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水稻象甲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象甲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象甲俗称硬壳虫、看牛妹、米头虫,在广东各地常有发生,尤以粤西地区为重。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干旱,该虫发生有回升趋势,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现将其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一、发生情况
据观察,水稻象甲1年发生2个世代:第一代成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5月中旬产卵,幼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生;第二代成虫在8月上旬至中旬发生,8月下旬产卵,幼虫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
二、为害特征
成虫、幼虫都能为害。
成虫危害稻叶,用口器插入稻茎,咬食未抽出的心叶,因未抽出的心叶卷成筒状,故被害后,抽出的叶轻者成横排小孔,重者则全部断尾,状如被牛吃过一样,严重影响禾苗生长。
幼虫整个时期在土中生活,危害稻根,把根咬断,使禾苗生长不良。
严重时(如每科有虫50头以上)则会使禾苗全科变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
因此,必须加强防治。
三、防治方法
成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成虫有伪死性,用手触之即跌下水面假死,可亩用坭粉25公斤拌煤油1公斤均匀撒施稻田中,用竹竿扫落杀之。
(2)成虫有趋光性,可用点灯诱杀。
(3)可用南瓜、红薯切成片,或用香蕉皮、米糠等置于稻行间进行诱杀。
(4)喷施有效化学农药,如每亩用杀虫双200克
兑水60~75公斤喷杀。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一、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稻水象甲成虫的习性复杂,除具有鞘翅目昆虫共有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特性外,还与水有密切关系。
一是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
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200头/m,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
二是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
5月下旬、6月上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
三是成虫活动性。
9:00-11:00和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
四是趋光习性。
稻水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
通常新生成虫较越冬后成虫趋光性强,成虫对晨昏时分的散射光具有明显趋性。
五是产卵习性。
稻水象甲营孤雌生殖,其成虫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中午,在无水条件下,一般不能产卵。
六是越冬成虫及幼虫取食习性。
越冬成虫向田间转移时,先在周边杂草上取食,也有时为害播种出土的玉米、高梁等作物,待本田或秧田出现后,即转移到稻田为害,多为早播田块为害取食较重,而晚插秧的田块则危害较轻。
二、稻水象甲发生的时期与危害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
该害虫主要危害水稻,成虫啮食稻叶,幼虫取食稻根,轻则40%以上的根系被毁,一般减产20%左右,重则可毁灭80%以上根系,减产达50%左右,甚至造成绝收。
稻水象甲具有耐饥饿、抗逆性、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和传播途径多的特点,成虫在稻草、水稻根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进行越冬。
当春季土壤温度达到10℃左右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复苏活动,水稻插秧前先在早春禾本科杂草如芦苇、野燕麦、香蒲等寄主上为害,玉米出苗后一部分转移到玉米上为害,5月下旬,稻水象甲大量侵入水稻本田,成虫啃食叶片,9点前和下午4点后冷凉的气候下成虫就开始危害叶片,使叶片失绿,形成长条白斑,严重影响了叶绿素的形成和营养成分的运输,苗期长势差,生长缓慢。
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幼虫期为30~45d,低龄幼虫蛀食稻根,大龄幼虫咬食稻根,危害严重地块,可造成倒伏、漂秧、根系腐烂、植株矮小,成熟期推迟、产量降低等后果。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发生 。2 0 0 1年 5月 我 市在 进 行 有 害生 物普 查 时 , 在大 关 镇部 分村 首次 发 现 , 当年发 生 面积 1hn ,0 0年 发生 面 0 r 21 积 已达 2 0 h 。近 年来 在 上 级 业 务 部 门指 导 下 开 展 了 0 0 m。
各项 调查工作 和 当地 的发生 规律研 究 , 现将有 关情 况 总结
稻根, 秧根被食断, 用手轻轻一拨秧苗浮起 , 使秧 苗枯黄 ,
根 里可剥 出大量 白色 的幼 虫 , 一般 以 田边 为 害 较 重 , 者 轻
1 、12 62 、 6行稻丛上的稻水象 甲成虫的数量 , 每行查 2 丛 , 0
了解 该虫 从 田边 向稻 田迁移 动 态 。历 年 5月早 稻 成虫 盛
稻 水象 甲 ( iOhprsoyohl uce) 一 种 重 Ls rot rz i sK sh1 是 s u p u 大的水 稻检疫性 害虫 , 活动性 大 , 飞性 强 , 其 迁 具有 对 恶劣 环境适应 能力强 、 寄主 范围广 、 息环境 复杂 、 栖 繁殖 力 强且 具 孤雌 生殖等 特点 , 旦 传人 便 能迅 速 定 居并 扩 散 , 易 一 不 防治 。
导致水稻减 产 2 % , 0 重者达 5% , 至绝产 。 0 甚
国内 18 9 8年首 次在河 北省 唐 山市 的唐 湾 县发 现稻 水
发 期 田间虫量如 表 2 。
表 2 桐 城 市 大 关镇 早 稻 成 虫 盛 发 期 历 年 田 问 虫量
象 甲, 随后 在 天津 、 山东 、 辽宁 、 吉林 、 浙江 、 福建 等 省相 继
上旬大量转株为 害, 6月 中旬后期陆续化 蛹。防治药剂 以阿维菌素、 有机磷 的复配剂 、 死蜱和 辛硫磷颗粒剂为主。 毒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它会给稻田带来较大的危害。
下面我们将介绍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1、出没时间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通常在每年的6至9月份发生,由于气温和湿度的变化,稻水象甲主要在夜间和雨后出没。
在农田中可以看到它们在稻叶和茎干上覆盖,对稻谷造成咬食和破坏。
2、生长环境在井研县等地,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生长的环境主要是水稻田、河塘旁边的田地、水浸肥田等。
