兰,共产党人可以和民族解放党相联合;在德国,共产党人还可与资产阶级相联合,”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

[9]这就是革命斗争策略的灵活性!同时,原则性也是不能丢的,在联合其它阶级时”共产党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因此,革命的根本策略在于《共产党宣言》中那振聋发聩的最后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0]
参考文献:
[1][3][4][5][6][7][8][9][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7、260、76、39、41、262、40、285、286页
[2]谭培文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5页
作者简介:杜婷婷(1986-),女,河南驻马店人,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