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Mpeg对MPEG2 TS流解码的流程分析

FFMpeg对MPEG2 TS流解码的流程分析
FFMpeg对MPEG2 TS流解码的流程分析

一、FFMPEG中MPEG2 TS流解码的流程分析 (1)

二、mpegts.c文件分析 (11)

一、 FFMPEG中MPEG2 TS流解码的流程分析

说道具体的音频或者视频格式,一上来就是理论,那是国内混资历的所谓教授的做为,对于我们,不合适,还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些晦涩不已的理论吧。

其实MPEG2是一族协议,至少已经成为ISO标准的就有以下几部分:

ISO/IEC-13818-1:系统部分;

ISO/IEC-13818-2:视频编码格式;

ISO/IEC-13818-3:音频编码格式;

ISO/IEC-13818-4:一致性测试;

ISO/IEC-13818-5:软件部分;

ISO/IEC-13818-6:数字存储媒体命令与控制;

ISO/IEC-13818-7:高级音频编码;

ISO/IEC-13818-8:系统解码实时接口;

我不是很想说实际的音视频编码格式,毕竟协议已经很清楚了,我主要想说说这些部分怎么组合起来在实际应用中工作的。

第一部分(系统部分)很重要,是构成以MPEG2为基础的应用的基础. 很绕口,是吧,我简单解释一下:比如DVD实际上是以系统部分定义的PS流为基础,加上版权管理等其他技术构成的。而我们的故事主角,则是另外一种流格式,TS流,它在现阶段最大的应用是在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与存储上,因此,你可以理解TS实际上是一种传输协议,与实际传输的负载关系不大,只是在TS中传输了音频,视频或者其他数据。先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格式的出现,PS适用于没有损耗的环境下面存储,而TS则适用于可能出现损耗或者错误的各种物理网络环境,比如你在公交上看到的电视,很有可能就是基于TS的DVB-T 的应用:)

我们再来看MPEG2协议中的一些概念,为理解代码做好功课:

l ES(Elementary Stream):

wiki上说“An elementary stream (ES) is defined by MPE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usually the output of an audio or video encoder”

恩,很简单吧,就是编码器编出的一组数据,可能是音频的,视频的,或者其他数据。说到着,其实可以对编码器的流程思考一下,无非是执行:采样,量化,编码这3个步骤中的编码而已(有些设备可能会包含前面的采样和量化)。关于视频编码的基本理论,还是请参考其它的资料。

l PES(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

wiki上说“allows an Elementary stream to be divided into packets”

其实可以理解成,把一个源源不断的数据(音频,视频或者其他)流,打断成一段一段,以便处理.

l TS(Transport Stream):

l PS(Program Stream):

这两个上面已经有所提及,后面会详细分析TS,我对PS格式兴趣不大.

步入正题

才进入正题,恩,看来闲话太多了:(,直接看Code.

前面说过,TS是一种传输协议,因此,对应到FFmpeg,可以认为他是一种封装格式。

因此,对应的代码应该先去libavformat里面找,很容易找到,就是mpegts.c:)。还是逐步看过来:

[libavformat/utils.c]

int av_open_input_file(A VFormatContext **ic_ptr, const char *filename,

A VInputFormat *fmt,

int buf_size,

A VFormatParameters *ap)

{

int err, probe_size;

A VProbeData probe_data, *pd = &probe_data;

ByteIOContext *pb = NULL;

pd->filename = "";

if (filename)

pd->filename = filename;

pd->buf = NULL;

pd->buf_size = 0;

#########################################################################

【1】这段代码其实是为了针对不需要Open文件的容器Format的探测,其实就是使用

A VFMT_NOFILE标记的容器格式单独处理,现在只有使用了该标记的Demuxer很少,

只有image2_demuxer,rtsp_demuxer,因此我们分析TS时候可以不考虑这部分

#########################################################################

if (!fmt) {

/* guess format if no file can be opened */

fmt = av_probe_input_format(pd, 0);

}

/* Do not open file if the format does not need it. XXX: specific

hack needed to handle RTSP/TCP */

if (!fmt || !(fmt->flags & AVFMT_NOFILE)) {

/* if no file needed do not try to open one */

#####################################################################

【2】这个函数似乎很好理解,无非是带缓冲的IO的封装,不过我们既然到此了

,不妨跟踪下去,看看别人对带缓冲的IO操作封装的实现:)

#####################################################################

if ((err=url_fopen(&pb, filename, URL_RDONLY)) < 0) {

goto fail;

}

if (buf_size > 0) {

url_setbufsize(pb, buf_size);

}

for(probe_size= PROBE_BUF_MIN; probe_size<=PROBE_BUF_MAX && !fmt; probe_size<<=1){

int score= probe_size < PROBE_BUF_MAX ? AVPROBE_SCORE_MAX/4 : 0;

/* read probe data */

pd->buf= av_realloc(pd->buf, probe_size + AVPROBE_PADDING_SIZE);

##################################################################

【3】真正将文件读入到pd的buffer的地方,实际上最终调用FILE protocol

的file_read(),将内容读入到pd的buf,具体代码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跟踪

##################################################################

pd->buf_size = get_buffer(pb, pd->buf, probe_size);

memset(pd->buf+pd->buf_size, 0, A VPROBE_PADDING_SIZE);

if (url_fseek(pb, 0, SEEK_SET) < 0) {

url_fclose(pb);

if (url_fopen(&pb, filename, URL_RDONLY) < 0) {

pb = NULL;

err = A VERROR(EIO);

goto fail;

}

}

##################################################################

【4】此时的pd已经有了需要分析的原始文件,只需要查找相应容器format

的Tag比较,以判断读入的究竟为什么容器格式,这里

##################################################################

/* guess file format */

fmt = av_probe_input_format2(pd, 1, &score);

}

av_freep(&pd->buf);

}

/* if still no format found, error */

if (!fmt) {

err = AVERROR_NOFMT;

goto fail;

}

/* check filename in case an image number is expected */

if (fmt->flags & AVFMT_NEEDNUMBER) {

if (!av_filename_number_test(filename)) {

err = AVERROR_NUMEXPECTED;

goto fail;

}

}

err = av_open_input_stream(ic_ptr, pb, filename, fmt, ap);

if (err)

goto fail;

return 0;

fail:

av_freep(&pd->buf);

if (pb)

url_fclose(pb);

*ic_ptr = NULL;

return err;

}

【2】带缓冲IO的封装的实现

[liavformat/aviobuf.c]

int url_fopen(ByteIOContext **s, const char *filename, int flags)

{

URLContext *h;

int err;

err = url_open(&h, filename, flags);

if (err < 0)

return err;

err = url_fdopen(s, h);

if (err < 0) {

url_close(h);

return err;

}

return 0;

