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

访问次数: 21 字号:[ 大中小 ] 2012-05-0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社区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事关社会稳定大局,这是我们共建和谐的重要任务。我广武门街道大教梁社区党支部落实区政法委会议精神,为迎接城关区领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观摩,认真准备。我们将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建立社会管理三级平台,全面监控辖区路段

目前大教梁社区在广武门街道的积极争取下,由区政法委建立了大教梁社区社会管理综合三级平台,采取全方位监控、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社区主任、专人管理“两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将管辖范围划分成网络,对应每个网络由社区主任、楼院长、综治员等3类工作人员构成的专职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更直接、更高效的服务。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依托“数字城关”监控体系,大力发展专、兼职治安巡逻队伍,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确保辖区百姓的生产生活平安顺利进行。

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做好群众就业桥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速,人员流动增大,大量外来劳动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本市务工人员流向大中城市。从源头上加强外来劳务工的培训和管理,加强本市外流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是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社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广武门街道大教梁社区积极为下岗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台账管理制度,通过劳务输出、再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等,使大量失业、无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

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广武门街道大教梁社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不断创新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力构建文明、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社区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困难老人和留守老人提供贴心服务,有力推动了平安社区创建工作。

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街道综治办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制定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人员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学习、“知心座谈”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

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是我国“十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高一层次的重要标志和内在需要。

充分认识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深刻内涵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国际上通常以城市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也是世界各国已经走过或正在经历的发展轨迹。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到1960年,城市化水平由10.6%迅速提高到19.8%,此后,曾长期停滞不前,到1978年,城市化水平反而下降为17.9%;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1978年到1999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达0.63个百分点,是前29年年均增长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增长速度的2倍。到199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3.89亿,城市化水平达到30.9%。国际城市化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经验,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未来几十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滞后,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因素相当复杂。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高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为75%,中等收入国家60%,低收入国家28%,同期,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与低收入国家相近,低于中等收入国家30个百分点,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这种正相关性,在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加速时期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1965年到1995年,我国工业化提升幅度是中等收入国家的2.5倍,而城市化提升幅度仅为他们的46%。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确实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滞后给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制约了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了以城市为主要依托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了社会有效需求,增加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和发展上的盲目性,加剧了有限耕地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得不为乡镇企业的地域集中和产业升级付出代价等等。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尽快改变城市化的落后状况。这是解决当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一。《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推进城市化进程,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城市化发展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重视对城市化规律的研究,全面准确把握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内涵。推进城市化进程,不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不仅要提高城市化水平,更要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实现数量上的城市化和质量上的城市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强区域协调的观念,避免就城市论城市。要以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城乡发展空间的统一规划,优化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与产业联系,促进城乡协作和经济交融,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必须从国情、省情、市情出发,作出科学的规划,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仅就几个“应急”的问题提请各界予以重视。

保护城市与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仍令人堪忧,遗产遭到破坏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在旧城改造中,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性的破坏。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许多城市的当务之急。

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正如温家宝副总理所讲,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标志。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和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越是现代化,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越高。新建筑容易创造,而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毁坏便不可再得。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研究当地的历史和建筑遗产的现状,发掘和抢救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周密分析比选,划定若干保护片区,按法定程序加以确认。要制定每个历史街区保护的具体细则,落实到每一栋房子,并与街区市政设施改善、绿地建设结合起来,使历史街区焕发生机活力。

城市特色问题

城市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聚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城市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现在,有的城市盲目推崇所谓“欧陆式”,由行政指令,要求凡是新建小区甚至整个城市建设都要体现欧陆风格,这是要不得的。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们提倡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但首先应植根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土壤,要正视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差别,洋为中用,不能简单照搬。欧陆式建筑作为多元共存中的一元,可以有其一席之地,但它毕竟不能代表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方向。

城市生态建设问题

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重视城市绿化已逐渐成为共识。当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顾自身条件大面积引种进口草皮,引发了种树和种草的争论。一些城市追求草地的景观效果,建设了大面积的草坪广场,树木成为点缀;有的城市只种

草,不种树,甚至不顾本地实际情况,砍树种草。在年初召开的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一些政协委员对此反映强烈。城市绿化建设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更要重视生态效益,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城市绿化只有草坪不行,一是草坪的光合作用不及树木的三十分之一,环境效益相对较低;二是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水资源相当紧缺,大量种草,势必增加城市供水的压力;三是进口草种的草坪养护费用较高。

