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
作者:熊永兰杨星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9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其显著的政治特色、实践特色、价值特色、目标特色。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特色”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抵制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旗帜鲜明反对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价值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意义、状态、效用的关系范畴。①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它包含多重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所谓价值认同就是指个体、群体、社会等价值主体对物质、精神、制度、道路、原则等价值客体在其意义、效用、价值、利益等方面形成的认知和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五位一体’全面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特色、实践特色、价值特色、目标特色等方面形成的基本认知和共识。
1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政治特色的价值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特色:共产党领导。政党是政治运作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运作的核心,其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价值认同,归根到底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和领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世界、探索发展、认识人民的历史地位,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发展,始终把依靠人、尊重人、解放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其根本依据既源于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立足于国情、立足于人民、立足于时代的科学之道路,更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维护着、发展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践行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彰显着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价值特色。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宣传和反映人民心声、表达民意、反映民愿、通达社情的党的主张和理论观点,有效整合和引领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在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中形成对党的理论、
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认同,并在党的各项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民生保障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强化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在坚持科学发展中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和谐。这正是亿万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价值认同和自信的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显著的政治特色,还集中体现于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的坚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原则,其实质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等,从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构架上确定了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当代中国社会之立国根本,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以及其它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就动摇了立国之根基,改变了四项基本原则,就改变了社会的理想和方向。广大人民群众正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中,获得了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信和价值认同,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判改旗易帜的邪路。
2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特色的价值认同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实践特色: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从根本上说,改革开放解决了传统的、封闭的、僵化的思想观念以及体制、机制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束缚,带来了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经济结构、就业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极大释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力、创新活力、“求富”活力,形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探索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实践支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实践特点。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往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族人民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实践特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崇高理想的永恒主题,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坚持“一个中心”就具有了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一次明确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其深刻寓意不仅从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内在联系中强化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作用,而且把“发展是硬道理”的一般性共识,提升至“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高度,这是认识深化和观念创新。对“坚持一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
共识或价值认同,归根到底源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总任务,无论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还是对远大目标的追求,无论从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还是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实践特色:“五位一体”全面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五位一体”全面建设,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觉遵循。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同样如此,其中包括从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这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的结果。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而且从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等多方面需要而言,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简言之,“五位一体”全面建设,实现了把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协调起来,不仅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实践特色,而且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成果的分享,必然成为高度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客观依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价值取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与“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共同”的政治前提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富裕”的物质基础是由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显然,离开了“富裕”谈共同,就可能滑向平均的、贫穷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离开了“共同”谈富裕,必然有悖于社会主义理想、原则和方向。因此“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一价值取向,必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特色,同时也成为当家作主的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自信和认同的重要依据。
邓小平同志曾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先富来,通过“先富”的激励和带动作用最终达到“共富”。这一基本思想立足于基本国情,既体现了政策灵活性又强调了目标的坚定性,既承认了社会差距的客观性又凸显了追求社会公正的必然性。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分配都不可能超越社会生产力所能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阶段尤其在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多层次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社会成员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维护社会公平、追求共同富裕又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正义主张。所以,面对“先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党的十八报告进一步强调:必须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