}

可以看到,下面的这个函数,先查找是否是FFmpeg支持的protocol的格式,如果文件名不符合,则默认是FILE protocol格式,很显然,这里protocol判断是以URL的方式判读的,因此基本上所有的IO接口函数都是url_xxx的形式。

在这也可以看到,FFmpeg支持的protocol有:

/* protocols */

REGISTER_PROTOCOL (FILE, file);

REGISTER_PROTOCOL (HTTP, http);

REGISTER_PROTOCOL (PIPE, pipe);

REGISTER_PROTOCOL (RTP, rtp);

REGISTER_PROTOCOL (TCP, tcp);

REGISTER_PROTOCOL (UDP, udp);

而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你不指明类似file://xxx,http://xxx格式,它都以FILE protocol 来处理。

[liavformat/avio.c]

int url_open(URLContext **puc, const char *filename, int flags)

{

URLProtocol *up;

const char *p;

char proto_str[128], *q;

p = filename;

q = proto_str;

while (*p != '\0' && *p != ':') {

/* protocols can only contain alphabetic chars */

if (!isalpha(*p))

goto file_proto;

if ((q - proto_str) < sizeof(proto_str) - 1)

*q++ = *p;

p++;

}

/* if the protocol has length 1, we consider it is a dos drive */

if (*p == '\0' || (q - proto_str) <= 1) {

file_proto:

strcpy(proto_str, "file");

} else {

*q = '\0';

}

up = first_protocol;

while (up != NULL) {

if (!strcmp(proto_str, up->name))

#################################################################

很显然,此时已经知道up,filename,flags

#################################################################

return url_open_protocol (puc, up, filename, flags);

up = up->next;

}

*puc = NULL;

return AVERROR(ENOENT);

}

[libavformat/avio.c]

int url_open_protocol (URLContext **puc, struct URLProtocol *up,

const char *filename, int flags)

{

URLContext *uc;

int err;

########################################################################## 【a】? 为什么这样分配空间

########################################################################## uc = av_malloc(sizeof(URLContext) + strlen(filename) + 1);

if (!uc) {

err = AVERROR(ENOMEM);

goto fail;

}

#if LIBAVFORMAT_VERSION_MAJOR >= 53

uc->av_class = &urlcontext_class;

#endif

########################################################################## 【b】? 这样的用意又是为什么

########################################################################## uc->filename = (char *) &uc[1];

strcpy(uc->filename, filename);

uc->prot = up;

uc->flags = flags;

uc->is_streamed = 0; /* default = not streamed */

uc->max_packet_size = 0; /* default: stream file */

err = up->url_open(uc, filename, flags);

if (err < 0) {

av_free(uc);

*puc = NULL;

return err;

}

//We must be carefull here as url_seek() could be slow, for example for

//http

if( (flags & (URL_WRONLY | URL_RDWR))

|| !strcmp(up->name, "file"))

if(!uc->is_streamed && url_seek(uc, 0, SEEK_SET) < 0)

uc->is_streamed= 1;

*puc = uc;

return 0;

fail:

*puc = NULL;

return err;

上面这个函数不难理解,但有些地方颇值得玩味,比如,上面给出问号的地方,你明白为什么这样Coding么:)很显然,此时up->url_open()实际上调用的是file_open()[libavformat/file.c],看完这个函数,对上面的内存分配,是否恍然大悟:) 上面只是分析了url_open(),还没有分析url_fdopen(s, h);这部分代码,也留给有好奇心的你了:)恩,为了追踪这个流程,走得有些远,但不是全然无用:)

终于来到了【4】,我们来看MPEG TS格式的侦测过程,这其实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4. MPEG TS格式的探测过程

[liavformat/mpegts.c]

static int mpegts_probe(A VProbeData *p)

{

#if 1

const int size= p->buf_size;

int score, fec_score, dvhs_score;

#define CHECK_COUNT 10

if (size < (TS_FEC_PACKET_SIZE * CHECK_COUNT))

return -1;

score = analyze(p->buf, TS_PACKET_SIZE *CHECK_COUNT, TS_PACKET_SIZE, NULL);

dvhs_score = analyze(p->buf, TS_DVHS_PACKET_SIZE *CHECK_COUNT, TS_DVHS_PACKET_SIZE, NULL);

fec_score= analyze(p->buf, TS_FEC_PACKET_SIZE*CHECK_COUNT, TS_FEC_PACKET_SIZE, NULL);

// av_log(NULL, A V_LOG_DEBUG, "score: %d, dvhs_score: %d, fec_score: %d \n", score, dvhs_score, fec_score);

// we need a clear definition for the returned score otherwise things will become messy sooner or later

if (score > fec_score && score > dvhs_score && score > 6) return A VPROBE_SCORE_MAX + score - CHECK_COUNT;

else if(dvhs_score > score && dvhs_score > fec_score && dvhs_score > 6) return AVPROBE_SCORE_MAX + dvhs_score - CHECK_COUNT;

else if( fec_score > 6) return A VPROBE_SCORE_MAX + fec_score - CHECK_COUNT;

else return -1;

#else

/* only use the extension for safer guess */

if (match_ext(p->filename, "ts"))

return A VPROBE_SCORE_MAX;

else

return 0;

#endif

}

之所以会出现3种格式,主要原因是:TS标准是188Bytes,而小日本自己又弄了一个192Bytes的DVH-S格式,第三种的204Bytes则是在188Bytes的基础上,加上16Bytes的FEC(前向纠错).

static int analyze(const uint8_t *buf, int size, int packet_size, int *index)

{

int stat[packet_size];

int i;

int x=0;

int best_score=0;

memset(stat, 0, packet_size*sizeof(int));

##########################################################################

由于查找的特定格式至少3个Bytes,因此,至少最后3个Bytes不用查找

##########################################################################

for(x=i=0; i

######################################################################

参看后面的协议说明

######################################################################

if(buf[i] == 0x47 && !(buf[i+1] & 0x80) && (buf[i+3] & 0x30)){

stat[x]++;

if(stat[x] > best_score){

best_score= stat[x];

if(index) *index= x;

}

}

x++;

if(x == packet_size) x= 0;

return best_score;

}

这个函数简单说来,是在size大小的buf中,寻找满足特定格式,长度为packet_size 的packet的个数,显然,返回的值越大越可能是相应的格式(188/192/204),其中的这个特定格式,其实就是协议的规定格式:

Syntax No. of bits Mnemonic

transport_packet(){

sync_byte 8 bslbf

transport_error_indicator 1 bslbf

payload_unit_start_indicator 1 bslbf

transport_priority 1 bslbf

PID 13 uimsbf

transport_scrambling_control 2 bslbf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2 bslbf

continuity_counter 4 uimsbf

if(adaptation_field_control=='10' ||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11'){

adaptation_field()

}

if(adaptation_field_control=='01' ||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11') {

for (i=0;i

data_byte 8 bslbf

}

}

}

其中的sync_byte固定为0x47,即上面的: buf[i] == 0x47

由于transport_error_indicator为1的TS Packet实际有错误,表示携带的数据无意义,这样的Packet显然没什么意义,因此: !(buf[i+1] & 0x80)

对于adaptation_field_control,如果为取值为0x00,则表示为未来保留,现在不用,因此:buf[i+3] & 0x30

这就是MPEG TS的侦测过程,很简单吧:)

后面我们分析如何从mpegts文件中获取stream的过程,待续......

