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防治稻水象甲

合集下载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害虫,在稻田中常常能够看到它们活动的身影。

稻水象甲的主要危害是吃嫩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水稻减产、死亡。

为了防止稻水象甲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预防为主
稻水象甲的孳生,往往是由田间草杂草滋生而来。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要进行彻底的除草处理,并及时清理水田内的腐殖质、秸秆等残留物,从而减少稻水象甲的孳生。

2. 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就是利用人工来收集稻水象甲。

这种方法需要在稻田中设置稻水象甲陷阱,利用它们对美食的嗅觉以及对光线的极度敏感,吸引稻水象甲自行钻入陷阱中。

陷阱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一个竹制桶放入稻田中,随后在桶口设置排水孔即可。

稻水象甲入桶后,由于无法逃出而死亡,可以避免它们继续危害水稻。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例如,水田中的蜻蜓、蝌蚪等都是稻水象甲的天敌,可以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同时,可以培育用于抑制稻水象甲发生的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等,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在稻田中使用药剂喷洒,可以使稻水象甲的数量大量减少,以保护水稻的正常生长。

但是,由于喷药会对稻田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使用药剂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定及安全操作规程。

总之,稻水象甲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害虫,防治方法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如果您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员获得帮助。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一、防控策略:以秧田防控为重点转向以本田防控为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防控范围:稻水象甲发生区周边目力所及的稻田及周边杂草。

三、防控指标:灯测或目测发现单个成虫或幼虫立即开展防治。

四、防控措施1、物理防治推广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60亩安装1台。

2、生物防治(1)养鸭控虫。

在本田中,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

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15-2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留有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于添喂饲料之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从稻田迁出饲养。

(2)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稻水象甲防控的重要措施,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最佳防控组织形式。

防治成虫的施药时间以上午9: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使用药剂见附件。

(1)秧田防治秧田是越冬代成虫集中的场所。

狠抓秧田防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秧苗传带成虫、卵和幼虫。

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5月上旬。

(2)本田越冬代成虫防治本田越冬代成虫主要来自秧苗直接传带和从越冬场所直接侵入稻田。

因该阶段是越冬代成虫产卵始盛期,所以重点抓好此次防治,可大大减少下一代虫源。

防治时间是插秧后7-10天(5月上旬-5月下旬),用药种类和用药量同秧田。

(3)本田新一代幼虫防治幼虫为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

虽然经过秧田和越冬代前两次防治,虫源已经大大减少,一般地块幼虫较轻,但仍有少数田块虫量较高,因此要对重发生田块进行挑治。

(4)本田新一代成虫防治越冬代后的新一代成虫出现在6月上中旬,出现盛期在6月中旬,此时为新一代成虫防治时间。

响水镇农业服务中心2016年5月7日附件:稻水象甲防治药剂推荐一览表1、药剂名称用量处理方式稀释方法注意事项备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7.5克/亩药液浸秧对水50公斤移栽前将秧捆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然后移栽。

稻田养鸭生态防控稻水象甲技术

稻田养鸭生态防控稻水象甲技术

102019, No.8 今日农业※农业科学稻田养鸭生态防控稻水象甲技术张 力(通化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吉林 通化 134100)摘 要:吉林省通化县为水稻主产区,通过稻水象甲生态防控技术推广,达到绿优稻米标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稻水象甲生态防控;稻田养鸭技术要点;稻田养鸭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S435.112;S834 文献标识码:A1 稻水象甲简介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水稻,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该虫耐饥饿,抗逆性、繁殖能力强,能爬、善飞、会游泳,极易传播扩散,寄主范围多达104种植物,幼虫能在20余种植物上完成发育。

1.1 形态鉴定特征成虫体长2.6~3.8mm,体壁褐色; 卵长约0.8mm,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蛹白色,近似于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1.2 发生危害特点成虫和幼虫均能危害水稻,其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