它们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而在干燥的时期则较难生存。
3、繁殖习性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通常在夜间进行繁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卵。
它们的卵通常在稻草、稻壳和稻子之间寄生,经过10至15天的时间后即可孵化出来。
1、轮作制度轮作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防治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方法。
在休耕时期可以采取花生、豆类等作物轮作,避免连续作稻或只种植一种作物的方式,减少稻水象甲在同一地方的栖息和繁殖。
2、物理措施物理措施包括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手工摘除和滚光器等机械方法。
振棒滚光的方式可以破坏稻水象甲的生长环境,使它们无法生存。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当前比较常用的防治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较安全和对生态影响比较小的药物,如氧化硅、杀虫管等对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4、拘留鱼的使用除了上述防治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拘留鱼来控制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数量。
拘留鱼通常在稻田里放置,以吃掉稻水象甲成年和幼虫,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
综上所述,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它会对稻田造成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其对稻田造成危害的目的。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稻水象甲(scientific name:pseudobagrus truncatus)是一种盲鳗科淡水鱼类,主要栖息于稻田底层,其幼体以水稻芽和水田中的生物为食,成体则以桑葚等浆果类水域植物为食。
在井研县丘陵地带,多年来稻水象甲的危害十分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1.发生时间:稻水象甲的活动时间主要在夜间,每日21:00至次日凌晨2:00时期内是它们最为活跃的时间段。
在高温季节,其活动时间会相应被推迟。
2.发生范围: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成灌区和丘陵区稻田中,因为这些区域水质较好,且仙鹤山、娅山和栗子山等山峰围护,使得田间温度适宜,温泉也促进了它们的繁殖。
3.季节性:稻水象甲主要在入梅前后产卵,向稻田中不断放卵,并在稻田根部孵化。
在7月左右完成发育,此时数量已经相当多,对冬季水稻种植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二、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1.加强农田基础管理:稻田底部的水流要保持畅通,同时要适当的减少施肥量,以避免污染引来稻水象甲问题。
保证水分、阳光和养分的充足,避免过度的病虫害和杂草的影响。
2.防治方法:在入梅前后和稻田收获后,进行化学方法喷雾,以减少稻水象甲虫害的数量。
喷洒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喷洒时间、风向和喷雾距离等因素。
对于不使用农药的环保乡村,可采取农家墙边土墩捕捉的方法,减少其在稻田中的数量。
3.人工控制方法:在春季水稻移栽时,可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田间,让穴内水蒸气密闭,从而让成群的稻水象甲呼吸不畅,达到控制的目的。
总之,稻水象甲的发生给减产和种植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必须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以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和稳定地区经济。
同时,也需要适度增加矿物质,增强水稻免疫力,以充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试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Z i f u j i n g y a n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稻水象甲的主要入侵途径是远距离货物移带。
稻水象甲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依附在稻谷、稻草或以稻草为包装物的物品,通过水路或陆路运输完成远距离传播,通过移带和存水近距离传播,它本身自带扩散能力,它的生命力很强,不仅可以飞行,还可以随水漂流,在水中存活很长时间。
稻水象甲繁殖很迅速,雌虫可以不经过交配,直接产卵,每只雌虫可以产!""到#""粒卵。
正常条件下,这些卵都能够孵化,产生幼虫蛹,又变成新一代出雌虫。
通过这样的规律可以看出,当一个稻水象甲雌虫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稻水象甲的种群。
稻水象甲为了躲避敌人通常会采取假死的策略,当它在水稻尖部采食时,遇到天敌就会采取假死的方式掉到地上或是水里,假死可以有效的帮助它躲过天敌,这一过程可以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特性可以促进它在新环境中能迅速繁殖。
滞育性也是它的生存策略特性,当稻水象甲生长的环境不适合生长时,它就会停止进食以此来停止发育,可以一直从上一年的夏季到第二年的春季,这种状态可以保持#""天以上。
稻水象甲具有趋嫩性,也就说它专吃叶尖或者嫩叶叶肉,稻水象甲在水稻插秧时就开始活动了;当水稻叶子变老以后,它就开始进入繁殖阶段,稻水象甲产出的卵在,$到!"天就可以孵化出幼虫,幼虫会钻到水中或泥中对水稻根部造成危害,致使水稻难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影响水稻分蘖,最终导致水稻减产。
这种危害通常会导致水稻出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损失,是对水稻最致命的危害。
通过观察发现,稻水象甲严重的田地里,其密度高达每平米%"头,这样的密度可以让田地里的水稻苗一夜之间全部受害。
二、稻水象甲在我县生活史稻水象甲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完全变态。
其生活史为越冬成虫 卵 幼虫 蛹 新一代成虫 越冬成虫。
可分为:迁入危害期:越冬成虫约在&月中旬(日均温稳定通过!' )开始陆续迁入稻田危害产卵,成虫高峰在'月下旬,到'月底成虫基本结束;卵期:稻水象甲卵期仅$(!"天,但由于越冬成虫产卵期长,所以卵期约为'月上旬至%月上旬;幼虫危害期:据调查分析幼虫危害期约为'月中旬至%月中旬;蛹期:田间%月上旬开始发现土茧,根据前几个阶段发育情况分析,蛹期约为%月上旬至$月上旬;羽化期:%月中旬后期,开始发现羽化成虫,预计羽化期约为%月中旬后期至$月中旬为羽化期。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茎秆、穗部和叶片的害虫,其取食会使水稻植株受损,导致稻谷产量降低。
