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作者:周伟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11期
内容摘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正确把握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然而,我国始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准确认识“变”与“不变”,是解决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内驱力。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变不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正确认识这一最新论断就要深层次的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在我国基本国情不变的前提下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和我们的应对之策。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呈现
1949年至1952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1953年至1956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两条道路和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即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从供求关系出发,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需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要求之间的矛盾。

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恢复了对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判断持续了36年,直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才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说法。

二.变的依据
(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马克思指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2]物质生活的满足是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矛盾外化的主要方面即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也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

1.人民物质生活改善幅度大
(1)根据发改委数据,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9.39%进入富足国家行列
(2)2000年,中国海外旅游消费价值131亿美元,2017年,海外旅游消费价值达到1152.9亿美元。

2000年,我国出境游人次为1200万人次,2017年,我国出境游人数达到1亿3500万人次。

(3)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美元,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

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人们生活由刚需向软需求过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更好地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水平、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以及更优美环境的硬性需求逐步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等软需求过渡。

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关于公众对民主的认知现状调查的数据显示,有87.2%的受访者认同“民主是好东西”,有77.2%的受访者认同“民主是大趋势”。

这说明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意识的增强也伴随着法治观念加深。

自1992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的法制观念日益强化。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全国共设立法律援助机构300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7万余个,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1.4万余人,人民更愿意相信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更渴望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1.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美国亚欧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

(1)2017年中国的六个“第一”
(2)1978年我国的GDP总额6284亿元,2000年GDP总额8.9万亿,首次突破万亿。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GDP总额87.2万亿,是日本、德国、英国总和还要多。

近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3)创新型建设成果丰硕。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同时,国家加快完善创新型国家制度,于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同年9月,发布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6年5月,再次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
(1)“不平衡”主要体现在①区域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对外开放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比如,京津冀地区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占全国的2%,却居住着全国7.98%的人口,GDP占全国的10.9%。

单从人均GDP分析,2017年前三季度北京人均GDP是9.01万元,而河北省人均GDP 仅为3.43万元,远远低于北京甚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②行业发展不平衡:从产业结构上分析,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已经超过制造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是,服务业增加值只占GDP比重的5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5%-75%左右的水平。

在服务业中,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科技服务等发展还比较滞后,导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制造业。

③群体发展不平衡:就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而言,2012-2015年间,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73、0.469和0.462。

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465,比2015年提高了0.003,尽管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但依然表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显著,而且处于风险水平,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集中体现。

(2)“不充分”的体现:①创新能力不够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676.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从2014年的2.02%增长到2016年的2.11%。

虽然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总量也保持在世界第二位,。

但从研发投入强度看,我国与以色列(4.25%)韩国(4.23%)、日本(3.49%)等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经费投入结构不够均衡,基础研究经费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15-25%的占比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②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很不充分。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品类单一,缺乏可选择空间,而且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和质量不高问题尤为突出。

三.不变的国情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

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就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段,要持续到本世纪中叶。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着粗放型特点,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红利出现拐点,民生领域也有不少短板。

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

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利益是判断国家地位的重要根据。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以及人均资源占有量都处于世界后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最大的实际。

四.应对之策
(一)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主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推动力,加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宏观调控好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二)更好满足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树立以人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发展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