幼虫取食根表,造成断根,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

1.3 传播途径自然传播;人为携带传播;秧苗调运传播;随土壤运输传播;随稻谷和谷壳调运传播。

1.4 主要习性寄主范围广。

稻水象甲寄主广泛,主要危害水稻,也喜食禾本科及莎草科的杂草,还能危害玉米,茭白等作物。

抗逆性强。

①耐饥饿,耐窒息。

第1代成虫至越冬场所后,经夏、秋、冬、春;存活能力强,无水时可活20d以上;有水时可活30d以上。

②会潜水、游泳。

成虫可在水中产卵存活。

③稻水象甲在环境条件不适合生存时,成虫有滞育现象。

有飞行技能,靠飞行迁移。

喜欢取食水稻和杂草上的嫩叶,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

成虫有喜光性,通常向光线强的区域聚集。

孤雌生殖。

该虫在中国为孤雌生殖型。

成虫每次产卵60~100粒,每雌一生可产卵28~286粒,产卵期约30~60d。

2 稻田养鸭生态防控稻水象甲综合技术要点稻田养鸭防治水稻稻水象甲技术是利用鸭子喜水、善食水生动植物的特性,把幼鸭投入返青期的稻田里放养,让其在大田里自由采食,达到三方面作用:一是清除杂草、害虫,起到防虫效果;二是鸭子在田里排放粪便,为水稻提供大量有机肥料;三是鸭子自由游动,促进了田水的流动,增强了水的溶氧量,促进根系生长。

稻水象甲防控技术方案

稻水象甲防控技术方案
9 . 养 鸭控虫 。水 稻 移 栽后 1 0天 , 投 1 5 3 龄 1 鸭苗 , 每6 6 6 . 7 m 投1 5— 2 0只 。 三、 物理 防治措 施 安装 太 阳能 频 振 式 杀 虫 灯 , 每( 8 0~1 0 0 )X 6 6 6 . 7 m 安 装 1盏 太 阳能频 振 式 杀 虫 灯 , 诱 杀 成
液, 或4 0 %毒死 蜱乳 油 2 0 0 0倍液 , 或5 0 %蝇 蛆 净 粉剂 2 0 0 0倍 液 , 或3 5 %驱蛆 磷乳 油 2 0 0 0倍 液 。 ( 湖南 省农 药工业 协 会 汪建 沃 )
千克, 或每 6 6 6 . 7 m 用 1 8 % 杀虫 双 撒 滴 剂 2 0 0~ 2 5 0毫 升 , 在 稻水蝇 落 卵高 峰时 , 田问进 行甩 施 。
4 . 有 条件 的地 方 实 行 水旱 轮 作 , 恶 化 稻 水 象
甲生存环 境 。
5 . 稻 田秋耕 灭茬 可 大大 降低 田间越 冬成 虫 的
成 活率 。
长条状 斑 痕 , 影 响光合 作用 。幼 虫蛀食 根部 , 破 坏
根 系组 织 , 阻 碍 营养 吸 收 和传 导 , 导致 分 蘖 减少 、 植 株 矮化 、 黄化 枯 萎 、 抽 穗延 迟 甚 至全 株 枯死 , 对 水 稻产 量 和品质 造成严 重危 害 。一般 年份 可致 损
方式 , 可 有效 防治稻 水象 甲越 冬代 成虫 迁入 危害 ,
并 能减少 稻株 落卵 量 。抛秧 也能减 低 稻水象 甲的
危害。
南方地 区一年发 生 2代 , 第一代 为害早 稻。
成虫 啃食水 稻 叶片上 表皮 和 叶肉 , 仅 剩表皮 , 于 叶
尖、 叶缘及 沿 叶脉方 向形 成 宽 约 0 . 9毫 米 的 白色

稻水象甲的防治

稻水象甲的防治
动物和昆虫也可以携带稻水象甲,但 相对于其他媒介,其传播能力较弱。
03
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清除杂草
清除稻田周围的杂草,减 少稻水象甲的越冬场所和 食物来源。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稻株的抗 虫性,减少稻水象甲的侵 害。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避免连续 种植相同作物,降低稻水 象甲种群密度。
经过两年的持续防治,稻水象甲的种群数量得到 了有效控制,水稻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成功防治案例二
地点
01
某北方水稻种植区
防治措施
02
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合理轮作、深耕灭蛹等措施,辅以生物
防治和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03
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稻水象甲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水稻产
量明显提高。
失败防治案例及原因分析
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稻水象甲的天敌,如鸟类、蛇类、蜘蛛等,通过天敌控制稻水象甲的 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昆虫性信息素、病原微生物等,干扰稻水象甲的交配和繁殖。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进 行喷雾防治。
防治时机
在稻水象甲的卵期和幼虫期进行防治,此时防治效果较好。
02
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稻水象甲可以通过飞行、爬行、 水流等方式进行自然传播,从一
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
稻水象甲的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 能力,可以飞行数十公里甚至更
远。
稻水象甲的幼虫和蛹可以在水中 游动或被水流携带,从而传播到
其他地方。
人为传播
稻水象甲的人为传播主要是由 于人为携带或运输带有稻水象 甲的植物、土壤、水等物品所 致。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茎秆、穗部和叶片的害虫,其取食会使水稻植株受损,导致稻谷产量降低。