因此,在稻田中防治稻水象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清除杂草: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藏身之处和营养来源,从而防止稻水象甲在杂草中生存繁殖。
2.挖淤土:如果稻田过淤,可以挖淤土,增加水深和流速,从而减少水稻植株中稻水象甲的滋生及繁殖机会。
3.机械捕捉:可以在田间进行机械捕捉,如用小型带网捕捉,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主要是使用杀虫剂,例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以达到控制稻水象甲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也要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及其卵、幼虫、成虫等进行控制稻水象甲,例如:寄生蜂、蜘蛛等。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控制稻水象甲数量。
综上所述,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各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而在防治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发生与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发生与防治技术一、稻水象甲的识别与特性稻水象甲是国际性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国内水稻植物检疫的唯一防控对象,位居全国17种农作物害虫危险性检疫对象第一位。
稻水象甲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被害水稻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
稻水象甲成虫为害稻叶,多在幼嫩叶片上沿脉方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细长条白斑,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条斑两端呈弧形,为害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稻水象甲的幼虫取食水稻的根系,使根系很快变黑、腐烂,轻的减少水稻分蘖,植株黄瘦,变矮,严重的遇风折倒甚至随风漂起,或造成整株枯死。
稻水象甲食性复杂,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灯芯草科杂草,是半水生昆虫。
成虫在稻草、水稻根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进行越冬,在我国可以孤雌生殖。
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156天。
二、防治对象田的选择和防治范围根据该虫体型较小,只有芝麻大小,不易辨认,且具有自体飞行的特点,调查上以查看为害状为主。
凡是发现稻叶上有白色条形斑纹的田块及其周围一公里以内的所有田块,都要开展防治。
三、防治原则与方法根据它的繁殖能力很强,切具隐蔽性,尤其是幼虫生活在水下,极难防等特点,重点防治越冬代成虫,采取治成虫、控幼虫,治秧田、控大田成虫的防治策略。
可选择每亩用药20%阿维.唑磷乳油80毫升,或30%唑磷.毒死蜱70克,或25%吡虫啉30克等内吸性强的杀虫药剂对水50公斤喷雾;也可亩用25%杀单.毒死蜱120克或48%毒死蜱乳油每亩150毫升,拌毒土10公斤撒施防治稻水象甲幼虫。
无论喷雾还是撒药土,田间都要保持浅水,施药后让其自然落干。
同时,根据该虫的杂食性和在田埂越冬及活动的特点,在防治时应注意也要对田埂和田间道路施药,做到不漏死角,以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
浅谈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4科研◎农业科学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
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发生危害,下面对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白茅、稗、芦苇、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杂草及其他植物。
成虫啃食叶片,沿水稻叶脉啃食叶肉,一般从正面取食,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下表皮,故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长条斑。
幼虫咬食稻根,将被害植株拔起漂洗时可见许多碎断根,被害根系时间稍长变黑腐烂,被害植株易倒伏、矮小、吸收能力弱、黄瘦、分蘖数明显减少,易形成僵苗,减产严重。
近年来,该虫发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现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稻水象甲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在本地区主要危害水稻,其次是禾本科、莎草科等10余种杂草植物,雌成虫体长约3mm ,体表被覆浅绿色至灰褐色鳞片。
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有一大口瓶状暗斑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1黑斑,触角赤褐色,节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
前胸腹板上无沟,中足胫节生有白长毛。
卵圆柱形,白色。
幼虫体长8mm ,白色,在第2腹节至7腹节的背面各具1对突起,幼虫共4龄。
幼虫在土茧中化蛹。
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稻水象甲在盘山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其生活史如下:越冬代成虫→卵→幼虫→蛹→新一代成虫→越冬代成虫。
成虫在田边、草丛、树林落叶层中越冬。
越冬代成虫出土高峰期在4月末5月初,日平均气温在12~16℃。
第二年春天成虫开始环杂草叶片或栖息在水稻植株基部,黄昏时爬至叶片尖端,在水下的植物组织内产卵,产卵量50~100粒,卵期6~10天,越冬代成虫卵孵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21~23℃。
