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原理)20.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中央银行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时可以主动 出击。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 易于进行反向纠正。 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
20.2.2中国一般性间接货币调控的实践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 再贴现 公开市场操作
1、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
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中国实行了很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比率。那时的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为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 信贷规模控制的调控手段的,具有典型的金融抑制的特征。
结构。 法定准备率是影响货币乘数值的重要因素。提高
法定准备率会降低货币乘数值,相反,降低法定 准备率则会提高货币乘数值,从而提高了银行体 系扩张货币的能力。
一般认为,调整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它对所有银行的影响都 是平等的。
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有两个主要的不足。第 一,它是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把巨斧,无法进 行微调。第二,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 会对那些超额准备很低的银行带来流动性问题。 不断地调整法定准备率,使银行难以进行流动 性管理,也增加了合理地运用资金的难度。
2、再贴现机制
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再贴现机制就是中央 银行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通过贴 现申请贷款的意愿,进而影响其准备金和 基础货币。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时收 取的利率,它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 行贴现贷款时所支付的必要的成本。
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分为:
调整性再贴现 季节性再贴现 延展性再贴现。
3、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的进一步比较
实体经济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如果经济的冲击来自 于实体部门,而不是 来自于货币部门,相 对于以利率为中介目 标时,以货币供应量 为中介目标时的国民 收入波动幅度较小, 即它对经济的稳定性 更强。
如果经济的冲击主 要来自于货币部门, 而不是来自于实体 部门,以货币供应 量作为中介目标, 对国民收入的稳定 性要强。
招标一般也叫价格招标贴现发行。采用价格招标贴现发行方式来发行 央行票据,有利于形成更为合理的央行票据利率,也能够完成中央银 行票据的计划发行量和较好地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 数量招标就是中央银行事先确定中央银行票据的利率,一级交易商根 据这个利率投标决定发行数量。在货币市场利率起伏较大、中央银行 希望通过央行票据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的趋势或者为了控制央行票据 的成本时,往往会采取数量招标的方式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20.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20.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中央银行 直接信用管制来对货币供应量或利率进行 控制,以便达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通过 市场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进 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银行体系 的准备金会增加,并进一步为银行体系的货币创 造奠定了基础;反之,则会减少银行体系的准备 金,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收缩。
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分为
主动性的:主动性公开市场操作旨在改变 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防御性的:防御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则旨在 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的影响, 从而使基础货币保持相对地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行量化考核,实行总 量、期限和投向的比例控制。(1)总量比例:按发生额计算,再贴现与 贴现、商业汇票三者之比不高于1∶2∶4;(2)期限比例:累计三个月 以内(含三个月)的再贴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70%;(3)投向比例:对 国家重点产业、行业和产品的再贴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70%,对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再贴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80%。
20.2-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消费信用控制 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 道义劝说等。
1、消费信用控制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就可以 紧缩消费信贷;
当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不振时,则采 取措施扩大消费信用。
2、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
证券保证金比率是指证券购买者在买入证 券时必须支付现款的比率。
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和经济体系 具有全局影响的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和经济体系 的影响是局部而非全局性的。
21.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 再贴现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会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信贷观”:强调信贷市场摩擦在货币政 策传导中的独特作用。信贷观常常会被区 分贷款渠道与广义金融加速机制。
银行贷款渠道强调银行信贷的特质以及银 行在金融结构中的独特作用。
广义信贷渠道又称借款者资产负债表渠道。 金融市场中的不完全信息会影响金融合约,可能会导致信贷配给,或
者使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成本间出现差异,这被伯南克称为外部 融资溢价。 良好的抵押品和借款者净值会弱化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因而,企业现金流和净值就对融资成本、资金可得性和投资支 出具有重要影响。
再贴现机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发挥着中 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解决商业银行 的准备金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它还具有“告示效 应”,作为一种信号表明中央银行未来的 货币政策意向,影响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 的预期。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 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一步 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3、道义劝说
道义劝说也叫窗口指导。主要是指中央银 行向各家银行说明其立场,利用中央银行 的影响力,达到执行货币政策的目的。
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优点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只是局部的而 非全局的,这样就可以使中央银行有针对 性地进行信用控制。
20.3货币政策的手段变量与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变量、 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最初,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以国债的正回购和逆回购为主要操作方 式。