此外,我国许多地区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宜大量种草。城市绿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应当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树、灌、草并举的立体绿化系统为目标。

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他们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也已经走了几十年。我国当前则面临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两化并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努力探索与实践中国城市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1月04日第八版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

精心整理 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组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投融资及经营效率,通过组建城市建设发展公司,搭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及经营平台,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新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 二、职能和发展目标 (一)主要职能。承担城市重点工程、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旅游设施、公益性项目等投资、建设任务;履行政府融资平台职能,多渠道融集资金;对区政府指定区域实施土地一级开发,搞好整理熟化;进行城市建设领域的招商引资,与投资者开展合作;按照区政府授权,对城市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发展目标。壮大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资产规模,提升融资能力;完善决策运营和监管机制,努力实现融资、建设、运营的良性循环,力争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国有城市建设发展公司。 三、运营模式 融资、投资、经营相结合的模式。主要职能是城市建设筹融资,政府指定区域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开发;城市建设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城中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开发经营等。 四、组织架构 公司设5个职能部门,分别是综合部、纪检监察部(党群工作部)、财务审计部、工程技术部、发展运营部。综合部负责文秘、行政、督查、后勤、档案、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日常管理工作;纪检监察部负责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党纪教育,人力资源和工会工作;财务审计部负责

财务计划、预算、投融资、财务审计、工程款管理、拨付和结算等工作;发展运营部负责编制融资、投资计划,资产运营发展计划、项目立项、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成本管理、材料设备采购、质量监督、验收等全过程管理。 下设4个全资子公司。设立新的工程建设公司,负责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和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销售业务;设立置业公司,负责房地产开发及经营、城市商品住宅、商业用房、土地开发、商品房销售等以及城中村改造;设立绿化工程公司,负责城市园林绿化、绿化景观建设、城市绿化养管及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的培育、生产和经营等;设立物业管理公司或文化旅游公司,负责文化中心及景区物业及经营管理、城区户外广告经营管理等。 五、扶持政策 (一)增加现金资本注入。区财政给予并逐步加大货币资金注入,使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 (二)壮大资产规模。最大限度的划转城市国有资产,改善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增大资产规模,划转部分储备土地、房产,提高融资信用和融资能力,扩大公司资产。 (三)赋予土地一级开发职能。区政府授权城市建设发展公司对指定区域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具备条件后按有关规定公开出让。 (四)给予财政政策扶持。1、对城市建设发展公司实施一级开发的土地,其土地出让金扣除按规定应计提的各项资金后全部返还城市建设发展公司,并给予财政兜底补助。2、对区政府委托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运作的公益性项目,区财政进行评审后,按照项目进度进行拨款;非公益性项目,区财政给予借款或者承担贷款贴息等,待城市建设发展公司实现收益后偿还。 六、筹建思路

提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力要素不断重新配置和合理组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因此,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农民有效地从土地经营上解放出来,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奔小康的根本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是否能实现跨跃式发展,是否有一个稳定社会形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非农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减少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途径地向外转移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三农”问题深为各级领导所重视,新一届青岛市委、市政府也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桥梁则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 城乡人口与农村劳动力。青岛市目前有720万人人口,非农人口24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34.3%;农村人口480万人,占65.7%。农村劳动力254.08万人(男/女劳动力比例为 63.7:46.3),约占全部劳动力的61%。 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进程。 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与就业结构:据抽样调查,2002年我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19.9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2%。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99.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2%。第二产业从业劳动力80.18万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矛盾凸显,如何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运而生。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本文试图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以个案为例,剖析 G 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智慧城 市建设的经验,以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绪论部分:一是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三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四是指出本文研究 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辨析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异同。通过对智慧城市理论尪础的深入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探究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探讨 G 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 成效也有问题,问题主要是:缺乏务实的顶层设计以及有效的宏观指导;技术发展不均衡,高科技含量技术成本高、普及率低;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方向存在问题;智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资源安全缺乏保障。G 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国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有重点地推动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部分:提出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二是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三为落实资金投入,扩宽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队 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五是保护信息安全,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安全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髙,产业升级不断深化,既面临着临桂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髙品质生活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智藏城市现代网络基础建设 1.加快推进网络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积极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提高网络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积极探索“三网”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多网融合”。 2.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数据中心,加快本地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空间资源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