初孵幼虫取食叶肉1~3天,后落入水蛀入根内为害,幼虫期30~40天。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井研县丘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我国重要的稻米种植基地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病虫害问题也相继出现,其中主要的病虫害之一就是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对稻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对于保障丘区稻田的生产稳定至关重要。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1. 发生季节:稻水象甲是一种多年生昆虫,在井研县丘区主要分布在春、夏季,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气候温暖湿润,为稻水象甲幼虫的孵化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危害程度: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的根、茎和叶,使稻株萎蔫、生长缓慢,叶片失绿、让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
3. 发生地点: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丘区的水田地里,特别是水稻的田间灌溉地和水源地周围。
二、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浸种时加入精制辣椒、蒜头、花生壳等蔬菜的水浸提取液,这些都是对稻水象甲有较好的避蔫和驱避作用。
2. 生物防治:在丘区稻田中种植一些对稻水象甲有天敌作用的植物,如绿萝、忍冬、菊花等都可以有效地遏制稻水象甲的繁殖和传播。
3. 物理防治:及时清理稻田中的杂草、残留物,尽量减少稻水象甲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的可能性。
4. 化学防治:在发现稻水象甲孳生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农药喷洒到稻田中,以达到灭虫的效果,但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使用。
稻水象甲是对井研县丘区稻田产量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之一,了解其发生规律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稻田的管理和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治机制,保障丘区稻田的生产稳定,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稻水象甲是稻田中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给稻田带来诸多危害。
为了保护稻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稻水象甲对稻田的危害。
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的幼苗期,它主要以稻米的幼苗为食,大量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水稻的减产甚至死亡。
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咬食稻米幼苗,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引起次生损伤,使稻米植株易受病虫害侵袭,导致病害的传播加剧。
1. 防治措施一: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稻田防治稻水象甲的基础。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在播种前对水稻田进行清理,清除杂草、病虫害以及田间的积水,减少稻水象甲的生存空间。
其次是及时施肥、浇水,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状况,增强水稻的自身抗病能力。
定期清理稻田周围的杂草和田间的残留物,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条件。
2. 防治措施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阻止稻水象甲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是在稻田周围搭建障碍物,如竹笆、竹片等,阻止稻水象甲的入侵。
在水稻田中设置粘虫板、灯光器等诱杀器具,吸引稻水象甲并将其捕捉,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3. 防治措施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的防治。
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如幼苗期、抽穗期等,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农药喷洒到稻田中,有效地杀灭稻水象甲。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喷洒,并避开水稻的生长期,以免对水稻产生影响。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农户自身带来危害。
4. 防治措施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天敌或病原体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在稻田中可以放养一些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5. 防治措施五:灌溉管理稻水象甲适宜生长的环境一般是潮湿的环境,因此灌溉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布与传播
分布
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 美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受害 较为严重。
传播
稻水象甲的传播主要依靠成虫的迁飞 和人为的携带,如稻草、稻谷等。
危害与影响
危害
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极大,可导致 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 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
稻水象甲的危害不仅限于水稻,还可 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破坏水生 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水源条件
稻田附近的水源为稻水象 甲提供了繁殖和生存的场 所。
土壤条件
粘土和低洼田地更有利于 稻水象甲的生存和繁殖。
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
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在南方稻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春秋两季更容易造成危害。
预测模型,为防治提供依据 。
03
稻水象甲的防治措施
生物学观察
观察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越冬、迁飞等 ,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稻田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稻 水象甲的发生趋势。
预警系统与机制
预警系统