5.渐入佳境

恩,前面的基础因该已近够了,有点像手剥洋葱头的感觉,我们来看看针对MPEG TS 的相应解析过程。我们后面的代码,主要集中在[libavformat/mpegts.c]里面,毛爷爷说:集中优势兵力打围歼,恩,开始吧,蚂蚁啃骨头。

static int mpegts_read_header(AVFormatContext *s,

A VFormatParameters *ap)

{

MpegTSContext *ts = s->priv_data;

ByteIOContext *pb = s->pb;

uint8_t buf[1024];

int len;

int64_t pos;

......

/* read the first 1024 bytes to get packet size */

#####################################################################

【1】有了前面分析缓冲IO的经历,下面的代码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

pos = url_ftell(pb);

len = get_buffer(pb, buf, sizeof(buf));

if (len != sizeof(buf))

goto fail;

#####################################################################

【2】前面侦测文件格式时候其实已经知道TS包的大小了,这里又侦测一次,其实

有些多余,估计是因为解码框架的原因,已近侦测的包大小没能从前面被带过来,

可见框架虽好,却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一些不利影响

#####################################################################

ts->raw_packet_size = get_packet_size(buf, sizeof(buf));

if (ts->raw_packet_size <= 0)

goto fail;

ts->stream = s;

ts->auto_guess = 0;

if (s->iformat == &mpegts_demuxer) {

/* normal demux */

/* first do a scaning to get all the services */

url_fseek(pb, pos, SEEK_SET);

##################################################################

【3】

##################################################################

mpegts_scan_sdt(ts);

##################################################################

【4】

##################################################################

mpegts_set_service(ts);

##################################################################

【5】

##################################################################

handle_packets(ts, s->probesize);

/* if could not find service, enable auto_guess */

ts->auto_guess = 1;

#ifdef DEBUG_SI

av_log(ts->stream, AV_LOG_DEBUG, "tuning done\n");

#endif

s->ctx_flags |= AVFMTCTX_NOHEADER;

} else {

......

}

url_fseek(pb, pos, SEEK_SET);

return 0;

fail:

return -1;

}

这里简单说一下MpegTSContext *ts,从上面可以看到,其实这是为了解码不同容器格式所使用的私有数据,只有在相应的诸如mpegts.c 文件才可以使用的,这样,增加了这个库的模块化,而模块化的最大好处,则在于把问题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有限区域里面,如果你自己构造程序时候,不妨多参考其基本思想--这样的化,你之后的代码,还有你之后的生活,都将轻松许多。

【3】【4】其实调用的是同一个函数: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

我们来看看意欲何为。

static

MpegTSFilter *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MpegTSContext *ts, unsigned int pid,

SectionCallback *section_cb,

void *opaque,

int check_crc)

{

MpegTSFilter *filter;

MpegTSSectionFilter *sec;

#ifdef DEBUG_SI

av_log(ts->stream, AV_LOG_DEBUG, "Filter: pid=0x%x\n", pid);

#endif

if (pid >= NB_PID_MAX || ts->pids[pid])

return NULL;

filter = av_mallocz(sizeof(MpegTSFilter));

if (!filter)

return NULL;

ts->pids[pid] = filter;

filter->type = MPEGTS_SECTION;

filter->pid = pid;

filter->last_cc = -1;

sec = &filter->u.section_filter;

sec->section_cb = section_cb;

sec->opaque = opaque;

sec->section_buf = av_malloc(MAX_SECTION_SIZE);

sec->check_crc = check_crc;

if (!sec->section_buf) {

av_free(filter);

return NULL;

}

return filter;

}

要完全明白这部分代码,其实需要分析作者对数据结构的定义:

依次为:

struct MpegTSContext;

|

V

struct MpegTSFilter;

|

V

+---------------+---------------+

| |

V V

MpegTSPESFilter MpegTSSectionFilter

其实很简单,就是struct MpegTSContext;中有NB_PID_MAX(8192)个TS的Filter,而每个struct MpegTSFilter可能是PES的Filter或者Section的Filter。

我们先说为什么是8192,在前面的分析中:

给出过TS的语法结构:

Syntax No. of bits Mnemonic

transport_packet(){

sync_byte 8 bslbf

transport_error_indicator 1 bslbf

payload_unit_start_indicator 1 bslbf

transport_priority 1 bslbf

PID 13 uimsbf

transport_scrambling_control 2 bslbf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2 bslbf

continuity_counter 4 uimsbf

if(adaptation_field_control=='10'

||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11'){

adaptation_field()

}

if(adaptation_field_control=='01'

||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11') {

for (i=0;i

data_byte 8 bslbf

}

}

}

而8192,则是2^13=8192(PID)的最大数目,而为什么会有PES和Section的区分,请参考ISO/IEC-13818-1,我实在不太喜欢重复已有的东西.

可见【3】【4】,就是挂载了两个Section类型的过滤器,其实在TS的两种负载中,section 是PES 的元数据,只有先解析了section,才能进一步解析PES数据,因此先挂上section的过滤器。

挂载上了两种section过滤器,如下:

================================================================== PID Section Name Callback

================================================================== SDT_PID(0x0011) ServiceDescriptionTable sdt_cb

PAT_PID(0x0000) ProgramAssociationTable pat_cb

既然自是挂上Callback,自然是在后面的地方使用,因此,我们还是继续

【5】处的代码看看是最重要的地方了,简单看来:

handle_packets()

|

+->read_packet()

|

+->handle_packet()

|

+->write_section_data()

read_packet()很简单,就是去找sync_byte(0x47),而看来handle_packet()才会是我们真正因该关注的地方了:)

这个函数很重要,我们贴出代码,以备分析:

/* handle one TS packet */

static void handle_packet(MpegTSContext *ts, const uint8_t *packet)

{

A VFormatContext *s = ts->stream;

MpegTSFilter *tss;

int len, pid, cc, cc_ok, afc, is_start;

const uint8_t *p, *p_end;

##########################################################

获取该包的PID

##########################################################

pid = A V_RB16(packet + 1) & 0x1fff;

if(pid && discard_pid(ts, pid))

return;

##########################################################

是否是PES或者Section的开头(payload_unit_start_indicator)

##########################################################

is_start = packet[1] & 0x40;

tss = ts->pids[pid];