因此,在稻田中防治稻水象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清除杂草: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藏身之处和营养来源,从而防止稻水象甲在杂草中生存繁殖。

2.挖淤土:如果稻田过淤,可以挖淤土,增加水深和流速,从而减少水稻植株中稻水象甲的滋生及繁殖机会。

3.机械捕捉:可以在田间进行机械捕捉,如用小型带网捕捉,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主要是使用杀虫剂,例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以达到控制稻水象甲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也要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及其卵、幼虫、成虫等进行控制稻水象甲,例如:寄生蜂、蜘蛛等。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控制稻水象甲数量。

综上所述,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各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而在防治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水稻害虫稻水象甲和象甲的防治

水稻害虫稻水象甲和象甲的防治
象 甲在 分类 上属 于鞘 翅 目, 甲科 。 虫 是小 甲 象 成 虫 , 长约 4 体 mm, 黑褐 色 , 部 向前 延 伸 似 象 鼻 状 , 以 头 所 叫“ 甲 ”它 的样 子 、 小很 像粮 食里 的“ 象 ” 象 , 大 米 。幼 虫 白
维普资讯
水 稻 害 虫 稻水 象 甲和 象 甲的 防治
金志勇
( 阳 市环 境 保 护 站 , 阳 104 沈 沈 03)
水 稻 是沈 阳市 主 要粮 食 作 物 之 一 种 植 面积 占粮 食 面积 的 3 %左右 , 0 水稻栽 培 、 生长 发 育过程 中受 到许 多害
色 、 状 , 大长 到 7 蛆 最 mm 左 右 , 略弯 , 果仔 细 观 察它 体 如 的腹 部第 2 7节 背 面 各有 一 对 向前 弯 的钩 状 呼吸 管 ,  ̄ 蛹
1 . 调整 播种 期 在 受 害严 重地 区 ,可适 时晚移栽 培育 .2 5 壮 苗 , 加水 稻耐 性 。 增 1 . 可 采 用抛 秧 移栽 或 浅 水 管理 或 干 湿交 替 管 理 , .3 5 压
l4 发 生 条 件 _
稻 水象 甲是一种 检 疫性 害 虫 。是 该市近 十 几年 发展
起来 的 ,9 1 首次 在丹 东 发现 ,9 2年在 葫 芦 岛、 19 年 19 太连 也发现 此虫 , 了 19 到 9 9年 我 省大 部分地 区 都有发 生 。
1 . 1稻 水 象甲的危 害特点
危 害隐蔽 , 尤其幼 虫在 根部 不 易被 发 现 ; 三是幼 虫 在根 部 危害, 防止 比较 困难 。 因此 , 我们 必须重 视这 种 害虫 。 目前
我 们应将 它列 为“ 检疫 对象 ”控 制它 的传 播 。 ,

北方地区稻田养鸭优点及其技术

北方地区稻田养鸭优点及其技术

北方地区稻田养鸭的优点及其技术摘要介绍了北方地区稻田养鸭的主要优点,包括经济效益高、利于土壤培肥和生态环境保护、防虫与除草效果好等,并从鸭品种选择与孵化、放鸭、田间饲喂、田间设施、田间管理、收鸭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稻田养鸭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稻田;养鸭;优点;技术;北方地区中图分类号 s834;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99-01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是优质米水稻栽培新技术[1-3]。

该项技术通过养鸭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和通风透光能力,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提高水稻品质,有利于优质米生产[4]。

同时该项技术可有效地防除杂草,具备独有的除虫能力,且技术要求简便、投资小、效益高,得到广大农户和加工企业的欢迎。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推广,稻田养鸭技术已经成熟,在吉林省进行较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项技术对北方稻区发展绿色优质、有机水稻和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北方稻区稻田养鸭技术要求在水稻品种上尽可能选择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叶片上举的优质高产品种。

东丰县适宜选择偏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养殖田应选择注意环境比较安静、地势平整、水源充足、排水条件好、无污染的水田。

1 稻田养鸭的优点1.1 优质优价,效益高北方稻区稻田养鸭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1 hm2放鸭15只,到秋收时鸭重量2.5 kg/只,成鸭售价8元/kg,鸭平均售价16元/只,扣除鸭(鸭雏、饲料等)成本11.5元/只,鸭收入8.5元/只,鸭的收入为1 275元/hm2。