建立稻水象甲预警系统,通过收集、分析监测数 据,预测稻水象甲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
应急预案
制定稻水象甲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01
药剂拌种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使种子 携带药剂,预防稻水象甲的侵害 。
02
03
药剂喷雾
毒土法
使用触杀性杀虫剂进行稻田喷雾 ,直接杀死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 。
将药剂与细土混合后施入稻田, 利用土壤粘附力杀死稻水象甲幼 虫。
04
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预警
种植技术-稻水象甲发生及防治预报
种植技术-稻水象甲发生及防治预报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水象甲属,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水稻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
发生后一般损失10---30%,严重危害损失50%以上,甚至绝收。
我区从2014年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已扩展至10个乡镇(街道)25个村,面积3万余亩,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
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成虫从正面沿叶脉啃食叶肉,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下表皮,在叶片上形成长方形白色长条斑。
幼虫啃食稻根,可造成“浮秧”,使秧苗矮化和黄化。
稻水象甲在我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稻草、水田周围的禾本科杂草、田埂及土中越冬,越冬成虫在春季气温达10℃左右开始复苏活动,先取食禾本科作物的新叶,待秧田揭膜和水稻移栽后转入秧田和大田危害,8月下旬大部分成虫陆续转移到寄主上越冬。
2018年3月30日普查,发现稻水象甲已在部分秧田危害。
稻水象甲防控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疫情防控原则,按照“全面普查、科学监测、依法防控”的办法,未发生区着力破除监测盲点,加强监测调查,发生区积极贯彻分区治理理念,在大力封锁扑灭零星疫点的同时,按照“狠治越冬代,挑治第一代”的原则持续控制连片为害,并认真落实检疫监管技术措施,有效阻断疫情人为传播扩散途径。
一、防治指标:以目测发现单个成虫或幼虫立即开展防治。
二、防控技术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
各乡镇(街道)要组织人手加强对秧田和大田的普查,发现疑似虫体和症状立即报告区农委。
2、农业防治:选用生长势强、耐虫或抗虫的水稻品种。
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3、物理防治: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5、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稻水象甲疫情防控的重要技术措施,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
施药范围包括秧田、大田及周边埂道、坡地、沟渠等危害场所和越冬场所,施药要周到、全面,不留死角。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稻田中的一种昆虫害虫,繁殖力极强,一旦繁殖起来,对稻田的破坏极大。
其害虫主要在稻田的第一次返青期和第一次拔节期活动,采取一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它
的繁殖,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机械措施
稻水象甲的生命力较弱,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利用机械捕捉的方式是
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通常对于稻水象甲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手工捕捉的方式,对于大面积群发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稻水象甲陷阱来进行捕捉。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化学措施
化学防治是防治稻水象甲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大面积发生的情况下,是非
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常用的驱虫剂,如氧化毒粉、敌敌畏、土霉素、甲基托布津等,在稻
田中喷雾或者撒布,以达到防治效果。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以免影响到
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生物措施
除了上述的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特别是在
生态环保方面,更是高效、低成本的一种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稻田中生长的一些天敌生物,如虎甲虫、蜻蜒、蜥蜴等,或者是在稻田周围放置一些猫、狗等宠物动物,这样能够
有效地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总之,选用哪种方法来防治稻水象甲的数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使用化学
防治方法时,应该注意安全和环保;在使用生物防治时,应该确保天敌生物的数量足够,
能够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在使用机械防治时,应该掌握好捕捉技巧和捕捉季节,
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浅谈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毛永波
稻水象 甲属 鞘翅 目、 象 甲科 、 水象重. 而晚插秧的 田块则危害较轻。 幼虫多危害 早插秧的水稻。 喜 食嫩根, 而晚插秧 的田块 幼虫危害则明显
较轻。 2 、 成虫活动性 。 9 : 0 O —l 1 : O 0和 1 6 : O O 一1 9 : 0 0最 为 活 跃 .
冬 后 成 虫 的整 个 发 生 期 , 无需二次施药。 稻 水 象 甲是 以 幼虫
稻水象 甲成虫对水旱生植物均可取食。其寄主有 7个
科的4 0 余 种植 物。 属杂食性害虫, 但嗜食禾本科 和莎草科植
物, 作物 中以水稻 、 玉米罹害最重 。成虫通常沿 叶脉 啃食 叶 肉, 仅 剩下表皮 , 在 禾本科 和莎 草科植 物上造成 “ I ” 形 长斑 痕, 久而呈条状破裂. 在 阔叶植物上取食 。 亦 造成长条状食痕. 但不规则。 幼虫仅为害少数几种水生植物。 田间在稻和稗根
稻 田成虫 以爬行 、 游水为主彳 艮 少飞行。 6月的成虫 多在 叶面 进行取食活动. 中午前后。 一般沿植株爬入水 中, 或伏 于水层 表面附近 或 因“ 风 吹草动” 作假死 坠入水 中, 在水表或水层