##########################################################

ts->auto_guess此时为0,因此不考虑下面的代码

##########################################################

if (ts->auto_guess && tss == NULL && is_start) {

add_pes_stream(ts, pid, -1, 0);

tss = ts->pids[pid];

}

if (!tss)

return;

##########################################################

代码说的很清楚,虽然检查,但不利用检查的结果

##########################################################

/* continuity check (currently not used) */

cc = (packet[3] & 0xf);

cc_ok = (tss->last_cc < 0) || ((((tss->last_cc + 1) & 0x0f) == cc));

tss->last_cc = cc;

##########################################################

跳到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

/* skip adaptation field */

afc = (packet[3] >> 4) & 3;

p = packet + 4;

if (afc == 0) /* reserved value */

return;

if (afc == 2) /* adaptation field only */

return;

if (afc == 3) {

/* skip adapation field */

p += p[0] + 1;

}

##########################################################

p已近到达TS包中的有效负载的地方

##########################################################

/* if past the end of packet, ignore */

p_end = packet + TS_PACKET_SIZE;

if (p >= p_end)

return;

ts->pos47= url_ftell(ts->stream->pb) % ts->raw_packet_size;

if (tss->type == MPEGTS_SECTION) {

if (is_start) {

############################################################# 针对Section,符合部分第一个字节为pointer field,该字段如果为0,

则表示后面紧跟着的是Section的开头,否则是某Section的End部分和另一Section的开头,因此,这里的流程实际上由两个值is_start

(payload_unit_start_indicator)和len(pointer field)一起来决定

############################################################# /* pointer field present */

len = *p++;

if (p + len > p_end)

return;

if (len && cc_ok) {

########################################################

1).is_start == 1

len > 0

负载部分由A Section的End部分和B Section的Start组成,把A的

End部分写入

########################################################

/* write remaining section bytes */

write_section_data(s, tss,

p, len, 0);

/* check whether filter has been closed */

if (!ts->pids[pid])

return;

}

p += len;

if (p < p_end) {

########################################################

2).is_start == 1

len > 0

负载部分由A Section的End部分和B Section的Start组成,把B的

Start部分写入

或者:

3).

is_start == 1

len == 0

负载部分仅是一个Section的Start部分,将其写入

########################################################

write_section_data(s, tss,

p, p_end - p, 1);

}

} else {

if (cc_ok) {

########################################################

4).is_start == 0

负载部分仅是一个Section的中间部分部分,将其写入

########################################################

write_section_data(s, tss,

p, p_end - p, 0);

}

}

} else {

##########################################################

如果是PES类型,直接调用其Callback,但显然,只有Section部分

解析完成后才可能解析PES

##########################################################

tss->u.pes_filter.pes_cb(tss,

p, p_end - p, is_start);

}

}

write_section_data()函数则反复收集buffer中的数据,指导完成相关Section的重组过程,然后调用之前注册的两个section_cb:

后面我们将分析之前挂在的两个section_cb,待续......

二、 mpegts.c文件分析

1 综述

ffmpeg框架对应MPEG-2 TS流的解析的代码在mpegts.c文件中,该文件有两个解复用的实例:mpegts_demuxer和mpegtsraw_demuxer,mpegts_demuxer对应的真实的TS流格式,也就是机顶盒直接处理的TS流,本文主要分析和该种格式相关的代码;mpegtsraw_demuxer这个格式我没有遇见过,本文中不做分析。本文针对的ffmpeg的版本是0.5版本。

2 mpegts_demuxer结构分析

A VInputFormat mpegts_demuxer = {au

"mpegts", //demux的名称

NULL_IF_CONFIG_SMALL("MPEG-2 transport stream format"),//如果定义了CONFIG_SMALL宏,该域返回NULL,也就是取消long_name域的定义。

sizeof(MpegTSContext),//每个demuxer的结构的私有域的大小

mpegts_probe,//检测是否是TS流格式

mpegts_read_header,//下文介绍

mpegts_read_packet,//下文介绍

mpegts_read_close,//关闭demuxer

read_seek,//下文介绍

mpegts_get_pcr,//下文介绍

.flags = A VFMT_SHOW_IDS|A VFMT_TS_DISCONT,//下文介绍

};

该结构通过av_register_all函数注册到ffmpeg的主框架中,通过mpegts_probe函数来检测是否是TS流格式,然后通过mpegts_read_header函数找到一路音频流和一路视频流(注意:在该函数中没有找全所有的音频流和视频流),最后调用mpegts_read_packet函数将找到的音频流和视频流数据提取出来,通过主框架推入解码器。

3 mpegts_probe函数分析

mpegts_probe被av_probe_input_format2调用,根据返回的score来判断那种格式的可能性最大。mpegts_probe调用了analyze函数,我们先分析一下analyze函数。

static int analyze(const uint8_t *buf, int size, int packet_size, int *index){

int stat[TS_MAX_PACKET_SIZE];//积分统计结果

int i;

int x=0;

int best_score=0;

memset(stat, 0, packet_size*sizeof(int));

for(x=i=0; i

if(buf[i] == 0x47 && !(buf[i+1] & 0x80) && (buf[i+3] & 0x30)){

stat[x]++;

if(stat[x] > best_score){

best_score= stat[x];

if(index) *index= x;

}

}

x++;

if(x == packet_size) x= 0;

}

return best_score;

}

analyze函数的思路:

buf[i] == 0x47 && !(buf[i+1] & 0x80) && (buf[i+3] & 0x30)是TS流同步开始的模式,0x47是TS流同步的标志,(buf[i+1] & 0x80是传输错误标志,buf[i+3] & 0x30为0时表示为ISO/IEC未来使用保留,目前不存在这样的值。记该模式为“TS流同步模式”

stat数组变量存储的是“TS流同步模式”在某个位置出现的次数。

analyze函数扫描检测数据,如果发现该模式,则stat[i%packet_size]++(函数中的x变量就是用来取模运算的,因为当x==packet_size时,x就被归零),扫描完后,自然是同步位置的累加值最大。

mpegts_probe函数通过调用analyze函数来得到相应的分数,ffmpeg框架会根据该分数判断是否是对应的格式,返回对应的A VInputFormat实例。

4 mpegts_read_header函数分析

下文中省略号代表的是和mpegtsraw_demuxer相关的代码,暂不涉及。

static int mpegts_read_header(AVFormatContext *s,

A VFormatParameters *ap)

{

MpegTSContext *ts = s->priv_data;

ByteIOContext *pb = s->pb;

uint8_t buf[5*1024];

int len;

int64_t pos;

......