稻田养鸭减少化肥施用量10%~15%,加之不施农药,可节省成本345元/hm2左右。

综合分析,养鸭和降低生产成本合计增加收入1 620元/hm2。

稻田养鸭技术生产出的稻谷是绿色优质米,稻谷价格较一般稻谷高0.3元/kg,按水稻产量7 500 kg/hm2计算,增加产值2 250元/hm2。

稻水象甲怎么治 稻水象甲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怎么治 稻水象甲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怎么治稻水象甲防治措施稻水象甲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那么稻水象甲怎么治,又有哪些防治措施呢?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

成虫:体长2.8~3.2 mm,体壁褐色,密被灰绿色鳞片,喙短阔,端部环绕灰白色刚毛,前胸背板肩突明显,从背板中区至鞘翅末端1/3处的背部鳞片黑色,组成明显的广口瓶状的黑色大斑。

鞘翅长宽比为1.5∶1,有6条纵纹,鞘翅不能覆盖臀板。

3对足基节基部鳞片黄色,中足胫节两内侧各有1排长的游泳毛,跗节3和2等宽。

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二叉形。

雌虫的锐突单个,长而尖,具前锐突。

幼虫:白色,无足,头部褐色,共4龄,腹节背面2~7节各有1对向前伸的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4龄虫体长约8 mm。

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

居于土茧中,土茧灰褐色,近椭圆形,直径约5 mm,粘附于根上。

稻水象甲的危害性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稗。

成虫喜食稻叶,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宽约0.09 cm的长条白斑,长短不等,长度一般不超过3 cm,全斑粗细一致且直,两端平整,偶有粗细不一致而弯曲,两端不很平整者(特别在幼嫩稻叶上)。

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幼虫对根的危害。

幼虫密集水稻根部,在根内或根上取食,根系被蛀食,变黑并腐烂,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该虫引起的产量损失一般10%~20%,严重田块减产50%。

稻水象甲防治措施一、防治指标:以目测发现单个成虫或幼虫立即开展防治。

二、防控技术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

各乡镇(街道)要组织人手加强对秧田和大田的普查,发现疑似虫体和症状立即报告区农委。

2、农业防治:选用生长势强、耐虫或抗虫的水稻品种。

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3、物理防治: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稻水象甲是稻田中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给稻田带来诸多危害。

为了保护稻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稻水象甲对稻田的危害。

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的幼苗期,它主要以稻米的幼苗为食,大量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水稻的减产甚至死亡。

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咬食稻米幼苗,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引起次生损伤,使稻米植株易受病虫害侵袭,导致病害的传播加剧。

1. 防治措施一: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稻田防治稻水象甲的基础。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在播种前对水稻田进行清理,清除杂草、病虫害以及田间的积水,减少稻水象甲的生存空间。

其次是及时施肥、浇水,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状况,增强水稻的自身抗病能力。

定期清理稻田周围的杂草和田间的残留物,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条件。

2. 防治措施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阻止稻水象甲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是在稻田周围搭建障碍物,如竹笆、竹片等,阻止稻水象甲的入侵。

在水稻田中设置粘虫板、灯光器等诱杀器具,吸引稻水象甲并将其捕捉,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3. 防治措施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的防治。

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如幼苗期、抽穗期等,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农药喷洒到稻田中,有效地杀灭稻水象甲。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喷洒,并避开水稻的生长期,以免对水稻产生影响。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农户自身带来危害。

4. 防治措施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天敌或病原体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在稻田中可以放养一些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5. 防治措施五:灌溉管理稻水象甲适宜生长的环境一般是潮湿的环境,因此灌溉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布与传播
分布
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 美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受害 较为严重。
传播
稻水象甲的传播主要依靠成虫的迁飞 和人为的携带,如稻草、稻谷等。
危害与影响
危害
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极大,可导致 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 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
稻水象甲的危害不仅限于水稻,还可 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破坏水生 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水源条件
稻田附近的水源为稻水象 甲提供了繁殖和生存的场 所。
土壤条件
粘土和低洼田地更有利于 稻水象甲的生存和繁殖。
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
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在南方稻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春秋两季更容易造成危害。
预测模型,为防治提供依据 。
03
稻水象甲的防治措施
生物学观察
观察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越冬、迁飞等 ,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稻田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稻 水象甲的发生趋势。
预警系统与机制
预警系统
建立稻水象甲预警系统,通过收集、分析监测数 据,预测稻水象甲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
应急预案
制定稻水象甲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01
药剂拌种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使种子 携带药剂,预防稻水象甲的侵害 。
02
03
药剂喷雾
毒土法
使用触杀性杀虫剂进行稻田喷雾 ,直接杀死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 。
将药剂与细土混合后施入稻田, 利用土壤粘附力杀死稻水象甲幼 虫。
04
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预警