中心项目;引导运营商和广电集团、著名信息技术(IT)企业投资建设公共 服务型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 3.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应用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完善企业身份认证中心,着力建设个人身份认证中心。 二、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加快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资源及三维地理空间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等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集中存储和管理,积极建立财税、卫生、房产、交通、教育、水利、档案等几大行业数据库。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各类决策分析数据。 2.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建设贯穿市镇村三级、连接各委办局和公共服务企业的市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服务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与交互,并加强与省、市的资源交换和共享。整合现有信息化机构和人员,组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相关协调工作。 3.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积极探讨和引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 开发与供给,运用市场手段来管理和配置公共信息资源。 三、智蕙城市建设部分项目

关于如何加快环城路建设步伐的提案 我市自撤县设市以来,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给市民出行和过往旅客提供了方便,提升了我市城市建设的档次,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特别是近年来,城市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永城经济飞速发展,永城在全省的地位不断提升,四城联创极大地推进了永城形象的大变化,城市品位的大提高,永城市在整个商丘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城市改革力度的加大、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地方反映出来的矛盾也将比过去更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更多。比如,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居民动迁量大等新情况新问题,加快环城路建设迫在眉睫。建议如下: 一、加快城市环城路建设步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但城市交通枢纽的地位还没有形成,市区内部分道路没有连接,需要穿越城区的车辆(特别是重型车辆)必须从市区道路上通过,加重了道路的负担,造成市区道路呈现出交通拥堵,货车、客车不能分路行驶,交通混乱等现象,也加快了城市道路的损坏。过往车辆只有快速通过交通节点,才能较好地解决过境车辆通过市区道路对永城生活干扰问题。数条射线把内外环城线连接起来,使市区交通快速向外疏导,大大缓解城区交通的拥挤状况。借助环城公路使市区道路融入国道、省道公路的大大循环之中,并与铁路、民航形成主体交通网络,真正成为豫东门户。 〔重要性〕环城路是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建设旅游城市基础性框架的重要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方便群众出行,改善民计民生,构建和谐城市的具体体现。环城路的建设,可以完善我市交通网络,改善通行条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推进城区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事关永城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环城路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构架,带动道路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今后的发展才有预留空间,才能更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改观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建成通车的环城公路将使城区面积扩大至100多平方公里,大大拓展永城市的发展空间,通过环城路把演集、高庄、侯岭、城厢等乡镇连成一片,实现新老城区、城乡之间统筹发展。真正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同时我们搞现代化城市建设,包括城市面貌、生态环境、社会生活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 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建设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很多建筑工程设计中都设置了地下室,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它的使用功能,事后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也费时费力费钱,且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1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目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施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目的是:隔离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营造一个正常的室内生产、生活及储存环境;同时利用防水层保护地下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内容可分为概念设计和构 造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本性的基础原则,正所谓“磨刀 不误砍柴工”、概念正确则“事半功倍”; 构造设计包括主体防水和节点防水,主体防水又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主体防水是必须的,附加防水则可选,也称“其他防水层”,以柔性外防水为主;节点防水包括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柱顶防水等,也被称作“细部构造防水”。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因地制 宜,设计先进,防水可靠,经济合理; 一般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外墙主要抗水压或 自防水作用,再做卷材外防水(即迎水面处理),卷材防水做法,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施工; 地下工程比较复杂时,设计时必须了解地下土 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设计时采取有效设防,保证防水质量; 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 计应该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地下室设防标高的确定,根据勘测资料提供的 最高水位标高,再加上500mm为设防标高,上部可以做防潮处理,有地表水按安全防水地下室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柔性防水或刚性防水, 必要时可以采用刚柔结合防水方案。在特殊要求下,可以采用架空、夹壁墙等多道设防方案; 地下室外防水工作面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 有条件转为外防外贴法施工; 对于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埋 件等薄弱环节要精心设计,按要求作细部处理。 2地下室防水的施工及技术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XX年是智慧XX建设全面启动之年,也是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为加快推进智慧XX建设,根据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围绕“惠民、善政、兴业”三大目标,按照“急用先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建设,集约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政务数据共享利用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智慧城市重点内容建设,初步形成智慧XX整体框架。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1.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修订完善《XX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智慧XX建设XX-XX年行动计划》,5月启动,7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在智慧XX顶层设计框架下,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农业等专项规划编制,10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政务数据中心建设。 2.基础数据库建设。建成满足市、县区数据资源共享管理需要的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视频图像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由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 (1)人口数据库。以人口户籍信息为基础,建成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的全生命周期人口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有关人口数据的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住房公积金、税务等部门有关人口数据的整合汇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地税局等部门、单位)(2)法人数据库。以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信息为基础,建成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生命周期法人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编办、民政、工商等部门有关法人数据的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财政、统计、质监、税务等部门有关法人数据的整合汇集。(责任单位: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单位) (3)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天地图·XX”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有关地理信息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综治、民政、水利、农业、林业、旅游发展等部门有关地理信息整合汇集。推进智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完善好城市功能至关重要。客观审视x城区现状,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政建设和管理有些滞后,一些人行道地砖破损,坑洼不平;部分x排水不畅;一遇节假日,车辆占道停放比较突出,秩序较差;一些老楼房楼顶有乱搭乱建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城市美观;部分绿化及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 管理好城市、提升其品质,是巩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x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建设国家中心、打造自创自贸高地要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尽快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改造x人行道和路面,提升质量;提高新建小区停车场(位)的使用率,取消在主要x和部分繁华路段的停车位;取缔城区内所有洗车、修车摊点,维护城市形象。 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要搞好美化工程。全面拆除城区楼顶违章建筑;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加强城市主体建