//保存流的当前位置,便于检测操作完成后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在播放的时候就不会浪费一段流。

pos = url_ftell(pb);

//读取一段流来检测TS包的大小

len = get_buffer(pb, buf, sizeof(buf));

if (len != sizeof(buf))

goto fail;

//得到TS流包的大小,通常是188bytes,我目前见过的都是188个字节的。

//TS包的大小有三种:

//1) 通常情况下的188字节

//2)日本弄了个192Bytes的DVH-S格式

//3)在188Bytes的基础上,加上16Bytes的FEC(前向纠错),也就是204bytes

ts->raw_packet_size = get_packet_size(buf, sizeof(buf));

if (ts->raw_packet_size <= 0)

goto fail;

ts->stream = s;

//auto_guess = 1, 则在handle_packet的函数中只要发现一个PES的pid就

//建立该PES的stream

//auto_guess = 0, 则忽略。

//auto_guess主要作用是用来在TS流中没有业务信息时,如果被设置成了1的话,

//那么就会将任何一个PID的流当做媒体流建立对应的PES数据结构。

//在mpegts_read_header函数的过程中发现了PES的pid,但

//是不建立对应的流,只是分析PSI信息。

//相关的代码见handle_packet函数的下面的代码:

// tss = ts->pids[pid];

//if (ts->auto_guess && tss == NULL && is_start) {

// add_pes_stream(ts, pid, -1, 0);

// tss = ts->pids[pid];

//}

ts->auto_guess = 0;

if (s->iformat == &mpegts_demuxer) {

/* normal demux */

/* first do a scaning to get all the services */

url_fseek(pb, pos, SEEK_SET);

//挂载解析SDT表的回调函数到ts->pids变量上,

//这样在handle_packet函数中根据对应的pid找到对应处理回调函数。

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ts, SDT_PID, sdt_cb, ts, 1);

//同上,只是挂上PAT表解析的回调函数

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ts, PAT_PID, pat_cb, ts, 1);

//探测一段流,便于检测出SDT,PAT,PMT表

handle_packets(ts, s->probesize);

/* if could not find service, enable auto_guess */

//打开add pes stream的标志,这样在handle_packet函数中发现了pes的

//pid,就会自动建立该pes的stream。

ts->auto_guess = 1;

dprintf(ts->stream, "tuning done\n");

s->ctx_flags |= AVFMTCTX_NOHEADER;

} else {

......

}

//恢复到检测前的位置。

url_fseek(pb, pos, SEEK_SET);

return 0;

fail:

return -1;

}

下面介绍被mpegts_read_header直接或者间接调用的几个函数: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

handle_packets,handle_packet

5 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函数分析

这个函数可以解释mpegts.c代码结构的精妙之处,PSI业务信息表的处理

都是通过该函数挂载到MpegTSContext结构的pids字段上的。这样如果你

想增加别的业务信息的表处理函数只要通过这个函数来挂载即可,体现了

软件设计的著名的“开闭”原则。下面分析一下他的代码。

static MpegTSFilter *mpegts_open_section_filter(MpegTSContext *ts, unsigned int pid,

SectionCallback *section_cb, void *opaque,

int check_crc)

{

MpegTSFilter *filter;

MpegTSSectionFilter *sec;

dprintf(ts->stream, "Filter: pid=0x%x\n", pid);

if (pid >= NB_PID_MAX || ts->pids[pid])

return NULL;

//给filter分配空间,挂载到MpegTSContext的pids上

//就是该实例

filter = av_mallocz(sizeof(MpegTSFilter));

if (!filter)

return NULL;

//挂载filter实例

ts->pids[pid] = filter;

//设置filter相关的参数,因为业务信息表的分析的单位是段,

//所以该filter的类型是MPEGTS_SECTION

filter->type = MPEGTS_SECTION;

//设置pid

filter->pid = pid;

filter->last_cc = -1;

//设置filter回调处理函数

sec = &filter->u.section_filter;

sec->section_cb = section_cb;

sec->opaque = opaque;

//分配段数据处理的缓冲区,调用handle_packet函数后会调用

//write_section_data将ts包中的业务信息表的数据存储在这儿,

//直到一个段收集完成才交付上面注册的回调函数处理。

sec->section_buf = av_malloc(MAX_SECTION_SIZE);

sec->check_crc = check_crc;

if (!sec->section_buf) {

av_free(filter);

return NULL;

}

return filter;

}

6 handle_packets函数分析

handle_packets函数在两个地方被调用,一个是mpegts_read_header函数中,

另外一个是mpegts_read_packet函数中,被mpegts_read_header函数调用是用

来搜索PSI业务信息,nb_packets 参数为探测的ts包的个数;在mpegts_read_packet 函数中被调用用来搜索补充PSI业务信息和demux PES流,nb_packets为0,0不是表示处理的包的个数为0。

static int handle_packets(MpegTSContext *ts, int nb_packets)

{

A VFormatContext *s = ts->stream;

ByteIOContext *pb = s->pb;

uint8_t packet[TS_PACKET_SIZE];

int packet_num, ret;

//该变量指示一次handle_packets处理的结束。

//在mpegts_read_packet被调用的时候,如果发现完一个PES的包,则

// ts->stop_parse = 1,则当前分析结束。

ts->stop_parse = 0;

packet_num = 0;

for(;;) {

if (ts->stop_parse>0)

break;

packet_num++;

if (nb_packets != 0 && packet_num >= nb_packets)

break;

//读取一个ts包,通常是188bytes

ret = read_packet(pb, packet, ts->raw_packet_size);

if (ret != 0)

return ret;

handle_packet(ts, packet);

}

return 0;

}

7 handle_packet函数分析

可以说handle_packet是mpegts.c代码的核心,所有的其他代码都是为

这个函数准备的。

在调用该函数之前先调用read_packet函数获得一个ts包(通常是188bytes),然后传给该函数,packet参数就是TS包。

static int handle_packet(MpegTSContext *ts, const uint8_t *packet)

{

A VFormatContext *s = ts->stream;

MpegTSFilter *tss;

int len, pid, cc, cc_ok, afc, is_start;

const uint8_t *p, *p_end;

int64_t pos;

//从TS包获得包的PID。

pid = A V_RB16(packet + 1) & 0x1fff;

if(pid && discard_pid(ts, pid))

return 0;

is_start = packet[1] & 0x40;

tss = ts->pids[pid];

//ts->auto_guess在mpegts_read_header函数中被设置为0,

//也就是说在ts检测过程中是不建立pes stream的。

if (ts->auto_guess && tss == NULL && is_start) {

add_pes_stream(ts, pid, -1, 0);

tss = ts->pids[pid];

}

//mpegts_read_header函数调用handle_packet函数只是处理TS流的

//业务信息,因为并没有为对应的PES建立tss,所以tss为空,直接返回。

if (!tss)

return 0;

/* continuity check (currently not used) */

cc = (packet[3] & 0xf);

cc_ok = (tss->last_cc < 0) || ((((tss->last_cc + 1) & 0x0f) == cc));

tss->last_cc = cc;