[VIP专享]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

[VIP专享]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稻水象甲原产北美洲,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其成虫危害水稻叶片,幼虫严重危害水稻根部,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

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强化对稻水象甲疫情危害的持续控制,减少水稻生产损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特制定本防控示范方案。

一、防控原则和策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控原则,按照“全面普查、科学监测、依法防控、依法阻截”的办法。

采取“分区治理,分片围歼、综合防控、统防统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常防常控、严控扩散、减少损失”的防控策略,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危害损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二、防控目标查清稻水象甲疫情分布范围、面积和程度,搞好有针对性地防控,做到发生区成虫防控效果达85%以上,幼虫防治效果达7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不出现连片成灾田块,实现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少损失”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及技术措施依照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疫情发生特点,拟定防控方案,大面积改种旱地作物;采用以切断稻水象甲繁殖链为重点,以实行旱育秧,破坏越冬、取食场所减少稻水象甲生活、繁殖的桥梁作用为手段,以集中统一防治为补充的技术措施,达到降低虫量、减少危害的目的。

采用的措施如下:(一)按照“分区治理,分片围歼”的策略,有条件的田块改种蔬菜、烤烟等作物,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引进蔬菜、烤烟种植大户、协会进行改种。

在发生疫情的田块根据水源、土壤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分区、分片、分类,通过技术上帮助和资金补贴等方式,动员群众自行改种;无技术、无劳动力的农户引入蔬菜、烤烟种植大户连片出租,同时带动周边群众改水稻种植为旱作。

(二)大力推行旱育秧。

对改种剩下的冷阴烂锈田,群众如果自行种植水稻的,通过和农推部门合作,合面推行旱育秧技术,力争育苗播种期和移栽期缩短,减少稻水象甲生活、繁殖的桥梁作用,破坏稻水象甲产卵孵化环境,实行药剂浸秧根,带药移栽,压低第一代成虫虫量。

凯里市稻水象甲疫情防控技术

凯里市稻水象甲疫情防控技术

凯里市稻水象甲疫情防控技术一、农业防治(一)选用生长势强、耐虫或抗虫的水稻品种。

(二)清洁田园。

水稻播种前,及时清除育秧田块及周边的杂草,并实行灭虫处理;水稻收割后,稻草、稻桩、谷壳全部焚烧或者实行灭虫处理,稻田周边杂草全部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或实行灭虫处理。

(三)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无纺布旱地育秧。

(四)推迟移栽期或直播稻田的播种期。

(五)实施浅水灌溉和间歇灌溉。

(六)有条件的地方,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蔬菜、中药材、花卉、果树等非寄主植物。

二、物理防治(一)在发生稻水象甲的地方,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灯诱杀成虫。

(二)防虫网防治。

播种后用2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

三、生物防治(一)养鸭控虫。

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倡导“稻鸭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

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20-3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留有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于添喂饲料之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从稻田迁出饲养。

(二)养蛙控虫。

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利用“稻蛙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

(三)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四、种子处理防治(一)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减少成虫对秧苗危害。

1.用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

将1公斤催芽露白的稻种沥干水份后,放在塑料袋内然后加入干粉剂25克-30克,将口袋扎紧后上、下、左、右摇动5分钟左右至种子处理剂完全覆盖种子表面为止,在晾干30分钟后即可播种。

若处理未浸湿的种子,则先将种子洒水使其充分湿润后,再行拌种。

2.用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

用种衣剂20毫升-25毫升,加水20毫升对1公斤催芽露白的稻种混匀拌种,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

(二)秧田期成虫防治。

秧田期越冬代成虫的防治适期为发现秧苗受害开始至移栽前。

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由于稻水象甲通过水、陆空均可扩散传播。

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都知道,稻水象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且水陆空均能传播蔓延,防控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1、农业防治①、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所以选好施肥时期,合理施肥,可降低虫口密度。

②、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四周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③、通过秋翻地、春翻等农事操作来消灭越冬代成虫。

2、物理防治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3、生物防治稻田养鸭不仅使稻水象甲的为害明显下降,而且能疏松土壤,有消防除杂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4、化学防治抓住稻水象甲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对越冬代成虫和新一代成虫进行重点防治。