内游 动 。
节, 第 1节大, 第 2节长 , 第3 - 6节球状, 棒基部无 毛, 具金属
取食稻根为主 的地下害虫,一般药剂对其幼 虫直接 防治效 果均不理想。 因而稻水象甲通常 以防治成虫为主。 越冬后稻 水象 甲成虫在稻田发生时间长达 1 个 多月,且陆续产 卵, 故 掌握 防治时间对提高防治效果极为重要 。 2 、 农业防治 稻水象 甲成虫 、 幼虫连续为害水稻 。 水稻移栽后成虫开
长缓慢, 分蘖减少, 植株矮小, 穗数、 穗粒数减少' 产量降低; 严
稻水象甲发生及防治
稻水象甲发生及防治稻水象甲是国际性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最早发生于美洲,在亚洲发生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等国。
在我国最早发现稻水象甲的地方是,1987年在河北省唐海县。
稻水象甲在我省最早发现的地区是,1993年8月在通化地区的集安市。
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发生此种害虫。
一、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也危害部分禾本科植物。
稻水象甲的成虫和幼虫均为害水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上取食叶肉,留下表皮。
幼虫食根,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咬食根系。
根系被蛀食后变黑或腐烂,刮风稻株易倒伏。
发生虫害的地块一般减产20%,稻水象甲发生重的田块,减产可达50~70%。
二、稻水象甲生活习性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
该虫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型(成虫可进行孤雌生殖)。
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
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复苏活动。
复苏后先食禾本科作物的新叶,待水稻插秧后就进入稻田进行危害。
三、稻水象甲特点该害虫抗逆性强,耐饥饿、耐低温、繁殖率高(每头成虫可产卵50~75粒),寄生性广。
稻水象甲传播速度快,此害虫能爬、善飞、会游泳。
可借水流、气流、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四、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未发生稻水象甲的地域,要控制其传入当地。
应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法规办事。
不从疫区引种,不从疫区、发生区调运稻草及稻草制品。
发生区防治措施:1、合理施肥。
要做到测土施肥,缺啥补啥。
氮肥过多易造成虫口密度增大。
2、清除杂草。
秋冬、春季要清除或烧毁稻田周围的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针对稻水象甲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稻田附近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4、化学药剂防治。
目前已经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有:稻乐丰、维稻乳油、象虫净、杀虫双等。
在防治方法上要以村屯为单位进行联合防治,要做到“四统一”。
即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时间施药,统一检查。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稻水象甲是一种对水稻生产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对海城地区水稻的丰产丰收影响很大。
据调查,至2001年7月海城地区1.86万hm2水稻均不同程度发生稻水象甲的危害。
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
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甚至绝收[1]。
笔者经过10年对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的调查研究,对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现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我国目前的稻水象甲均为雌虫,并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成虫体长2.6~3.8 mm,体宽1.5 mm,体表被覆淡绿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具有1个由黑色鳞片形成的广口瓶状暗斑,在鞘翅的基部向下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1个不整齐的黑斑。
其喙与前胸背板长度基本相等,近扁圆而略弯。
触角柄节棒状且为3节,倒卵状。
足股节棒状,胫节弯曲细长,中足胫节两侧各具有1列长毛,帮助其在水田中游泳。
卵为圆柱型,呈略透明白色,略弯,长径0.8 mm,短径0.2 mm,肉眼难辨。
幼虫共4龄,白色无足,至老熟时体长为8 mm左右,共有9节腹节,且第2~7腹节背面各具1对钩状气门。
老熟幼虫在寄主根系上做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
茧粘附在根上,卵形,长约5 mm,土灰色;蛹白色,至羽化时蛹变为浅黄色,大小、形态和成虫相似[2]。
1.2生物学特性一是趋光性。
稻水象甲成虫对白炽灯、日光灯、黑光灯均有明显的趋向性,及至气温20 ℃时越冬成虫开始迁飞,上灯高峰在日落前1 h;新一代成虫趋光性不受气温影响且表现明显,上灯高峰在22:00左右。
此外,由于成虫有趋光性,在其发生期可被汽车、火车等的灯光诱集,并随这些交通工具而扩散。
二是迁飞性。
稻水象甲每年迁飞2次。
秋季初羽化的成虫取食很短时间后,开始第1次越冬迁飞,至翌年春季复苏后,取食附近杂草,以丰满飞翔肌,及至日均气温逾20 ℃时开始第2次迁飞,目的地是秧田或稻田。
浅谈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对水稻的生产质量具有严重的危害,长期危害着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为了确保水稻的质量、产量,文章介绍了稻水象甲的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相关虫害的目的。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它能够造成水稻的大幅减产。
稻水象甲的成虫主要啃食稻叶,幼虫主要啃食稻根,极易导致水稻染病或死亡。
此种害虫通常在早春刚出土时危害稻田周围的杂草,以此来补充养分。
其后,再逐渐向稻田内部迁移。
此外,这种害虫不仅能危及水稻的安全,还会给10科64种植物带来危害,所以做好其分析研究与综合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稻水象甲形态特征1、成虫特征及发育稻水象甲的成长需要经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以及成虫。
其完全成熟后的体长约为3mm~4mm,宽度约为1.5mm。
稻水象甲的体表鳞片多为淡绿色或灰褐色,羽化不久的成虫则为深黄色。