/* skip adaptation field */

afc = (packet[3] >> 4) & 3;

p = packet + 4;

if (afc == 0) /* reserved value */

return 0;

if (afc == 2) /* adaptation field only */

return 0;

if (afc == 3) {

/* skip adapation field */

p += p[0] + 1;

}

/* if past the end of packet, ignore */

p_end = packet + TS_PACKET_SIZE;

if (p >= p_end)

return 0;

pos = url_ftell(ts->stream->pb);

ts->pos47= pos % ts->raw_packet_size;

if (tss->type == MPEGTS_SECTION) {

//表示当前的TS包包含一个新的业务信息段

if (is_start) {

//获取pointer field字段,

//新的段从pointer field字段指示的位置开始

len = *p++;

if (p + len > p_end)

return 0;

if (len && cc_ok) {

//这个时候TS的负载有两个部分构成:

//1)从TS负载开始到pointer field字段指示的位置;

//2)从pointer field字段指示的位置到TS包结束

//1)位置代表的是上一个段的末尾部分。

//2)位置代表的新的段开始的部分。

//下面的代码是保存上一个段末尾部分数据,也就是

//1)位置的数据。

write_section_data(s, tss,

p, len, 0);

/* check whether filter has been closed */

if (!ts->pids[pid])

return 0;

}

p += len;

//保留新的段数据,也就是2)位置的数据。

if (p < p_end) {

write_section_data(s, tss,

p, p_end - p, 1);

}

} else {

//保存段中间的数据。

if (cc_ok) {

write_section_data(s, tss,

p, p_end - p, 0);

}

}

} else {

int ret;

//正常的PES数据的处理

// Note: The position here points actually behind the current packet.

if ((ret = tss->u.pes_filter.pes_cb(tss, p, p_end - p, is_start,

pos - ts->raw_packet_size)) < 0)

return ret;

}

return 0;

}

8 write_section_data函数分析

PSI业务信息表在TS流中是以段为单位传输的。static void write_section_data(AVFormatContext *s, MpegTSFilter *tss1,

const uint8_t *buf, int buf_size, int is_start)

{

MpegTSSectionFilter *tss = &tss1->u.section_filter;

int len;

//buf中是一个段的开始部分。

if (is_start) {

//将内容复制到tss->section_buf中保存

memcpy(tss->section_buf, buf, buf_size);

//tss->section_index段索引。

tss->section_index = buf_size;

//段的长度,现在还不知道,设置为-1

tss->section_h_size = -1;

//是否到达段的结尾。

tss->end_of_section_reached = 0;

} else {

//buf中是段中间的数据。

if (tss->end_of_section_reached)

return;

len = 4096 - tss->section_index;

if (buf_size < len)

len = buf_size;

memcpy(tss->section_buf + tss->section_index, buf, len);

tss->section_index += len;

}

//如果条件满足,计算段的长度

if (tss->section_h_size == -1 && tss->section_index >= 3) {

len = (A V_RB16(tss->section_buf + 1) & 0xfff) + 3;

if (len > 4096)

return;

tss->section_h_size = len;

}

//判断段数据是否收集完毕,如果收集完毕,调用相应的回调函数处理该段。

if (tss->section_h_size != -1 && tss->section_index >= tss->section_h_size) {

tss->end_of_section_reached = 1;

if (!tss->check_crc ||

av_crc(av_crc_get_table(A V_CRC_32_IEEE), -1,

tss->section_buf, tss->section_h_size) == 0)

tss->section_cb(tss1, tss->section_buf, tss->section_h_size);

}

}

软件工程-数据流图(DFD)大题解析

1某公司为了给员工分配住房,开发了员工住房分配系统,功能如下: 计算原始分:根据员工信息(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计算原始分,并将员工信息存入员工信息文件中。 计算标准分:根据员工的原始分计算标准分,并将其存入员工分数文件(员工号、标准分)。 计算分房分:根据标准分、分房计划文件(员工号、住房请求)中的分房人数,计算分房分,并存入分房分数文件(员工号、分房分)中。 分房分查询: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员工号查询相应的分房分,若输入错误则返回出错信息。 试根据上面的系统功能描述: (1)画出该系统的分层数据流图。(8分) (2)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要求至少写出三项)。(4分) (3)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结构图。(8分) (1): 1) 2)第一层数据流图 员工信息文件员工分数文件夹分房分数文件 2. 名称:员工信息 别名: 描述:员工的各种信息 定义: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 位置:员工信息文件 名称:分房计划文件 别名: 描述:准备分房的计划 定义:员工号+住房请求 位置:公司系统 名称:分房分数文件 别名:

描述:计算出的每个员工分房分数的文件 定义:员工号+分房分 位置:公司系统 2阅读以下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分) 【说明】 某高校欲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每门课程都有3到6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一次测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2)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均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上传给成绩管理系统。 3)在记录学生成绩之前,系统需要验证这些成绩是否有效。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文件来确认该学生是否选修这门课程,若没有,那么这些成绩是无效的;如果他的确选修了这门课程,再根据课程信息文件和课程单元信息文件来验证平时成绩是否与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单元相对应,如果是,那么这些成绩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4)对于有效成绩,系统将其保存在课程成绩文件中。对于无效成绩,系统会单独将其保存在无效成绩文件中,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给教务处。在教务处没有给出具体处理意见之前,系统不会处理这些成绩。 5)若一门课程的所有有效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已经被系统记录,系统会发送课程完成通知给教务处,告知该门课程的成绩已经齐全。教务处根据需要,请求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用来提交考试委员会审查。 6)在生成成绩列表之前,系统会生成一份成绩报告给主讲教师,以便核对是否存在错误。主讲教师须将核对之后的成绩报告返还系统。 7)根据主讲教师核对后的成绩报告,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递交考试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委员会在审查之后,上交一份成绩审查结果给系统。对于所有通过审查的成绩,系统将会生成最终的成绩单,并通知每个选课学生。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如图2-1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2-2所示的第1层数据流图。 【问题1】(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外部实体E1~E4的名称。 E1:考试委员会 E2:主讲教师 E3:每个选课学生 E4:教务处 【问题2】(3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D1:课程信息文件 D2:课程单元信息文件 D3:学生信息文件 D4:课程成绩文件 D5:无效成绩文件 【问题3】(6分) 数据流图1-2缺少了三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数据流图1-1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这三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数据流图深入讲解