打药时连稻池边2米内及稻田内都一起打药,防治效果好。

防治越冬代成虫时期为6月上旬(成虫盛发期),防治幼虫为7月中、下旬(幼虫盛发期),防治新一代成虫,应该在8月20日左右进行。

5、防治药剂①、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680毫升,兑水750公斤喷施。

②、象甲净乳油,每公顷45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施。

③、5%杀虫丹颗粒剂每亩1000克撒施。

④、象甲快杀乳油,每公顷550毫升,兑水稀释1500倍液喷雾。

⑤、36.8%维稻乳油,每公顷750-90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施,或每公顷1800毫升拌土撒施,施药最佳时间是晚间。

稻水象甲的检验: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防止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

严格检疫检验,通过对其适生区、适生场所、嗜好寄主植物,采样检验,开展普查、监测,力求做到早发现。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手册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手册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手册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二○一二年前言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象虫科,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有害生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稻水象甲原产于美国东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扩散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我国少部分省市有发生分布。

该虫主要危害水稻,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该虫耐饥饿,抗逆性、繁殖能力强,能爬、善飞、会游泳,极易传播扩散。

寄主范围多达104种植物,幼虫能在20余种植物上完成发育,成虫寿命达300天以上,能以滞育或休眠方式越冬或越夏。

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即有1头雌成虫就能繁衍下一代造成危害。

成虫能借助风力和水流传播,并能主动飞翔扩散,也可通过疫区内秧苗、稻谷、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的运输人为传播。

1 形态鉴定特征1.1 成虫体长2.6-3.8mm,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

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片,呈暗褐色斑。

喙端部和腹面触角沟两侧、头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季节基部、腹部三四节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黄色圆形鳞片。

喙和前胸背板约等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

鞘翅明显具肩,肩斜。

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被至少3行鳞片,第1、3、5、7行中部之后有瘤突。

脚节棒形不锯齿。

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

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两叉形。

雌虫的锐突单个的长而尖,有前锐突。

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发生在中国的均属孤雌生殖型。

1.2 卵长约0.8mm,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

1.3 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

头部褐色。

体呈新月形。

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

1.4 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于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稻-鸭共生控制稻水象甲技术研究与应用

稻-鸭共生控制稻水象甲技术研究与应用

云 南 农 业 烈 技
2 0 1 4年第 5期
Y u n n a n N o n g y e Ke j i
5 9
探索 阶段 ,应用稻一 鸭共 生不失为一种 经济 、安全 、 环保的创新性防治方法。
杂4 6等粳 型杂交稻 ,也可选用 “ 云粳 ”系列 、 “ 滇 系”系列 、 “ 楚粳”系列等常规稻种。 4 . 2 . 2 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采 用 精 确 定 量 栽 培 技 术 种 植 水 稻 ,即 移 栽 壮 秧
稻根 ( 新 、嫩 根 ) ,老 熟 幼 虫 在 稻 根 上 作 土 茧 化 蛹 ,
长 ,降低其虫 口密度 、控制其扩散速度已成为今后短
期 防治 的 工作 重 点 。随着 农 田环 境 污染 的 日益 严 重 ,
粮食安全问题 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的要求也 日 趋强烈 。如何使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
虫体长约 3 m m,卵产 于叶鞘 内,乳 白色 ,圆柱形 , 体壁近乎透 明,长 9 m m,星月形 ,蛹为离蛹 ,蛹包
在土 茧 内 ,土 茧 与 稻根 相 连 。3月 中下旬 越 冬 成 虫 开
1 8 0 0 元/ h m 2 ,不仅 防治成本较高 ,而且大规模 、频繁 使 用化 学农 药对 农 田生 态 环境会 造 成 污染 。稻 水 象 甲
【 1 ]

涂 、河沟埂乃至田块 ,休眠越冬 ,2 0 0 8 年5 月 因洪水
泛滥 的 寻甸县 牛栏江 沿岸 4个 乡 ( 镇)1 1 个村 委会 共
7 5 . 2 h m z 水稻发生 了稻水象 甲危害 。在各级政府的高 度重视下 ,经过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和疫区群众的共 同
努 力 ,启 动应 急 防 控 预 案 ,有 效 控 制 了 稻 水 象 甲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鸭, 公顷 养 1 只 宜。 每 放 0 为 0
( 页) 转1 1
《 村 科 学 实验 》 农
、 、