当发育为成虫时,稻水象甲的主要特点会表现在背部,有一个由黑色鳞片组成的大瓶口状暗斑。
成虫越冬的地点主要为旱地、池塘,越冬时其进入土壤的深度大约为3cm~5cm。
春季气温回升以后,越冬的成虫主要会在四月的中下旬开始进行活动。
通常情况下,成虫只在杂草中活动,等四月末左右气温逐渐升高时,成虫会开始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取食阶段。
在此阶段,山坡、草丛、玉米地的植株上,以及周围区域的地表会出现大量成虫,这些成虫会不断地啃食绿色植被。
等到五月下旬至六月末时,可以在稻田中发现成虫,插秧结束后成虫便会开始对水田秧苗进行危害。
越冬成虫的主要危害阶段是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其会在水田中集中取食。
在七月中下旬至八月,还可能出现新一代的成虫取食水稻叶片,并在八月中下旬至九月左右从水稻田中迁出。
此时,这些成虫绝大多数已具备了一定的飞行和游泳能力。
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具有趋光性,且新生成虫的趋光性强于越冬后的成虫。
2、卵形态及发育条件稻水象甲卵的形状大多为长肾形或圆柱形,它们通常将卵产在水稻的叶鞘内部,其卵的长度约为0.6mm~0.8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3 注意事项 无论防治成虫或幼虫,均以田 间落水1~2 d喷雾防效最好,而施用颗粒剂或撒毒 土时,田间保持3 cm左右水层防效更好。
5
结语
(1) 稻水象甲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主要以幼虫在 稻根隐蔽危害,是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它具有营 孤雌生殖、潜水性强、越冬成虫死亡率低、成虫 多食性等特性,有利于其扩散和传播,其发生现状 的严重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4 蛹 幼虫在土茧中化蛹, 土茧长约5mm , 卵圆 形,表面光滑, 着生于稻根中部或被咬断的稻根末 端, 单生或2~6个着生于稻根某一位置附近, 预蛹 或蛹乳白色, 至羽 化时蛹浅黄, 大小 与成虫相似。
2
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状
2.1 寄主 稻水象甲成虫对水旱生植物均可取食, 其寄主有7个科的40余种植物, 属杂食性害虫, 但 嗜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作物中以水稻、高粱、 玉米罹害最重。成虫通常沿叶脉啃食叶肉, 仅剩下 下表皮, 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造成“I”形长 斑痕, 久而呈条状破裂, 在阔叶植物上取食, 亦造 成长条状食痕, 但不规则。
3
生活史及习性
3.1 生活史 稻水象甲在湖南一年发生1~2代,并 存在一个不完全世代的第二代。越冬成虫卵巢于3 月中旬开始发育,成虫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活动 ,随着气温升高,4月上、中旬开始迁入秧田取食 秧苗并产卵为害,5月上、中旬越冬成虫集中在秧 苗上取食为害,直到7月中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月上旬开始见卵,持续到6月末,一直可查到卵,幼 虫在6月10日前后即发生,连续发生至8月上旬,到8 月中旬才查不到幼虫,7月中旬即有土茧,持续发生 在8月末才遂渐查不到茧蛹,自7月起田间始见新生 成虫,至8月15日前后,新生成虫达到高峰,然后田间 成虫量逐渐减少,一直到水稻收获时,仍有少数成虫 活动。自8月下旬起,越冬场所有成虫活动至10月末 、11月初,成虫进入越冬状态。
3.2.6 越冬成虫及幼虫取食习性 越冬成虫向田 间转移时,先在周边杂草上取食,也有时为害播种 出土的玉米、高粱等作物,待本田或秧田出现后, 即转移到稻田为害,多为早播田块为害取食较重, 而晚插秧的田块则危害较轻。幼虫多危害早插秧 的水稻,喜食嫩根,而晚插秧的田块幼虫危害则明 显较轻。
4
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LOGO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 是重点检疫性害虫, 属鞘翅目象虫科水 象亚科, 原产美国 东部, 密西西比河 流域种植水稻后成 为重要稻作害虫。
目前, 我国大陆已有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 北、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9 个省市发生稻水 象甲, 并造成了一 定的危害, 在部分 地区已成为水稻的 主要害虫之一。
4.3.2 防治药剂 防效较好的药剂,有特制甲基 异柳磷、功夫、速灭杀丁、敌杀死、氯杀威、灭 扫利、来福灵、稻乐丰等药剂对成虫均有较好的 防效。其中,特制甲基异柳磷药效具有较长的持续 性,对幼虫具有较好的间接控制效果。在插秧后20 d以内防治1 次成虫,到幼虫发生盛期,防治田内几 乎没有幼虫。
其它药剂对幼虫的间接控制和直接防治效果均不 够好。由于甲基异柳磷对人畜毒性较大,建议在施 用时,采用颗粒剂或用毒土法防治为主,可省时、 省力、使用安全、提高防效。一次性施药即可控 制越冬后成虫的整个发生期无需二次施药。其它 类药剂如菊酯类农药等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 能在防治适期施用才能达到较好防效,且在越冬成 虫基数较大时,防治适期把握不好,普遍需要2~3 次施药防治,增加防治用工及成本。
4.3 药剂防治 稻水象甲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为 主。稻水象甲是以幼虫取食稻根为主的地下害虫, 一般药剂对其幼虫直接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因而 稻水象甲通常以防治成虫为主。
4.3.1 防治适期 越冬的成虫侵入本田高峰期, 即本田插秧后5~10d左右为最佳防治时期。此时 防治将成虫杀死在产卵之前,对幼虫具有较好的间 接控制效果。
(2) 稻水象甲的防治,主要以药剂防治成虫为主, 要掌握好防治适期,特制甲基异柳磷对幼虫及成虫 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效期长,防治成本低 。但因其毒性较大,故施用时要注意安全。
(3) 为避免稻水象甲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增加 防治药的速效性、持效性、降低毒性同时考虑兼 治二化蝗、稻蝗、稻负泥虫、稻纵卷叶螟等其它 水稻害虫,应探讨甲基异柳磷与适当的拟除虫菊酯 类农药混合使用技术。
4.1 防治指标 稻水象甲成虫密度达到0.3头/穴 时即进行药剂防治。
4.2 农业防治 稻水象甲成虫、幼虫连续为害水 稻。水稻移栽后成虫开始为害稻秧,虽然成虫仅取 食部分叶肉,影响稻叶的光合作用,但成虫密度较 高时, 成虫危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分蘖;稻水象甲幼 虫为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在水稻的分蘖期 内, 直接影响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分蘖,减少有效 穗数。因此,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且有较大补偿 能力的水稻品种, 可能更为耐害。而培育壮秧适 期晚栽,使水稻分蘖盛期和稻水象甲幼虫为害高峰 期重叠时间缩到最短限度也有利于减轻稻水象甲 的为害。
Thank You!
