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拉丁文名: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但未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
[1]鉴别特征:成虫长2.6~3.8mm。喙与前胸背板几等长,稍弯,扁圆筒形。前胸背板宽。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蛹长约3mm,白色。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卵圆柱形,两端圆。
生物学特性:半水生昆虫,成虫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156天。危害时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米200头以上。
原产地:美国东部、古巴等地。
中国分布现状:已分布在十余个省市。估计其分布区更大,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外都可能有分布。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随稻秧、稻谷、稻草及其制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传播。1976年进入日本,1988年扩散到朝鲜半岛。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1990年在北京清河发现。到1997年,它已在8省(直辖市)54个县、市出现,破坏了310 000hm2农田。飞翔的成虫可借气流迁移10000米以上。此外,还可随水流传播。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成虫蚕食叶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
控制方法: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保护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等天敌。应用白僵菌和线虫对其成虫防治有效。施药品种以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宜。严禁从疫区调运可携带传播该虫的物品。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包装填充材料应严格检查,必要时做灭虫处理。
编辑本段分布地区
中国台湾、朝鲜半岛(黄海南道、黄海北道、平安南道、开城、南浦、平壤、釜山、庆尚南道、庆尚北
稻水象甲
道、京几道)、日本、加拿大(阿尔巴塔)、美国(密执安、依阿华、伊利诺斯、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哥伦比亚特区、马里兰、弗吉尼亚、堪萨斯、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印第安那、佛罗里达、明尼苏达、蒙大拿、俄亥俄、肯塔基、密西西比、南卡罗来纳、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圭亚那。
编辑本段寄主植物
稻水象甲食物复杂, 寄主范围非常广泛。Okada(1978)论述在美国成虫取食的寄主植物有7科、56属、76种, 幼虫可取食的有5科、18属、22种。Iwamoto(1986)报道在日本成虫可在86种植物上取食, 幼虫取食植物22种。稻水象甲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是水稻, 其次是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灯心草科杂草。
编辑本段鉴别特征
成虫体长2.6~3.8mm,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
稻水象甲
片,呈暗褐色斑。喙端部和腹面、触角沟两侧、头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基节基部、腹部三、四节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覆黄色圆形鳞片。喙和前胸背板约等长,有些弯曲,近于扁圆筒形。触角红褐色着生于喙中间之前,柄节棒形,触角棒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棒为3节,棒节一光亮无毛。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鞘翅明显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被覆至少3行鳞片,在中间之后,
行间一、三、五、七上有瘤突。腿节棒形,不具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两叉形。雌虫的锐突单个的长而尖,有前锐突。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发生在中国的均属孤雌生殖型。卵长约0.8mm,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气门。蛹白色,大小、性状近似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编辑本段生物学
半水生昆虫,成虫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
稻水象甲
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156天。危害时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米200头以上。
编辑本段稻水象甲-原产地
美国东部、古巴等地。
中国分布现状:已分布在十余个省市。估计其分布区更大,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外都可能有分布。
编辑本段传播途径
随稻秧、稻谷、稻草及其制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传播。1976年进入日本,1988年扩散到朝鲜半岛。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1990年在北京清河发现。到1997年,它已在8省(直辖市)54个县、市出现,破坏了310 000hm2农田。飞翔的成虫可借气流迁移10000米以上。此外,还可随水流传播。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成虫蚕食叶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
编辑本段检验方法
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防止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严格检疫检验,通过对其适生区、适生场所、嗜好寄主植物,采样检验,开展普查、监测,力求做到早发现。
有关检疫规定稻水象甲是中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病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编辑本段控制方法
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
稻水象甲
消灭越冬成虫。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保护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等天敌。应用白僵菌和线虫对其成虫防治有效。施药品种以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宜。严禁从疫区调运可携带传播该虫的物品。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包装填充材料应严格检查,必要时做灭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