软件设计师:数据流图深入讲解[1]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8882967.html,作者:佚名来源:考试吧2010年6月28日发表评论进入社区 软件设计师考试的下午题的第一道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的下午题的第一道题都是数据流图题,而能够将这道题全部做对的考生是非常少的。根据历年的辅导和阅卷经验,发现很多考生不是因为这方面的解题能力不够,而是缺乏解这种题的方法与技巧。本文介绍一些解这种类型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起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解题当中考生表现出的特点 由于这是下午考试的第一道题,所以很多考生从考前的紧张氛围当中逐渐平静下来开始答题,头脑还比较清醒,阅读起来比较流畅,速度还可以,自我感觉不错。可偏偏这道题有很多人不能全取15分,纠其原因有以下一些特点: 1.拿卷就做,不全面了解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会导致在解题过程当中缺少一种整体概念,不能明确自己在哪些题上必需拿分(多花时间),哪些题上自己拿不了分(少花时间)。这样,在解题时目标就会明确很多。 2.速度快,读一遍题就开始动手做。 3.速度慢,用手指逐个字的去看,心想看一遍就能做出题来。 4.在阅读题目时,不打记,不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5.边做边怀疑边修改,浪费时间。 6.缺少的数据流找不准,可去掉的文件找不出来。 7.由于缺少项目开发经验,对一些事务分析不知如何去思考。 8.盲目乐观,却忽略了答题格式,丢了不应该丢的分。 二、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要懂得数据流图设计要略 有时为了增加数据流图的清晰性,防止数据流的箭头线太长,减少交叉绘制数据流条数,一般在一张图上可以重复同名的数据源点、终点与数据存储文件。如某个外部实体既是数据源点又是数据汇点,可以在数据流图的不同的地方重复绘制。在绘制时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 (2)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为了表达较为复杂问题的数据处理过程,用一个数据流图往往不够。一般按问题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反映这种结构关系。根据层次关系一般将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间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除顶层图外,其余分层数据流图从0开始编号。对任何一层数据流图来说,称它的上层数据流图为父图,在它的下一层的数据流图为子图。 顶层数据流图只含有一个加工,表示整个系统;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为系统的输入 数据和输出数据,表明了系统的范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 底层数据流图是指其加工不能再分解的数据流图,其加工称为“原子加工”。 中间数据流图是对父层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个加工也可以再次细化,形成子图。中间层次的多少,一般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 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上一层父图的某个加工对应,二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 据流必须保持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数据流图中的重要性质,保证了数据流图的一致性,便于分析人员阅读和理解。 在父图与子图平衡中,数据流的数目和名称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在数目上不相等,但 是可以借助数据字典中数据流描述,确定父图中的数据流是由子图中几个数据流合并而成的,也即子图是对父图中加工和数据流同时进行分解,因此也属于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如图1 所示。

软件工程-数据流图(DFD)大题解析

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软件与智能研究所 某公司为了给员工分配住房,开发了员工住房分配系统,功能如下: 计算原始分:根据员工信息(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计算原始分,并将员工信息存入员工信息文件中。 计算标准分:根据员工的原始分计算标准分,并将其存入员工分数文件(员工号、标准分)。 计算分房分:根据标准分、分房计划文件(员工号、住房请求)中的分房人数,计算分房分,并存入分房分数文件(员工号、分房分)中。 分房分查询: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员工号查询相应的分房分,若输入错误则返回出错信息。 试根据上面的系统功能描述: (1) 画出该系统的分层数据流图。(8分) (2) 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要求至少写出三项)。(4分) (3) 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结构图。(8分) (1): 1) 2) 第一层数据流图 员工信息文件 员工分数文件夹 分房分数文件 2. 名称:员工信息 别名: 描述:员工的各种信息 定义: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 位置:员工信息文件 名称:分房计划文件 别名: 描述:准备分房的计划 定义:员工号+住房请求 位置:公司系统 名称:分房分数文件 别名:

描述:计算出的每个员工分房分数的文件 定义:员工号+分房分 位置:公司系统 2阅读以下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分) 【说明】 某高校欲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每门课程都有3到6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一次测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2)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均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上传给成绩管理系统。 3)在记录学生成绩之前,系统需要验证这些成绩是否有效。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文件来确认该学生是否选修这门课程,若没有,那么这些成绩是无效的;如果他的确选修了这门课程,再根据课程信息文件和课程单元信息文件来验证平时成绩是否与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单元相对应,如果是,那么这些成绩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4)对于有效成绩,系统将其保存在课程成绩文件中。对于无效成绩,系统会单独将其保存在无效成绩文件中,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给教务处。在教务处没有给出具体处理意见之前,系统不会处理这些成绩。 5)若一门课程的所有有效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已经被系统记录,系统会发送课程完成通知给教务处,告知该门课程的成绩已经齐全。教务处根据需要,请求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用来提交考试委员会审查。 6)在生成成绩列表之前,系统会生成一份成绩报告给主讲教师,以便核对是否存在错误。主讲教师须将核对之后的成绩报告返还系统。 7)根据主讲教师核对后的成绩报告,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递交考试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委员会在审查之后,上交一份成绩审查结果给系统。对于所有通过审查的成绩,系统将会生成最终的成绩单,并通知每个选课学生。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如图2-1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2-2所示的第1层数据流图。 【问题1】(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外部实体E1~E4的名称。 E1:考试委员会 E2:主讲教师 E3:每个选课学生 E4:教务处 【问题2】(3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D1:课程信息文件 D2:课程单元信息文件 D3:学生信息文件 D4:课程成绩文件 D5:无效成绩文件 【问题3】(6分) 数据流图1-2缺少了三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数据流图1-1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这三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数据流图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数据流图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九数据流图解析 试题1 阅读下列说明和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 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基于微处理器的住宅安全系统,使用传感器(如红外 探头、摄像头等)来检测各种意外情况,如非法进入、火警、水灾等。 房主可以在安装该系统时配置安全监控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器、报警器等),也可以在系统运行时修改配置,通过 录像机和电视机监控与系统连接的所有传感器,并通过控制面板上的键盘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在安装过程中,系统给每个传感器赋予一个编号(即id)和类型,并设置房主密码以启动和关闭系统,设置传感器事件发生时应自动拨出电话号码。当系统检测到一个传感器事件时,就激活警报,拨出预置的电话号码,并报告关于位置和检测到事件的性质等信息。

[数据流图 4-1] [问题1] 数据流图4-1(住宅安全系统顶层图)中的A和b分别是什么? [数据流图4-2] [问题2] 数据流图4-2(住宅安全系统第0层DFD图)中的数据存储“配置信息”会影响图中的哪些加工 ? [数据流图 4-3] [问(:数据流图实验报告)题3] 将数据流图4-3(加工4的细化图)中的数据流补充完整,并指明加工名称、数据流的方向(输入/输出)和数据流名称。 [问题4] 试说明逻辑数据流图(logicaldataflowdiagram)和物 理数据流图(physicaldataflowdiagram)之间的主要差别。 试题1分析 本题是一道分层数据流图的题目。解答此类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细心,把题目看清,不要丢掉任何一个条件。另外解题有一定的技巧,从一些常规的入口作为突破口,会