筑的风貌塑造,特别是街区主体建筑的色调要统一规范;对x两旁的路灯、灯箱广告和店招,要统一设计、规范造型,形成x独有的风格。 二要搞好绿化工程。高标准、快速度打造城市公园;改造城区x绿化,注重打造“有花有绿、花绿相间”特色,突出一街一景。 三要搞好亮化工程。突出亮街、亮楼、亮河,对主要x、街面高楼统一实施亮化,打造亮点。 四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市政道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严厉整治流动叫卖和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彻底改变市民闯红灯、横穿马路、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 三、拆除城市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对存量违法建设采取分类方式处置,对城市主次x、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按照景观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制定城市围墙拆除方案,梳理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建设情况,宜拆则拆、

建设高标准宜居城市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市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使得我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好转,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但是对照“宜居城市”标准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人文生态环境特色不突出、公共安全系统不完备等问题。下面就如何建设高标准宜居城市提出三点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优质服务。 实施了 誉楼、耀华等商业区最为突出。要结合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或地下空间,尽可能多建设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最后要均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服务半径配套建设学校、医院、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提高银行、超市、邮政等商业网点密度,将公共服务设施组团化、社区化,让人民群众能就近享用服务。同时预留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

建设用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二、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创建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舒适,因此,环境优美与否便成为了城市是否宜居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加大绿化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城市景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按照“规划建绿、生态建绿、立体建绿”的原则,从平面绿化向立体转变,点、线、面、 1 2 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以城市管理信息库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成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全时段监控,构建城市数字化减灾系统,促进信息可视化和决策科学化,完善公共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适时适度的警情发布和社会公示,增强化公民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反应、处理速度。要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2 .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 D.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1?1 4 问题。

工信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智慧XX”建设,是加快XX区创新驱动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XX、智慧XX”为重要抓手,是推进XX区“四化同步”建设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一、“智慧XX”建设的基础条件 XX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信业为基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为“智慧XX”建设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XX区基础网络条件具备。XX区共完成XXX个小区光纤到户的新建、改造工程,共接入用户X万家。城镇居民家庭上网带宽提高至XM以上。本地网络EV-DX XG网络站点数较扩容前增加了XXX%,城区覆盖率到达XX%以上,郊区、农村覆盖率也达到XX%以上。 XX区电子政务建设日趋健全。XX区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稳步推进,高标准完成了国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工作,目前电子政务内外网及服务集群系统建