‘. — ——。 .. .. .. . .—, !— . .。 ............ —















玉 米 化 控 新 技 术
洮 南职 教 中 心 王 世 强
1选 用矮 杆 、半 矮杆 抗 倒 伏 品种 及 其 它 适 合 窄 .
行 密 植 的 品 种
2窄 行 密 植 需 要 良 好 的 . 土 壤 耕 层 条 件 采 取 平 作 窄 行 密 植 . 在 生 育 期 间 要 进 行 铲 趟 , 以 增 温 .增 强 防 旱 、 抗 涝 等 能 力 。 它 要 求 有 一 个 良 好 的 土 壤 耕 层 条 件 。 土 壤 耕 层 要 达 到 耕 层 深 厚 、地 表 平 整 、土 壤 细 碎 。 采 取 大 垄 窄 行 密 植 . 由 于 垄 上 增 加 了 行 数 ,给 机 械 播 种 增 加 了 难 度 .对 整 地 要 求 比 常 规 垄 作 更 加 严 格 . 不 仅 要 求 耕 层 深 厚 ,垄 上 表 土 还 要 平 整 、 地 净 、细 碎 3增 加 肥 料 投 人 。 窄 行 密 . 植 要 实 现 高 产 ,必 须 增 加 肥 料 的 投 入 并 合 理 施 用 。 首 先
困难 ,
播 后 苗 前 的 化 学 除 草 作 。
要 根 据 当地 杂 草种 类 、数 量
选 择 效 果 好 、污 染 小 的 除 草 剂 ,严 格 操 作 , 实 现 一 次性彻 底除 草 .以防草 荒 。 5选 用 适 合 的 播 种 机 械 进 行 精 量 播 种 。 播 种 行 . 平 作 窄 行 密 植 技 术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我 国 北 方 的 环 境 距 以 1— 3 5 0厘 米 为 适 宜 。平 作 窄 行 密 植 播 种 可 果 川 特 点 、生 产 条件 、探 索 出来 的大 豆窄 行 密植 高 产技 2 4行 播种 机 ,也可 采用 有小 四轮弧 动 的其 他精 量播
行 密 植 适 合 机 械 化 水 平 高 、 除 草 技 术 好 、地 多 人 少 厘 米 的 大 垄 .用 垄 七四 行 播 种 机 进 行 播 种 ;二 垄 变 的地 区 :大 垄窄 行密 植 适 于热 量 资 源较 为 丰 富 、土 垄 的垄距 为 l0 1 0厘 米 的大垄 ,H 大垄 窄行 々 2— 4 j
术 。其 核 心 是 选 择 矮杆 或半 矮 杆 品种 ,缩小 行 距 , 种 机 。如 东 北 普 遍 使 用 的 黑 龙 汀 永 继 农 机 公 司 生 产 增 加 种植 密度 .包括 平 作窄 行 密 植 、大 垄 窄行 密植 的 气吸类 播 种 机 ,效 果 很 好 。大 豆窄行 密植 , 和 小 垄 窄 行 密 植 种 模 式 。 在 目前 条 件 下 ,平 作 窄 按 行 等距 精 量播 种 , 垄 变 二 垄 的垄 距 为 9 — 15 0 0
是增 施农 家 肥 .中 等 肥 力 地
块 施 用 量 为 每 6 7 平 方 米 6 10 6 0公 斤 以 上 .化 肥 要 氮 磷 钾 搭 配 .施 用 量 要 较 常 规 垄
》 打开,让其 自行出棚 ,放鸭时不能让鸭 子在 刚施过化肥 的地点活动 q 8 放鸭时间在插秧 1 0天后 ,在水稻返青生长旺盛时 ,选择 晴天 卜 午放 作 增 加 1 % 以 上 . 有 条 件 的 5
近 年 来 . 玉 米 耐 密 品 种 的 丰 种 植 密 度 增 加 .往 往 造 成 玉 米 易 产 性 已 为 广 大 农 户 所 认 识 。 农 户 倒 伏 等 一 系列 问题 ,这 些 已成 为 选 择 的 玉 米 品 种 普 遍 以 高 产 耐 密 影 响 玉 米 高产 、稳 产 的 严 重 障 碍 。 品 种 为 主 . 一 定 程 度 上 取 得 了 较 二 、 解 决 问题 的 有 效 方 法 上 述 玉 米 倒 伏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高 的 产 量 , 但 是 生 产 过 程 中 也 带 来 了 玉 米 倒 伏 严 重 、 空 杆 多 、 秃 除 了与 施 肥 量 和 肥 料 种 类 有 关 外 . 