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资本运作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资本运作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58-02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性变革,使资本得到迅速扩张、有效积聚和最优配置。

资本运作目标简言之就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发展速度快、业务扩展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资本运作的迫切性。

文章首先对资本运作概念进行了诠释并介绍了企业融资不畅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而提出资本运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大家思考。

关键词资本运作融资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运营、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资本运作是一个经营与管理相结合的概念。

对企业的运作而言,一般说来,经营指的是企业与外界环境的协调与相互作用,即企业的对外行为,如进行的产品定位、市场开拓、销售网络构建以及原料采购等行为;管理则通常是指企业的内部行为,如股权配置、组
织结构设计、生产组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行为。

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双重行为,涉及到企业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二、我国企业存在资本运作融资渠道不畅的状况及原因
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在已为社会各方所关注。

而缓解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从企业目前的融资状况看,显然,造成企业资本运作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从而导致较高的信息不对称。

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的企业资本运作融资问题是相似的。

不过,我国的问题又有自己特殊的一面。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适合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

正因如此,我国的企业融资困难就显得特别突出。

企业资本运作融资渠道不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和交易成本的问题,由大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方案费用较高。

如果一味强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那无异于为这些银行施加了另一种“政策性负担”,从而形成新的激励问题。

而利率浮动的方案也仅仅能取得有限的效果。

因为在银行不了解企业信息的情况下,贷款的风险很大。

银行经理人员要平衡贷款失败预期会受到的惩罚与贷款成功多得的利息再做出贷款决定。

这样,利率浮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是发展面向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的方案,实际上只能部分地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此类企业在我国的企业中仅仅占有非常小的部分。

由于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
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始终是我国企业的主要部分。

而由于符合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是最具有经济活力的企业群体。

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自身特点,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很难像高科技型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型的企业;
三是建立专门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确能够解决企业缺乏担保品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

但是,该方案同时也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转嫁到担保机构身上。

因此,担保方案能否取得成功就要看该机构是否能够以比金融机构更高的效率来处理与企业有关的信息。

或者说,只有当存在于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时,担保方案才是有效的。

否则,担保方案没有改变上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实质,仅仅是将风险从商业性金融机构转嫁到担保机构身上,其结果很有可能造成损失和担保方案的失败;
四是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经济生活中尚存在许多扭曲,各种社会公证机制和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都不利于一个完善的信息生产和传递系统的建立。

所以,信息分享方案至少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是建立企业融资专门机构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融资,因为这种机构本身就是金融机构。

但如果这些金融机构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面目出现,就要求经济中存在独立于政府的商业
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民营的中小银行)与之竞争。

如果缺乏这种竞争,政策性金融机构很可能成为人浮于事的官僚机构,不仅不能对企业有太大帮助,还可能给国家造成新的“不良贷款”。

三、资本运作是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融资方式
(一)通过资本运作市场筹资,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发行股票筹措资本具有永久性,无需到期偿还。

所以,企业可以长期使用这笔资金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降低企业的资本负债比例。

对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通过上市筹资可减少借入资金需求量,可以使资本负债率下降,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举债能力;
三是发行股票筹资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同银行借款相比,筹资风险较小,财务负担相对也较小;
四是股票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是由于股票具有一定保值增值作用,通常在通货膨胀期间,股票随之升值,因此发行股票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五是提高公司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股票上市,必须经过证监会严格的审核,无疑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认知度,带来良好的声誉,促进销售。

因此,许多企业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但资本市场的上市禁令或艰难只能使多数企业通过“借壳、买壳”实现其上市的梦想。

企业通过间接上市,打开资本市场融资
的通道,希望获得长期的资本支持,以增强公司开发大型项目的能力,并实现经营上的持续、快速扩张。

(二)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
一是资本运作是企业的基本使命。

每一个有抱负的企业,首先应是一个使命明确、发展定位清晰的企业。

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一个企业作为社会成员所肩负的责任和要实现的价值,企业围绕这种责任和价值从事经营和活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素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的状况。