设已完成,已覆盖全区各单位、各街道、各社区。 建立基础数据统计库,实现数据统计信息化。XX区通过自治区公安厅信息总队研发的常住户籍系统,用于办理户口迁移、迁出、出生入户、死亡注销等业务;重点人口管理使用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研发的警务平台;流动人口管理使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研发的“两实”系统。工商局在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中,使用XX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综合工作平台中的“综合业务平台”进行办理。 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XX区率先在自治区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建立了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将全区XX个行政村和XX个社区按照XXX-XXX户为一个网格划分了XXX个网格,将网格内小区、楼栋、房屋、人口等基础信息梳理分类,建立了电子信息库,做到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按照X+X+X模式组建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实现了居民各项服务需求、诉求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快速办理,逐步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一格多员、人负其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XX区积极探索建立部门牵头、百姓参与、网格监管的“全民城管”体系。XXXX年投资XXXX多万元建成了XX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与XXXX年XX月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充分整合利用XX区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

“好客之都”宜宾 -------城市主题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当今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上述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特色城市建设、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理念不断推出,城市主题文化已被推到城市化建设最重要的日程。 关键词:好客文化,主题文化,城市建设、具体方案 前言 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既有本地古老民族文化的特征,又与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不断融合渗透,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巴蜀文化的一翼,在诸多方面呈现自身的风格特色。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变迁,宜宾如此众多且优质的文化资源却并没有给宜宾城市发展带来其应有的贡献。 因此我们通过对宜宾的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和组合,提出了建设“好客之都”宜宾的方案,通过好客来贯通宜宾在经济、社会、人文、建筑等方面的资源来形成城市发展的动力,把好客打造成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名片,让好客成为城市主题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构建好客的城市主题文化,用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打造城市的品牌,营造自身特有的魅力,以其文化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城市主题文化的涵义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的总和,它是一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标准,它决定城市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凡有特色的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宜宾也是一样的,通过对宜宾现有资源的发掘,好客文化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这种基因是由城市独有的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自然特质、大江文化,哪吒文化等文化特质以及五粮液等经济特质所决定的。 这个生命基因就是城市的特质,特质小一点就叫特色,特质大一点就变成了主题,主题再大一点就变成了主题文化,主题文化再大一点就变成了城市主题文化。所以,宜宾所形成的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就是城市的主题文化。城市的主题文化依存于独特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的环境。 二、主题文化的重要性 1、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历史发展中自然孕育、成长起来的,并被城市的经营管理者发掘、提炼出来作为城市未来文化发展主攻方向的城市核心文化。城市主题文化在世界很多城市早已形成,如巴黎的“时装文化”,洛杉矶的“电影”文化,维也纳的“音乐文化”等。城市主题文化被誉为城市的“灵魂”,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统领、轴心、标志”的作用。 2、城市主题文化也是一个城市个性化的文化形象和品牌概念,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目的和战略意义,就是塑主题文化之核、筑主题文化之魂、彰主题经济之势、显主题建筑之特。以此形成城市精神、文化、经济、建筑特色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以此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形象和品牌及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城市拥有一种垄断性资源,能够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综上,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使城市模糊的形象和品牌鲜明的突出出来,才能影响世界、形成热点、形成注意力、形成品牌和标志性符号。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彰显城市的特质,才能形成城市的特质资源,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才能在差异化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主题文化优势,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我们小组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作用明显。对于保障让城镇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设和谐城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大力推动下,城市森林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率先介绍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城市森林研究机构,中国林学会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会。1995年,原国家林业部充分考虑我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我国林业区划的东北区、西北区等八大林区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林业局又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设立专门课题,支持中国三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2002年,在国务院直接指导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林业建设理念被吸纳为国家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中国林科院创办了中国城市林业研究的第一份全国性学术性刊物《中国城市林业》,同年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交流大会。2004年11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召开了“首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6月,中国林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经济日报社等在贵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有4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参加会议。到了2005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参加会议的城市达到了76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镇密集地区,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我国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且呈现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许多林地因为城市居民从事体育锻炼、野餐等活动而受到人为干扰,产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迹多,比如林下草本、灌丛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叶被清除等,特别是市区林地,植物组成简单,纯林、纯草类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于城市周围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用地,保留的林业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为城市森林建设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进的外来物种比较多,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对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许多树种必须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内涵丰富。从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来看,它已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树林。狭义上讲,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构成了城市森林主体;而广义上看,城市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是以各种林地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园、草地、苗圃等多种成分,与城市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树木群体的森林涵义,又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 (三) 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中国国情、城市市情和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