2002年和2003年,外汇占款的激增,要求中央银行大量出售债券或通 过正回购来回笼基础货币,但中央银行持有的债券量满足不了这一要 求。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只好从2003年6月25日起自己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来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有利率招标和数量招标两种。 利率招标就是发行数量确定,交易商投标决定发行利率(价格)。利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仅会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可得性,从而影响总需求, 并使经济放缓,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随之而下降。企业现金流和盈利 下降就会恶化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代理成本上升, 借款者的外源融资溢价也随之而上升,这会进一步对支出产生紧缩性 影响。因此,信贷市场摩擦会扩散、放大初始货币紧缩对总支出进而 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这被称为金融加速器。
20.4-4潜在的中介目标变量
利率 货币供应量 信贷规模
1、利率
从可测性来看,利率是可量化的,中央银 行可及时得到利率变动的有关数据。但利 率的可测性并不是最理想的。
利率与投资、消费等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可控性并不强
2、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好 可控性一般 相关性一般
无论是债券的正回购操作、逆回购操作还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公开 市场操作都是与一级交易商完成交易的,中国人民银行并不与所有的 商业银行直接进行债券的买卖或回购交易。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 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审定的、具有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券交易资 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2. 再贴现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立再贴现窗口,受理、审查、审批各银行总行的 再贴现申请,并经办有关的再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各一级分行和 计划单列城市分行设立授权再贴现窗口,受理、审查并在总行下达的 再贴现限额之内审批辖内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再贴现申请,经办有关 的再贴现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实行总量控制,并根据金融宏观 调控的需要适时调增或调减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限额。各授权窗口对 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不得逐级分配再贴现限额。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正回购 逆回购 现券交易
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
一般以短期政府债券为操作工具,这是因 为:
这主要是因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的量比较大,对市场容量较小的股票或债 券市场行情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短期政府债券发挥着基准工具的作用,它 的利率变动会引导长期债券的利率的变动。
1998年中国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原来的13%下降到了8%。但这次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之后,民间投资并不活跃,对银行的信贷需 求依然不振。于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将法定存款准备 金比率从8%下降到了6%。
在2003年9月将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原来的6%上调至7% 。自此,中国进入到了一个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货币政策 周期。自2003年9月到201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先后约三十次提高法定 存款准备金比率。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实施QE货币政策的方式不尽相同。 根据同一中央银行购买资产类别和数量的差异,通常又将 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区分为QE1、QE2……。
20.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 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的过程。
20.4.1“货币观”与“信贷观”
主要目的,在于冲销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流动性扩张的压力,它完全 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国际收支失衡或应对经济环境恶化时的一种流 动性管理工具。中国央行认为:“存款准备金具有‘深度’冻结流动 性的功能,在中央银行被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对冲工 具。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一部分过剩流动性深度冻结,能够减轻 央行票据发行压力,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利率和信贷的能力。”
中国在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应用中还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准备金的 动态调整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所谓准备金的动态调整,是指需要缴纳准备金的一般性存款范围是央 行根据金融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动态调整的。
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实施于2004年3月,金融机构适用的存 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资本充足率 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则反是。
货币观: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 总需求。根据这种观点,若中央银行要降低总 需求的增长速度或者控制通货膨胀率,它就应 当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收缩银行体系的准备 金、减少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下降会导致短 期利率上升,并进而引起长期利率上升。利率 上升又影响资本(包括房屋与耐用消费品)的 成本,从而抑制总需求和控制物价总水平;国 内更高的利率与会提高本币的汇率,这又会抑 制出口需求。
20.3.5零利率与定量宽松的货币政 策
若一国中央银行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当作为中 介来自百度文库标的利率达到或接近于零、而经济增长仍然 乏力、失业高企时,货币政策该以什么为操作目 标呢?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又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媒体习惯 简称为QE。QE是指,当货币政策指标利率达到或接近地 零时,中央银行宣布,通过某一既定频率购买既定数量的 国债或其它资产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或市场流动性, 改变利率期限结构,刺激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发生额及年末余额单位:亿元 )
中国再贴现率的调整(单位:%)
3. 公开市场操作
1996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践以国债回购为主要内容的公开 市场操作。每周二向作为一级交易商的14家商业银行发出回购招标书 ,一级交易商对回购的利率和数量进行投标。
到1997年后,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商业银行参与投标的频率和数量不足 而宣告暂停。直到1998年中国放弃信贷规模控制后,公开市场操作才 又得以恢复。
政策工具
手段变量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公开市场
再贴现
调整法定 准备率
基础货币 超额准备金 再贷款 短期利率
利率 货币供应量 信贷规模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市场稳定
20.3-2手段变量与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
20.3-3货币政策手段变量
短期利率 基础货币 超额准备金 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