项目1 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

项目一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 项目导入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处理的基础,它不仅反映数据本身所代表的基本信息,还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是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数据库技术已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其中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关系数据库是当前最流行的、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当前所开发的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基本上都是关系数据库。因此,在本项目中,首先对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讨论,然后对数据库开发所使用的平台SQL Server 2005再作概况的介绍。 项目分析 数据库技术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而设计的,所以,数据库是相关数据的集合。 本教材中以学生管理数据库系统为教学案例,以关系数据库技术作为基础,不但需要对数据库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一种数据库开发平台,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使用方法,才能在开发平台上有效地开发出一个实用的学生管理数据库系统。因此,本项目将包括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介绍和数据库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5的使用能力训练两部分内容。 能力目标 1.了解学生管理数据库的基本需求; 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3个阶段; 3.掌握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4.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和有关知识。 知识目标: 1.能根据实际环境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2.具备使用数据库理论分析相关信息抽象数据的能力; 3.了解并掌握数据库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5的概况和基本设置方法。

软件工程-数据流图(DFD)大题解析

某公司为了给员工分配住房,开发了员工住房分配系统,功能如下: 计算原始分:根据员工信息(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计算原始分,并将员工信息存入员工信息文件中。 计算标准分:根据员工的原始分计算标准分,并将其存入员工分数文件(员工号、标准分)。 计算分房分:根据标准分、分房计划文件(员工号、住房请求)中的分房人数,计算分房分,并存入分房分数文件(员工号、分房分)中。 分房分查询: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员工号查询相应的分房分,若输入错误则返回出错信息。 试根据上面的系统功能描述: (1)画出该系统的分层数据流图。(8分) (2)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要求至少写出三项)。(4分) (3)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结构图。(8分) (1): 1) 2)第一层数据流图 员工信息文件员工分数文件夹分房分数文件 2. 名称:员工信息 别名: 描述:员工的各种信息 定义: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 位置:员工信息文件 名称:分房计划文件 别名: 描述:准备分房的计划 定义:员工号+住房请求 位置:公司系统 名称:分房分数文件 别名:

描述:计算出的每个员工分房分数的文件 定义:员工号+分房分 位置:公司系统 2阅读以下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分) 【说明】 某高校欲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每门课程都有3到6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一次测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2)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均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上传给成绩管理系统。 3)在记录学生成绩之前,系统需要验证这些成绩是否有效。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文件来确认该学生是否选修这门课程,若没有,那么这些成绩是无效的;如果他的确选修了这门课程,再根据课程信息文件和课程单元信息文件来验证平时成绩是否与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单元相对应,如果是,那么这些成绩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4)对于有效成绩,系统将其保存在课程成绩文件中。对于无效成绩,系统会单独将其保存在无效成绩文件中,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给教务处。在教务处没有给出具体处理意见之前,系统不会处理这些成绩。 5)若一门课程的所有有效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已经被系统记录,系统会发送课程完成通知给教务处,告知该门课程的成绩已经齐全。教务处根据需要,请求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用来提交考试委员会审查。 6)在生成成绩列表之前,系统会生成一份成绩报告给主讲教师,以便核对是否存在错误。主讲教师须将核对之后的成绩报告返还系统。 7)根据主讲教师核对后的成绩报告,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递交考试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委员会在审查之后,上交一份成绩审查结果给系统。对于所有通过审查的成绩,系统将会生成最终的成绩单,并通知每个选课学生。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如图2-1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2-2所示的第1层数据流图。 【问题1】(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外部实体E1~E4的名称。 E1:考试委员会 E2:主讲教师 E3:每个选课学生 E4:教务处 【问题2】(3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D1:课程信息文件 D2:课程单元信息文件 D3:学生信息文件 D4:课程成绩文件 D5:无效成绩文件 【问题3】(6分) 数据流图1-2缺少了三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数据流图1-1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这三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配套练习卷

第一章单选题 1.2.0_60_1 hello.c在( b )阶段在编译过程中生成hello.o A. 预处理阶段 B.编译阶段 C.汇编阶段 D.链接阶段 1.2.0_60_2 hello.c在编译过程中通过编译器(ccl)翻译为文本文件( b ) A. hello.o B. hello.s C. hello.i D. hello.c 1.4.1_60_3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用( a )来存放程序和程序处理的数据 A. 主存 B. 寄存器 C. 磁盘 D. 网盘 1.4.1_60_4 处理器在指令的要求下将一个字节从主存复制到寄存器的操作是( b ) A. 存储 B. 加载 C. 操作 D. 跳转 1.4.1_60_5 利用( b )技术,数据可以不通过处理器直接从磁盘到达主存。 A. 随机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存储器 C. 物理存储器 D. 直接存储器 1.4.1_60_6 代码和数据被加载到( d )处理器就开始执行main程序中的机器语言指令。 A. 寄存器 B. 主存 C. 磁盘 D. 程序计数器 1.6.0_60_7 位于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最顶部的是( a )。 A. 寄存器 B. 主存 C. 磁盘 D. 高速缓存 1.7.1_60_8 下面( a )是对处理器、主存和I/O设备的抽象表示。 A. 进程 B. 虚拟存储器 C. 文件 D. 虚拟机 1.7.3_60_9 当系统从主存将一串字节复制到网络适配器时,数据流经过网络到达( c )。 A. 本地寄存器 B. 另一台主机 C. 本地磁盘 D. 网盘 1.8.0_60_10 当调用malloc这样的C标准库函数时,( a )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扩展和收缩。 A. 栈 B. 堆 C. 共享库 D. 内核虚拟存储器 第二章单选题 2.1.2_60_1(a)是计算机中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 A)位 B)字 C)字节 D)字长 2.1.4_60_2计算机在内存中存储数据时使用了大、小端模式,请分别写出A=0X123456在不同情况下的首字节是?大端模式?小端模式? x86结构的计算机使用( a)模式。 A.0X12 0X56 小端 B.0X56 0X12 大端 C.0X56 0X12 小端 D.0X12 0X56 大端 2.1.9_60_3已知a=48, b=0, ch = 'a' 则表达式(a>=b && ch<'b' && !b)的值是(b 。 A.0 B.1 C.真D.非0 2.2.4_60_4设unsigned int a; int b= -1;a = b; printf("%u",a)输出结果( a A.1 B.-1 C.0 D.65535 2.2.5_60_5 当一个有符号数和一个无符号数执行运算后的结果是(b ) A.有符号数 B.无符号数 C.不一定 2.3.1_60_6在无符号加法中发生了溢出的是( d A.x+y=x B. x+y=y C. x+y>x D. x+y0)||(x-1<0) B. x*~y+uy*ux==-x C. x>0|| -x>=0 D. (x*x)>=0 2.4.2_60_9 有一个8位的规格化浮点数,有k=4位阶码为位,指数e=7,f=0则其位表示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