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药行业专题研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医药行业专题报告
导语
近3 年出现了很多颠覆性技术药物上市,包括全球市场CAR-T 疗法,基因疗法、双抗药物、ADC 药物等。国内除了ADC药物外,在其他领域并无药物上市,而国内药企也在积极布局,先发优势有望奠定细分领域龙头地位,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跨国药企,一股不容忽视的本土竞争力量,未来几年将如何演绎、改变本土医药竞争格局?跨国药企(MNCs)一直是本土药企的重要竞争对手,我们重点分析对比了国内收入体量前10 的MNCs 和本土药企的收入体量以及业绩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对MNCs 2017-2019 年中国区业绩进行拆分,分析存量品种和创新药增量对MNCs 业绩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MNCs 业绩拆分,我们发现创新供给叠加支付环境改善使外资增量品种(创新药)迎来黄金发展期,而国内一些处于仿创转型期的企业创新药对业绩贡献渐入佳境。另外,通过对国内本土和MNCs 在创新药IND 和NDA 数据对比分析后,我们估计2023-2026 年国产和进口创新药市场格局有望出现拐点,国产创新药有望逐步成为本土市场的领军力量。最后我们梳理了国内本土创新药企业的管线数
据,并为投资者呈现带量采购后时代、创新药增量驱动下,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
一、产品结构直面新考验和势均力敌的竞争
在此篇报告中,我们希望通过对2017-2019年国内业务收入前10 大药企中、可拆分出中国区业绩的8 家MNCs 进行剖析,找到MNCs 近3 年中国区业绩增速情况以及影响业绩变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我们还将A+H 股上市的本土化学制药领域销售额前8 药企收入进行统计并与MNCs 做对比,从收入和增速来分析本土药企PK 跨国药企究竟实力如何。
(一)阿斯利康:一个远大于“恒瑞医药”的存在
2019 年阿斯利康成为中国销售额最大的药企。2019 年MNCs 中国区收入最高的为阿斯利康(约340 亿元)首次超过辉瑞(324 亿元)登陆MNCs 中国区收入榜首,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收入体量也大于恒瑞医药2019 年的销售额(233 亿元);阿斯利康2019 年中国区收入增速达35%,主要是受到奥希替尼、奥拉帕利等创新药品种放量带动,辉瑞因为核心品种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受到带量采购的影响2019 年中国区收入增速8.5%(普强收入增速实现7%增长)。我们预计伴随着2020 年带量采购全国扩面开始实施,对辉瑞
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而阿斯利康产品仍然处于一个较好的放量周期内,因此阿斯利康有望在榜首持续一段时间。
(二)MNCs 和本土龙头,势均力敌的抗衡
①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TOP10 之间是势均力敌的抗衡。本土化学制药前10 收入总额1800 亿vs 跨国药企中国区收入前10 收入的1800 亿,不相上下。为了更好地对比本土药企和MNCs 在中国区实力,我们分别测算了收入前10 药企的收入总额。经我们测算,2018 年度中国区收入前10 MNCs 销售总额约为1800 亿元,2019 年实现收入总额约2200 亿元(以上MNCs 前10 收入加入了对勃林格殷格翰和礼来中国区收入的估算值)。而2018 年本土销售额前10 化学制药企业的收入为1800 亿(为在A 股和H 股上市药企化学制药板块业务收入前8 基础上加入扬子江药业和齐鲁制药收入的估算值)。其实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本土药企与MNCs 销售体量相当,但同时,我们强调基于国内创新转型的节奏,在产品结构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②收入增速看,本土龙头更优。从2018 年收入增速来看,增速前 5 中有 4 个为本土药企(复星医药因为并购Gland 等导致增速较快,实际内生增速为25%),跨国药企中仅默沙东进入前5。从国内药企收入增速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土药企不管是收入体量还是增速上都可与MNCs 媲美。
本土药企正在跨越从“大”到“强”的产业升级。对收入中的推动因素进行拆分后发现,本土药企与MNCs 在中国区的收入驱动不尽相同,本土药企大多数通过仿制药品种放量带动收入上涨,如:上海医药、复星医药、科伦药业、现代制药等,也有以创新药为驱动的本土药企逐步成长起来,如:中国生物制药(安罗替尼)、恒瑞医药(阿帕替尼)、石药集团(丁苯酞)以及健康元(丽珠集团的艾普拉唑),经我们初步测算,2019 年以上4 家企业创新药收入占化药收入比例将在11%-20%之间,未来伴随着更多的创新药品种上市,收入结构中创新药占比有望持续上升,仿创转型渐入佳境。
产品结构经历集采考验,创新增量成为更重要的评估。MNCs 拥有重磅创新药品种上市的MNCs 业绩增速表现较好,如:阿斯利康(奥希替尼、奥拉帕利、达格列净)、罗氏(曲妥珠+ 贝伐珠)、默沙东(帕博利珠单抗)。2019 年中国区收入增速也验证了这一点,然而对原研核心品种依赖程度较高的MNCs 在2019 年已经开始表现出增速放缓,预计伴随着带量采购全国扩面的执行,业绩仍会承压,比如:辉瑞(核心产品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集采)和赛诺菲(核心产品氯吡格雷和厄贝沙坦集采)。
二、集采背景下,MNCs 面面观,创新增量是关键
中国市场在MNCs 收入占比基本在5-11%,是未来待挖掘的重要市场。我们对中国区业务收入top10 跨国药企中、可以从年报拆分出中国区真实业绩的8 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通过对MNCs 中国区核心产品竞争格局以及新近上市的创新药品种的近两年放量情况分析(此处暂时并未对MNCs 未来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增量情况进行分析),以推演带量采购常态化以及创新药上市后加速进入医保背景下,MNCs 中国区业绩的持续性。此外,从2014 年以来MNCs 中国区收入占全球收入比例变化来看:MNCs 中国区收入占比基本上都是保持稳步上升的(拜耳因资产剥离导致占比数据波动较大)。以2019 年中国区收入来看,阿斯利康以340 亿收入超过辉瑞(324 亿)荣登榜首,其次为拜耳(291 亿)。其中2019 年阿斯利康中国区收入占比高达20.0%,相比于2018 年的17.1%仍有较大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奥希替尼和奥拉帕利以及CVRM 领域药物替格瑞格和达格列净的放量。其他7 家在2019 年中国区收入占比基本上维持在5%-11%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