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浅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浅析
徐州机电技工学校何玉刚
摘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培训模式;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目标,教、学、做合一,心、手、脑并用,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技工学校教学所需,是技工学校教学所必需。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特点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为什么职业学校上课效果普遍不好,如何把教条式的、冗长的叙述变得生动。如何提高课堂讲课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职业学校进行课堂教改的重要课题。
德文“Hand lungsorientierung”引起我国职教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上海方面的专家译为“行为导向”,来自北京方面的专家译为“职业活动导向””,来自辽宁方面的专家译为“行为引导”,这是源自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职教领域近二十年来进行改革的最新成果——“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其核心是“能力培养”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基础是“确定学习领域”;其内容是8种教学法。在现代职业教学改革探索中,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技工学校教学所需,是技工学校教学所必需。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培训模式;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目标,教、学、做合一,心、手、脑并用,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主要特点:
1、采用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活动模式”;
3、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5、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形成性评价)。
其具体表现:
1、在学习内容上
使用的学习材料不是传统学科体系中教材,而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2、在教学过程中
在精心教学设计下,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提供课题与相关的信息资料或学习材料等,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与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负责与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行为能力同步提高的双重目的。“行为引导型”教学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与学双向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过程。
——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终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3、在教学方法上
“行为引导型”教学使用了一套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行为引导型”教学还包括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如: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畅想落实法等方法,另外主要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等。
4、在教学效果看
普遍意义上讲,“行为引导型”教学变成主要不是传递有待于贮存下来的信息,相反它却是激发利用学习者已有的能力,并确保学习者具备有利于完成目前学习任务以及今后更多的学习任务所需要能力,旨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行为引导型”教学能从组织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听讲能力、信息能力、心智技能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一系列过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它既要满足社会要求,又要适应个性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对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正是现代社会对培养社会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宏观的教育目标来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制订的依据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但就其内涵而言,培养目标则是对受教育者个人的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标准,尤其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其核心是育人。这表明,一方面个人的身心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只有这样个人的身心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不断地为个人的身心发展创造了条件,开拓了新的空间,使个人的身心发展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的这种辩证统一,只有通过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才能实现,片面的追求专门知识的广博,或者片面地强调单一技能的精深,都不符
合面向未来的职业人才的要求。分析表明,从培养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目标出发,能本位教育,或者说能力教育已成为可塑性与定向性有机结合点,是知识本位与技能本位的辩证统一体,未来教育的四大去柱:
学会生存
学会了解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个人社会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会懂得在获得生存与发展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
学会求知:
了解知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学会求知的方法,使得终身具有不断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学会做事:
学会使自身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学会如何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学会如何面困难的挑战,学会适应约束的能力,学会适应竟争。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了解共同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共同生活的情感,学会以共同生活的行动。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了某种活动必不可少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苏霍姆林斯基称:“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技能与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会决定他掌握各种活动的成效,影响活动效率的高低。
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是新世纪的必然趋势,因而对能力的认识与培养尤为重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行为引导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即: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应具备跨岗位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应具备跨职业能力;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应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应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能力;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