最 重 要 的 影 响 因素 是 玉 米 密 度 大 、 尖 长 、病 虫 害 发 生 严 重 等 问 题 。 玉 米 高 密 度 种 植 后 常 会 株 高 。所 以 一 定要 进 行 玉 米 矮 化 。 .但 — 0 出 现 的 问 题 根 据 化 控 剂 属 性 选 择 施 用 时 期 . 植 株 下 部 . 禁 止 在 8 1 片 叶 即 1 形 超 过 正 常 株 高 。结 穗 部 在 拔 节 前 施 用 控 制 玉 米 下 部 茎 节 子 时 ( 小 喇 叭 口期 )施 药 。 选 择 . 株 上 , 位 提 高 . 形 成 大 头 沉 , 易折 易倒 。 的 高 度 ,在 拔 节 后 施 用 则 控 制 玉 晴 天 f 午 9点 或 下 午 4点 ) 均 > 喷 洒 在 玉 米植 株 上 部 叶 片 ,只 - - / 2随着株 高的增加 ,浪 费 了各 米 上 部 茎 节 高 度 。 比 较 常 用 的 玉 . 喷一 次。 种 养 分 ,使 多数 肥 料供 给 了营 养 米 化 控 剂 有 : 4缩 节 胺 : 商 品 名 称 助 壮 素 : . 体 生 长 . 在 玉 米 雌 穗 分 化 小 穗 小 1玉 米 壮 丰 灵 :3 %玉 米 壮 丰 . 0 花 的 生殖 生 长 阶 段 养 分 不 足 或 鼓 灵 水 剂 (0 10毫升 ) ,在 玉 米抽 雄 壮 棉 素 ; 甲 呱 嗡 。 化 学 名 称 : 1 1 二 甲 基 哌 啶 氯 化 物 。 在 玉 , 一 粒 阶段缺 乏 足 够的 养 分造 成穗 小 、 前 7 1 天 f 米 大 喇 叭 口后 期 ) — ( ) 玉 , : 7期 . 每 亩 用 缩 节 胺 粒瘪 的现 象。 约 1— 1 2 3叶 龄 . 亩 用 2 毫 升 兑 米 大 喇 叭 1 5 助 0 0毫 升 ,兑 水 4 O公 3密 度 较 大 的 情 况 下 . 由 于 营 水 8 0毫 升 ( 低 量 喷 雾 器 ) 或 ( 壮 素 )2 — 3 . 5 超 。 养 体 生长 旺盛 . 阻碍 了生殖 生长 . 兑 水 2 — 3 公 斤 f 负 式 喷 雾 斤 喷 施 。 0 0 背 5达 尔 丰 : 系 多元 成 分 的 复 合 . 延 迟 了 玉 米 雌 穗 出 穗 吐 丝 时 间 . 器 ) 均 >施 于 玉 米 顶 部 叶 片 不 , - - j 型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每 亩 一 袋 6 0 可 造 成 授 粉 时 间 缩 短 .雌 雄 不 调 , 可 全 株 喷 施 。 克 , 先 用 少 量 温 水 将 药 溶 解 , 然 造 成 秃 尖 . 结 实 率 降 低 。 同 时 延 2 玉 黄 金 : 3% 水 剂 (0 毫 . 0 1 5 0公 斤 . 在 玉 米 可 见 长 了 生 育 期 , 重 者 形 成 空 秆 , 不 升) ,在 玉米 6 1 — 0片叶 的 时候 进 后 兑 水 1— 2

壤 肥 力 较 高 、栽 培 管 理 较 为 细 致 的 地 区 ; 小 垄 窄 行 用 播 种 机 播 种 。 密植 适 于 上 壤 肥 力 较低 的地 区 和较 为 冷 凉 的 地 区 。 大豆 窄行 密植技 术要 点如 下 : 大 豆 窄 行 密 植 技 术 实 现 了 大 豆 的 高 产 、稳 产 , 是 一项值 得推 广应 用的实 用技术 。
要 进 行 测 上 配 方 施 肥 . 还 婴
纤 蓥 往 技 术
大 豆 窄 行 密 植 栽 培 技 术 , 是 在 引 进 和 消 化 国 外
Hale Waihona Puke 因地 制宜施 用微 量元 素肥料
4搞 好 化 学 除 草 . _ . .由 丁
此 必 须 做 好 播 前 或
窄 行 密 植 生育 期 问 田问 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