因此,企业的基本使命就是通过自身的事业,对提高社会生活,为人们创造福利而有所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生适当的利润,从而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是资本运作是企业的使命定位。

企业使命是一种价值驱动,也是一种选择约束。

企业使命的驱动力引导企业应该干什么,什么事情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企业使命的内在约束使企业克制冲动,明辩诱惑,理性发展。

作为一个有抱负、负责任、要打造“百年老店”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使命定位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使命定位于什么?作为社会成员,要实现什么价值?这是大型企业集团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企业的使命定位清楚了,企业的产业选择,以及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的目的和目标也就清晰了。

(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是忽视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认为资本运作是生
产经营的更为高级的经营形式。

在当前的资本运作过程中,有一种观点和倾向,认为资本运作是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目的在于提高资本营运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是比生产经营更为高级的经营方式。

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极有可能把资本经营引入歧途。

因为生产经营是资本运作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生产经营,资本运作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把资本运作的目标定位于企业资产数量的大小。

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片面追求企业资产的规模扩张,忽视资本运作的“质量”有些人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

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

在现实实践中,许多企业忽视资本效益原则,片面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大,不注重企业内部的产业关联,盲目并购其他企业,结果企业的资本运作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相反却使企业步入困境。

三是把资本运作等同于股票上市和企业改制的妙方。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片面地把资本运作视同于股票投资或者金融商品的买卖。

资本运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外部交易战略,不仅在微观上具有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的作用,而且在宏观上具有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的效能。

但在资本运作的实务操作中,许多企业把它等同于股票上市或股票炒作。

另外,
资本运作作为企业外部扩张的有效机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的净资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资本运作中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或产权流动实质上就是资本关系的重新界定,企业的并购、分拆都依赖于一定资本规模这一基础,没有一定规模的主营业务,没有一定规模的净资产,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策略都会受到限制。

因此,资本运作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一企业随时都可进行的,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企业都能引用的灵丹妙药。

四是企业把资本运作作为一种改革的时髦,把资本运作变成政府行政推动行为资本运作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实现规模
效益的高效率经营形式。

它的出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然而一些地方不是从效率效益原则出发,而是从政绩出发,把资本经营搞成“群众运动”。

在国有小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一股出售小企业成风的倾向,某些地区甚至召开动员大会,定进度,压指标,实行“一卖了之”的政策。

有的地区借助政府力量,组建了一批并未形成规模效益和集团优势的“企业集团”,甚至把一些效益很差陷入困境的企业依靠行政力量硬性搭配效益好
的企业,大搞“拉郎配”,结果坏的企业没变好,好的企业被拖垮。

政府对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如减免债务等,转移不良资产),不仅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而且也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灵。

五是把资本运作作为企业逃债废债的渠道与途径。

在当前的现
实中,许多企业热衷于资本运作的内在动机是为了逃避债务。

按照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国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组建企业集团等工作,对企业实施资本经营,包括资产重组、业务重组、债权债务重组等。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借重组之机,采取各种形式逃避银行债务,如搞假破产、合资嫁接、母体裂变、国有民营、化整为零、金蝉脱壳等方式逃避和架空对银行的债务。

同时,政府的一些政策,又助长了这种逃债废债行为,如实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相应冲销呆账坏账准备金政策,的确助长了“假破产、真废债”行为。

如现行政策允许银行将呆账坏账准备金支付那些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它们免息减息的好处,这无疑为企业的逃债废债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契机。

参考文献:
[1]张纪康.国际直接投资:壁垒.进入.效应.山西经济出版
社.2000.
[2]丁松良.中国新股长期走势实证研究.天津.南开经济研
究.2004.
[3]唐亮.浅谈企业资本运作的发展.消费导刊.2010.
[4]田乐.企业资本运作中的”壳”资源.合作经济与科
技.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