LOGO
1
形态识别
1.1 成虫 体长3~4mm , 宽约1.5mm , 体表被覆 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新羽化成虫深黄色, 具金属 光泽, 田间新生成虫背侧或足上通常带泥。自前胸 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个由黑色鳞片组成的大口 瓶状的暗斑。触角赤褐色、膝状, 索节6节, 第一 节大、第二节长、第3至6节球状,棒基部无毛, 具 金属光泽, 端部1/ 3密生细毛。
2.2 危害症状 幼虫仅为害少数几种水生植物, 田 间在稻和稗根部调查到了幼虫。幼虫具有寡食性, 水稻是幼虫最主要的寄主,一龄幼虫,可取食少许叶 鞘及附近组织,造成为害状不明显。而二龄以上幼 虫钻断须根,附着或钻入根中为害,被害稻丛根系变 少变短, 呈黄褐色; 幼虫较多时,几无白色根, 整 个根系呈平刷状,稻丛根易拔起。受幼虫为害, 水 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分蘖减少,植株矮小,穗数、 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严重时,水稻停止生长,特别 低洼水深田块,水稻发育不良,受害更为严重。
稻水象甲以休眠成虫在越冬场所越冬至次年春季。 出土后的越冬成虫先取食杂草,补充营养后迁飞到 秧田或直接迁飞到本田取食和产卵。幼虫共4龄, 老熟后在土茧中化蛹。新羽化的成虫在田间或迁飞 到越冬场所取食幼嫩的杂草以贮备能量越冬;在气 候温暖的双季稻区,第1代成虫继续在稻田产卵繁 殖。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4月初出土活动,刚出土的成虫 在附近的白茅、芦苇等杂草上取食,4月中下旬到5 月上中旬田间出现了稻水象甲成虫取食为害的盛期 。迁飞到本田的成虫当天即可产卵,产卵盛期为5 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卵期为6d,孵化的幼虫取食 稻根,1龄幼虫盛期为5月下至6月上旬,此时正值 水稻分蘖盛期,幼虫期约1个多月,老熟幼虫附着 在稻根上结茧化蛹,蛹盛期约为7月中旬。新羽化 的成虫飞到稻田四周寻找幼嫩的杂草取食,以备越 冬。
3.2 生活习性 3.2.1 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 主要越冬场所成虫 密度为200头/m2 ,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 3.2.2 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5月下旬、6月上 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
3.2.3 成虫活动性 上午9:00~11:00和下午4:00 ~7:00 最为活跃, 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 很少飞行。6月份的成虫多在叶面进行取食活动, 中午前后, 一般沿植株爬入水中,或伏于水层表面 附近, 或因“风吹草动”作假死坠入水中,在水表 或水层内作游动。8月份以后,稻田的稻水象甲新 生成虫几无游水及在晨昏时间集中于植株冠部活 动的特点,而主要在植株中下部活动,取食矮小分 蘖的嫩叶。
1.2 卵 呈长肾形, 圆柱形居多。在水稻叶鞘内侧 组织沿叶脉方向纵排分散, 其它部位分布较少, 长 约0.8 mm , 初产为无色至白色, 至孵化时变黄且 多呈圆柱形。
1.3 幼虫 为无足型白色。一、二龄幼虫较细小, 足突不明显, 其一龄幼虫在根部极少见, 三、四龄 幼虫较大, 足突明显, 而四龄幼虫长宽比小, 显得 肥胖或粗状。
3.2.4 趋光习性 稻水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 性。通常新生成虫较越冬后成虫趋光性强,5月下 旬—6月上旬成虫又较6月中下旬成虫趋光性强。 成虫对晨昏时分的散射光具有明显趋性,长为30~ 40mm的黑光灯诱虫较日光灯或白炽灯诱虫最大得 多。 3.2.5 产卵习性 稻水象甲营孤雌生殖,其成虫怀 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白天中午,在无 水条件下,一般不能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